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家口市就业服务信息化发展与应用研究

2010-06-01陈淑敏赵秋颖李志梅闫学斌曹克勤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信息化信息

陈淑敏,赵秋颖,李志梅,闫学斌,曹克勤

(1.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张家口 075000;2.秦皇岛市就业服务局,河北秦皇岛 066000;

信息技术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技术,它在就业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必将会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从而营造出和谐的劳动关系。我国政府历来对就业服务工作非常重视,刚刚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为此,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促进就业服务的发展已成为当今就业服务工作的重要根基。2003年8月,金保工程正式在国家立项,标志着我国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2008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就业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及相关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完善市场信息发布制度。”同日施行的《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第三十三条要求“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按照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规划、标准和规范,建立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及相关设施。”同时指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逐步实行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在城市内实现就业服务、失业保险、就业培训信息共享和公共就业服务全程信息化管理,并逐步实现与劳动工资信息、社会保险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第三十五条要求,“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按照信息化建设统一要求,逐步实现全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联网。其中,城市应当按照劳动保障数据中心建设的要求,实现网络和数据资源的集中和共享;省、自治区应当建立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省级监测中心,对辖区内人力资源市场信息进行监测;劳动保障部设立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全国监测中心,对全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进行监测和分析。”以上资料表明,就业服务信息化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

张家口市的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从1995年开始,发展至今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就业服务工作经历了手工记录、单机处理阶段,信息处理技术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为增强我市就业服务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提高就业信息化工作的管理水平,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在我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市的就业服务信息化工作也曾在全省名列前茅,但近几年,由于全国及省内其它各市对于就业服务信息化的认识程度、建设理念有了迅速提升,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加大,发展和应用水平提高较快,部分地区已远远超过我市就业服务信息化管理水平。反思我市信息化建设走过的道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亟需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支持下,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领导下,以“统一规划、分级使用、分步实施”为原则,统一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健全就业服务信息网及其信息发布系统,以实现全市就业服务的统一管理。

一、张家口市就业服务信息化发展与应用现状

我市的就业服务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早,从90年代初至今一直紧跟国家步伐。在建设过程中,历尽许多坎坷,得到许多经验教训,最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上级的多次表彰。

(一)我市就业服务系统的各级领导干部对信息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提高

当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上一世纪80年代,一方面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促使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多;另一方面,经济的迅猛发展催生了更多的企业,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就业空位。这两者数据的激增,使负责就业管理的各级领导干部认识到单靠过去的手工账册式的管理方法,很难使求职与招聘双方做到合理配置;再加之国家提出的双向选择的用工政策,使人员岗位流动加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找到一种科学的管理手段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于是信息技术就被引用到就业服务管理中来。1995年国家劳动部建立了职业介绍信息平台,采用窄带连网电话拨号方式,将职业供求信息定时交换,为打破招聘信息壁垒迈出艰难的第一步。因为在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中,招聘信息被视作一种重要的生财手段。2002年国家提出“金保工程”,2003年正式立项,2004年我市建设新的人力资源市场大楼,建起了网络系统,使用15M光纤宽带线路,快速传播所有就业服务业务信息。此时,所有的就业信息被尽可能地公开传播于人民大众,信息化被利用于实现就业的公共服务化上面。就业服务系统的各级领导干部已经从信息封闭走向信息公开,从闭锁走向开放。没有信息化就没有就业服务的现代化的理念已深深地根植于每个人的脑海中。当今服务升级的结果是快捷周到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同时也导致了数据的高产。处理数据的有效手段就是信息化,离开信息化这一重要技术手段,将很难完成当前的就业服务工作。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的认识还有待加深,还缺乏认识的主动性和预见性。

(二)我市对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逐步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

我市政府各级领导对就业服务信息化工作极为重视,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提升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投入的资金逐年增多。

表1 张家口市就业服务信息化投资情况表

信息化资金的逐步增加,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设备成本的不断降低有效地提高了我市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使得我市就业服务信息化平台得以正常运行,实现了全市数据集中,业务全覆盖的目标。

图1 张家口市就业服务信息化投资情况

近年来,虽然就业服务业务不断扩展,业务量不断加大,业务服务种类不断增多,但有了信息化平台提供保障,各项业务工作得以顺利完成。尽管如此,我们还要看到如何有效地利用资金,如何使资金保障发挥长效作用,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三)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初步形成,网站建设步伐加快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引向深入,企业改制造成大量工人下岗,社会失业人员增多,社会闲散人员就业困难,失业率不断上升;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提高,大量农民涌入城市,给城市就业造成极大压力。这两个方面也给就业服务带来了挑战。在信息量不断扩大,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下,体现信息化建设的自身特色,满足新的就业服务项目(新增业务:人事代理、档案托管、小额贷款等)的需求是解决困难的重要手段。我市于2005年建立了“张家口市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http://www.hezjk.lm.gov.cn),其内容不仅涉及求职信息和招聘信息,还包括政务公开、政策法规、办事指南、信息公告、劳务派遣、县区风采、留言板、网站服务、高校毕业生网络联盟、党建园地、创业指南等板块,服务内容丰富,求职信息种类多,信息刷新速度快,用户访问率高,信息化效果比较明显,年均登陆150万人次,多次受到国家、省级部门表扬。但是模式多样的网络系统建设,以及形式多样的机构管理体制对就业服务信息化发展与应用的阻力已显现出来。

