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度溴敌隆中毒引起十二指肠球后壁穿孔一例

2010-07-16程晋

中国全科医学 2010年2期
关键词:球部凝血酶原造影剂

程晋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26岁,因与家人生气后自服溴敌隆母液 14支 (5g/支),当时服用后未告诉家人,也未行特殊处理,1周后出现鼻及牙龈出血、肉眼血尿,10d后出现腹痛、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咖啡色样物,在我院门诊就诊时隐瞒病史。门诊医师查血常规正常,腹部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患者返回家中后出现呕血增多,解黑便,皮肤黏膜多处出血,鼻出血不止,腹痛进行性加剧。遂于2009-04-13急救入住我院。

图 1 十二指肠球后壁多发窦道并黏膜桥形成Figure1 Theposteriorwalloftheduodenumand multiplesinusmucosalbridgeformation

图 2 十二指肠球后壁窦道Figure2 Duodenalsinus

图 3 十二指肠球后壁窦道穿孔Figure3 Duodenalsinusperforation

图 4 X线透视显示经胃镜注入造影剂后造影剂进入后腹膜腔 (A为刚注入造影剂,B为注入造影剂后的充盈像,C为造影剂排空像)Figure4 76%diatrizoatecontrastagentsthrough thestomachscopeenteringperitoneal cavitybyXray

入院时患者已处于休克状态,血压80/50mmHg(1mmHg=0.133kPa),重度贫血貌,四肢冰凉,表清淡漠,意识尚清,皮肤、巩膜黄染,双肺未闻及异常,心率 154次/min,右上腹部压痛阳性,无明显腹肌紧张。急诊血常规示白细胞 21.77×109/L,血红蛋白 57g/L,血小板计数 265×109/L;凝血功能检查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109.1s,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95s;肾功能、电解质正常;肝功能检查示血清总蛋白(TP)48.10g/L,清蛋白 (ALB)31.1 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471.0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254U/L,总胆红素 (TBIL)121.40 μmol/L,直接胆红素 (DBIL)70.20 μmol/L,间接胆 红素 (IBIL)51.20 μmol/L;腹部 B超检查示腹腔积液,X线胸片检查未见异常。怀疑鼠药中毒,但患者拒不承认。入院后按 “失血性贫血、失血性休克”抢救,同时给予维生素 K160mg试验性治疗。第 2天患者各脏器及皮肤黏膜的出血明显减轻。再次反复耐心地询问病史,患者才承认服用溴敌隆母液已达 15d。诊断明确后将维生素 K1的用量加至 80mg,1次/8h,甲泼尼龙 80 mg,1次/d。入院第 5天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皮肤黏膜出血停止,呕血消失,腹痛减轻,肉眼血尿消失,但仍有黑便,再次拍 X线胸片发现双侧中等量胸腔积液,腹部 B超检查示腹腔积液增多,穿刺抽出胸腔积血 1000ml,腹腔积血1600ml。入院第 7天,患者胸腹腔积液再未增加,除黑便外未再发现出血现象,患者已开始进流质饮食。入院第 9天患者无明显原因地再次出现呕咖啡色样物,量较多,1 000~2000ml/d,进食即吐,反复查呕吐物潜血 (+),便隐血 (++++),同时出现发热,体温 38~39℃,患者无咳嗽、咳痰等症状,凝血功能已恢复正常,胸透显示胸腔积液基本吸收,腹部 B超检查显示腹腔积液基本消失,腹部触诊发现腹肌略有紧张,但无明显腹痛现象,反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血红蛋白为 110~128g/L,腹透未见膈下游离气体。入院第 14天,为查明呕吐的原因遂行胃镜检查,发现患者食管、胃及十二指肠多发溃疡、糜烂,十二指肠球部黏膜桥形成,胃内有大量淡咖啡色样物潴留,多次腹透未发现膈下游离气体,怀疑十二指肠下端梗阻。胃镜检查后持续胃肠减压,同时向胃管内注入 0.9%氯化钠注射液 500ml,2次/d冲洗引流,胃肠减压、冲洗 3d后第二次行胃镜检查,发现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糜烂、溃疡明显好转,但十二指肠球部的黏膜桥之间的多个空洞加深 (见图 1),为防穿孔,胃镜未进入空洞。因高度怀疑十二指肠球部后壁穿孔,故请省级医院消化科主任第三次胃镜检查,见十二指肠后壁窦道形成 (见图 2),十二指肠球后壁窦道穿孔 (见图3)。遂通过胃镜分别注入 76%的泛影葡胺 40 ml于十二指肠黏膜桥空洞内,在 X线透视下观察,发现造影剂进入后腹膜腔(见图4)。至此,明确为十二指肠球部后壁穿孔破入后腹膜腔。遂将患者转至省级医院行手术治疗。

