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分析

2010-07-04

对外经贸 2010年4期
关键词:单位根农村金融残差

葛 娟

(新疆财经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2008年,新疆生产总值 4203.41亿元,比上年增长 11%,比全国平均增速高2个百分点,自2003年以来,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改善。1978年农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19元和319元,到了2008年分别为3503元和11432元。但同时也可以看出,城乡收入差距呈现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城乡居民收入比由1978年的2.68:1(农村为1)扩大到2008年的3.26:1。根据新疆统计年鉴的历年数据,1978—2008年新疆城乡收入差距变化对比见图1。

图1 1978—2008年新疆城乡收入差距变化对比

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无疑已经成为制约新疆经济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国内有不少学者从金融发展的视角出发,研究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但却少有基于区域农村金融发展的角度的研究。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方法对新疆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为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的政策建议。

二、指标说明与数据来源

本文对新疆1978—2008年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综合和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如姚耀军(2005)、王志强等(2003)、Levine和Zervos(1998)等学者对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建立四个指标衡量新疆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CIG)、农村金融发展效率(RFE)、农村金融投资率(RFI)、农村金融发展规模(RFDS)。

(一)城乡收入差距指标

理论界普遍使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值来衡量城乡收入差距,数据未作任何处理,记作CIG。

(二)农村金融发展效率指标

在已有的研究中,大部分文献用贷款和存款的比值来衡量金融中介将储蓄转化成投资的效率。本文也在对农村金融发展的研究中遵循这一指标,即,将农业贷款与农户储蓄的比值作为衡量农村金融发展效率的指标。这一指标是从农村金融的质量方面分析收入差距问题,用农村存贷比重来衡量农村储蓄与信贷的转换率,以此反映农村金融的支农效率,记作RFE。

(三)农村金融发展规模指标

金融发展规模常用M2/GDP(麦氏指标)衡量。但麦氏指标受到很多质疑,因普遍认为中国较高的M2/GDP应归因于金融机构支付系统低效以及投资渠道不畅等因素。因此,本文以金融资产总量除以GDP来反映金融发展总体规模。因此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的指标主要是用农村金融货币存量和国民生产总值来反映,而根据农村发展的情况和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采用农村农业贷款和农户储蓄之和除以农业名义GDP作为这一指标,记作RFDS。

(四)农村金融投资率指标

这一指标主要是借鉴汤清等(2009)的思想,由经济学中的投资乘数可知,投资对收入增长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增加投资会加速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本文用新疆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农村储蓄的比值来衡量农村金融投资率,记作RFI。

本文对新疆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进行实证研究,所用数据均根据《新疆五十年 1955—2005》、《新疆统计年鉴》、《新疆金融年鉴》各期有关原始数据整理计算而得,数据年限为1978—2008年,为了减少数据变动幅度对所有变量都进行了对数处理。其计量过程通过Eviews5.0实现。

三、实证检验与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

为了避免模型出现回归,需要首先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利用Dickey和Fuller(1974)提出的ADF检验法分别对变量LNCIG、LNRFE、LNRFI和LNRFDS进行单位根检验,滞后阶数按SIC准则选取。

变量的水平值检验结果如下:

单位根检验结果

检验结果显示,lncig、lnrfe、lnrfi和 lnrfds的ADF检验统计量均大于显著性水平1%、5%时的临界值,不能拒绝原假设,序列lncig、lnrfe、lnrfi和 lnrfds都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的。将序列lncig、lnrfe、lnrfi和lnrfds分别进行一阶差分,再对一阶差分后的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显然,△lncig、△lnrfe、△lnrfi和△lnrfds的△ADF检验统计量均小于显著性水平1%时的临界值,接受拒绝原假设,表明至少可以在99%的置信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序列 lncig、lnrfe、lnrfi和lnrfds的一阶差分都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时间序列。

综上所述,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非平稳序列lncig、lnrfe、lnrfi和lnrfds在经过一阶差分后在5%的显著水平下为平稳序列,同时也都是一阶单整的。

(二)协整检验

根据Engle和Granger(1978)提出的基于回归残差的协整检验方法对回归分析产生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如果残差序列无单位根,说明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或者协整关系存在。本文采用的估计方法为OLS估计法,回归方程估计得到

其次,对(1)式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又回归方程估计结果可得

对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不含常数和时间趋势,由SIC准则确定之后阶数,其结果如下:

残差单位根检验

残差单位根检验

t统计量 P值*ADF统计量/% -3.20 0.0028显著性水平 1 检验临界值 -2.6745-1.95710 -1.608

检验结果显示,残差序列在1%和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拒绝原假设,接受不存在单位根的结论,因此可以确定残差序列式平稳序列,即上述结果表明,变量lncig、lnrfe、lnrfi和lnrfds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所以,式(1)回归方程就是协整方程。

