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芎嗪对PIH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10-06-01王梅琴

中国药业 2010年1期
关键词:川芎嗪全血外周血

王梅琴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中医院妇产科,浙江 台州 318050)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是一种妊娠晚期发生并严重威胁母婴安全的疾病,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临床经典治疗为硫酸镁解痉治疗,但疗效不太理想。川芎嗪是从伞形科藁本属植物川芎的根茎中提取的生物碱单体四甲基吡嗪,近年来有报道称其可用于临床PIH的治疗[1]。笔者通过观察川芎嗪治疗前后PIH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 -4(IL-4)、γ -干扰素(IFN-γ)含量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探讨川芎嗪对PIH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及治疗PIH的作用机制,为PIH的防治及中药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轻中度PIH患者40例作为治疗组,另取正常妊娠妇女40例作为对照组。PIH的分类标准以全国统编教材第5版《妇产科学》为准。治疗组孕妇平均年龄(28.3±4.3)岁,平均孕周(35.1±1.6)周;对照组平均年龄(27.7 ±4.8)岁,平均孕周(35.8 ±2.0)周。所有入选者均系单胎妊娠,既往无高血压、心脏病、肾病、糖尿病等内外科合并症,孕期无特殊用药史,两组孕妇平均年龄及孕周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与观察方法

治疗组以广东利民制药厂生产的川芎嗪注射液12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用药10 d为1个疗程。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采血进行检测指标的测定,对照组只测定1次检测指标。

1.3 检测方法

IL-4和IFN-γ检测:取静脉血5 mL,注入肝素抗凝无菌瓶中,再用淋巴细胞分离液从肝素抗凝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调整细胞浓度至 1×109个 /mL,加入植物血凝素(PHA)100 g/L,置37℃的5%CO2培养箱中培养72 h,收集上清液。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PBMC培养上清液中IL-4和IFN-γ含量,试剂盒购于法国Daclone公司,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由台州医院检验科协助完成测定。

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取静脉血5 mL,注入肝素抗凝无菌瓶中,采用自动清洗旋转式黏度分析计测定全血高切黏度(200 s-1)、全血低切黏度(50 s-1)、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压积。严格按仪器常规操作方法进行操作。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明显降低,IFN-γ水平明显升高,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和血浆黏度也明显增加。经1个疗程的川芎嗪治疗后,治疗组患者IL-4水平明显上升,IFN-γ水平明显下降,上述血液流变学指标也明显降低,详见表1、表2。

表1 两组孕妇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L-4和IFN-γ水平 ± s,ng/L)

表1 两组孕妇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L-4和IFN-γ水平 ± s,ng/L)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与治疗前比较,△P <0.05(下表同)。

组别对照组(n=40)治疗组 治疗前(n=40)治疗后(n=40)IL-4 49.82±9.25 34.47±7.62*45.58±8.13△IFN-γ 320.36±42.82 439.57±35.68*378.75±43.43△

表2 两组孕妇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s)

表2 两组孕妇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s)

组别对照组治疗组 治疗前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mPa·s)3.92±0.71 5.14±1.02*4.29±0.85△全血低切黏度(mPa·s)14.14±4.26 21.21±1.24*15.92±4.32△红细胞聚集指数2.30±0.32 4.02±0.82*2.94±0.60△红细胞压积0.37±0.05 0.53±0.09*0.41±0.08△血浆黏度(mPa·s)1.38±0.42 1.89±0.52*1.51±0.43△

