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视域下如何指导小学生创造性地作文

2010-06-04朱文华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0年5期
关键词:凡卡独创性想象

朱文华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不拘于常规、常情,学习中大胆想象求异,逐步形成创造思维,使创新成为一种自觉行动。作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创造性地作文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处处留意指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精心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努力营建课堂上的创新氛围,适时对学生进行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思的综合训练,在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笔者就具体谈谈自己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创造性作文的点滴尝试。

一、引导积累,埋下创新的火种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摇篮。要写好作文,使文章言之有物,必须有一个寻“源”取“材”的过程,这是对作文材料的搜集、感知、体验、积累、梳理的过程,是一个情感的引发、酝酿的过程。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生机盎然,只要善于用心捕捉,肯定会获得宝贵的第一手材料。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调动所有的感官去发掘生活的真谛。

1.看一看。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大千世界万般景象无不尽现眼中。因此,教师应首先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包括景物、人物、动物、植物、图画、影视片……只要学生视线所及,都要认真观察,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第一印象。不仅如此,教师还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指导他们有目的、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2.做一做。“做一做”在这里是实践、经历、体验的意思,包括游戏、实验、小制作、观察实物及标本、参观、访问、朗诵比赛、开故事会、听广播、看图、看影视片等各种实践活动。在具体活动中,教师除了要组织好活动外,更要适时、适境、灵活地启发学生观察、思考、想象,获得知识和体验。通过让学生借助外物,多角度地体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想一想。人们通过感官所获取的信息,需要经过大脑的加工提炼,才能内化为语言,进而形成作文。想一想,是生活积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时,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在头脑中浮现出事物的原貌,指导学生进行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找出事物自身的变化以及与其他事物的异同,还要帮助学生拓宽思维的空间,想象那些未见、未闻、未听、未尝、未做的情景,激发学生创新的灵感 ,使学生的作文素材恰如“源源不断活水来。”

二、深挖教材,点燃创新的火花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只要教师创造条件,正确引导,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就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教材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凭借。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发现课文中能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思维训练的重点,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从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1.结合课文内容的省略号想象补写。省略号能带给人们无限的瑕想,让学生把省略的内容补写出来,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极好训练。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可供学生补写的“省略号”,如第九册《卢沟桥的狮子》第2自然段举了四种狮子的造型,并运用生动的比喻,用了四个“有的……好像……”句式,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狮子栩栩如生的姿态,最后用省略号表明卢沟桥的狮子还有很多很多姿态。教学这一部分时,笔者让学生模仿作者的写法,用上“有的……好像……”,展开联想,补写出几种与课文中例举的狮子不同的造型。一个个真实可感的狮子形象在孩子们的想象中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丰富了语文素养。

2.根据课文内容叙写故事。根据课文的叙述,合理推测故事的发展趋势,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作文内容,如第十一册《凡卡》一文,凡卡把地址、姓名不详,连邮票也未贴的信投入邮筒。笔者让学生据此想象凡卡今后的生活。学生思维活跃,有的想到:凡卡的信没有写清地址,到了邮局就被送进垃圾箱中,凡卡依然过着挨打、挨冻、挨饿的悲惨生活;有的想到:凡卡见到了爷爷,爷爷把他接回乡下,他又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和爷爷去砍圣诞树……他被鞋楦头打醒,原来只是个梦;还有的想到:过了不久,凡卡参加了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背起书包成了一名小学生……学生从不同角度补充了故事的结尾,这一训练既深化了对中心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

除此之外,教材中还有很多内容给学生留有想象的余地,只要教师细心挖掘,就一定会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异彩纷呈。

三、指导写作,培养独创的思维

任何事物都是有其两面性的。我们往往重视其一面,而忽视其另一面。如果我们注意打破习惯性思维,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方位、另一个侧面来考虑事物,往往能独辟蹊径,发现新结果,从而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在作文的审题、选材、构思、写法上,都应对学生进行求异训练。

1.审题求广,训练思维的独创性。在审题训练时,笔者总是指导学生从已知看到未知,从一般看到特殊。以《最幸福的一天》为题,在未受到教师提示之前,绝大多数学生选择的写作对象是已经过去的一天。笔者引导学生:“过去的日子里,我们生活得很幸福,未来的日子,我们肯定会比现在更幸福!”经过点拨,学生豁然开朗;“幸福的一天”不必局限于过去,可以着眼于未来。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最幸福的一天,不一定在中国、在地球,可以在国外、外星球;文章中的主人公不一定是自己,可以是别人……这样一来,学生的求异思维就打开了,他们独创了一幕幕人间喜剧。

2.选材求新,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学生审题、定题以后,就要指导学生对自己积累的材料进行剪裁、取舍,力求做到破旧除新,选择前所未有的材料,即“多选优化”。第九册第三单元要求以“××的秋色”为题写作文,这虽然是半命题作文,对描写的景物有局限性,有共同的要求,但教学中,思维方向既要有“异”,又要异中有同。这里的“异”则要求教师鼓励学生破格地寻求新鲜的材料。如教师带领学生漫步在校园、小路、树林、田间,一边观察,一边把找到的秋天记录下来,使学生广泛地占有材料,然后根据选取的题目决定材料的取舍。这样,使选取的材料更集中、更具体、更新颖,摆脱了思维的僵化,也增强了思维的独创性。

3.构思求异,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培养作文思维独创性,就要让学生把观察中产生的直觉联想,上升到某个事实又不拘泥于事实的想象上来,提出独特的见解。例如,以《春季运动会》为题写作文。教师采用引导变通策略,引导学生跳出原有的固定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从而产生新的构思。笔者是这样引导:春季运动会中,大家都在运动场上比赛吗?你扮演了什么角色,你的心情和别人一样吗?想法一样吗?笔者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等方式,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思考,寻求尽可能多方面新的构思。在春季运动会中,同学们或参加比赛,或当拉拉队员,或当裁判员,或当播音员……所在位置不同,扮演的角色不同,看到的不同,心情不同,心理、想法也各不相同,文章的构思也就各不相同。这样,既避免了内容的雷同、单一,克服了“落俗套”的弊病,又突破了例文的构思束缚,使文章推陈出新,提高了巧妙构思能力。

总之,指导学生创造性地作文,就必须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必须尊重学生自我。通过创设特别的情境,给学生自主活动、自由创造的条件。学生找到了自己需要表达的内容,然后有了一种强烈地要说出来的感觉,就能充分放松自我,充分投入到教师设置的情境之中,观察生活,激发创造的欲望,在积累与练笔中逐步培养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凡卡独创性想象
古籍点校成果的法律保护研究
快乐的想象
《凡卡》续写
一生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中国小说与史传文学之间的关系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谈如何写好歌词的标题
克隆快乐
丰富情感,打造朗读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