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性炭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临床观察

2010-06-05姜椿法邱全煌

海军医学杂志 2010年2期
关键词:纳络酮酒精中毒活性炭

姜椿法,邱全煌,李 群

急性酒精中毒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急,变化快,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病情重,如失治误治可危及生命。故临床救治中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案。我科对急性重度酒精中毒者在传统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活性炭悬浊液灌胃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 2005年 2月至 2009年 10月接诊的 134例急诊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分为 2组 :(1)治疗组 67例 ,男 56例 ,女 11例 ;年龄 17~62岁,平均 33岁;饮酒至开始治疗时间(2.10±1.63)h。(2)对照组 67例,男 58例,女 9例 ;年龄 18~61岁 ,平均 32岁;饮酒至开始治疗时间(2.20±1.57)h。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饮酒至开始治疗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1)过量饮酒。(2)呼吸及呕吐物中能闻及酒精气味。(3)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兴奋、躁动不安、共济失调或嗜睡、昏迷等。(4)排除药物、食物、化学气体及其他因素所致的昏迷。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为 3期:兴奋期:表现为头晕乏力、自控力丧失、呕吐、健谈、情绪激动、哭闹、欣快感等症状;共济失调期:表现为动作不协调、步态蹒跚、躁动等现象;昏睡期:表现为沉睡、颜面苍白、体温降低、皮肤湿冷、口唇微绀,严重者深昏迷、大小便失禁等[1]。

1.3 中毒分度标准 根据临床中毒程度分为:(1)轻度中毒:酒精中毒兴奋期。(2)中度中毒:酒精中毒共济失调期。(3)重度中毒:酒精中毒昏睡昏迷期。

1.4 治疗方法 2组患者给予吸氧,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急诊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意识变化,常规洗胃(有呕吐者不予洗胃),输液加速乙醇在体内氧化,护肝,护胃,脱水降颅压,抗休克,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并用纳络酮 0.8mg加入生理盐水 250m l静脉滴注,纳络酮(生理盐水或 5%葡萄糖盐水)可重复应用,按 1.2 mg/h速度静脉滴注至症状好转。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 200ml活性炭混悬液(活性炭粉 60 g+生理盐水 200 ml制成)经胃管灌服。

1.5 疗效评定 以患者意识完全恢复清醒、对答切题计清醒时间;以头痛、头晕、恶心、乏力等酒后症状消失计症状消失时间。同时统计患者至清醒时所用纳洛酮量。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治疗后治疗组清醒时间以及症状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纳洛酮用量亦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 1 2组治疗结果比较(±s)

表 1 2组治疗结果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 P<0.05

组别 例数 清醒时间(h)症状消失时间(h)纳洛酮用量(mg)对照组 67 3.56±1.34 7.74±2.32 2.57±1.54治疗组 67 2.12±0.83a 4.65±1.06a 1.62±0.71a

3 讨论

急性酒精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的内科急症。酒精进入人体后在胃、十二指肠、空肠以原形直接吸收,并迅速分布到身体各部位。进入体内的酒精 90%在肝脏氧化成乙醛(其中 80%的乙醇直接氧化成乙醛,20%的乙醇则经微粒体乙醇氧化系统转换成乙醛)。再经分布于全身的醛脱氢酶的作用转化成乙酸,后经枸橼酸循环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进入人体的酒精 10%从呼吸道、尿及汗液中以原形排出。急性酒精中毒因饮酒速度、饮酒量及个体差异而表现不同。有研究证实[2],约 50%的东方人缺乏醛脱氢酶,而对酒精耐受性差,饮酒后容易出现酒精中毒[3]。中毒后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和对胃黏膜的刺激,进而造成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如心率快、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心肌受损,造成合成代谢障碍引起肝损害、低血糖休克。重度中毒诱发心血管系统疾患或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4,5];故轻者可引起身体不适,影响正常工作生活。急性酒精中毒已成为显著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处理方法包括:(1)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意识变化。(2)催吐、洗胃。(3)加速乙醇在体内氧化。(4)纳络酮促醒。(5)对症处理:护肝,护胃,脱水降颅压,抗休克,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

