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世博 在细节处绽放精彩

2010-07-21聂茅

绿色中国 2010年6期
关键词:世博世博会基站

聂茅

世博来了,申城的“低碳族”也越来越多了。家住浦东区的黄小姐是一家外资企业的白领,也是一个绿色低碳生活的积极倡导者。骑自行车或者乘地铁上班;随手关灯,杜绝电器待机用电;在公司,还常告诉同事,空调遥控器在“嘀嘀”几声遥控完成后,也应关闭,减少干电池耗电。绿色世博越来越深入人心,低碳思维贯穿着每个细节。

绿色出行:

市内游客碳减排 市外游客碳中和

从全球气候变化到地区性酸雨、烟雾污染,城市交通与环境问题息息相关。随着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机动化水平加快,汽车尾气排放加剧了本地和周边区域的大气质量恶化和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能源消耗日趋加重。而面对即将到来的7000万人次世博参观者,这座城市将会怎样缓解交通负担?

“我们曾经做过计算,一个游客如果从北京乘飞机到上海,再加上在上海一周的衣食住行,会有0.2吨的碳排放,对于这种长距离的游客,我们就建议他购买碳指标,中和其出行带来的碳排放。如果是长三角地区的中短途游客,自驾车出行则是碳排放量最高的,我们建议他乘坐火车,其碳排放量只有乘飞机的几十分之一。”“绿色出行”项目的筹备人、美国环保协会中国项目负责人张建宇表示,“对于市内参观者来说,公共交通就是对于环境来说的最好选择。根据测算,小汽车平均每运送一名乘客的耗油量相当于公共汽车的4.5倍。而公共汽车每百公里的人均能耗是小汽车的8.4%,而电车则大约是小汽车的3.4%,地铁大概是5%。”

“绿色出行”项目是由上海市环境保护局、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美国环保协会2009年10月共同发起的,目的是为了创造畅通的出行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减少资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低碳世博”,针对不同地区的人群提出了绿色出行、绿色观博的建议。

对于市内参观者,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采取耗能低、排碳少的出行方式,比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开节能环保车、拼车、骑自行车乃至步行等,减少因出行产生的碳排放,即绿色出行碳减排。而中长途的市外参观者,则可以通过专业机构购买碳指标,由该专业机构通过植树造林或其它环保項目帮助我们抵消因出行产生的碳排放,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即绿色出行碳中和。

绿色回收:

低碳生活从牛奶纸盒开始

家住上海市静安区寿详坊小区的乔阿姨用手抚摸着有她自己签名的环保长椅时,她兴奋地说:“我很开心!没想到我们回收的牛奶纸包真的可以成为环保长椅,能为世博会尽自己的一份心,太好了!”

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新民晚报》、利乐公司于2009年6月共同发起了的“绿色世博·‘椅我为荣”牛奶饮料纸包装回收活动,吸引了近80万市民参与,乔阿姨是惟一两次获得饮料牛奶包回收的“个人月度冠军”。 据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下设“绿色账户”的官方统计,截至2010年1月底,牛奶饮料纸包装回收活动已覆盖上海12个城区,共吸引约728,400人的积极参与;总回收量达到113吨,相当于1000多万个250毫升容量的牛奶饮料纸包装得到回收再利用。据主办方介绍,环保长椅和环保小方凳将被安放在宝钢大舞台、1号船坞和育乐湾等场所供游人休憩;环保分类垃圾桶将被安放在世博园区的各个角落;还有一些以牛奶饮料纸包装制成的再生纸将被用于印刷世博节目单。上海世博局活动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活动紧扣“低碳世博”主题,不仅搭建了“以环保助世博”的民众参与平台,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回收牛奶饮料纸包装这个小动作,潜移默化地提升市民的环保意识,提高市民亲身参与环保行动的积极性,以此增强市民的整体素质,提升上海城市形象,更好地诠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

上海世博局活动部副部长金涛说:“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活动,开辟一个‘以环保助世博的民众参与平台,激发起公众参与环保的意识与热情。”这不仅提升了上海的城市形象,而且很好地诠释了“世博,让城市更美好”的主题。

绿色通讯:

网络森林的缔造者

在中国移动上海公司成立10周年时,中国移动作出了承诺:打造绿色信息世博。承诺的践行,展现的是中国移动为构建“生态网络”,在节能技术应用、节能减排思路及管理,乃至环保产业推进模式等方面的先行探索。

