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定市统筹城乡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体系研究

2010-02-17付鸿彦廉晓洁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保定市社会保障劳动力

付鸿彦,廉晓洁

(1.河北大学学生处,河北保定 071002;2.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保定 071002)

一、保定市农村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十七大报告明确要求,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充分就业。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既是战略任务,又是重大研究课题,还是政策设计。社会保障与就业紧密关联,金融危机背景下,意义尤为重大。就业是积极的保障;社会保障措施跟不上,统筹城乡就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在统筹城乡的背景下,加快建立健全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直接关系到农民参与社会分配和再分配问题,能够为解决农民收入偏低,生活保障水平低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前,保定市有880万农村人口,据测算,即使按照现在的生产力水平,对农林牧渔生产业,200万左右的劳动力就可以满足需求。目前在当地从事农村二三产业的约有400万人,因此,还有200万左右的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而在保定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依靠家庭成员供养的达59.2%,依靠个人劳动收入的占32%,二者合计依靠家庭提供养老经济来源的超过90%,社会养老的成分微乎其微。但是,随着家庭结构小型化、土地保障功能的弱化以及农业经营风险的加大等,家庭养老的功能正在进一步受到削弱。统筹保定市城乡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不是单纯的农民进城和人口转移,也不是单纯地将城镇职工就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和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村,统筹城乡就业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是保定市城乡地域之间各种要素优化配置的渐进过程,是城乡规划、产业分布和劳动力配置等一体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这个系统的建立,要在正确分析和面对当前保定市就业和社会保障领域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在统一的目标指导下,经过试点,逐步推进,探索出一条适应保定市的经济发展、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相协调的统筹城乡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新路子。

二、统筹保定市城乡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统筹保定市城乡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应当是公共政策覆盖城市和农村、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并且实现城乡劳动保障管理的统筹协调发展。具体来讲,主要内容和观点为:

(一)对保定市流动就业人群实施公共政策全覆盖

主要在就业服务政策上要做到城乡一视同仁,在职业培训政策上实现工农全覆盖,在社会保障政策上要分项区别对待,在义务教育政策上要实现城乡区域一致,在财政扶持政策上要实现列入常规预算,在法律援助政策上要做到免费提供服务。

(二)建立健全保定市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要突破地域限制,畅通流动渠道;破除户籍壁垒,打开城乡通道;消除就业歧视,改善就业环境;衔接社保关系,便利流动就业;统一规范中介,提高匹配效率;加强市场监管,保障劳资权益。

(三)实现保定市城乡劳动保障管理的统筹协调

改革管理体制,打破城乡、条块分割;建立组织体系,实现五级网络、直通村庄;提高统筹层次,实现省级统筹、县市级调剂;完善信息系统,实现全省联网、统一标准;增强服务能力,加强队伍建设、改进手段;完善法律,稳定政策。本世纪的头20年,是保定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建立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阶段。统筹全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目标为:城乡就业比较充分,分配格局比较合理,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管理服务规范高效。

——劳动者平等选择就业,在全省城乡、地区和各类单位间合理流动,就业形式灵活多样;就业规模适度,城乡实现充分就业,调查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范围内;就业结构更趋合理,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例低于30%,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大幅上升;劳动者普遍接受职业技能培训,高中以上就业人员比例大幅度上升,就业人员素质达到工业化要求。

——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全市城乡居民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标准等社会保障都有相应制度安排;城镇居民各项社会保障达到全覆盖,农村居民不同程度地享有养老、医疗以及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相适应;社会保障支出占GDP比重大幅度提高,作为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进一步加大。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要加快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就业。在“十一五”期间,着力打破城乡分割,改革户籍制度,取消城镇对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和从事经营活动的各种不合理限制,为促进农村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实现城镇登记失业率向城乡调查失业率统计监控的转变。2010年以后,随着整体就业压力的减缓,城镇化建设步伐逐步加快,要统筹安排城乡劳动力就业,逐步加大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规模,提高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改善城乡就业的市场环境,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充分程度。

三、统筹保定市城乡经济发展要实现的三个突破

统筹保定市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统筹保定市城乡经济发展要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由农业哺育工业转变为工业反哺农业,政府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二是推进城镇化建设,以城带乡,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为农民进城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平等的就业环境;三是城乡互动,运用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城乡统筹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要实现三个突破:

