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 19例临床分析

2010-06-02金玉姬梁广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28期
关键词:死胎急症弥漫性

金玉姬 梁广霞

本文总结我院 1999年 1月至 2009年 12月 10年间 19例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如何预防,进而降低其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9年 1月至 2009年 12月 10年间我院产科施行的急症子宫切除病例 19例,年龄 22~38,平均 29岁;初产妇 14例,经产妇 5例。

1.2 方法 复习全部病例并记录有关资料。

2 结果

2.1 发生率 1999年 1月至 2009年 12月 10年间我院产科施行急症子宫切除术 19例,同期分娩总数为 12146例,发生率为 0.16%,同期剖宫产术为 2666例,剖宫产术并子宫切除术 8例,占剖宫产术 8例,占剖宫产术的 0.30%,占分娩总数的 0.07%。阴道分娩后切除子宫 11例,占阴道分娩的0.12%,占分娩总数的 0.09%。

2.2 子宫切除术指征 19例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指征见表1。

表1 19例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指征(例)

2.3 子宫切除术式及出血量 本组子宫次全切除术 17例,子宫全切术 2例,其中1例为羊水栓塞,1例胎盘植入达宫颈部;出血量 <500ml 2例,500~1500ml 3例,1600~2500ml 5例,>2500ml 9例。

2.4 病理检查 给本组 12例子宫标本进行了病理检查,其结果与临床相符。

2.5 术后并发症 本组产妇死亡1例,失血性贫血 13例,血红蛋白 42~86 g/L,手术切口感染 2例,下肢血栓性静脉炎1例。

3 讨论

3.1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的指征 夏恩兰[1]报告,1972~1990年共行 19例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其中 18例的指征为子宫出血。本组 19例的指征均为子宫出血,与文献报道一致,说明目前胎盘植入和难以控制的子宫出血已成为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最主要的指征。

3.2 预防

3.2.1 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本组子宫出现的首位原因是胎盘因素,其中 5例胎盘植入均为部分性,均得到病理检查证实。植入性胎盘多由植入部分的子宫内膜损伤及炎症、受精卵着床因蜕膜发育不全或缺如、绒毛侵入子宫肌层而形成。人工流产、引产等宫腔操作是造成植入性胎盘的主要因素[2]。因此,减少宫腔操作、实行计划生育对预防胎盘植入和粘连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3.2.2 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疾病在发展中的一个病理过程。本组因产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切除术子宫 6例,其中死胎滞留 3例,重症肝炎、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羊水栓塞各1例。文献报道,死胎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总发病率约为1%~2%,但如滞留超过 4周则发病率约为可上升至25%[3]。本组 19例中死胎滞留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切除子宫 3例,说明死胎滞留对孕产妇的危害极大,应加强孕期检查,及时诊断死胎,一旦确定诊断为胎死宫内,不失时机地结束妊娠是预防死胎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关键。文献报道,一组 17例重症肝炎合并妊娠者中 16例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其中 8例行剖宫产术或子宫切除术者均存活;而 9例阴道分娩者中死亡 6例。说明一旦重症肝炎合并妊娠时,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可能性极大,且分娩方式的选择对产妇的愈后至关重要。本组1例合并重症肝炎孕妇阴道分娩后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而行子宫次切除术,但最终未能挽救产妇生命,应引起产科工作者的重视。综上所述,由于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续发的病理过程,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前即有诱发病存在,及时发现这些易诱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产科疾病,例如死胎滞留、重症肝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予以及时的治疗,对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极为重要。

[1]夏恩兰.急症产科子宫切除术 19例分析.首都医学院学报,1992,13(2):128.

[2]梅红.植入性胎盘 26例临产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1995,11(6):314.

[3]马炎辉.死胎与DIC.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87,3(2):69.

猜你喜欢

死胎急症弥漫性
CMYC、BCL2、BCL6蛋白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夜间急症多 千万别忽视
甚者独行理论在急症救治中的应用探析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中国减少死胎速度仅次于荷兰
CT与MRI技术用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价值对比评价
妇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采取有效方案治疗体会
死胎的国际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