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备好试题讲评课:程序与策略

2010-06-04沈中良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0年5期
关键词:方程式形状答题

沈中良

教师间常有这样的对话:“今天想去听您的课。”“哦,下次吧,今天我讲试卷。”言外之音便是:讲评课不便听,听了也没啥收获。学生中也有这样的怨言:“枯燥,又讲试卷。”表明学生对“讲试卷”烦透了。由此看来,试题讲评课还真不好上,然而,这又是每一位教师所不能回避的“工作”。

记得中学时代一些“作文讲评课”很受欢迎:教师领着学生品读、讨论同学创作的例文,析其精、修其过。同样是讲评课,为何能够吸引学生并让其参与其中?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讲评迎合了学生的学习需要。试题讲评是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共性问题的最好时机,因此,应以试题为素材,遵循课堂的基本要求,迎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在此过程中,要品评试题设计的精妙之处(析其精),以提高对试题的解读能力,发现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共性问题(修其过)。

一、试题讲评课的备课程序

笔者在初登讲台时,往往以为试题讲评没有新知识,也不好备课,把试题做一遍就进了课堂。后来才发现,试题讲评的备课还有其较为独特的地方,因为它是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后进行的备课。在试题讲评中,教学素材很多,因此,会选择就成了备课的关键,其一般程序如下:

1.分析每题。实施考试之前,认真分析试卷中的每一道题,且不能只停留在解题上,还应挖掘和发现试题中的关键点(如容易忽略的、混淆的),并预测学生的答题情况,以提高试题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保证考试的顺利进行。

2.统计三项。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方法一般有两种:边阅卷边统计、先阅卷后抽样。前者一般用于平时测验的统计,即对所任教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的统计;后者一般用于统一考试的统计。统计应做到:①统计每道题的平均得分情况,便于选择讲评的内容;②登记每一题型中得分最高以及得分最低的同学名单,便于讲评时进行比照;③详细记载得分较低的题目以及学生的典型错误概念、不当表述、容易遗漏的答题角度、知识点等,便于确定讲评的重点。

3.设计三点。重点是知识体系中最重要的主要内容,即使学生错得少,也应该在强调的基础上延伸和拓展;难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难懂、不大容易掌握的内容,学生的错误率一般较高,所以要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思维过程;疑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混淆不清、容易误解且容易产生疑惑的内容,错误率一般也较高,因此要设计一些同类试题,便于学生在课堂中举一反三,作进一步的比较和分析。在对整张试卷考查的知识点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还要分层筛选出知识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并精心设计试卷讲评的过程。

二、试题讲评课的备课策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种主体性首先表现为学习的积极性,其最高表现形式是创造性,其前提是具备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知识点的掌握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习习惯、发展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1.教学目标的确定:习惯培养和思维发展。在试题讲评课中,还可以让学生谈谈错误答题的原因以及做题时候的想法,由此,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了解考试水平与真实思维水平之间的差距。

例1.古人云:“草木之花多五出,独雪花六出”。雪花的形状极多,有形状、柱状、片状等,但基本形状都是六角形的,你认为雪花呈六角形的原因可能是()

A.与灰尘形状有关

B.与空气阻力有关

C.与水分子间的氢键有关

D.与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有关

本题涉及的内容不是重点、难点和疑点,与所学知识也没有直接联系,答错率也不高。但学生答题过程中的想法却让教师认识到了学生的不同思考水平:

A:“只有C的氢键与化学有关。”(蒙对了!)

B:“题干中形状极多和基本形状都是六角形就是一对矛盾,ABD是外部因素,C是内部因素,单项选择就选C了。”(排除法!)

