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城市儿童户外活动场地

2010-07-17古博闻

山西建筑 2010年17期
关键词:空间儿童游戏

古博闻 周 晨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培养健康聪明、富有竞争力的少年儿童对任何一个社会的前途来说都至关重要。大量专家学者对儿童行为心理进行研究并指出,游戏是促进儿童智力、体力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儿童的集体感、责任感和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在开放空间玩耍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1]。对城市儿童来说,街道、广场等公共场所是他们经常光顾并且较为喜欢的活动空间,其游戏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儿童游戏的质量以及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如何在当代城市环境中为孩子们营造具有激励性的高品质活动空间应得到设计师们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1 关注城市儿童户外活动场地的意义

1.1 游戏对于儿童发展的价值

首先,从生活行为方面来看,学习知识和基本生活方式是被动行为,而游戏则是根据儿童自身的要求而产生的自发行为。儿童通过经历被动行为和能动行为相互平衡的生活而成长,光是受教这一行为无法促进儿童人格的全面发展,而游戏过程则是做自己想做的事,经历失败、尝试未知领域,培养创造的勇气和能力;其次,从人际关系方面来看,儿童与老师、保护者之间存在着被保护的关系,而在游戏过程中的人际关系是朋友间的平等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游戏场所中存在一种非被保护的严格的自治关系,儿童在游戏这种模拟的现实世界中,可以获得在大人无法介入的儿童社会中的自治能力以及成为大人所必要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第三,儿童通过玩耍逐渐认识空间和社会环境。通过在多样化的空间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玩耍,儿童逐步建立起对于世界有较为完整的认知,那些被“圈养”起来远离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少年儿童则无从学会如何与自然和社会相处[1]。

1.2 游戏环境对于儿童的重要作用

游戏场所对于儿童认知、社会交往等各方面的影响尤为突出。首先,游戏环境具有一定的社会教育作用,不同空间的组合能提供儿童与同伴在人际关系接触中的自主性与自在性,有利于孩子们培养自然、健全的群我关系;其次,儿童在游戏环境中接触到自然材料、多样地形以及亲水空间都能培养他们对于自然观察的敏锐与兴趣,而且有利于生态意识的建立;此外,在注重空间艺术的游戏环境中玩耍,对于提升儿童的美学认知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2]。

2 我国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现状

2.1 空间缺乏且分布不均

近几年伴随着城市的迅速扩张、土地紧缺以及建筑的高密度化,以前自发形成的游戏场地逐渐消失,新的又远未形成,儿童的游戏空间表现出严重的不足。在城市公共环境中,不难发现很多为成人精心设计的富有人情味的开放、私密活动空间,但真正为孩子考虑,符合其生理尺度和心理需求的活动空间少之又少,儿童只能游戏于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中。由于儿童游戏空间缺乏规划层面的依据和明确的用地性质,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同,这种身份的不合法共识是自上而下的。因此,多数情况下游戏空间只是作为城市开敞空间的一部分,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随意性。

此外,由于正式儿童游戏空间局限于一定区域范围,并且缺乏规划性指导,儿童户外游戏空间只能被动的存在于城市中,尤其受到城市既有的公共空间的较大影响而呈现出分布不均的特点。在城市不同发展区域,儿童能够享用的空间差异较大,老城区的儿童很少进行户外活动,而近郊区的儿童则拥有较丰富的空间资源。

2.2 场地的设计滞后、形式单一

就目前出现在城市公园或者新型居住区内的儿童游戏场地来看,大多是一种程序化的设施摆放和简单功能划分。作为环境设计的一部分,由于设计师仅仅凭着成人的常规思维,缺少对儿童这一特殊使用群体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分析,其设计手法单调、陈旧,通常做法是在预留的空地中,挖坑填砂,放上滑梯、跷跷板等一些简单设施,强迫孩子们进行千篇一律的游戏内容。加上对于儿童的生理特征、性别差异、年龄区别等因素的忽略,游戏设施单一、枯燥,场地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严重不足。笔者观察发现,在一些公共开放的城市空间中,玩砂区往往比专设的游戏器械对于儿童具有更持久的吸引力。

2.3 安全隐患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空间已经不适合儿童,安全因素则作为最基本的判断标准。由于机动车的大范围介入,机动车交通已成为儿童户外活动最大的障碍之一;交通道路把城市环境分割开来,机动车道减少并隔绝了儿童的漫步区域,穿越街道让儿童处于危险之中。另外停车场占据了大量的土地,而这些土地再也无法适用于游乐玩耍,场地的这种利用方式是直接与儿童的需求相对立的。

城市开放空间中的游戏设施也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设备老化、无证安装,设计制造单位没有生产许可证或安全认可证,作业人员未经培训就上岗等安全问题。此外,我国儿童户外活动场地还缺乏专业人员的管理与维护,一些早期建成的儿童活动场地中的设施的老化、破损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3 城市儿童活动空间设计指导性原则探析