(一)统一规划、系统决策,在体制创新上实现突破

统筹保定市城乡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是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与“三年大变样”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某种程度上讲是城镇化的必然结果。从经济结构变迁看,城镇化过程也就是农业活动逐步向非农业活动转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从社会结构变迁看,城镇化是农村人口逐步转变为城镇人口以及城镇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向农村扩散的过程;从空间结构看,城镇化是各种生产要素和产业活动向城镇积聚以及积聚后的再扩散过程。因此统筹保定市城乡的就业,解决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和三次产业结构间的转移要与城镇化的步调一致,完善城镇职工、农民工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要与统筹城乡的大背景一致,与统筹城乡的公共财政体制、户籍制度、土地管理制度、行政体制等综合配套改革同步。

(二)进行综合配套政策改革,在制度创新上实现突破

建立统筹保定市城乡的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政策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统一的目标下进行系统的政策设计,以促进城乡就业、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核心,同时完善农民进城居住、医疗、社保、子女教育和青年就业、弱势群体就业援助等配套政策。通过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形成城乡一体的积极就业政策、劳动力市场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再就业援助体系、社会保障经办服务体系,为实现保定市统筹城乡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提供组织保障和政策保障。实现保定市城乡统筹就业,要建立一个新的制度框架,这个制度框架包括:保定市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管理制度;保定市城乡统筹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制度;保定市土地节约集约使用管理与失地农民安置就业制度;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保定市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相互衔接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保定市面向城乡的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制度,等等。

(三)实现就业和社会保险体系的良性互动,在劳动保障业务协调机制上实现突破

正如经济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促进就业同样也需要与社会保障发展相协调。在现行的制度设计和实践当中,还存在着就业与社会保障不协调的现象,保障水平过高、保障不足与没有保障的情况同时存在。一方面,为追求基金平衡维持高费率的做法加重企业负担,影响扩大就业;另一方面,片面追求就业量的扩大忽视了对部分群体提供正常保障的问题。在进行统筹城乡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设计时,要在两者协调发展的方针指导下,既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总量,也要与城镇化的进度相适应,优化就业结构,更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就业质量。

四、统筹保定市城乡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一)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相协调研究

保定市城镇化、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地区城镇化推进的速度和规模,必须与工业化的进程相适应,与其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相匹配。保定市城镇化的推进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吸取省内外城市化的经验教训,注意保护和节约土地,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合理把握城镇化进度。

(二)建立健全保定市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研究

要尽快改变当前我市政府公共服务在农村十分薄弱的局面,将有关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服务延伸和扩大到广大乡村,使之与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有机衔接和协调运作。包括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问题,充分发挥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在公共服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完善新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重点抓紧制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

(三)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要动态把握就业和社会保障的良性互动关系

就业和社会保障相互联系、相互协调才能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如果就业率过高,忽视了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这种无保障的就业也是低水平的就业,不稳定的就业。保障水平过高,将会使一部分人失去就业的积极性,出现“养懒汉”的现象,不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整体性人力资源的开发。高就业率和高社会保障水平,要以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等相协调为前提。

(四)保定市劳动力市场统计和失业监测预警系统研究

保定市劳动力市场体系。通过对劳动力市场统计监测体系进行研究,总体把握保定市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特点和劳动力供求变动的基本状况,并对其发展趋向作出大致的判断,建议保定市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与此同时,要对建立保定市失业监测预警系统进行研究。

(五)保定市补充社会保障基金渠道和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的运作方式研究

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国有资产战略性调整的推进,保定市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社会保障问题。其中,有关补充社会保障基金渠道和完善社会保障基金运作方式是密切联系的两大问题。因此,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考察、通过逻辑演绎和实证分析,估算保定市社会保障基金的缺口,确定保定市社会保障基金的补充渠道,给出保定市社会保障基金的运作方式和原则,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从而也为消费需求的启动、就业的增长、以及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注释:①保定市2009年度统计公报。

参考文献:

[1]崔传义.妥善处理劳动力转移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J]. 红旗文稿,2007,(6).

[2]曹阳.中国农村非农产业群体社会保障研究报告[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杨宜勇,顾加佳,顾严.统筹城乡养老保险体系研究[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4).

[4]龚玮.试论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5]赵俭,陆杰华.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转移的路径选择分析[J]. 经济问题,2006,(8).

[6]华迎放.城镇化进程加快过程中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A].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中国农民工问题与社会保护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下)[C]. 2006.7.

猜你喜欢

保定市社会保障劳动力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中国人民银行保定市中心支行
保定市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中国人民银行保定市中心支行
保定市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论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