(四)信息技术人才得到锻炼,实现了网络运行的正常化

推动就业服务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在于信息化人才。如何选好、用好信息化人才是多年来重点解决的问题。外调人才是一种途径,但更重要的是从内部挖掘人才、培养人才。长期以来,我市做了大量工作。近期,我市就业服务机构对全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各级就业服务机构的信息化工作人员进行了岗前培训,并根据考试成绩颁发等级证书。证书发放情况如下面表2:

表2 证书发放情况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一支就业服务信息化骨干力量已经形成,全市计算机管理人员中使用熟练程度较高的人员数量占总数的88%。虽然在信息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应看到目前信息技术人员总量及技术水平仍赶不上飞速发展的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提高全体就业服务系统人员的信息化水平还需要做大量艰苦的工作。

二、张家口市就业服务信息化发展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在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人民群众对高效便捷全面服务的要求和与之相适应的就业服务信息化发展要求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发展和应用步伐不能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适应

当前,人力资源市场中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和技能素质不适应的结构性矛盾给就业服务带来新的挑战。一是就业对象多元化,要求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现在我们的服务对象扩展到城镇所有劳动力,比如大学从精英教育变成了平民教育,有些大学生一毕业就会面临失业,需要按规定到原户口所在地进行失业登记,享受就业服务。还要包括退役军人安置、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以及一些特殊群体,如残疾人、刑满释放人员、港澳台人员、外国人的就业等。二是供求矛盾复杂化,要求服务功能完善拓展。目前一些地区缺工现象严重,同时大量低技能劳动者求职无门,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适应的矛盾更加尖锐。简单的坐等登记和设摊招聘的服务形式已经不能解决问题,需要不断开拓服务领域,探索新的服务功能。三是用人单位和求职者需求多样化,要求服务更加深入细致。现在企业不仅要求招到人,在用人的条件和劳动保障事务经办等方面也有更高的要求。求职者也不仅要求找到工作,对工作的环境、待遇条件、权益维护和职业生涯发展也有更多的期待,这就需要提供更加细致、更加周到、更具针对性的就业服务。目前,有些县级人力资源市场重视市场场所建设,市场面积扩大,但配套的信息网络建设滞后,服务功能较弱,大市场并不能产生大服务,得不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就业服务信息化,看起来是一个技术问题,但实际上是和就业政策贯彻落实、就业服务水平提升、就业工作整体开展以及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密切相关的。这是公共就业服务发展规律的要求,也是人本服务的重要内容。

此外,医院社会服务中尚有两项十分耗时并且十分重要的服务:一是为由北平协和医学院提供保险金的雇员安排葬礼,二是调查雇员的家庭情况。但是这些案例的数目不大,不足以用统计表格呈现。有时候无家可归者或是穷困病人死后也会葬在医院的公墓里,一位社会服务工作者负责安排葬礼。

(二)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发展和应用过程中缺乏统一的建设规划

就业服务信息化的本质是要转变就业服务的传统工作方式,运用规范化的管理,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协调发展。目前我市正处于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初期,投资分散,管理机制不健全,又没有现成路子可走;再加之上级部门也没有对就业服务信息化工作进行统一规划与统一开发,种种原因造成全省同样功能的软件种类众多,应用系统林立。这不仅造成了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投资的浪费,也为下一步与全省联网和信息共享增加了难度。如果目前全省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仍然继续在缺乏统一建设规划的情况下进行,将严重阻碍全省整体的就业服务网络信息化的发展,难以实现“数据集中、服务下延、全省联网、信息共享”的总体规划,也使得我市未来的就业信息化发展方向不明朗。因此,认清形势、立足全局搞建设已迫在眉睫。我们不能仅考虑我市这一个城市就业服务发展的需要,还要考虑到全省,应把我市的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纳入全省劳动就业服务信息化的总体建设方案中,围绕就业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服务对象的需求,研究和优化业务流程,提出完善信息系统的具体要求,统一规划,整体推进,提高就业服务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的定位和发展起点比较低

目前我市正在使用的就业服务信息软件都是按照劳动99三版进行系统开发的,由于开发之初缺乏统一的建设规划和标准,在设备选型、网络配置和体系结构等方面缺乏有效的要求和规范,直接反映出来的问题就是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的定位和发展起点比较低,数据相互之间很难识别,更不要说数据共享。这些问题严重束缚了整体就业服务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无法达到上级部门关于劳动就业信息网络要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信息共享的要求。