3.1 系统化原则——“儿童适宜型”城市

目前,许多欧美国家的城市已经在为实现“少年儿童友好型”城市而努力,他们把少年儿童的需要和权利纳入政策中,特别是城市规划政策的中心地位上,而不仅仅在园林和环境设计中。根据“少年儿童友好型”城市计划,当地管理部门结合一系列以少年儿童权益为核心的原则,间接处理城市空间格局,少年儿童参与到城市规划决策制定过程中,并协助设计师来设计一个“他们想要的城市”[5]。就我国情况而言,如果能在认识少年儿童活动特点的基础上,全面考虑能吸引儿童及其监护人活动的潜在因素,将儿童活动空间充分融入到城市开放空间系统中,并进行总体规划,那么在城市中营造出一系列高品质的活动空间,把整个城市变成适宜于少年儿童的目标就不再遥不可及,而迈出第一步对于我们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

3.2 空间模式多样化原则

一个对儿童具有吸引力能真正满足儿童的需求的游戏空间必须是一个具有潜在刺激的场所,即能让儿童找出最多游戏方式的场所。少年儿童区别于成人的特点在于他们精力旺盛、活动量大、耐久性差,对一种游戏的持续时间较短。因此如条件允许,在保持宽敞的活动范围的基础上,设计时应尽量为场地注入新鲜的多样化的元素,整合多种对儿童具有吸引力的活动要素(如沙、水、土),并提供多种可能的活动模式,这对激发少年儿童的创造性和探索性有着积极作用;儿童偏爱通过自己的双手来改变周围事物从而激发自身的创造性,而适合这种行为的活动空间的一个主要特性就是提供多种质地的“松散的物体”,如沙、水、泥土、植物枝干或只是地上的“废弃物”;自然界拥有丰富的可玩的东西,且这样的创造性活动会令人兴奋。

针对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设计模式应该具有从简单到复杂,可以自由发展变化,适应冒险游戏的特点。

多样化的游戏场地不仅能提高儿童的参与度,而且能促进其智力和体力的发展。另外场地中应具有良好并富特色的视觉环境,因为环境的性质会对儿童产生直接的刺激性影响,如物体的形状、色彩、质地、尺度、气味等都可以激励儿童同周围环境进行交流,所以最适于儿童身体、认知和社交能力发展的环境应具备提供多样化的行为活动机会的特征。

3.3 场地布局可达性原则

作为儿童玩耍的场地应尽量临近居住区布置,随儿童年龄不同,距离逐渐增大。国外就儿童活动场地布局等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尤其是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例如,美国芝加哥在20世纪70年代制订的城市儿童活动场地规范条文,针对不同等级游戏空间的面积定额、服务半径、人数及对象等作了量性规定(见表1);另外,德国城市规划明确指出,在新建的居住区中,独立的住宅用地(单价独户住宅)每4户就要设一个儿童游戏场地,学龄儿童适合的距离为300 m~400 m,12岁以上的少年儿童,由于能骑自行车,该距离可延伸到1 km,婴幼儿的活动范围则限定在父母住宅周围[6]。

表1 1977年~1980年美国芝加哥制订的城市儿童活动场地规范

如表1所示的此类标准旨在建造合适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网络,通过建造并连通满足不同年龄层少年儿童需要的场地,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家以外的场所。

4 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

生命的成长与发育是自然界中最伟大的一幕。作为设计师,我们将在这一过程中融进智慧,注入理想,这是我们神圣的职责与使命。对孩子进行充分解是我们解决这一尴尬处境的重要环节。作为设计师的我们要学会用儿童的眼光看待事物,学会倾听他们的声音,只有从儿童的视角出发,理解他们的真实需要,以儿童快乐生活和健康成长为目标,在不断探索儿童游戏心理的过程中找到能够给孩子们成长带来积极影响的创意,才有可能摆脱贫乏无趣的游戏场模式,设计出真正满足儿童天性的作品。

[1] 郭力平,许冰灵,李 琳.游戏对于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J].心理科学,2001,24(6):749-751.

[2] [美]阿尔伯特IJ,拉特利奇.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M].王求是,高 峰,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33-40.

[3] 丁 宁.当代城市儿童户外游戏空间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39-41.

[4] [美]克菜尔◦库柏◦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俞孔坚,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45-262.

[5] [德]谭玛丽.适合儿童的公园与花园——儿童友好型公园的设计与研究[J].周方诚,译.中国园林,2008(5):43-48.

[6] 毛华松,詹 燕.关注城市公共场所中的儿童活动空间[J].中国园林,2005(9):14-17.

猜你喜欢

空间儿童游戏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