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叔叔于勒》一课的板书教学

2010-07-03泰来县第2中学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10年5期
关键词:我的叔叔于勒板书设计于勒

✿泰来县第2中学 崔 悦

【主题背景】板书是课堂教学重要的辅助手段,有“微型教案”之称。而让学生参与到设计板书中来,又是一项很有创造性的工作,既能充分显示学生的能力,又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成功感。

【案例描述】以《我的叔叔于勒》(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单元)为例,谈谈我是如何让学生参与到板书设计中来的。

课堂上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学习提纲,提纲中的问题要能体现出课文的重点和难点:理解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体会巧妙的构思,掌握曲折的情节。据此我制定的学习提纲如下: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抓住线索理清段与段的关系,给课文分段,并用固定字数概括段意。

(3)文中介绍了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4)重点描写的是谁?描写了人物的哪些方面?表现出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5)从课文中找出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段落,认真阅读,并提出问题。

然后,在30分钟内,学生参考学习提纲,运用各种阅读形式自读课文,用规定的符号进行圈点、批划,并及时记下所提问题。教师巡视,答疑解难。期间允许同桌或4人小组讨论。30分钟后,提醒学生进行板书设计,可以每人设计一份,也可以4人小组共同设计一份,学生大都能在15分钟内设计出来。到时设计不出的学生,允许回家设计,但教师要及时了解设计不出来的原因。

收齐学生的板书设计及所提问题后,教师进行筛选。选出有代表性的下节展示,并适当地写出评语,指出优缺点。下面是选出的3例板书:

例1:

例2

例3:

从以上3例板书可以看出,学生对人物之间的关系、线索在文中的作用、课文的中心把握得较准确,能够初步领会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环境描写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本课主题不难理解,情节也简单。于是为突出重点,我大胆取舍,重点研读“遇于勒”部分。同时为了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画出“遇于勒”部分,表现菲利普夫妇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关键词,揣摩人物心理,假设你是菲利普或克拉丽丝,当时你会怎么想?并用一句话指出人物性格,这样就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同时受学生板书的启发,发现本文与短篇小说《变色龙》有许多相似点,于是决定采用比较的方法突破本文的教学难点。

最后把选出来的板书抄在黑板上,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板书设计的原则及本课内容采用各种形式进行评议,如学生互评、设计者本人自评、教师点评。其实评议的过程中,也就是引导学生熟悉和深入理解课文的过程。如,例1板书没有充分体现出菲利普夫妇的主人公地位,没有点明中心,但设计形式非常巧妙,概括能力较强;例2过于简单,说明预习不够充分;例3较具体且中心突出,但过于烦琐,同时误把文中的“我”与作者本人混为一谈,学生经过评议,对这些内容会记得很清楚。

【案例反思】

让学生参与板书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板书设计的目的性很强,有时是为了解决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有时是为了梳理课文思路;有时是为了深化课文内容。设计时又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如可从思想内容入手,也可抓情节结构,抓关键性词语。而现在的学生都争强好胜,喜欢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板书,因势利导既指导学生学会了分析理解课文,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我的叔叔于勒》的板书设计是课堂上完成的,学生没有任何参考资料,显然不够完美,但能看出学生的思维是生动、活泼的。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他们在真正地进行着创造性的学习。每当发现学生创造性的成果,我都视为宝贝,有时还让设计者谈自己的构思过程,这样不仅可以让其他学生明白这些设计的独创性,而且能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

猜你喜欢

我的叔叔于勒板书设计于勒
中学语文板书设计微探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缩写)
核心素养需要板书设计回归理性
高中美术课堂板书设计研究
《我的叔叔于勒》小说人物分析
别人的玩具,我可不管(一)
《我的叔叔于勒》主题再探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想
《我的叔叔于勒》三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