APP下载

农村教育与农户教育投资效率的统计检验

2010-07-23李志平

统计与决策 2010年1期
关键词:农户中心效率

李志平

(华中农业大学 经管学院,武汉 430070)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农户所受到的教育对增加农户的收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村教育作为对人的一种投资形式,既可以使农户因为掌握新知识和技能而增强其生产能力,又可以使他们更好地利用工业技术来提高健康和营养水平,提高其掌握新知识的能力,两个因素的循环累积性自我强化,可以在减少劳动投入的情况下,增加农业产出水平。然后,农村教育越来越出现了明显的城市中心倾向[1],农村教育表现出强烈的城市偏好,农村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等方面努力同城市看齐,教育主体更竭尽所能地追求实现城市价值的梦想。一些学者由此得出结论,这种城市中心的农村教育不可能对农业生产产生直接的影响,甚至农村教育的发展不过是一场名利的追逐。我们在2008年8月份对浙江、广西、湖北、江西的柑橘主产区的柑橘种植者(下文简称橘农)进行了调研,试图回答两个问题:第一是农村教育对农业产出是否具有直接的产出效率;第二是“城市中心”的教育与“农村中心”的教育对农业产出的效率到底谁更高。

1 研究模型构建与基本假设

依据Lucas等人力资本理论,我们使用如下生产函数描述农业生产情况:

在(1)式中,Y是该农户的总产出。A是技术进步变量,K是农户投入的物质资本数量,包括农药、化肥、机械等,a是物质资本的使用效率,描述物质资本与生产技术相互匹配特性,显然给劳动密集型技术配备资本密集性技术,技术的使用费用过高必然导致a值较小。N是一个农户在一年内投入的劳动数量,而H是其人力资本数量,NH表示人力资本是H的农户工作了N的劳动投入程度。α、β是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相互独立,没有替代关系。

根据发展经济学理论,教育分为三种类型:学校正规教育(formal education),在学校接受系统的训练,由于当前在小学至高中(职业教育除外)的农村与城市教育课本和教学要求都是一样的,因此我们将正规教育看作是城市倾向的教育的代表;非学校正规教育(nonformal education),接受的是短期的、专门技术的训练,比如扫盲和烹饪培训;非正规教育(informal education),在工作中的学习,即“干中学”。 非正规教育一般来说总是与农村自身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因此可以看作是农村中心的教育方式的代表。考虑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非学校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往往交织在一起,特别是有关农村的农业疾病防治、化肥使用等是通过开会和农技站等方式进行的,因此,我们将教育分为学校正规教育(EU)和非正规教育(EX)两类。前者表示在学校接受的正规教育。EX表示除了正规教育以外获得的知识,包括自学、亲朋好友学、向别的种植户学、果农协会、农机站、其它等几个方面,EX随着种植时间的长短而增减,,即EX=∫0TN(t)dt,T是种植年数,N(t)表示该农户在每年投入的劳动时间。进而将农户人力资本的增加视为教育的结果。于是有:

考虑到EU增加后会通过EX的过程中发挥出来,从产出增

加的角度,两者是相乘的关系,这样,(2)式变为:

其中b是非正规教育的效果系数。

如果将该农户每年的农业劳动时间看作是一个常数,则(3)式变为:

将(4)带入(1)化简得:

式(5)还服从如下假设:

(1)A、a、b 在短期内是一个常数。

(2)Ni是一个随着i的变化而变化的一个数量,当不随着t的变化而变化。

(3)K可以近似为生产成本投入(除去雇工工人工资),包括化肥、农药、机械、电力、燃料等,服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4)EUi分别表示各级教育,当 i=0、1、2、3、4,分别表示没有接受过小学教育以前、小学、初中、高中及以上。

