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宜居旅游城市的理念

2010-07-17王金萍何永波

山西建筑 2010年17期
关键词:十堰十堰市城区

李 江 王金萍 何永波

第八届中国城市论坛2007年峰会在北京发布了国内首份《中国城市品牌价值报告》,以“宜居、宜业、宜学、宜商、宜游”这5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对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品牌价值进行了系统分析。湖北省十堰市位列宜居城市第三位。十堰市为何能够位列宜居城市的前茅,本文将从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建设、交通、住房、旅游等方面去分析建设和发展的城市理念。

1 城市概况

1.1 地理及地貌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东接湖北省襄樊市,西连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安康市相连,南邻湖北神农架林区,北与河南省和陕西省交界。大巴山东段逶迤于南,秦岭余脉屏障其北。市内山脉连绵起伏,地势南高北低,是典型的低山丘陵和中低山地貌地形,山地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92.9%,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城市现状建设用地多分布在市内几条主要河流两岸较开阔平坦的沟谷地和河流堆积阶地上。

1.2 城市特征

十堰城区于清朝因人们在百二河和犟河拦河筑坝十处以便灌溉,得名十堰。1967年国家为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东风汽车公司),设立了郧县十堰办事处,1994年10月原十堰市和郧阳地区合并,成立新的十堰市[3]。由于历史原因,东汽建厂时,采取了进沟钻山的方式,“山、散、隐”是其最初用地形态的基本特征。东汽37个定点生产厂分布在30多条沟里,通过铁路、道路相连接,生活区多分布在厂区周围,形成了具有时代与山区特色的城市布局。

2 城市的建设、发展与规划

2.1 城市变迁

以前,十堰因为是山区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经济落后、出行困难、交通闭塞。建市以来,各项指标显示已发展为经济繁荣、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生产方便、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的现代化工业城市。特别是十堰市的北京路,几年前的荒野,如今已经成为通达十堰市区南北的主干线,在公路两侧高楼林立,一系列场馆错落有致,使城市功能大为提升,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2.2 城市生态环镜

据统计,十堰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 100 m3,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1.6%,分别高于全省、全国14个和29.1个百分点。城区绿化覆盖率达59.5%,人均绿地面积10.8 m2[3],两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形成了城在山中、林在城中的独特景观。

2.3 城市功能的完善及市民生活便利

以体育设施为例,2003年亿元打造了全省一流的体育中心(见图1),全市拥有体育场地8个,建设了包括百二河健身长廊在内的5项健身工程,在城市大街小巷建了6个健身苑、50多条健身路径。十堰市因车而建而兴,到2008年年底拥有汽车达到277 175辆,公交线路22条,公交车643辆,运营线路 640 km,覆盖城区全部主要道路。城区出租车920辆,交通十分便利。城市主干道旁商场、百货大楼林立,各个连锁超市遍布城区大街小巷,购物方便。

2.4 城市规模和交通的发展

随着武汉—十堰(汉十)高速公路的开通,城区修建了北京路、浙江路、重庆路、东风大道等道路,使大量土地形成了以城市干道为骨架,以工业园区、高校园区、商贸新区为支撑,加快了新城区建设。全市城镇化率已达34.6%。公路交通、水上航运、铁路交通的运输线路骨架网已初步形成。到2010年,以国省道干线为主骨架,以县乡道为主循环,以通村公路为主脉络,城区至各县市区的“三小时城市交通经济圈”;县至乡镇的“二小时城乡交通经济圈”;以各乡镇至村的“一小时农村交通经济圈”,形成城际快捷,城乡一体,乡乡串珠,村村畅通的“三圈”公路交通网。

2.5 城市住房建设及规划

2009年十堰市城区住房建设总规模为133万m2,住房总套数为 15 740套。用地面积57.7 hm2(见图2)。按照《十堰市城市住房建设规划》,到2012年,城区新增住房建设用地将主要集中在城市新区,每年的供地规模约为900亩,供地总规模约为300 hm2。目前,十堰市按规划已建成了30多个标准较高的居住小区,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 m2/人。

2.6 城市旅游资源

十堰市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世界级的旅游产品蜚声中外。东有世界文化遗产、著名道教圣地武当山(见图3)、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南有“野人”谜踪的原始森林神农架;西有史学家称之为“内长城”的楚长城和奇美秀丽的十八里长峡及堵河漂流风景区;北有世界罕见的白垩纪恐龙蛋化石群和恐龙骨骼化石遗址;市区内有风景秀丽的伏龙山自然保护区和世界第三大卡车生产基地——东风汽车公司。

3 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城市规划满足不了城市发展的需求

近几年来,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密度、建筑密度越来越大,暴露出了诸如中小学、集贸市场、停车场、居民区缺少供居民休闲的园林绿化,城市基础设施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使人们越来越感觉到城市飞速发展与城市规划滞后的矛盾,以交通为例,如柳林路口,2006年每小时车流量是7 500辆次,到2009年已达13 500辆次,高峰期达到15 000余辆次以上。交通拥挤已成为困扰人们生活的难题。

3.2 注重建设,轻视保护

“十堰”这个名字本身就体现了城市的特色,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那些具有十堰特色的历史建筑、城市风貌不断遭到破坏,地域文化正在一点一点的消失。昔日那个最能代表十堰特色的小镇已荡然无存,就连车站路牌也被“某某大厦”这个名字代替,如今城区的用地已经饱和,房价高居不下,使得城市建设时盲目拆旧建新。

3.3 生态破坏,污染严重

城市垃圾、噪声、水、大气、工业污染严重。十堰市热电厂冒的“黑烟”便把整个市中心弄得脏兮兮的,影响老百姓身心健康。据了解,十堰市还是全国最大的黄姜生产基地和激素药物生产基地。在黄姜初加工过程中,水解物产生的废水,基本不经治理就排入江河,造成严重污染,而这样的加工厂全市共有70余家。

4 结语

近几年来,十堰市政府提出建设现代化汽车城、水电城、旅游城、生态宜居城和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对十堰市城市功能的一个新的定位,就是要将十堰由一个以汽车产业为主导的生产性城市,建设成为一个生态宜居、旅游的现代化城市。除了其位列宜居城市第三位排名之外,还先后荣获了“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中国生活质量百强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最安全城市”“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等称号。显然,这些称号对建设和发展十堰市成为一个生态宜居、旅游城市的理念,是一种充分的肯定。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科学技术司.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S].

[2] 焦民顺.对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相关问题的思考[J].山西建筑,2009,35(9):11-12.

[3] dfz.shiyan.gov.cn/onews.asp?id=1155.

猜你喜欢

十堰十堰市城区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61小学五(5)中队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湖北十堰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全部完成
《宝藏》通联站展示之窗 湖北省 十堰市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童迷黑白秀
关于在湖北十堰举办观赏石鉴评培训班的通知
福田要建健康城区
喜迎五十华诞 谱写发展新篇 蓬勃发展中的十堰市太和医院
对淮安市城区河道生态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