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三地理教师怎样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2010-06-04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0年5期
关键词:高三笔者德育

车 云

长期以来,笔者一直担任高三的地理教学,由于年年都是接手新高三的学生,笔者对学生的高一、高二的状况了解得并不多。为此,如何在紧张的高三时段内尽快熟知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地理的正确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构建人地和谐、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就成了笔者在高三地理教学中面对的首要问题。长期的一线教学使笔者深深地感受到课堂内外的地理德育教学渗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培养。现将高三地理教学德育渗透的方式总结如下:

一、创设情景、营造快乐的高三课堂

高三地理教材的理论性较强,在高考的压力下,做题量大,且课堂枯燥,但只要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巧妙设计,就能很好地找到德育教学的切入点。

比如,在给学生上《火山与地震》课时,一上课,笔者就运用了“图像导学”教学模式。在屏幕上演示的“火山与地震”几个字中,“火”字动画带着火焰,“震”字不停地摆动,极具形象性,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伴随着强节奏的音乐,笔者为学生演示了火山爆发的图像,然后提出几个有趣的问题。由此,课堂的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学生们都踊跃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当学生们正沉浸在音乐、画面、讨论中,并被火山爆发所震撼时,笔者将话题一转,把他们引入由火山而引发的地震上面。屏幕上,地震的画面惊心动魄,讲台上,笔者的讲解也惟妙惟肖,同学们个个把眼睛睁得大大的,都津津有味地观赏和倾听着。

在讲到地震的预防时,笔者除了演示各种生动的画面外,还为学生设置了若干问题,并提出以假设方式模拟地震来临,3秒计时竞答,答对者有奖。此时,整个课堂的气氛达到高潮,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竞答笔者提出的问题。答对者还用笑声、掌声感激笔者所做的奖品——虚拟的动画图:跳舞的小鸭、快乐的小熊、会笑的星星……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同学们掌握了多种地震预防的知识。在课堂结尾时,笔者装作恐惧地大声说:“同学们,现在发生了地震!我们在6层,给大家5秒钟时间,选择一种最佳方式逃生?”话音未落,一瞬间,几十名学生纷纷钻入了各自的桌子底下,教室立刻变得空荡荡的。随即,汽笛警报声响彻整个教室。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到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地球运动是所有高三地理教学中难度最大的章节,笔者在授课中深入浅出地让同学们明白:原来地理课也可以上得这么有趣,不仅认识了星座还懂得了看世界,并与高考有关考点结合起来。

笔者先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中驾驶“福州三中”号测量船出海。刚登上“福州三中”号,同学们显得特别激动,没看航海图就出发了,结果一出港就迷了路,一路上颠簸起伏,最终船翻了。通过这次失败,同学们发现如果不记经纬度,不了解船舶吃水深度,不搞清楚海浪的方向,就肯定驾驶不好船。“那么,我国的测量船是如何保证平稳安全地行驶,并完成测控任务的呢?”课堂上同学们发出疑问。随后,笔者进行了解答,介绍了卫星定位的相关知识。接着,笔者再出了一道题:“假设不考虑测量船本身的因素,当船行驶进不同的海区时,吃水深度会一样吗?当船从地中海驶向红海时,船的吃水深度将如何变化?知识有趣结合高考,将高考德育考点渗透到教学中,这堂课的内容包括四季星空、黄道星座、日月食、卫星定位、海洋基础知识、繁荣海西,每块内容均由知识构建、探究发现、高考对接、德育渗透4部分组成。课堂上不仅是看星星、认星座,还包括气象、海洋、环境、旅游等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内容,学生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要学会看世界。研究课堂和社会实践结合点,探讨高考与德育教学的结合。

