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伤口分泌物的细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2010-06-07张丽琴李世云肖九长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0年4期
关键词:内酰胺酶鲍曼克雷伯

张丽琴,李世云,肖九长

(赣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西 赣州 341000)

创伤患者由于丧失了皮肤、粘膜的天然屏障,易受各种细菌侵袭导致伤口感染。而伤口感染多数为医院感染。及时准确地向临床报告病原菌及相关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对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我院送检的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09年5月~2010年5月我院创伤患者送检的伤口分泌物标本共347份。

1.2 方法 将标本接种于血平板与麦康凯平板,35℃培养18~24h获得单个菌落后,用美国MICROSCAN-4进行细菌鉴定与药敏分析。

1.3 质控菌株 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1.4 采用WHONET 5.4软件对培养出占优势的细菌进行耐药率的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伤口分泌物培养出的细菌种类分布情况

347 份标本中阴性标本107份占30.8%,阳性标本240份占69.2%,其中51份标本各生长2种细菌,6份标本各生长3种细菌,总菌数为303株。革兰氏阴性杆菌218株,占总菌数的71.9%,革兰氏阳性球菌77株占25.4%,另有革兰氏阳性杆菌1株。其中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其检出率分别为 15.8%、11.9%、10.5%、10.2%、6.9%,详见表1。

表1 240份阳性标本的病原菌分布

2.2 优势菌的耐药情况统计

革兰阴性杆菌的检出占总菌数的71.9%,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占主导地位,故对这五种优势细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其中48株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28株,产酶率为58.3%;21株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12株,产酶率达57.1%;31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有2株为泛耐药菌株,详见表2。

表2 五种主要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率(%)

其它包括:芳香黄杆菌,芳香产碱杆菌,产酸克雷伯菌,耳葡萄球菌,科氏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类志贺邻单胞菌,蜂房哈夫尼亚菌,杰克棒状杆菌,假结核耶尔森菌,深红沙雷菌,恶臭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稻皮假单胞菌1株,产气肠杆菌,勒米诺菌属各1株。

3 讨论

在347份伤口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细菌303株,革兰阴性杆菌占据了主导地位,其中以肠杆菌科的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非发酵菌中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这些细菌均为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在机体免疫力低下,细菌耐药性上升等联合作用下导致伤口感染。有51份标本检出2种细菌,6份标本检出3种细菌,说明混合感染的所占比例也不少。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占这两种细菌总数的57.9%,ESBLs是导致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广谱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编码ESBLs的基因由耐药质粒携带[1]。产ESBLs的菌株不仅对三代头孢菌素呈现较高的耐药,而且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生素呈现多重耐药现象。临床上广谱抗生素尤其是三代头孢菌素的滥用是导致ESBLs菌株增多的原因。故在治疗产ESBLs菌株引起的感染时,要正确选用抗生素,有效控制耐药菌株的传播。

亚胺培南为治疗这五种细菌的首选药物,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等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它们也有较好的抗菌作用。而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呈现出对多种抗菌药物较高的耐药率。鲍曼不动杆菌极易经质粒结合方法获得耐药性,这是导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菌株增多,致病能力增强的重要因素之一[2]。药敏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上常用的青霉素类、三代头孢菌素、头霉素类及单环β-内酰胺类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极高,这可能与这些药物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从而诱导ESBLs和AmpC酶迅速广泛地产生有关。亚胺培南仍为治疗鲍曼不动杆菌的首选药物,是因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可通过细菌外膜上有通透性功能的孔蛋白,进入胞质间隙后与靶蛋白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通过干扰细胞壁的合成,从而杀菌[3]。但是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刺激了耐药基因的改变和新的耐药基因的产生,多重耐药性的鲍曼不动杆菌迅速增多,现我院已出现两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其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与细菌外膜特异性孔蛋白D2的缺失以及产生质粒编码的β-内酰胺酶中的金属酶(IMP6)有关[4]。而耐药性的产生往往导致治疗失败,病死率上升,医疗费用增加,甚至影响医疗保健制度的有效运转等。因些,对于多重耐药甚至是“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应合理谨慎的选用抗生素。

[1]闫文婧,于建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09,37(2):306-307.

[2]韩伟桐,王学民.骨折患者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J].黑龙江医药,2008,21(3):45-47.

[3]程 曦,曾 蔚.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J].国外医学抗生素分册,2003,24(2):63-64.

[4]公衍文.亚胺培南对医院感染常见革兰阴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0(2):147-149.

猜你喜欢

内酰胺酶鲍曼克雷伯
变栖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
产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研究现状
侵袭性和非侵袭性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CT特征对比
2014-2017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ICU内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的最新研究进展
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连翘等中草药对肺炎克雷伯菌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噬菌体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综述
影响肺炎克雷伯菌粘附上皮细胞作用的研究
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