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知觉理论下的幼儿园建筑设计

2010-07-17

山西建筑 2010年17期
关键词:建筑师尺度建筑设计

苏 扬

1 视知觉理论与建筑设计

人类的知觉是一种主动探索并获得信息的过程,它的形成必须依赖一定的人体生理基础,最基本的生理功能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等。其中视觉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之一,研究表明人们87%的外界信息依靠眼睛来获取,并有75%~90%的人体活动是由视觉主导的。人类将获取的视觉信息经过大脑的二次加工,混合进去复杂的“经验”成分,就成为人类特有的视知觉。

当人们进行建筑体验活动时,视知觉会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视知觉的研究对于建筑设计来说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建筑师要想让使用者感知到他所传达的信息,就必须通过使用者可以获取的视觉元素进行表达。信息被准确感知并产生共鸣,这是一个成功的设计所必备的,在幼儿园建筑设计中也是如此,但因为儿童与成人在视知觉上有很大不同,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

2 儿童视知觉的感知特性

视知觉综合能力包括颜色视觉、整体知觉和部分知觉、空间知觉、视觉敏度等方面,但是这些方面发展并不是均衡的,其中颜色视觉、空间知觉是较早开发的两种能力,幼儿时期正是它们发展的关键时期。

颜色视觉:指区分颜色差别的能力。幼儿3个月~4个月时,就已经出现了最初的颜色视觉,可以分辨出彩色和非彩色;4岁开始,区别各种色调的能力开始发展;5岁时,已经可以注意到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可以说儿童颜色视觉的发展是与幼儿园生活相同步的,幼儿园建筑要尽力提供有利于其开发的色彩环境。

空间知觉:指对距离(深度)、形状、大小等的辨别。空间知觉的萌芽最初产生于婴儿后期,并在随后逐步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感到亲近的高度仅有1.2 m左右,对物体形状的感知趋于简化等,在幼儿园建筑设计中对此加以考虑将是非常必要的。

其他方面,儿童对颜色纯度的敏感性较成人强,这也是儿童画往往以纯度最高的颜色来表现的原因。此外,儿童对视觉信息的加工往往是天马行空,不受约束的,阿恩海姆对此的解释是他们的认知思维很少或者还没有受到经验的教化。这点提醒了作为成人的建筑师,在进行幼儿园建筑设计时,也要退回到概念本身来求得思维在最大程度上的解放。

3 幼儿园建筑设计对策

3.1 建筑的色彩设计

1)色彩搭配。基本色调:由于幼儿园建筑的形态构成要素十分丰富,建筑造型变化多样,所以在基本色调的选择上就不宜用色过多。反之,以简洁、明快的浅色调作为建筑的主体色调,既可以衬托建筑形态的生动,又可以获得统一、和谐的建筑整体效果。局部色调:由于儿童对喜闻乐见的事物必定在颜色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而且一般不会拘泥于一种颜色或色系,所以在建筑局部色彩的选择上要大胆采用不同的亮色。若干亮丽色块的点缀会使建筑突显活力,使其更能表达幼儿园建筑的个性(见图1)。

2)色彩识别。运用不同的色彩以增加建筑空间的可识别性。幼儿园建筑常由标准活动单元组合而成,各个活动单元在空间构成以及房间形状方面几乎是一种模式。对于儿童来说,认识自己的班级首先就要有一个过程,而让儿童在雷同的空间单元中将自己的班级与其他班级区分开来就是更为困难的事情。此时,可以借助色彩的作用,以不同的色彩作为各班空间单元的色彩基调,从而使上述问题得到轻而易举的解决(见图2)。

3)色彩指示性。儿童视知觉在对建筑空间形状、大小方面的感知上还不够敏感,所以幼儿园的交通空间及其中的标识物宜采用丰富、鲜艳的颜色。比如,在走廊的天花板上按照儿童行进路线设置彩带或者彩色装饰物,一方面可以提高交通路线的明晰性,另一方面可以大大增加儿童在行进途中的趣味性(见图3)。