(四)缺乏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就业服务信息化工作是一项复合型的、知识与技术密集型的工作,它的发展靠的是就业服务信息化工作人员的尽职尽责,他们是就业服务信息化的最终实施者,他们的信息化知识和相关业务处理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的高低。作为一个称职的就业服务信息化工作人员,既需要有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还需要有很强的业务处理能力。但我国目前所有高校并没有设置与劳动就业服务直接对口的专业,该部门的工作人员一部分是从劳动就业相关部门转过来的,懂业务但对信息化缺乏了解;另一部分工作人员是由计算机专业或自动化专业转过来的,对信息化比较了解,但不知道如何把信息化知识与劳动就业服务业务紧密结合。由于与之相关的培训在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的不规范,短期内还难以实现业务与技术上的协调,造成了业务与信息化的脱节,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就业服务信息化的效率。

(五)数据集中程度低,信息共享度差,难以综合利用

就业服务信息网络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系统,其中既包括求职、就业、人力资源市场管理等业务服务,又包括公众查询、信息发布、政策咨询等公共服务,还包括进行数据资源的深度挖掘。这都需要对现有的就业服务信息,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序化、整理和有机集成,以实现有组织的或更为广阔范围内的信息资源的共享、数据的互联互访、管理与技术的匹配,满足各级信息需求部门对信息资源的不同层次的查询。由于我市正处于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的初期,所开发的系统在所处的操作系统环境、数据库环境、数据访问技术环境等方面各不相同,缺乏统一规划下的应用访问接口,再加上软件本身具备的独立性,表现为条块分割现象严重,信息网络自成体系,各应用系统之间无法直接访问相互间的数据和功能,经常需要人为的处理。数据难以交换,互联互通十分困难,有的甚至形成新的技术壁垒,阻碍信息的沟通和共享。随着就业服务信息网的应用和资源的越来越多,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信息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展示,直接影响着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关于张家口市就业服务信息化发展与应用的思路

对于上述问题的严重性,目前我市就业服务机构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我市2007年也组织有关人员到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比较先进的省市(如浙江省、秦皇岛市等)进行了调研,并对全市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草拟了发展与应用规划,为今后一个时期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制订了统一规范。我们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就业服务信息化:发展和应用相适应

在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初期,由于信息技术应用还不成熟,网络还不发达,管理方法还不周密,使得计算机变成了计算器,或把计算机当成了简单的存储工具,结果是信息技术不但没能够给基层带来方便,反而增加了负担。有许多基层同志抱怨,本来做一次的表变成了做两次,手工一次,电脑一次,重复劳动等等。不考虑实际的应用,一味的应付差事,设备增加只是摆设,数据增多但是虚假,网站虽有但不更新,至今仍有些地区是这样的状况。另一方面,改革深化,企业改制,社会矛盾加剧,失业率增高,就业率下降,就业失业管理数据激增,促使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加快步伐,各级领导干部逐步认识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性。“应用为先”是搞好就业服务信息化的灵魂,一味扩大信息化的规模或一味畏缩不前都是要不得的。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要立足于实际应用,从应用中摸索,只有应用才能发挥效力,才能为人民群众服务。总归一句话:就业服务信息化的应用要与我市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二)就业服务信息化:统一与特色相协调

(三)就业服务信息化:资金与建设相衔接

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资金投入是保障。资金的投入有一次性投入和定期投入。信息化设备每隔7—9年就有一次新的飞跃,因此各级部门要考虑7—9年对设备的更新和改造。网络运行费用每年都是必需的,因此各级财政要建立长期有效的网络运行费用投入机制,要将各级就业服务机构的网络运行和维护费用纳入财政预算。例如,南京市人力资源市场每年都可从浙江省财政和南京市财政获得2000多万元资金支持,保障了南京市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的正常运行。就业服务信息化发展和应用过程中资金应与建设衔接好,才能有力保障就业服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四)就业服务信息化:维护与制度相配套

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不能仅靠一个公司或几名网络技术人员来对整个信息系统维护。目前我市就业服务机构主要靠技术人员来维护管理,这其中就会产生许多弊端。例如:大连市就业服务局靠几名信息技术研究生编写了大连就业管理软件,由于某种原因,这些技术人员调离工作岗位,致使该信息系统瘫痪。网络硬件、软件的管理维护是靠制度来制约。要制订一些长期有效的管理制度,而不是单靠某一个人来管理。这些制度主要包括网络管理制度、操作系统管理制度、数据库管理制度、应用系统管理制度、存储备份管理制度、故障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运行维护工作制度,以加强对系统运行维护的统一管理。例如:河北省秦皇岛市网络管理制度及设施非常健全,对网络的安全隐患能够及时发现并加以解决。

