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耕作模式对豆田蛴螬发生及大豆产量的影响

2010-06-04裴桂英马赛飞刘保才

大豆科技 2010年4期
关键词:发生量耕田蛴螬

裴桂英,马赛飞,刘 健,刘保才

(河南省黄泛区地神种业农科所,河南 西华 466632)

随着国家种植结构制度的调整,越来越多的麦后秋播地采用秸秆还田方式,即能省时省力又能充分利用秸秆资源,但蛴螬的发生却越来越重,据河南省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人员对近五年来蛴螬的成灾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蛴螬的化学药物防治进行了深入研究。虽然蛴螬的危害已经引起广大农民朋友的重视,许多农户也积极防治蛴螬,但由于目前所采用的防治药剂普遍存在高毒(国家禁用)、持效期短、防效差、含量严重不足、成本高等缺点,再加上蛴螬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并不理想。这已成为众多专家关心的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难题,针对当地夏大豆田蛴螬发生危害严重,采用不同耕作模式进行田间处理,据此了解不同耕作模式对蛴螬发生的影响,为蛴螬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大豆品种为郑9805,由河南省农科院提供。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在黄泛区农场农科所试验地,土质沙壤,肥力中等,前茬小麦,单产400kg/667m2。

试验共设4个处理:(1)免耕秸秆还田;(2)免耕秸秆清除;(3)秸秆清除耕翻;(4)秸秆还田耕翻。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长30m,宽10m,小区面积300m2,成熟后在小区内,采用5点取样法室内考种、测产和虫量调查,室内考种每点取代表性植株10株,测产面积每点10行区,行长10米,计产面积33m2;虫量调查每点1m2于9月中旬调查。6月2日播种,10~11日间定苗,24日喷除草剂,其他管理同一般大田。

2 结果分析

2.1 大豆田不同耕作栽培模式对蛴螬发生量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蛴螬发生总量免耕田多于耕翻田;免耕田总虫量平均为81.1头/m2,而耕翻田平均仅为61.0头/m2。对于免耕的田块,秸秆还田的虫口数较清除秸秆的多17头/m2;对于耕翻的田块,秸秆还田的虫口数较清除秸秆的多1.2头/m2。无论哪种耕作模式,都是以1龄幼虫总数最多,3龄幼虫次之,而2龄幼虫最少。

蛴螬的分布极不均匀,点与点之间调查数目相差较大,处理1、2、3、4的1龄幼虫各点最大相差量分别为121头/m2、118头/m2、106头/m2、125头/m2,各处理相差均在100头以上。说明免耕田为蛴螬提供了安定的居所,而耕翻田深耕25cm以上,不同程度地破坏了蛴螬产卵、孵化的环境,从而造成免耕田的蛴螬发生数量多于耕翻田。

对于清除秸秆后的田块,腐殖质相对累积量偏少,不能为蛴螬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原料,减少了蛴螬在此地块的产卵与孵化,从而减少了蛴螬的发生量。

表1 蛴螬发生量调查表 头/m2

2.2 不同耕作模式对大豆生物性状的影响

表2 不同耕作模式对大豆生物性状的影响

从表2可知,处理2株高最高,为83.6cm,处理1最低,为79.2cm;底荚高均在24cm左右;分枝数均在2.0以上,以处理4最多,为2.9个,处理1次之,为2.8个;单株瘪荚数以处理3最多,为8.3个;单株荚数及粒数均以处理1、4较多,分别为57.6荚、120.8粒和52.8荚、106.8粒;百粒重以处理4最大,为20.81g,而处理1最少,为18.67g。说明对于秸秆还田的地块,大豆产量三要素较协调,单株荚数及粒数增加较多,且秸秆还田耕翻的地块百粒重和单株粒重都最大。

2.3 不同耕作模式对产量的影响

表3 不同耕作模式产量结果表 kg

从表3可知,免耕田大豆产量均低于耕翻田;对于免耕田地块,秸秆还田产量高于清除秸秆田;而对于耕翻田块,清除秸秆产量则高于秸秆还田产量,方差分析产量差异不显著。

3 小结与讨论

(1)免耕田蛴螬的发生数量多于耕翻田;秸秆还田的地块蛴螬发生量多于秸秆清除的地块。

(2) 耕翻田百粒重均较免耕田高,耕翻田大豆产量高于免耕田产量;对于免耕秸秆还田地块,虽然单株粒数、荚数都居首位,但其百粒重较低,最终导致免耕田大豆产量低于耕翻田产量。

(3) 建议采用清除秸秆后耕翻,能有效减少蛴螬发生,提高大豆产量。

[1]霍兴文.大豆种衣剂防治根腐病、地下害虫试验总结[J].大豆科技,2010,2:22-24.

[2]李春杰,许艳丽,刘长仲.大豆地下害虫生物生态控制[J].大豆通报,2006,6:20-23.

[3]李索娟,王兴运.大豆田蛴螬的发生与防治[J].河南农业,1994,2:12.

猜你喜欢

发生量耕田蛴螬
干旱区冷季型草坪蛴螬虫窝诊断与防治
基于眼高刻槽数预测松褐天牛发生量分析
退休咏怀
花生田蛴螬较多的原因与防控技术
蛴螬危害蓝莓的识别方法、危害期及防治措施
征友启事
六盘山地区落叶松红腹叶蜂发生量对温度与降水的响应研究
知道
安徽宿州地区蛴螬时空发生特点
蔗渣烧碱-蒽醌法蒸煮过程中甲醇的发生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