生态型移动通信网络、基站、节能举措三者的关系,就像森林、树木和枝叶。而承诺打造绿色信息世博的中国移动,则是世博生态网络这片“森林”的缔造者。世博移动通信基站有着“与生俱来”的“绿色智能因子”。造型奇特的3号和13号基站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3号基站的顶上有一个高耸的铁塔,13号基站的屋顶上有一个巨大的类似直升机螺旋桨的东西。这些奇特的设施,其实代表着中国移动最新的节能环保技术。“高耸的铁塔”内部中空,是智能通风的一个变体,其工作原理就是利用高空稀薄的冷空气,通过铁塔向上拔风,让机房内的热量自然散发。“巨型螺旋桨”用于风力发电,初步估算其峰值发电量能达到3000W/h,通常的发电能力在1000W/h—3000W/h,它与屋顶上安装的太阳能发电机的发电总量,将超过基站总用电量的1/3以上,可保证基站每天内部照明的自给自足。除了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利用外,尽可能多地让时刻需要降温的室内设备享受“自然凉”,减少空调工作,是世博移动通信基站的另一重要节能思路。例如智能空调、“热管”和精确送风技术,三种技术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基站有了能知“冷热”的本领,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7℃以上时,基站还会作出让空调“休息”,由“热管”设施将室外冷空气吹进基站,再通过精确送风技术在核心机房建立一个冷风池,将冷风直接送到机架的进风口前等系列反应,以达到节电最大效率的同时,延长空调的使用寿命。

联通则携手酷6网、世博报道联盟强强联手鼎力打造的“绿色·世博宽频网”。 在这场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上,种种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的展现将再一次令世人大饱眼福。3G无疑成为上海世博与世界人民沟通的最佳语言。他们倡导的“绿色”代表了多元化的含义:其一、绿色的主题紧扣2010上海世博会倡导绿色环保的理念;其二、联通一直以来都采用低碳排放、低能耗绿色基站,打造绿色WCDMA3G网络;其三、表明联通与酷6网支持正版,拒绝盗版、低俗视频的立场;其四、联通携手世博报道联盟成员《新闻晚报》,共同推出电子联通“世博彩信报”,更好地补充了传统纸质媒体。

绿色节能:

新能源给生活带来新变化

在黄浦江世博园区域,一艘“国盛号”太阳能游船引起了众多游客的兴趣。这是我国第一艘采用太阳能、锂电池及柴油机组多种能源混合供电的船舶。据介绍,该船由无锡尚德公司投资4000万元设计制造,在不同日照情况下,船体行驶所使用的动力可通过计算机在太阳能和柴油机组间进行自动调配,时速每小时近15公里,节省电力和减排均达到30%以上。

除了太阳能游船外,世博会期间,一种采用立体太阳能的汽车给游客带来新奇感受,参观者不仅可以搭乘这种太阳能汽车,还可以亲自体验到新能源交通工具的舒适性。

上海世博会太阳能发电项目在中国目前太阳能发电中光伏建筑一体化规模最大、技术最多,也是世博史上太阳能发电技术的最大规模应用。在整个世博园区,世博中心、中国馆、主题馆等都应用到太阳能发电技术,其中,仅世博中心就建成1兆瓦太阳能发电项目,屋顶上大面积铺设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墙面上装有双面玻璃透明遮阳太阳能电池组件,占地8000平方米左右,可实现年发电100万千瓦时、年二氧化碳减排900余吨。

上海世博园区整体4.7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现已全部建成并进入试运营阶段,预计年发电量近500万千瓦时。“500万千瓦时是个什么概念呢?粗略计算,一个2000户的居民社区,一年的用电量也不过100万千瓦时!”承担世博会太阳能规划设计工作的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所属上海太阳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郝国强博士说,世博园区太阳能发电的另一大特点是智能化,太阳升起时即开机发电,太阳落山后则自动关机,基本上不需要人工操作,即便是在阴雨天,除发电效率有一定影响外,依然可以照常开机发电。

太阳能还被充分引用到世博会的景观设计中。在园区内,形态各异的太阳能景观灯、太阳能指示牌、太阳能喷泉、太阳能雕塑和动态景观等随处可见;既能避雨又能发电的太阳能长廊、太阳能停车场和充电站、太阳能分类垃圾桶等,让游客在互动中体验到太阳能技术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绿色”照明:

让浦江更璀璨

夜幕下的浦江两岸,美轮美奂。隽美大气的中国馆、熠熠生辉的世博轴阳光谷、宛如飞碟的演艺中心在波光粼粼的江水掩映下,整个世博园区光影交融、缤纷跳跃,让上海的夜景格外璀璨耀目。