上式(1)的长期均衡关系表明,农村金融发展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这与姚耀军(2005)的实证结论相一致,即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变动1%,城乡收入差距就会沿相同的方向变动0.21%,即rfds对cig的弹性系数是0.21;而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与城乡收入差距呈负相关关系,此结论也与姚耀军(2005)的结论一致,即rfe变1%会引起cig反方向变动0.41%,rfe对cig的弹性系数为-0.41;农村金融投资率与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正相关关系,与汤清等(2009)的结论一致,rfi对cig的弹性系数为0.1。比较三个变量中rfe的弹性系数最大,其次分别是rfds和rfi。说明新疆城乡收入差距的部分原因是由于新疆农村金融发展水平还不高,效率也很低,而农村金融中介机构规模的扩大并不能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三)误差修正模型

协整分析只是能够检验和分析变量之间存在的长期均衡关系,为了进一步考察变量间的短期关系,可以在以上(1)式协整方程的基础上,建立误差修正模型。令ecmt,即将式(1)的残差序列作为误差修正项,建立以下的误差修正模型

在式(2)表示的误差修正模型中,R2值较为理想,t值也都较为显著,差分项反映了短期波动的影响。由此可以说,农村金融投资率、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在短期也造成影响,只是农村金融投资率在短期的影响程度不大。城乡收入差距的短期变动可以分为:1.短期农村金融发展规模、效率和农村金融投资率波动的影响;2.变量偏离长期均衡的影响。误差修正项ecmt的系数的大小反映了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从系数估计值-0.38来看,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0.38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

四、结论与启示

综上所述,对新疆1978—2008年农村金融发展各指标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总体来看,新疆城乡收入差距与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和农村金融投资率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并且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扩大农村金融发展规模以及提高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会在短期和长期内分别对城乡收入差距造成扩大和缩小的影响。而农村金融投资率的提高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长期影响相对短期更为明显。具体来看:

首先,农村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说明以农村储蓄-信贷转换率为指标的农村金融部门的支农效率的提升能够有效增加农民的收入,这与理论假设一致。

其次,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在短期和长期内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对此现象的解释是目前新疆农村资金市场不完全成熟,导致资金吸引力小,资金外流,形成所谓的“金融城市化偏好”,具体表现为信贷供给的城市化偏好(王永龙,2007)。农村金融机构,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还是农信社在农村吸收的存款,都未能或者相对于农户储蓄只有很少部分用于农业贷款和农业经济上,很大一部分资金都流向了城市和非农领域。信贷资源配置的城市化形成了农户储蓄增长越快,相应的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就越大,而农村资金流出就越多,因而农民收入增长越慢的局面。

最后,农村金融投资率的增加在长期会引起城乡收入差距同向的变化,此现象也有其深层次的原因,由于农业本身是一个生产经营成本高、收益低而自然风险又偏大的产业,导致农民投资的边际收益率递减,而新疆较低的农村市场化程度、落后的农业保险使得农村的投资回报率更加没有保障。而这些仅靠市场是无法解决的。针对以上结论,得出如下政策启示:

(一)引导和支持非正规金融发展,引入竞争机制

农村金融发展效率的缺乏,主要是由于为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的组织机构虽然有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信社和农村邮政储蓄银行,但为农户直接提供金融服务的只有农信社。国有商业银行施行紧缩政策后,农村金融市场基本为农信社所垄断,处于低效运行状态。因此非正规金融不失为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合理选择。政府应当给予非正规金融组织以政策上的引导和支持,使其发挥自身的“信息优势”,缓解农村地区被压抑许久的信贷需求,引导农村金融资源合理配置。而且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发展社区银行、小额金融担保公司、小型金融机构,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

(二)加快建立农村金融保护性机制,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

农村信贷供给存在城市化偏向的现象,王永龙认为,这显示了商业性金融对农业配置的“弱效应”,而政策性金融通过政策性配置能够形成对农村金融的保护,因而应该成为农村金融的导向。通过政策性配置引导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回流农村金融市场,遏制农村资金外流,健全农村经济的金融支持系统。同时,政策性金融能够有效提高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对其他金融机构起到示范效果,并且为这些金融机构的投入创造条件。

(三)适度加大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大力发展多种方式的农业保险

为了降低农民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的风险,提高农户私人投资的积极性,政府可以通过补贴或财政对农业的支持等方式,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进一步为农村金融的发展创造制度性的环境。同时,加快农业保险的发展也是相当紧迫的任务。农业的弱质性对于风险分散和承担的机制具有内在要求,农业保险的发展因而具有必要性。而农业保险和商业性的保险却存在很大的区别,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地方财政的补贴,除此之外,建立农村信用担保机构不但可以为农村中小企业提供大额贷款担保,同时也是农村多层次金融组织构建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姚耀军.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经验分析[J].财经研究,2005(5).

[2]王志强,孙刚.中国金融发展规模、结构、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经验分析[J].管理世界,2003(7).

[3]章奇,刘明兴,陶然.中国金融中介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J].中国金融学,2004(3).

[4]汤清,付强.广东省农村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9(7).

[5]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6]位志宇,廖士光,韩忠伟.农村金融支持与城乡差距的经济效应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1).

[7]王永龙.中国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单位根农村金融残差
基于双向GRU与残差拟合的车辆跟驰建模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基于残差学习的自适应无人机目标跟踪算法
基于递归残差网络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STAR模型下退势单位根检验统计量的比较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
基于MCMC算法的贝叶斯面板单位根检验
平稳自相关过程的残差累积和控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