(五)就业服务信息化:技术与业务相融合

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需要一支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建立相对集中的技术支持、维护队伍是非常重要的。就业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应根据统一规划,以及数据分布模式和应用模式,建立市局相对集中、素质较高、知识复合的技术支持维护队伍,对应用系统进行统一的技术支持和维护;并按照需求,由上级单位进行统一调度,充分发挥技术支持队伍的工作效率,保证应用系统在运行和维护方面的一体化。在培养高精尖人才的同时,也要注意各级领导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广大基层干部队伍技术水平的提高。就业服务信息化涉及到各级开展就业服务业务的每一个人,因为就业服务信息化是业务经办的全程信息化。一方面对就业业务工作人员加强信息技术的培训,另一方面对信息技术人员进行劳动业务的培训,并积极鼓励技术人员参与业务经办工作。例如:河北省邢台市利用专项培训资金举办大规模就业服务系统业务人员信息化培训班,并考试发证,持证上岗,取得良好效果。

(六)就业服务信息化:又好与又快相结合

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按照基层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分清轻重缓急,逐步推进,切不可冒进,造成资源不必要的浪费。要稳扎稳打,软件要逐模块推进,硬件要随需要购置。这样既节约了开支,又做到了科学发展。例如:国家欲将失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纳入五保合一,在当前情况下,很多地区难以接受,如何建设举棋不定,这就使失业保险管理游离于就业服务体系之外,数据不能共享,影响了就业服务水平。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将失业保险信息系统纳入就业服务信息系统管理,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就业管理信息系统。例如,杭州市已经完成了就业服务信息系统与失业保险信息系统的整合,并以“市民卡”为载体,向相关人员发布就业信息,提升了杭州市就业服务水平。

四、张家口市就业服务信息化发展与应用的目标

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在公共就业服务工作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在“十一五”期间,它推动我市就业服务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也为今后改变就业服务观念,强化就业服务手段打下了基础。就业服务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深入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四个深刻转变。

(一)就业服务实现了由单一层次服务向多层次整体服务转变

我市就业服务机构可以分为四层,即: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村)。目前只有部分就业服务机构实现了就业服务的网络化,就业服务信息建设残缺不全,数据孤岛现象严重,无法将孤立的、呆滞的数据转化为有用的、共享的信息,无法发挥整体合力,不能形成立体交叉、四通八达的高速信息网络系统。通过就业服务全省统一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市到省的联网,同时实现市到社区的四级联网,保障信息网络逐年正常运转,使得信息化平台支持从省到县(区)的大范围、多级化就业服务机构办公,并支持向社区就业服务点延伸,形成一个多层次、广覆盖的就业服务信息网络。

(二)就业服务实现了由单一形式服务向多形式信息服务转变

我市人力资源市场安装了触摸屏、LED显示屏、查询机等信息发布设备,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就业信息服务,但大部分县(区)级人力资源市场还处于表格登记的单一服务形式。通过全省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在市、县(区)人力资源市场设置足够的触摸屏、查询机、LED显示屏等信息发布设备,用户可通过互联网或现场进行自助就业服务,也可通过委托的方式,享用各级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的就业服务,使用户可根据自己需要方便地选择相应的服务。

(三)就业服务实现了由单一功能服务向多功能网络服务转变

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系统平台通过建立求职人员、用人单位、招聘信息、招聘会信息等劳动就业信息资源库,以Web方式提供求职者管理、招聘单位管理、招聘信息管理、匹配管理、招聘会管理、信息发布管理、系统管理等一系列的应用服务,这些应用服务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的选择组合使用,或者进行个性化需求的定制。通过综合性服务,将单一功能服务向多功能网络服务转变,为广大求职者及招聘单位提供更广泛周到的服务。

(四)就业服务实现了由单一角色服务向多角色协作服务转变

就业服务工作面向服务对象多,工作任务重,因此,就业服务信息的组织发布,仅仅依靠就业服务机构专职人员是远远满足不了需求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系统同步发布招聘信息,求职者只要在网站上免费注册登记,就可以浏览招聘信息并向招聘单位发送简历;招聘单位如果满意,则可发回电子邀请函邀请面试,双方在网上即可完成对接。通过让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直接使用系统来发布信息、办理业务,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减轻就业服务机构的工作负担,真正实现网上职业介绍。

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支持下,在我市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我市广大各级就业服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就业服务工作必将为服务民生大众,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M].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2]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M].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3]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N]. 人民日报,2010-10-18.

[4]刘明生.大学信息技术基础[M].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5]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文件资料集[Z].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6]科学发展重要论述摘编[Z].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信息化信息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浅析人力资源挖潜增效的途径
让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企业的“新名片”
订阅信息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展会信息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