3.2 建筑的尺度考量

1)化解大尺度的建筑体量。常见的方法有三种:a.通过不同单元体量的组合,达到突出局部弱化整体的效果。例如,SOHO现代城幼儿园的入口采用了“两重门”的设计,即将两个门的单元相嵌套,不仅压低了入口空间,制造出小尺度的亲切感,而且并没有降低入口的醒目地位(见图4)。b.运用色彩构成手法,用不同颜色的材质将建筑立面再次划分,以达到使建筑体量细化、小尺度化的目的。c.门窗开洞大小的变化,建筑空间尺度的变化也可以有效的削减建筑的体量感。例如,坡屋顶相对于平屋顶而言,尺度更加亲切,更容易拉近与儿童之间的距离。

2)营造小尺度的功能空间。儿童喜欢小尺度的空间,这种小尺度的空间也许是可以隐藏,可以是潜藏起来的地下室或者凹室,或者是爬上去就可以鸟瞰全园的阁楼,或者仅仅是可以供一个人读书或邀请几位朋友窃窃私语的“密室”。但是在现实的建筑环境中,儿童却难以找到这样的空间,所以建筑师有必要在幼儿园建筑中设置一些这样的空间。例如:为了适应各种学习方式的要求,活动室空间一般被设计得宽敞而开放,与之配套的是应该设置一些小型空间场所,比如凹室:它是位于凹处的小房间,但有面朝相对开敞的大空间。儿童在凹室中不仅可以对外面的状况一目了然,而且又不失僻静,是一个可以安全藏匿的场所(见图5)。

3)主题化场景的塑造。主题化场景的塑造即给幼儿园建筑赋予相应的主题内容,比如模拟童话故事中的城堡、迪斯尼动画片中的特定场景等。通过对主题化场景气氛的渲染,使儿童的尺度标准因为融入了一种特定的故事背景中而改变。所以说主题化场景的塑造一方面可以使幼儿园建筑设计跳出建筑在尺度方面受到的限制,一方面也体现了建筑师对幼儿生理尺度的重视。

3.3 建筑的形态要素

视知觉理论对儿童的视觉特征有这样的论断:它认为儿童的视知觉过程是最原始的视觉到知觉的感知过程,儿童画的就是他们看到的,也就是说儿童的大脑并未添加进去多少抽象的图形来对其加以概括。所以,儿童对图形或者视觉物的识别能力是较成人弱的,他们不会由具体的某个视觉特征进行判断和辨析,而是从总体性上即从物体的外观轮廓上开始识别、判断的过程。由这一理论出发,建筑师如果想回归儿童画体现的那份天真与纯朴,设计出符合儿童视觉美感的幼儿园建筑,就要用最概括的建筑形态要素,最简约的建筑设计手法来表现建筑(见图6)。

4 结语

通过对儿童视知觉特征的阐述,可以使建筑师觉察到幼儿园建筑环境与儿童视知觉发展的相关性,同时也为幼儿园建筑空间设计提供了另外一个角度的思考方式,使设计变得更加有据可依。在这个意义之上,建筑师必须明确儿童才是幼儿园建筑的使用主体,只有尊重儿童视知觉等知觉行为的发展模式,才能给予儿童更多内涵的成长空间,使其得到更好发展。此外,不仅是幼儿园建筑设计,推广至其他类型的建筑,建筑师也要运用与视知觉分析法相类似的方法,才能对设计对象有一个更加客观、冷静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进行建筑设计实践。

[1]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2] [西]帕科◦阿森西奥.世界幼儿园设计典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3] 大舍设计.上海青浦夏雨幼儿园[J].时代建筑,2005(4):88-89.

[4] 张攻英,董 卫.丹麦幼儿园设计新趋势[J].世界建筑,2003(5):105-106.

[5] 罗四维,黄韶发.疑惑、问询与转换一两座幼儿园的设计体验[J].建筑学报,2000(2):34-36.

[6] 谢 威.学龄前儿童教育空间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

[7] 崔 恺,柴培根.关于幼儿园的一段话[J].建筑学报,2001(14):47-48.

猜你喜欢

建筑师尺度建筑设计
胖胖的“建筑师”
财产的五大尺度和五重应对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当建筑师
建筑设计的困惑
宇宙的尺度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9
探讨居、商、景一体化的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