3 讨论

正常情况下,体内Th1/Th2系统处于平衡状态,Th1和Th2细胞各自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形成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对免疫反应进行调节。Th1细胞可产生 IL-2,IL-12,IFN-γ等细胞因子,介导细胞免疫应答;Th2细胞可产生 IL-4,IL-5,IL-6,IL-9,IL-10等细胞因子,介导体液免疫应答。Th1型和Th2型免疫应答之间存在交互的负反馈作用,维持着正常的免疫平衡。一旦此平衡被打破,表现出Th1型或Th2型反应优势,则可引起异常的免疫应答而出现病理状态。免疫学上一般以IFN-γ和IL-4分别作为Th1和Th2细胞的特征性细胞因子,通过检测这两种细胞因子可以了解Th1和Th2的功能状态。胚胎对于母体来说是一种半同种异体移植物,妊娠的顺利进行有赖于母胎间免疫平衡。近年来认为,T细胞来源的细胞因子对该平衡起核心调控作用,尤其是Th2型因子在免疫耐受的诱导和维持中起关键性作用[2]。Bennett等[3]发现,Th1型细胞因子(IL-1,IL-2,IFN-γ)在早孕绒毛组织中没有表达或表达很弱,可能是由于局部Th2因子IL-10抑制了其产生。Th2细胞因子IL-6、IL-10 mRNA在所检测绒毛中均有中到高水平表达。Wilczynski等[4]对体外子宫蜕膜淋巴细胞的培养发现,PIH患者蜕膜淋巴细胞分泌Th2型细胞因子IL-6及IL-10明显低于正常妊娠和有瞬时高血压的孕妇,而INF-γ分泌明显高于正常妊娠者,表明PIH患者存在着子宫蜕膜淋巴细胞Th1/Th2分泌的细胞因子平衡功能紊乱。本研究中,与正常妊娠对照组比较,PIH患者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FN-γ水平升高,而IL-4水平下降,表明PIH患者存在Th1型细胞因子表达过度,Th2型细胞因子表达低下,这与文献[4]的报道一致。由此推测,由于PIH患者体内Th1型免疫反应增强,引起T淋巴细胞杀伤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等对滋养层细胞的攻击增强,导致胎盘血管病变,胎盘缺血,从而引起PIH的病理改变。本研究中PIH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升高,表明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血黏度增高,血细胞变形能力减退,可导致全身或局部微循环障碍,直接影响胎盘血流灌注,造成胎盘缺血缺氧,甚至发生酸中毒,后者更加重了子宫-胎盘的缺血、缺氧,形成恶性循环,结果致体内释放促凝物质,严重者可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5]。

中医认为,PIH属“血瘀”范畴,临床上常采用活血化瘀的中药进行治疗。川芎嗪是从川芎根茎中提取、分离的一种生物碱单体,具有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血流、增加胎盘血流、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活性、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等作用[6]。近年来研究发现,川芎嗪对PIH有肯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改善PIH患者血中超氧化歧化酶/脂质过氧化物的失衡及一氧化氮/内皮素的失衡[7],以及抑制脐静脉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和抗脂质过氧化有关[8]。本研究中PIH患者经川芎嗪治疗10 d后,患者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较治疗前上升,而IFN-γ水平下降,提示川芎嗪治疗PIH的另一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Th2介导的细胞免疫,抑制Th1介导的体液免疫,从而纠正Th1/Th2细胞因子比例失衡。同时PIH患者经川芎嗪治疗1个疗程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和血浆黏度均明显改善,提示川芎嗪具有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这也与王雪峰等[9]报道的结果一致。

[1]白丽华,陈 铎.川芎嗪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内皮细胞损伤与凝血-纤溶系统失衡的疗效[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8):2 572-2 575.

[2]魏 军,尚 涛,王德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Th1、Th2型细胞因子失衡的研究[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3,6(4):195-198.

[3]Bennett WA,Lagoo-Deenadayalan S,Whitworth NS,et al.First-trimester human chorionic villi express both immunoregulatory and inflammatory cytokines:a role for interleukin-10 in regulating the cytokine network of pregnancy[J].Am J Reprod Immunol,1999,41(1):70-78.

[4]Wilczynski JR,Tchorzewski H,Glowacka E,et al.Cytokine secretion by decidual lymphocytes in transient hypertension of pregnancy and preedampsia[J].Mediators Inflamm,2002,11(2):105-111.

[5]段光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04,44(24):49.

[6]廖福龙,游 之,韩 东.川芎嗪及大蒜素对剪应力诱导内皮细胞分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与血小板聚集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8):508.

[7]陈敦金,赵 杨,佘若菁,等.中药丹参治疗妊高征时机制探讨与临床效果的初步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8):114-115.

[8]杨 菁,徐望明,谢青贞.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胎盘和脐带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肿瘤坏死因子的关系[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5):279-281.

[9]王雪峰,赵苗青.川芎嗪及复方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60例临床分析[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3,23(9):969-971.

猜你喜欢

川芎嗪全血外周血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川芎嗪治疗脓毒症的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的可行性探究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结肠上皮组织中Gal-9的表达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