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子在乎得可爱

2010-07-03安徽省宿松第2中学沈永生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10年5期
关键词:南子子路圣人

✿安徽省宿松第2 中学 沈永生

要说孔子可爱,或许有人笑我轻薄,因为孔子是圣人,说其神圣倒好说。其实圣人也是人,而且首先是人,再是圣人,因而有人之可爱也不失常。请看这样一则故事:

“孔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论语·雍也》)

这话可以这样讲:孔子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就对他发誓说:“我假如做了什么不合礼的事的话,那么,天厌弃我吧!天厌弃我吧!”

见南子的做法惹得子路有看法,咋办?孔子没有爱理不理,及时做了回应。而回应也没有板脸训人,也不是拉人佐证,也不是自己狡辩,更不是威胁打压,而是指天发誓。发誓虽然也顶不了多大实用,而古人事到发誓算闹大了。跟学生玩发誓,这老师够可爱的了,他要不是特别在乎学生,也不会玩到这一步。我们现在有些老师之所以让学生有不够亲切的感觉,我想他们没有在乎学生的感受或许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吧。

再看怎么发誓。“所……者”,相当于现在的“假如……的话”,据说是先秦人发誓常用的格式。可见孔子发誓不只慎重,而且懂行,或者说套了近乎,走的是常情路线。再如“天厌之”,相当于现在的“天打五雷劈”“不得好死”之类,好多人张口就来,慎重归慎重,又再普遍不过。而一旦连续反复,孔老夫子那发誓的倔劲也就够吓人,而且唯其越倔则越吓人,越倔则越平易,越吓人则越可爱,越平易则越亲切。跟常人一样亲切可爱的圣人,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发誓洗清白,足见他对学生对他有看法这事儿有多在乎,他在乎学生的接受方式。我们现在有些老师之所以感叹“好心被人当成驴肝肺”,我想问题往往不在于人而在于己,你在乎学生的接受方式了吗?放下成人的思维与行为习惯试试看吧。

孔子更在乎南子。子路不高兴,或许因为孔子见的不是别人,正是南子:她是卫灵公的宠妃,为人所不齿,因而这不是一般的男女之见。本来孔子可以向子路解释,叫他不要想歪了:我孔子乃避人之士,一般的人尚且不会轻易同他搭腔,现在之所以居然连南子这样恶名声的人也见了,几乎公然把自己抛到社会舆论的对立面,实在是因为她当时毕竟还把持着卫国的政权。老夫周游列国14年,不就是要向这些权贵政要们倾销自己的价值观念吗?怎么能因为你们说她作风不好而忽略其政治作用而不见呢?我们且不管他该不该出于政治考虑见南子,单凭他跳出常情去看南子的另一面这一点也该敬佩他吧。我们现在有些老师未必能做得到!比方你真心喜欢那些不喜欢学你这一学科的学生了吗?对那些跟你有过节,甚至对你很不礼貌的学生真的能够一视同仁吗?诚如是,那恭喜你,你离圣人不远了。

当然,孔子如果要撇清,也可以把会见的实际情况一五一十给子路说了,你看我们都做了什么,那么没做什么要不得的事情也就不言而喻。可是关于他们见面的内容与细节,孔子是一点也没泄露。这也是孔子对南子尊重。人家为什么要见你,而不是你们,这里有所选择呀。而既然有选择,你就要有区别,区别不同的说话对象与场合,区别哪些可对你说,哪些可对人说;区别哪些可以这里说,哪些可以外面说;区别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哪些可以说,哪些绝对不要说,等等。孔子把握得非常好,对外只说自己没做什么,而到底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则一点没说,哪怕是情急之下也守口如瓶。我们有这么在乎人家吗?比如在保护学生隐私方面,包括对他的同学、家人,对你的同事、领导,包括在你的相关教科研文章里面,你都要在乎人呀。

老师,以其在乎才可爱!

猜你喜欢

南子子路圣人
记忆旅行者
孔子见南子一场双赢的赴约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如何征服一枚野生子路
官场圣人范仲淹
官场圣人范仲淹
East–West Culture through the Eyes of a German Scholar
南子的诗
不以己善示人
2500年前一场影响中国女人的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