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患者的中心动脉压、肱动脉压、脉压与年龄相关性研究

2010-06-29李东风张亮清朱巧巧张志刚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年8期
关键词:测定法脉压桡动脉

李东风,刘 霞,岳 斌,张亮清,陈 娟,朱巧巧,张志刚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中心动脉压(CAP)是重要脏器血液灌注的根本,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重要危险标记[1]。中心动脉压是指主动脉根部血管所承受侧压力,以血液充盈压为基础,有节律的心室收缩射血和外周阻力共同形成。许多临床试验证明肱动脉血压与冠心病或卒中死亡呈对数-线性关系;而降压药降低肱动脉血压,就能有效地减少各种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性。然而,中心动脉的脉压(PP)增高是发生心血管危险的最强的预报因子,而肱动脉压不能完全替代CAP的作用。由于左室负荷加重,而冠脉储备功能下降,易导致心、脑、肾大小血管损害及功能障碍。CAP从血压绝对值上预测心血管病危险性,优于外周动脉压。另外,通过对CAP的测定及压力波型的分析,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动脉结构与功能的异常[2]。一些大型研究,如 ASCOT、CAFE研究强调中心动脉压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具有独立的更强的心血管疾病及相关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此外中心动脉压还可应用于评价和优化降压治疗方案。因此,关注中心动脉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依据1999年WHO/ISH的血压水平定义,随机选取2008年5月—2009年5月在山西省武乡县人民医院和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门诊就诊的728名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其中男410例,女318例,年龄24岁~88岁。排除严重心脏瓣膜病、继发性高血压、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心力衰竭患者。

1.2 方法 由山西省武乡县人民医院和山西心血管病医院统一方案,分别实施。中心动脉压采用桡动脉脉搏波分析法,应用SphygmoCor血压脉搏波形系统(AtCor Medical公司,澳大利亚)测定。外周肱动脉压采用CE0044型电子血压计(Microlife公司,瑞士)测定。中心动脉压及肱动脉均由统一培训合格的技术人员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高血压患者的中心动脉压与肱动脉压 中心动脉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和肱动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表1 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与肱动脉压水平(±s) mmHg

表1 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与肱动脉压水平(±s) mmHg

指标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中心动脉压 123.36±18.84 84.56±10.8639.31±13.38肱动脉压 133.13±18.85 83.10±10.7250.32±14.46 P<0.01 <0.01 >0.05

2.2 高血压患者脉压随年龄变化趋势 728名高血压患者中,年龄按每5岁进行分段,共分为15个段。男性肱动脉脉压随着年龄增长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45岁~50岁组降到最低,平均脉压为43.35 mmHg,然后逐渐升高,85岁以上组平均脉压达到68.5 mmHg。女性肱动脉脉压呈逐渐上升趋势,80岁以上组平均脉压可达到72.24 mmHg。男性中心动脉脉压随年龄增长呈现先下降后平缓上升趋势,85岁以上组平均脉压为51 mmHg。女性中心动脉脉压呈上升趋势,80岁以上组平均脉压可达到60.89 mmHg。

3 讨 论

本研究通过分别测量高血压患者的中心动脉压和肱动脉压脉压,根据不同年龄段进行分组,得出脉压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大,但男女变化不一致。男性肱动脉脉压随着年龄增长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45岁~50岁组降到最小值,平均脉压为43.35 mmHg,然后逐渐升高,85岁以上组平均脉压达到68.5 mmHg。女性肱动脉脉压呈逐渐上升趋势,80岁以上组平均脉压可达到72.24 mmHg。男性中心动脉脉压随年龄增长呈现先下降后平缓上升趋势,85岁以上组平均脉压为51 mmHg。女性中心动脉脉压呈上升趋势,80岁以上组平均脉压可达到60.89 mmHg。

中心动脉压是指升主动脉根部血管所承受的侧压力。中心动脉压的测量方法有直接、间接测量法,目前最简单、最容易、最常用的方法是桡动脉平面脉搏压压力测定法,常用设备是澳大利亚AtCor Medical公司生产的 the SphygmoCor device,其操作方便,准确性高,重复性好[3,4]。整个动脉系统中DBP和平均压相对稳定,而SBP从中心到外周动脉则逐渐增大。通常中心动脉压与肱动脉压间的显著差异常见于老年人,尤其是在心动过速、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运动、或收缩性心力衰竭等状态下[1]。

