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乌昌地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2010-07-04陶云龙

对外经贸 2010年4期
关键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业结构

陶云龙

(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一、乌昌地区产业结构概况

(一)乌昌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背景

乌鲁木齐市与昌吉回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昌吉州)是新疆城市化水平最高,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天山北坡经济带的核心区域。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是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辖七区一县,有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和一个出口加工区,行政区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人口231.3万。乌鲁木齐市在经济、财政、科技和人才等方面均具有较强优势,但是由于其“大城市,小郊区”的特点,缺乏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纵深腹地,目前水、土地等资源已成为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乌昌经济一体化是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乌鲁木齐市与昌吉州不仅地域相连,资源优势互补,而且两地在长期独立发展的同时已经形成了天然的紧密联系,随着乌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势必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从而使两个地区的发展空间都得到扩展,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进而强化乌昌地区城市群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乌昌地区新型工业化的总体目标:把乌昌地区建成新疆最强的制造业基地,新疆最重要的出口加工和外贸基地,新疆最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新疆最重要的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基地,新疆最大的城市群和最重要的人居生态区,辐射带动天山北坡和新疆经济快速发展。

(二)乌昌地区产业结构布局

至2008年年底,地区第一产业占10%,第二产业占38.5%,第三产业占51.5%,从数据上看产业结构似乎合理,但实际情况却不是如此。一方面,乌鲁木齐市本身为“大城市,小郊区”的格局,限制了其一产的发展,是第一产业规模小的原因;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工业结构内部重型工业占比重大,轻工业日渐萎缩,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制造业危机重重,第三产业中主要以传统经济为主,新兴第三产业少,且质量与水平均有待提高。

从1990年开始,乌昌地区经济稳定增长,2007年GDP为1133.48亿元,是1990年的13.3倍,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6.7%;人均GDP为30912.8元,是1990年的10倍,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4.8%,可见近20年来乌昌地区经济总量和经济发展水平都有着显著的增长。这一时期,乌昌地区GDP占全新疆的比重在2.7%~3.3%之间,1990年乌昌地区GDP在全新疆所占比重为3.27%,2007年为3.22%,所占比重略有下降。1990年至今,乌昌地区GDP平均增长速度为16.9%,同期新疆GDP增长速度为17.3%,乌昌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较全新疆低0.4个百分点,位居新疆第5位,这说明乌昌地区虽然是新疆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资金、技术、人才密集,但是发展速度却明显偏低。

二、实证分析

结合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新疆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下面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新疆乌昌地区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一)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是在1987年由Engle和Granger共同提出的,其目的是为了研究非平稳序列的建模问题。因为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模型本身可能是非平稳的,但是这些变量的线性组合却仍然可能是平稳的。建立模型如下:

t1=58.44,t2=18.15,t3=47.07,t4=52.60,R2=0.9999,F=714995,dt<DW=1.1274<du。并设 ut为回归模型的残差,对残差序列进行 ADF检验,ADF值为-5.8475,在1%显著性水平下,拒绝 ut含有单位根的原假设,则残差序列ut为平稳序列,即不存在伪回归。在上面的分析中,拟合优度R2、t统计量、F统计量均通过检验,DW值为无法确定区域。因此,通过回归模型可知,乌昌地区GDP与三次产业产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在长期均衡的情况下,GDP变动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呈同方向变动,第一产业产值每增长 1%,实际 GDP增长0.1542%;第二产业产值每增长 1%,实际GDP增长0.4217%;第三产业产值每增长 1%,实际GDP增长0.4294%。分析可知,乌昌地区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误差修正

根据格兰杰表现定理,当时间序列(yt,xt)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则误差修正模型为:

式中d为对原始数据取一阶差分。t1=18.6342,t2=50.7349,t3=46.3054,t4=-2.615,R2=0.9964,dl<DW=1.8464<4-du。在上面的分析中,拟合优度 R2、t统计量、F统计量、DW 值均通过检验。

根据上式来看,在短期情况下,第一产业当前期产值每增加1%,实际GDP增加 0.1458%;第二产业当前期产值每增加1%,实际GDP增加0.4235%;第三产业当前一期产值每增加1%,实际GDP增加0.4295%。误差修正项系数为-0.331具有正确的符号,符合反向修正假定,数值较大说明乌昌地区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的短期影响较为严重,也说明乌昌地区现在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应注意结构调整方式与产业结构政策,以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使用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乌昌地区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结果表明,在长期情况下,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是支持乌昌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在短期情况下,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由于受到前一期发展的制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降低。可见加快乌昌地区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建立更加完善的产业体系,不断提高现有产业层次是控制经济增长的关键。

三、优化产业结构的对策与建议

(一)稳定发展昌吉州第一产业

2007年乌昌地区第一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10%,第一产业增加值在三次产业中所占比例不断下降是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趋势,但是这不代表第一产业不发展。区别于乌鲁木齐市“大城区,小郊区”的特点,乌昌地区第一产业发展重点在于昌吉州。首先,在各县区依据自身优势,发展现代农业,如大力发展奇台县、吉木萨尔县、木垒县的优质粮油、制种,昌吉市、五家渠市、玛纳斯县、呼图壁县的优势棉花、葡萄、番茄,乌鲁木齐县、昌吉市、玛纳斯县、呼图壁县、达坂城区的畜牧业。其次,根据各县区发展情况,推动农业产业化,培育和壮大各地区的龙头企业,建立产—供—销完整的产业链条。第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农业产业政策,扶持本地企业发展的同时注意吸引其他地区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进驻参与乌昌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优化第二产业布局

乌昌地区到目前为止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各工业产业都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当前的重点是优化产业布局,根据各地区不同情况大力发展第二产业,避免重复浪费与不合理竞争;继续发展外向型工业、都市轻工业、食品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自身优势为依托带动周边市县加速工业化进程,从而提高乌昌地区第二产业的整体水平。

(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乌昌地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第一产业发展已经趋于稳定,第二产业发展框架也已初步建立,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是第三产业,这也是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关键所在。2007年乌昌地区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4%,在三次产业当中所占比重最高,但是发展层次较低,要提升乌昌地区第三产业的层次,在继续发展传统第三产业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旅游、金融、物流及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旅游产业,原因在于新疆地处中国西北,地形、地貌与民族风情独特,而且启动快、效益高。乌昌地区只要打造好自身旅游品牌,做好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保障工作,才能事半功倍,将资源优势迅速转变为经济效益。发展金融、物流、信息产业等现代服务业目的在于提升乌昌地区第三产业层次,更好地为本地区及新疆范围提供服务,并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可以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调整和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提升第三产业层次,是乌昌地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1]高志刚.产业结构与新疆区域经济发展[J].干旱区地理,2004(4).

[2]周斌.新疆产业结构:演进、升级与优化[J].新疆农垦经济,2007(8).

[3]吴建树,李长花.新疆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8(12).

[4]张宝山,刘慧.乌昌经济一体化产业发展战略选择与对策研究[J].新疆财经,2005(3).

[5]邓树齐.整合园区资源促进乌昌经济一体化——乌昌工业园区整合思路和建议[J].决策咨询通讯,2006(4).

[6]王凤丽.对乌昌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布局的思考[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08(4).

猜你喜欢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业结构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
产业结构
提高第三产业占比缘何欲速不达?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