2 讨论

溴敌隆 (bromaiolone)又叫灭鼠酮(bronone)、乐万通 (musal)等,是一种高毒抗凝血性杀鼠剂,属茚满二酮类抗凝血剂,t1/2为 60 h,中毒潜伏期长,中毒症状至少要 12~24 h后出现,需 3~5 d中毒达高峰期。溴敌隆结构中含 42羟基香豆素,与维生素 K相似,能干扰肝脏对维生素 K的作用,抑制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Ⅸ、Ⅹ的生物合成,导致凝血障碍。其体内代谢产物亚苄基丙酮还可损害毛细血管壁,使其通透性增强,血液易渗出。口服中毒者除可出现腹痛、恶心、呕吐、食欲差、精神不振、发热等症状外,主要表现为广泛性多脏器出血现象,严重者可发生休克、昏迷,甚至死亡。实验室检查可见 APTT延长,凝血因子减少或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1]。本例患者口服 14支 (70 g)溴敌隆母液,5 d后出现鼻及牙龈出血、肉眼血尿,10~15 d后出现广泛多脏器出血,入院时已发生休克,重度贫血,PT长达 109.1 s,肝功能损害,中毒程度很深,已达高峰期,毒物已完全参与体内代谢,在肝脏抑制氧化维生素 K还原酶,阻止凝血酶原的产生,使凝血时间延长,引起严重的内脏、皮肤、黏膜出血。我院在应用维生素 K1治疗的同时,加用甲泼尼龙、维生素 C以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且可使血小板增多并提高纤维蛋白原浓度,缩短凝血时间;输注新鲜血浆可补充凝血因子,维生素K1特效拮抗灭鼠药,促进凝血酶原合成。有文献报道,溴敌隆重度中毒时,维生素K1开始治疗量要大 (可达 5 mg· kg-1·d-1),尽早应用凝血酶原复合物和地塞米松治疗,PT恢复时间短 (第 2天 PT正常),疗效好 (治疗 10 d痊愈),比单用维生素 K1(平均治疗 13 d痊愈)明显缩短住院时间[2]。此患者住院第 9天 PT、APTT恢复正常,但出现十二指肠球部后壁穿孔至后腹膜腔,故患者腹痛、腹膜刺激征不明显,只出现了频繁呕吐、发热现象。通过查阅文献,未找到溴敌隆中毒引起胃肠穿孔的报道。考虑本例患者服用的溴敌隆可能是复合制剂 (溴敌隆说明书中未明确标明其他成分),其中含有腐蚀性毒物的成分,或者此患者同时还服用了其他带有腐蚀性的毒物 (患者拒绝承认),而引起十二指肠球部糜烂穿孔;另外,可能是溴敌隆的代谢产物亚苄基丙酮损害毛细血管壁,引起十二指肠糜烂、破溃,形成较深的溃疡而破裂,但十二指肠黏膜桥形成的机制不清。总之,此例重度溴敌隆中毒合并十二指肠球部后壁穿孔的原因目前不清。

1 夏培宏,夏春晓 .一起急性溴敌隆中毒诊治体会 [J].职业与健康,2000,16(7):78.

2 闫树旭,周和冰,裴文仲,等 .溴敌隆中毒 48例临床分析 [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98,16(6):377.

猜你喜欢

球部凝血酶原造影剂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的临床价值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CT表现
温度计为何能显示温度?
硫酸钡用于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诊断十二指肠球部病变的临床价值研究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与凝血酶原时间的临床检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