二、走近自然,培养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挖掘地理教材中的史料,为学生讲历史上我国在地理领域对世界科学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展示我国地理的发展成就。高三地理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有关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方面的最基本情况,并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进行国情教育时,笔者在教学中始终抓住人地关系这一主干线索贯穿高三地理教学复习。高三地理复习涉及到宇宙环境、气候资源、陆地自然资源、海洋资源、旅游资源、环境问题、工业、农业、交通、城市化、人口、国土整治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巧妙设计,就能够让学生既了解我国国情的优势:辽阔的国土、壮丽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多样的气候,不断发展的经济建设……同时,又实事求是地让他们认识到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文化素质不高,人均资源少、资源浪费严重,经济发展不平衡、环境问题突出等国情劣势,从而既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又激发他们的忧患意识和责任心。

三、以案例为主线、感受乡土情怀

高三地理教学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我们的身边蕴藏着丰富的与地理学科相关的案例,就以福建为例,福建的水资源现状与问题、福建的旅游资源与旅游活动、海西经济区的工业发展与变迁、福州的城郊农业发展现状、福州城市交通现状及问题、福州的城市化及其问题、福建的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福建的气候变化、福建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等,这些我们每天接触到的现象和问题与我们所学的地理课程有着密切联系,都可以成为地理学习的真实案例。

例如,笔者在教学中以福建漳州火山地质公园为例,介绍由1800万至800万年前的玄武岩熔岩构成的火山岛。岛上分布很广的熔岩流平顶台地、变化多端的玄武岩柱状节理、岩脉或侵入体、火山口及近似火山口的穹状地等火山地形景观,从海上看到组成小岛的玄武岩的剖面,是一面根根挺立、密密排列的石柱墙,面对大海,背衬阳光,有希腊神庙里那些精典石柱的匀称、光辉与神秘,火山在千万年前喷发时瞬间凝固成各种肌理的玄武岩,向世人一一展现。除柱状外,还有状若琴键的片状,书本般的页状,流向一个方向的瀑布状。配合多媒体的生动展示,让学生沉浸在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中。在高三地理教学中,我们所听到、看到的事,只要与地理学研究的内容有关,都可以成为学习地理、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案例,而且生动、形象、真实、有说服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内化过程,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是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自我感悟。例如,在《旅游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一节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来分析旅游活动中的常见问题和如何对旅游资源开发进行评价是常见的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对旅游活动有更深刻的感受,结合福州三中周边环境,组织学生参观福建省博物馆、福建省科技馆、福州鼓楼古迹、福州三坊七巷古街等旨在关怀乡土,加强自然科学探索,举办趣味性、生活化的自然科学实验活动。学生看到了被大家发现的善以及美,换言之,就是给孩子们一起经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实践过程。在出发前,笔者请同学们设计好考察路线,查询他们想去地方的地理特点,分组报告各班的主要活动內容,每次的校外考察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对此,许多学生都提出了独到的建议,反应很热烈、效果奇佳。

四、在地理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利用地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世界观的培养。如在“地球运动、宇宙环境”的教学时,培养学生普遍联系的观点。又如,在“资源与环境”的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我国丰富的矿产资源在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能源的同时,也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而导致了种种负面影响。教学中,引入了许多有关中国资源的资料和数据,通过材料阅读、问题设置、分析讨论等教学环节,特别是一组组国民经济的数据计算,起到了很震撼的效果,学生真切地感到许多资源就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意识到了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由资源的基本特性,引申到中国资源国情的教育,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学会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思想观念去分析和思考现实社会中的现象,同时,进一步明确个人在实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正确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对问题的看法一分为二的辨证观点,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使课堂不仅成为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的良好契机,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日常教学中应如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去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总之,高三地理虽然不像初中地理那样有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及教学时间,但是只要我们在头脑中始终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这一意识,善挖掘、巧设计,许多教材元素中都可以找到适合的切入点。只要充分利用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就会使高三地理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使学生不但获得理论知识,而且也能在活动中提高他们的思想品质、思维品质,使学生不但会读书,而且会做人。

猜你喜欢

高三笔者德育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高三·共鸣篇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我把高三写成诗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