中心动脉压能更直接、准确的反映左室、冠脉及脑血管的负荷情况,因此理论上比肱动脉压具有更强的心血管靶器官损害、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反射波是左室后负荷的组分,是心脏后负荷的指标之一,也是收缩期高血压的发病基础。中心动脉压增高将诱发冠脉硬化,进而容易引起冠脉狭窄及冠脉事件。因此,降低中心动脉压将有助于预防心血管事件。已证明中心动脉血流动力学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心血管疾病独立相关;在预测、决定终点事件方面中心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意义优于外周血流动力学[5,6]。

近十年,一些重要的多中心试验提出一个假设:新型降压药物,如RAS阻断剂,具有降压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尤其是在HOPE、LIFE、ANBP2研究中均显示出药物的降压外心血管保护作用,这可用药物对中心动脉压的不同影响来解释[1]。

Williams等[4]在一项阿替洛尔的治疗研究中发现,标准袖带加压法的肱动脉压比桡动脉平面压力测定法的中心动脉压高估了4.5 mmHg的降幅。ASCOT-CAFE研究者认为中心动脉压可能是心血管临床终点的决定因素。Wilkinson等[7]认为CAFE研究支持如下观点:降压的本质应关注中心动脉压而不是桡动脉压,中心动脉压的重要性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然而,中心动脉压是否比传统的肱动脉压更能预测临床终点仍需讨论,这也需要更多研究。中心动脉压的间接测量方法也似乎存在缺陷。显然,中心动脉压在临床实际操作中不能直接测量,只能通过外周动脉的平面压力测定法推算出来。

总之,传统的肱动脉压袖带加压测量法及桡动脉平面压力测定法有助于更好的评价血管扩张剂的中心动脉压效应。有必要用桡动脉平面压力测定法更深入研究中心动脉压,包括大样本的研究、短期及长期影响的研究、人群预后研究。我们相信中心动脉压能提供传统的肱动脉压袖带加压测量法不能提供的重要临床信息[8]。

[1] Agabiti-Rosei J,Mancia G,O'Rourke MF,et al.Central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s and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A consensus document[J].Hypertension,2007,50(1):154-160.

[2] Roman MJ,Devereux RB,Kizer JR,et al.Central pressure strongly relates to vascular disease and outcome than does branchial pressure:Strong Heart Study[J].Hypertension,2007,50(1):197.

[3] Chen CH,Nevo E,Fetics B,et al.Estimation of central aortic pressure waveform by mathematical transformation of radial tonometry pressure:Validation of generalized transfer function[J].Circulation,1997,95:1827-1836.

[4] Pauca AL,O Rourke M F,Kon ND.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a method for estimating ascending aortic pressure from the radial artery pressure waveform[J].Hypertension,2001,38:932-937.

[5] Safar ME,Blacher J,Pannier B,et al.Central pulse pressure and mortality in end-stage renal disease[J].Hypertension,2002,39(3):735-738.

[6] Willinams B,Lacv PS,Thom SM,et al.Differential impact of blood pressure-lowering drugs on central aortic pressure and clinical outcomes:Principal results of the Conduit Artery Function Evaluation(CAFE)study[J].Circulation,2006,113(9):1213-1225.

[7] Wilkinson IB,McEniery CM,Cockcroft JR.Atenolol and cardiovascular risk:An issue close to the heart[J].Lancet,2006,367(9511):627-629.

[8] Wilkinson IB,Cockcroft JR.Estimation of central aortic pressure:Shedding new light o r clouding the issue[J].Clinical Science,2004,106(4):433-437.

猜你喜欢

测定法脉压桡动脉
使用血脂大数据评估三种低密度脂蛋白计算公式
饲料中粗纤维定量测定能力验证结果与分析
测量血压时要注意“脉压”
经桡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慢性闭塞危险因素分析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探讨
如何提高抗生素效价管碟测定法的准确性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脉压特点分析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渗血的护理体会
基于工时测定法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人员配置研究
经桡动脉实施冠心病介入诊疗发生经桡动脉痉挛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