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0-06-29曾小茹方长庚王俊容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年8期
关键词:前壁病死率溶栓

曾小茹,方长庚,王俊容

我国冠心病患者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中的急重症,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是冠心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健康和生命。本文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AMI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旨在降低AMI患者的近期病死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3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51例,其中男 542例,女109例,年龄(67.4±8.3)岁。

1.2 诊断标准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排除亚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

1.3 静脉溶栓治疗方案 根据2002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溶栓方案。

1.4 方法 通过病史资料采集,分析性别、年龄、发病就诊时间、梗死部位、治疗方法、危险因子等与急性心肌梗死近期(1个月)病死率之间的关系。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年龄、性别与近期病死率的关系 651例AMI患者,发病1个月内死亡病例89例,总病死率13.67%。其中男性AMI患者542例,死亡 65例,病死率为 11.99%;女性 AMI患者 109例,死亡24例,病死率为22.02%。女性AMI患者近期病死率显著高于男性(P<0.01)。随着患者年龄增长,AMI近期病死率增高,危险度增高。详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AM I近期病死率的危险度

2.2 发病就诊时间与近期病死率的关系(见表2)

表2 发病就诊时间与近期病死率的关系

2.3 梗死部位与近期病死率的关系(见表3)

表3 梗死部位与近期病死率的关系

2.4 不同治疗方法对病死率的影响(见表4)

表4 不同治疗方法与病死率的关系

2.5 存活组与死亡组冠心病危险因子比较(见表5)

表5 存活组与死亡组危险因子比较 例(%)

3 讨 论

3.1 年龄、性别对AM I近期病死率的影响 本组资料显示随着患者年龄增长,AMI近期病死率增高,危险度增高。女性患者病死率显著高于男性。这与国外报道一致。Mehta等[1]报道老年AMI住院患者30 d内病死率高,且随年龄增长病死率增高。Nicolas等[2]对影响AMI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显示,以年龄大、女性、前壁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史与AMI患者1年病死率相关。因此,性别、年龄是影响AMI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积极探讨老年及女性患者病死率高的发生机制,寻找有效的对策,降低老年及女性AMI的病死率。

3.2 发病就诊时间对近期病死率的影响 入院距发病时间>6 h的患者近期病死率高于<6 h的患者。这可能与AMI患者溶栓的最优时间窗是发病后6 h以内有关。患者发病后及时入院,得到有效的治疗机会就大,溶栓治疗的成功率就高,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的机会就显著减少,因而病死率就会明显降低。

3.3 梗死部位与近期病死率的关系 本文资料显示前壁或前壁加下壁、侧壁患者的近期病死率高于其他室壁。这和国外的统计[2]相一致。由于前壁是决定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关键部位,因此前壁梗死会导致更多的泵衰竭或心源性休克,从而带来更高的病死率。

3.4 不同治疗方法对病死率的影响 急诊溶栓治疗与急诊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作用机制都是再灌注治疗,使梗死相关动脉尽早开通,恢复血流,挽救更多的缺血心肌,减少坏死心肌数量,保护心功能,改善预后。一些大型的临床试验,如GISSI[3]、ASSET[4]、GUSTO-I[5]等证实溶栓或介入治疗与保守治疗相比,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符。本组资料还显示,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AMI患者较溶栓治疗病死率更低(P<0.05),和一系列的临床研究[6,7]结果相符,证明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应用支架植入术安全有效,和溶栓治疗比较,血管开通率更高,再灌注成功率更高。

3.5 冠心病危险因子在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的差异 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高脂血症在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高尿酸血症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吸烟、高脂血症可能是影响AMI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AMI患者的近期病死率与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就诊时间、梗死部位、治疗方法、吸烟、高脂血症等密切相关,即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受多因素影响,可通过选择有效治疗方法,控制危险因素来改善患者近期预后。

[1] Mehta RH,Rathore SS,Ralford MJ,et al.Acute my ocardial infarction in the elderly:Differences by age[J].J Am Coll Cardiol,2001,38:736-741.

[2] Nicolas D,Laurent V,Nathalie G,et al.Treatment of AM I by primary coronary angioplasty or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n the real world[J].Circ,1999,99(20):2639-2644.

[3] G ruppo Italiano per lo Studio della Streptochinasi nell'infarto Miocardio(GISSI).Effectiveness of thrombolytic treatment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Lancet,1986(1):397-402.

[4] Wilcox RG,Vonden Lippe G,Olsson CG,et al.T rial of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for mortality reducti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nglo Scandinavian Study of Early Thrombolysis(ASSET)[J].Lancet,1988(2):525-530.

[5] The G USTO Investigators.An international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four thrombolytic strategies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N Engl J Med,1993,329:673-682.

[6] Rodriguez A,Bernardi V,Fernandiz M,et al.On behalf of GRAM I investigators.In-hospital and late results of coronary stents versus conventional balloon angioplasty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G RAMI trial)[J].Am J Cardiol,1998,81:1286-1291.

[7] Saito S,Hosokawa G,Tanaka S,et al.Primary stent implantation is superior to balloon angioplasty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Final results of the primary angioplasty versus stent implantati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PASTA)trial investigators[J].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1999,48(3):262-268.

猜你喜欢

前壁病死率溶栓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小切口扩张后气管前壁穿刺切开术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与探讨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经闭孔阴道前壁尿道悬吊术与自体阔筋膜悬吊术治疗张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比较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