(5)T是以整年计算的、该农户的种植时间。T是自然数,T>0。

2 数据来源与统计分析

2.1 数据来源

本文的样本全部来自中国国家创新体系(柑橘)的2008年进行的“宽皮柑橘”的调研材料。调查指标主要包括农户的基本情况,调查采用面对面的访谈方式,共得到112份调研表,纯生产宽皮柑橘的橘农共有114分,然后再清除到数据不全的样本24份,共获得了有效的样本数88份。样本橘农主要分布在浙江台州,湖北丹江口、湖北当阳、湖北宜昌龙泉,广东四会,广西桂林,江西南丰等地区。在物质资本和土地种植面积不变的条件下,人力资本在产出增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农村生产的总体特征

第一,橘农的收入分析。根据调研资料,在2006年,柑橘种植户的家庭总收入,最高是100万元,最低收入是1万元,平均户均收入是11.3万元。到了2007年,柑橘种植户的家庭的最高收入仍然是100万元,最低收入是0.85万元,平均种植收入是11.7万元,户均收入提高了3.5%。在非农收入方面,2006年与2007年的情况基本相同,最多的非农收入户达到40万元,户均收入是1.5万元,而有36%的农户没有非农收入。

第二,橘农的人力资本情况。橘农为小学以下、小学、初中、高中及以上,分别取值为1、2、3、4,则中国的种植户平均教育得分是2.74(橘农基本是初中水平)。在2006年,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橘农(小学以下)平均亩产为2218元,而受过正规教育的橘农是3186元,正规教育可以较大程度提高橘农的生产效率。种植时间T在5年以下、6~10年、11~15年、16~20 年、20 年以上分别赋值为 1、2、3、4、5,平均值为 3.37,即橘农的平均种植时间在15年左右。最长的有62年,最短的有3年(3年的柑橘还没有产量,其产值为了能取对数,以1代替)

第三,橘农的投资状况分析。橘农的投资分为可变资本和固定资本投资。在橘农私人投资的固定资本投资中,机械和棚架是主要方面,但是棚架使用并不普遍,因此仅仅从机械使用这个指标看,在2006橘农的机械使用支出1017.9元,到2007年,降为640.9元,两年的机械使用费只占到橘农私人投资的3.1%和1.8%。在2006年,在农药、化肥的投资分别占到橘农私人总投资的15.8%和44.5%,两项合计60.3%。而到了2007年,这3个数字变为16.7%、44.9%、61.6%。显然,在三者的比例中,农药的涨幅较快,约提升了1个百分点的比例。

3 计量模型与统计检验

3.1 计量模型

将(5)式两边取对数,得到:

为了方便描述各级教育水平的收益情况,将EU看作是虚拟变量,EUi表示在获得i教育阶段后的人力资本的产出贡献,i=1,2,…,4,并令,B=lnA+αlna,则可以将(6)式转化为计量方程:

在(7)中ε服从均值为0的正态分布。

根据前面的分析,方程 (7)的截距表示教育的效率。当EUi≠EUj时 (j=2、3、4),B 表示文盲橘农的技术性质,B+Σδi,i=2,…,4分别表示获得不同的教育阶段的产出贡献。B和各个EU项的系数为正,并且显著,教育越多对产出的贡献越大。lnN、lnK、lnT的系数均应该为正,并且显著,表示劳动量、资本量和干中学的时间均对产出有正的贡献。

3.2 计量结果与分析

使用eviews3.1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数据性质见表1,相关矩阵见表2。

本文需要研究和验证的是各级教育获得者的收益变化,因此使用eviews3.1软件对数据进行带虚拟变量的OLS估计。结果见(7)式。

R2=0.878,调整的 R2=0.869,DW=2.31,F=97.57

表1 变量的统计性质

表2 变量的相关系数

将10%以下不显著的项lnN和lnT去掉,重新回归得到:

然后将(9)式移项后,并将LnK项的系数简化为1,则变为(10),作图为图 1:

Ln(Y/K)=-8.425+0.329EU2+0.617EU3+0.631EU4(10)