这是一幅全新的视觉盛宴,同时也是绿色照明技术的一次集中展示。以LED等为代表的绿色照明组合,不仅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能源消耗,而且也是“绿色世博”理念的一次生动实践,为包括照明、建筑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许多可借鉴之处。

据世博会灯光总设计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郝洛西介绍,在上海世博的灯光设计中,根据高效节能与景观艺术高度结合的原则,用高效、集成、人性化与可持续技术手段实现园区灯光美的享受;采用生态保护型照明模式,大规模实现集成应用半导体技术,使灯光艺术与人互动体验享受照明科技所带来的创意生活。

“因为每个建筑的地理位置不一样,建筑形态、使用功能也不同,所以应用LED的特点也不同,比如庄严大气的中国馆,就要考虑在夜里采用怎样的投光等照明方式还原中国红颜色,达到理想的效果。”郝洛西说。

3月31日晚,世博园西区举办了隆重的亮灯仪式,18家企业馆的代表一起合拢电闸,共同点亮了企业馆和公共区域的景观灯。刹那间,整个片区仿佛披上流光溢彩的外衣,层次鲜明,动静相宜,呈现出个体与整体的和谐美。

石油馆近4000平方米的建筑外立面裝有一万只LED灯,在四周美妙的大型音乐喷泉的映衬下,整个场馆将幻化为一座晶莹剔透、如梦幻般的“水立方”;国家电网馆透明的“能量块”仿佛腾空跃起,熠熠生辉;信息通信馆像是披上了丝绸质地的外衣,在流动中实现了色彩的变幻

据介绍,世博园区的照明从设计到实施都基于“绿色节能”理念,世博会期间,将根据实际需求采用智能控制系统来控制灯具色温,以达到场景转换的效果。

作为一种绿色光源,LED最主要的三大优势是节能、长寿、可控制。与普通白炽灯相比,LED灯节省电能至少在50%以上。由于它是单色光源,可以通过红、黄、蓝三种原色组成各种各样的色彩,这些变化均可以通过后台系统控制;LED同时又是智能的,比如LED大屏幕和地坪灯,何时开启、变换何种颜色等,都可以通过系统加以控制。

绿色集水:

实现雨水资源再利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雨水利用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它将成为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并走进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世博会在雨水收集利用上的技术超过以往经验,为城市水资源利用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样本。

“目前中国在雨水利用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综合治理、收集处理城市雨水,并进行资源化、生态化利用,将有利于把资源利用、预防洪涝、城市景观、环境改善等功能融为一体。”“世博园区雨水收集利用关键技术”课题负责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专家张辰、邹伟国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探索在世博园区进行雨水收集利用,完全符合“绿色世博、生态世博”理念。

据悉,结合城市发展的状况,课题组总结出了屋面雨水的收集利用和雨水蓄渗这两种适合的雨水再利用途径,目前,这一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到世博场馆中。

上海世博会园区有大量新建和保留的大型建筑,部分屋面将建成绿色屋顶,采用弃流技术后,清洁的雨水经简单处理即可提供市政用水。遇到旱季时,还可取用黄浦江水适当处理,以满足世博会园区绿地浇灌和道路浇洒需求,减少优质自来水的消耗量,既节约了水能源,又能降低成本。

上海世博会园区的绿化景观系统中,有大面积的绿地和大量的人行道及广场。在园区建设过程中,通过低洼绿地、渗透性铺面等设施,可储存和滞留部分雨水,同时促进和强化下渗,一方面可以削峰蓄谷,减少排水系统的负担和降低排水收集管道工程投资,还可减轻防洪系统的压力;另一方面通过蓄渗的过程,可去除一部分污染,减少城市污染负荷。

作为生态技术之一,这些收集的雨水还可用于对“城市热岛”的降温、控温,其措施包括水幕、喷雾、人工降雪、结雾等。

类似这样生态、绿色、低碳的理念与实践,贯穿在上海世博会的全过程。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到运营展示,以及世博会结束后的后续利用,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组织者正努力通过对“生态”、“绿色”内涵的诠释与把握,向世界展示一个“精彩的绿色世博”。

猜你喜欢

世博世博会基站
基于NETMAX的基站网络优化
广东宣布2020年将新建4.8万个5G基站
5G基站辐射对人体有害?
5G辐射比4G小
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部分国家馆
世博会中国馆昨日竣工
题目:好……又好……
给“世博”拍张照
品会徽
迎世博:海宝带你游世博(六)荷兰馆和卢森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