C:“形成雪花就是形成水的分子晶体,分子晶体的形成靠的是分子间作用力。”(本质认识)

D:“晶体的形状是由其形成过程中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决定的,水分子间的作用力(氢键)这一内部因素相同,因此决定了形成晶体时形状的基本一致;而外部因素非常复杂的,导致了形成晶体时形状的多样性。”(深入认识)

可见,即使是得分率较高的试题,也可以作为试题讲评的重点,其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引导纠错。通过分析还可以发现,在对新知识背景的文字信息题进行讲评时,应以思维为中心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读题习惯、思维习惯和答题习惯,这与解决一个新问题的过程(明确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一一对应的。

随着高考对信息获取能力要求的提高,高考试卷中往往是图文并茂,学生因此而失分也日显突出,集中表现在:审题马虎,图文信息转化有障碍,读图逻辑混乱,抽取主干信息能力较弱。繁琐信息题和逻辑推理题以新知识作背景,学生往往要读两三遍才能抽取试题的主要信息。因此,在试题讲评中要特别重视读题习惯的培养,让学生默读、示范朗读,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读,并运用圈注法画出问题的限制条件,标出物质类别、结构特征、反应条件、特殊现象和回答方向(如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分子式、最简式的区分,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方程式、中和热方程式的区分),也可以运用数学或物理学科的读题方法,边读边记录,如已知……,求……。讲解时除了讲解思路、纠正错误,还要强调规范,以养成良好习惯。

2.教学内容的选择:盲点扫描和视野拓展。无论学生的差错率高低,化学学科的重点知识依然是试题讲评的重点,以期巩固知识、拓展视野;难点和疑点则更需要统筹安排,以期扫除障碍。

例2.下列物质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

A.Fe2O3B.Al2O3C.P2O5D.AlCl3

本题主要考查Al2O3的两性——铝及其化合物的主干知识,学生的错误率也较低,但仅从铝及其化合物角度分析讲解,就没有将主干知识加以丰满。如果就“两性”(或既能和强酸又能跟强碱反应)进行拓展,就可以联系出Al、Al2O3、Al(OH)3、HCO3-、HSO3-、HS-、氨基酸等知识,并归纳出铝及其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弱酸酸式盐、氨基酸三大类“两性”物质。化学学科中有很多诸如“两性”的知识需要学生去记忆,记忆是化学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讲评中应抽取相应的话题进行拓展,促进学生的有效记忆。

例3. 甲、乙、丙、丁、戊都具有如图所示的结构或结构单元,图中正四面体以外可能有的部分未画出,虚线不表示化学键或分子间的作用力,X与Y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已知甲、乙是同一类晶体中的各自结构单元,单质甲能置换出单质乙;丙、丁、戊三种粒子含有等量的电子数,其中丙与丁类型相同,常温下丁呈液态,戊是阳离子。(其余略)

本题首先要解决的是推断问题,推断的关键是“正四面体结构”和“10电子结构”。在中学阶段学习过的正四面体结构的物质可按晶体类型归纳为:①原子晶体:C、Si、SiC、SiO2;②分子晶体:CH4、CCl4、SiH4、SiF4、P4;③离子晶体:NH4+。结构的归纳也要由最熟悉的结构开始拓展,只有符合学生认识的规律,才便于他们形成有序的记忆(图1、图2)。通过有序的联想,呈现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幅有序的图式,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以有序的思维链,为建构有序的知识链提供了思维方法上的参照。

3.教学方式的选择:互动交流和方法引导。试题讲评同样需要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要学会倾听、学会发现,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思考过程、错误原因、解答途径等。学生的错误理解、认识角度、思考方式、分析过程、问题暴露等事实上是很宝贵的生成性资源,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随时调整教学行为,让学生瞬时出现的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感等都进入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才能使课堂教学更精彩,更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此外,在教学中还要重视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能力的培养,以提高思维的主体性和批判性。在讲评材料题、问答题、设计题时特别要注意思维方法的培养,使其有所发散与迁移。

猜你喜欢

方程式形状答题
化合价归零法配平复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初 春
火眼金睛
分一半
离子方程式设错方式透析
冒险方程式
心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