通过分析(8)、(9)和(10)式的系数以及相应数据,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1)即便是具有城市中心的倾向,农村的正规教育可以显著提高产出水平,其中,中学以上的产出效率较高,所有的教育系数都通过了10%的统计检验。从资本产出比上看,正规教育系列的小学教育使每万元资本产出贡献从2.19元,上升到3.05元,初中教育则可以上升到5.65,而高中及以上的教育更是增加到10.62元。再从图1中可以看出,农村的资本产出比在初中阶段以后的呈现递增的方式递增的趋势。邹薇和张芬(2005)年观察到东部地区农村小学、初中对该地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0001、0.602;中部地区分别为-0.0005、0.638;西部地区分别为-0.0068、0.334[2]。这与本文的结论基本一致。因而,在农村贯彻实行九年基础义务教育,确保完成至少初中的正规教育,这对于提高农民的人力资本水平,在现阶段对提高橘农的产出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在方程(8)中,种植时间(T)并没有通过检验,因此lnT项的系数正负已经不重要了。包括化肥知识、栽苗育种等农村中心的培训和教育,并不能替代正规的教育对农村产出的推动作用。因为与正规教育相比,农村的非正规教育对农业产出或者农业剩余的供给非常弱小。以此推论,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各地展开的技术推广体系,可能需要考虑如何与农村的正规教育相互结合的问题,比如调节教学内容。

(3)在方程(8)中,lnN的系数也不显著,没有通过检验,说明农业生产中仍然存在一定量的剩余劳动力。在存在剩余劳动力存在的条件下(橘农有事没事都去地里看看),劳动的投入并没有带入产出的增长。农村的正规教育任重道远。

4 结论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农户所受到的教育对增加农户的收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后,农村教育越来越出现了明显的城市中心倾向,但是根据本文的研究,本文得到如下结论:

进行了调研,试图回答两个问题:第一是农村教育对农业产出是否具有直接的产出效率;第二是“城市中心”的教育与“农村中心”的教育对农业产出的效率到底谁更高。

(1)农村教育对农业产出是否具有直接的产出效率,将农村中的未流转的人口进行系统化教育至少部分还可以增加农村的产出水平,正规教育中,小学教育使每万元资本产出贡献从2.19元,上升到3.05元,初中教育则可以上升到5.65,而高中及以上的教育更是增加到10.62元。这样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教育政策可能需要特别提高系统性的正规教育,尤其使中学阶段的教育的投入水平,以便促进农业剩余的持续增长,推进我国的工业化进程。

(2)虽然现在农村还存在剩余劳动力,但是“城市中心”的教育对农业产出的贡献大于“农村中心”的教育。这似乎与常理不符合,直接为农户的增收和增产出谋划策的“农村中心”教育的效率居然比不过“城市中心”的农村教育。可能的原因是城市中心的教育模式减少了经济主体——城市的沟通和连接,因此可以尽可能得到城市的知识、信息和渠道等方面的支撑,但是这个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因此,提高农业产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最有效教育政策,可能是大力推进农村的正规化教育,虽然当今农村的正规教育存在与现实脱节的问题,城市中心的教育模式还会引起争论,但是在工业化中期,通过正规教育,彻底改变传统技术,使用与城市相似的知识共生平台,可能更为迫切。

[1]田夏彪.当前我国农村教育价值取和误区的成因[J].学术探索,2008,(10).

[2]邹薇,张芬.农村地区收入差异与人力资本积累[J].中国社会科学,2006,(2).

[3]曹慧,韩一军.农产品价格牵动价格水平的回顾与思考[N].农民日报,2008-09-22.

[4]谭崇台.发展经济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5]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投资[M].贾湛,施伟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6]西奥多.W.舒尔茨,吴珠华等译.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7]John Fox.Applied Regression Analysis,Linear Models and Related Methods[M].California:Sage Publiaction,1997.

猜你喜欢

农户中心效率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跟踪导练(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