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熟马铃薯新品种洛马铃薯8号的选育

2010-06-19张春强陈亚伟王胜亮郭赵娟

长江蔬菜 2010年16期
关键词:薯率芽眼结薯

张春强,陈亚伟,王胜亮,郭赵娟

(1.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南洛阳,471022;2.商丘市睢阳区郭村农业服务中心;3.郑州市蔬菜研究所)

1 选育过程

洛马铃薯8号是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中薯3号为母本,秦芋30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稳产、优质、综合抗性好的马铃薯新品种。母本中薯3号由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早熟,生育期67 d左右,株型直立,株高50 cm左右,生长势强,薯块椭圆形,皮肉浅黄色,表皮光滑,芽眼少而浅,单株结薯5~6个,商品薯率80%~90%,抗花叶病毒病,不抗晚疫病,667 m2产量1 500~2 000 kg。父本秦芋30号是由陕西省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中晚熟,生育期 82~116 d, 休眠期 80~150 d,株高 32.6~78.0 cm,花白色,薯块长扁形,皮肉浅黄色,芽眼浅,结薯较集中,商品薯率为80%,耐涝、耐旱、耐贮藏,抗晚疫病和病毒病,667 m2产量1 726 kg。2001年以中薯3号为母本,秦芋30号为父本进行杂交,组合编号为0317。通过实生苗选育、无性世代选育、品种比较、河南省区域和生产试验而育成。2009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豫审薯2009001),定名洛马铃薯8号。

2 选育结果

2.1 河南省区域试验

2007-2008年洛马铃薯8号参加河南省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试验设置5个试点,分别在郑州、洛阳、商丘、安阳、南阳进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为12 m2,4行区,每小区100株,行株距60 cm×20 cm,以郑薯5号为对照品种。

2007-2008年区域试验中5点汇总,5点均较对照增产,两年667 m2产量分别为1 604.2 kg和1 455.16 kg,均居4个参试品种第1位;比对照郑薯5号增产分别为77.3%和28.20%,增产显著;两年667 m2平均产量为 1 529.68 kg,增产52.75%,居4个参试品种第1位(表 1)。

2.2 河南省生产试验

2008年春季洛马铃薯8号参加河南省马铃薯生产试验,分别在郑州、洛阳、商丘、安阳、南阳5个试点进行。采取对比排列,2次重复,小区面积100 m2,行株距60 cm×20 cm,以郑薯5号为对照品种。5点汇总,5点均增产,增产显著,平均667 m2产量1 302.04 kg,比对照郑薯5号增产29.18%,居3个参试品种第1位(表2)。

表1 洛马铃薯8号河南省区域试验产量调查结果

表2 洛马铃薯8号河南省生产试验产量调查结果

2.3 抗病性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根据2007-2008年3次的田间试验调查结果鉴定表明,洛马铃薯8号抗卷叶病毒病、晚疫病,田间没有发现花叶病毒病和环腐病。

2.4 商品性

①商品性状好 洛马铃薯8号结薯集中,较整齐,薯块卵圆形,黄皮黄肉,薯皮光滑,芽眼浅,商品性状好。

②商品率高 从2007-2008年区试和生产试验的调查结果看,洛马铃薯8号的商品薯率一般在91.22%~94.5%,优于郑薯 5号(表 3)。

③品质优 洛马铃薯8号品质优。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分析结果:洛马铃薯8号VC含量24.4 mg/100 g,高于对照郑薯5号(13.9 mg/100 g);淀粉含量13.6%,和对照郑薯5号(13.4%)相当;还原糖含量0.19%,略高于对照郑薯5号(0.09%);蛋白质含量2.70%,高于照郑薯5号(1.98%)。

表3 洛马铃薯8号试验商品薯率调查结果 %

3 品种特征特性

洛马铃薯8号系早熟品种,生育期66 d。株型扩散,生长势强,平均株高57 cm左右,枝叶繁茂,茎绿色,叶深绿,复叶较大,侧小叶3~4对,二次小叶2对,花冠白色,花粉较少,不易开花,不易天然结实,单株主茎数1.4个,块茎形成早、膨大快,结薯集中,匍匐茎中,薯块较整齐,薯块卵圆形,黄皮黄肉,薯皮光滑,芽眼浅,平均单株薯块数2.5个,单薯质量104.72 g,商品薯率94.46%,667 m2产量1 302.04 kg以上,适宜中原二季作区春秋两季种植。

4 栽培要点

洛马铃薯8号宜选择前茬为非茄科作物,黄绵土或沙壤土的地块。春季深耕30~35 cm,配合整地每667 m2基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5 000 kg,三元复合肥50 kg。当气温稳定通过7℃时(河南省一般在2月下旬)即可播种,667 m2用种量150 kg。播种前10~15 d催芽切块。高垄栽培,垄距80 cm,垄宽70 cm,株距20 cm,一垄双行,播种深度6 cm左右,喷施除草剂后覆地膜。一般种植密度为4 500株/667 m2。出苗时要及时人工辅助破膜,促进苗齐、苗全、苗壮。现蕾时结合浇水,每667 m2追施尿素10 kg;结薯期可采用0.5%的尿素与0.3%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或0.8%的硝酸钾进行叶面喷施。收获前10 d停止浇水。及时防治晚疫病、早疫病、蚜虫、地老虎、金龟子等病虫害。5月下旬收获。

猜你喜欢

薯率芽眼结薯
椰糠与草炭配比生产马铃薯原原种的综合技术分析
影响宁夏贫困山区马铃薯商品薯率的气象因子分析
马铃薯不同基因型试管薯形成能力比较及遗传位点分析
不同激素及添加物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叶面调控对马铃薯新品种微型薯结薯的影响
基于色饱和度三维几何特征的马铃薯芽眼识别
不同收获期对甘薯“金徐薯69”产量的影响试验初报
凉山州马铃薯“青薯9号”早春(冬)作栽培技术研究*
马铃薯芽眼图像的分割与定位方法
发芽土豆带着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