活性炭是一种无臭、无味、不溶于水、具极大比表面积的物质,借助其巨大的比表面积,活性炭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可以非特异地与多种毒物结合形成无毒且稳定的活性炭 -毒物复合物,且其生物相溶性极佳,在胃肠道不被吸收,无毒副作用。在国外常被作为胃肠道毒物消除措施,应用于急性经口中毒早期的临床救治。但通过体外实验发现,活性炭对甲醇、乙醇的吸附效能偏低,故有研究者认为活性炭对相对分子质量大、极性大以及水溶性高的化学物吸附效能较差[6]。但有资料表明,口服活性炭治疗乙醇和甲醇中毒疗效显著。在芬兰的某次中毒患者治疗调查时发现,226例中毒患者中,绝大多数(66.5%)是乙醇中毒(150人),少部分是由过量服用药物引起的。这些患者中 60%首选口服活性炭的治疗,治疗效果显著[7]。有学者用口服活性炭方法喂甲醇中毒小鼠,死亡率明显减少[8]。但国内针对活性炭临床应用的研究少、规模小、设计也不完善;活性炭在临床救治中的应用也不普遍[9],尚未见到活性炭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的研究报道。笔者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活性炭悬浊液灌胃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取得较好的效果。虽然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肯定,但由于代谢快,药效持续时间短,必要时需重复给药,心功能不全和高血压患者慎用。据报道,纳络酮大剂量时,少数患者可诱发高血压、室颤及肺水肿等[10]。活性炭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不仅症状消失时间、清醒时间缩短,亦可减少纳洛酮用量。单用活性炭治疗一般无不良反应。笔者分析认为,活性炭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机制可能为: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一次性饮酒量大,入院时消化道内可残留大量酒精,胃内有食物时可延缓酒精吸收[11]。活性炭对乙醇直接吸附效能偏低,但乙醇为脂溶性,可与消化道内各种酶蛋白结合,故活性炭通过吸附脂质和蛋白质间接大量吸附乙醇而达到消除乙醇的目的。

总之,活性炭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操作简单、安全、经济,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1]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M].1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3-1207.

[2]江绍基 .临床肝胆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456-457.

[3]戴自英,陈灏珠,丁训杰,等 .实用内科学[M].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506-507.

[4]金宏义.实用内科诊疗手册[M].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1990:423.

[5]孟庆林.盐酸纳络酮在急诊和急性中毒的应用[J].临床荟萃,1996,23(7):401-402.

[6]Houston M,Hendrickson RG.Decontamination[J].Crit Care Clin,2005,21(4):2653-2672.

[7]Lapatto RO,Kivisto KT,Pohjola SS,et al.A prospectivestudy of acute poisonings in Finnish hospital partients[J].Hum Exp Toxicol,1998,17(6):307-311.

[8]MathangiDC,Devi RS,Namasivayam A.Activated charcoal-an antidote to methylalcohol poisoning[J].J Indian Med Assoc,1995,93(4):136-137.

[9]王明良,孙承业.活性炭对胃肠道毒物吸附效能的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8,35(3):139-142.

[10]田彦发,郝桂花,狄雁鸿.纳络酮在急诊科的应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2(5):303.

[11]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上册)[M].1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35-836.

猜你喜欢

纳络酮酒精中毒活性炭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急性酒精中毒的内科急诊治疗分析
玩转活性炭
神奇的活性炭
探讨纳络酮合并血塞通治疗脑梗塞的临床价值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发生急性并发症特点分析
院前急救中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救治体会
改性活性炭吸附除砷的研究
直接合成法制备载银稻壳活性炭及其对苯并噻吩的吸附
纳络酮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76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