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台河市转型规划探究

2010-07-17李京阳

山西建筑 2010年17期
关键词:七台河市资源型转型

李京阳 孙 凯

东北资源型城市(包括资源型地区)多是以矿产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地,资源型城市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由于开发初期缺乏统筹规划、矿产资源逐年衰减等原因,这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失衡、失业和贫困人口较多、持续替代产业发展乏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维护社会稳定压力较大等。国务院2007年38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大对资源型城市尤其是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度,尽快建立有利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当前保障能源资源供给、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1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概况

资源型城市转型这个大的问题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城市规划是资源型城市建城的最初步骤,也就成为了城市转型的重中之重。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工业革命产生的资源型城市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日趋枯竭,资源型城市相继暴露出矿区经济逐步衰退、失业人口增加、生态环境恶化等诸多城市问题,进而引发了世界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对部分资源枯竭的城市进行了成功的转型规划,如:德国鲁尔工业区、美国匹兹堡、法国洛林等。

国际上对矿业资源城市转型尚处于探索期,还没有成型的理论。但对于矿业遗迹有比较规范的保护性法规或做法。

有学者指出当城市煤炭资源趋于枯竭时,其他工业部门取代煤炭工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城市的工业职能改变,城市地域结构框架进入填充式扩展的阶段,以向心发展为主,相邻的居民点相向发展最终可能导致互相连接,形成大的带状或块状中心,边缘居民点仍以近域扩展为主,使城市形态的紧凑度提高[1]。2005年,为了解决矿山的环境污染和矿源枯竭的问题,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矿山公园建设的通知。这也为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城市生态环境的规划做出了政策性指导。

2 七台河市城市基本状况

七台河市全市总面积6 221 km2,辖三区一县即新兴区、桃山区、茄子河区、勃利县。截至2007年,七台河市域人口总数为89.5万人,人口结构为年轻型与成长型之间,人口负担较轻,劳动力充裕。

七台河市城市的发展经历了由矿山到城市的演变过程,因经济条件、历史条件的制约,最初城市选址在煤田上。由于煤炭开采的特点,城市大面积地段下沉、坍塌迫使城区另选新址。经过两次迁址三次建城,使城市格局形成“多点、长线”过于分散的城市形态,而七台河煤层的凹形分布状态及多年来中小煤矿泛滥的开采情况,也造成了人口较分散,人口小范围迁徙现象普遍,基础设施跟不上,土地利用率低、集约性不强等制约城市空间利用、阻碍经济发展的多方面原因。

3 转型期已实施项目及其效果

2000年~2020年的总体规划以建设现代化综合性城市为发展的总体目标,城市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根据以上要求,必须具备优越的生态环境,合理的利用土地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产业比例,提高城市建设中的科学技术含量。

2000年以后,改造城市环境,大规模增加具有特色的城市绿地,建设特色园林,城市环境及城市文化都得到了提高。在金别河上游用地宽敞平坦且与市区有山体隔离地区发展独立工业组团,并将城市建设发展用地选址在倭肯河北岸北山区、金河区等非塌陷区;搬迁塌陷区人口至北山区、茄子河区,并完善基本医疗、教育的登记等公共设施,保障城市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

4 转型尚未解决问题及如何解决

4.1 塌陷区改造

七台河市自1980年新兴区开始发生地面塌陷以来,塌陷面积逐年增加,至2000年,塌陷区面积已达114.6 km2,平均下沉深度为2 m,影响人口达 17万人,占规划人口的35.8%,严重的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对于塌陷地块,七台河市已经采取了一些可利用措施,如很多矿山城市一样,积水造湖建设城市绿地,但由于公园周围环境较差,公园维护跟不上等原因,效果并不明显,如:新兴区落雁湖公园及周边环境(见图1)。

由于公园处在塌陷区,周围地段塌陷状况严重,且公园附近有矸石山,灰尘弥漫,公园中绿化维护状况较差等原因,使其利用率低,达不到预期效果。据调查,七台河西部积水区现存积水坑500余个,最大直径200 m,最小直径1 m~6 m,最大塌陷深6.50 m,最小塌陷深1.2 m,夏季丰水期,塌坑最大积水深6.19 m,最小积水深1.0 m。因此对塌陷区的改造成为当务之急,且不能一味寻求制造景观这一条出路。根据塌陷区的特征采用相应的改造措施。对基本稳沉塌陷区,以治理改造为主,矸石回填、绿化、围绕沉陷盆地改造梯田、发展种植养殖业等开展综合治理。对未稳沉塌陷区,由于地下仍在采掘,地表仍将下陷,主要以利用为主,不搞永久建筑物[3]。根据塌陷地况进行可能、适用、高效的复垦式利用,既可改善土壤质量、保持水土、改善环境,节约利用土地资源[5],又可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4.2 改善市内城市环境,稳定人口数量

七台河的城市建设初期多为择矿而建,这样形成了另外一种形式的城市蔓延[2],导致城市结构松散,公共设施服务范围小,水平低,社会阶层分化加剧,随着矿产资源的逐渐衰退,居民外迁现象随之增加,使原本不多的城市人口更加缺乏凝聚力,形成恶性循环,城市缺少发展的原动力。通过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塌陷区改造、环境整治、提高公共设施服务水平来改善城市居民的基本生存环境,吸引居民,稳步增加常驻人口数量,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才能给城市带来更多的生机,给城市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的转型带来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4.3 提高科技含量,和谐发展产业结构

在转型过程中,通过发展循环型工业,提高产品中的科技含量,从而提高产品的内在竞争力,改善城市的就业环境,优化第二产业,投入更多的精力在第一、三产业上,以弹性专精的生产模式为主,增强城市空间结构的向心力,合理、有效的利用城市塌陷区,使之成为生态平衡、具有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

4.4 发展有特色的城市

经济全球化、知识化日益明显,不只要求城市要有更好的自然环境和方便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要求城市具有鲜明的可持续发展特征,而这些恰恰是七台河市的弱项。七台河地处重要的交通节点,自然景观特色不强,而周围城市亦多为矿山为主的资源型城市,城市环境均受到了严重的破坏。随着原经济支柱产业的日渐衰退,大量的劳动力闲置下来,这为开展特色第三产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近年来,七台河市在改造城市环境工程中做出的努力也给招商引资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而七台河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开办,为地区的科技发展保驾护航。利用交通、人力资源、环境、科技的优势发展城市的新特色,通过城市的特色增加城市的向心力,改善城市松散的空间结构,吸引更多的人才,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使转型后的城市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凝聚力的生态环境平衡的可持续发展城市。

[1] 宋 飚,矿业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与机理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2] 焦化富.中国煤炭城市发展模式的研究[J].人文地理,1998(2):35-36.

[3] 周春山.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7:129-131.

[4] 刘 园.拓展城市空间 重塑城市格局[J].山西建筑,2009,35(10):25-26.

[5] 朱志勇.淮南潘集采煤塌陷区生态恢复和土地资源保护[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4):695-696.

[6] 郑 蕊.七台河市采空区土地塌陷问题分析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5):38-39.

[7] 赵景海.中国资源型城市空间发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猜你喜欢

七台河市资源型转型
中共七台河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乐享冰幸福童年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七台河市红旗镇:学党史悟思想 强素质促工作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资源型城市——湖南涟源市,未来可期
七台河市“放管服”改革成效及对策
转型
资源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讨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将有大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