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精胰岛素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44例

2010-05-31

中国药业 2010年15期
关键词:甘精平均年龄降糖药

沈 莉

(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昆山 215300)

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的临床试验(DCCT)、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等多项循证医学研究已使人们对强化血糖控制的意义达成共识[1-2],血糖达标不仅可以预防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会大大降低糖尿病相关的医疗费用。当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于6.5%时就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然而现实中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率相当低。随着2型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很多患者单纯依靠口服降糖药已无法达到强化治疗的目标,此时胰岛素治疗就成为血糖达标的重要“武器”[3]。笔者对初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在口服降糖药的基础上加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比较不同时间段注射甘精胰岛素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院门诊就诊初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64例,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空腹血糖(FBG)高于7.0 mmol/L但低于13 mmol/L,HbA1C高于7.5%;肝肾功能正常;无其他应激状态存在。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A组21例,其中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48.7±5.8)岁。治疗B组23例,其中男14例,女9例;平均年龄(50.6±7.6)岁。对照组20例,其中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1.5±4.5)岁。3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A组每天在早餐前注射1次甘精胰岛素,治疗B组则每天在睡前注射,注射起始剂量均为10 U/d,每3天调整1次剂量,直至空腹指尖血糖(mFBG)低于6.0 mmol/L后维持该剂量,同时餐前服用那格列奈120 mg;对照组仅在三餐前服用那格列奈120 mg,不注射甘精胰岛素,观察24周。所有患者均定期检测FBG、餐后2 h血糖(PBG)、HbA1C、肝肾功能、体重指数(BMI)。肝肾功能、静脉血糖检测采用Beckman 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HbA1C检测采用爱科来糖化血红蛋白仪;C肽检测采用拜耳ACS 180SE化学发光仪;指尖血糖检测采用罗氏稳豪血糖仪。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两治疗组治疗后FBG,PBG,HbA1C均较对照组低(P<0.05);两治疗组组内比较,FBG和HbA1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两治疗组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观察期间均无低血糖发生。

表1 3组治疗前后血糖及HbA1C变化

3 讨论

以HbA1C小于6.5%(或7.0%)为标准,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达标率目前各国均不超过30%[4]。分析其可能原因,除现有的口服药物治疗不能使患者的HbA1C有效达标外,对注射胰岛素的恐惧而拒绝使用胰岛素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但2型糖尿病是一种不断进展的疾病[5-6],几乎所有患者都要经历从胰岛素高分泌到胰岛素分泌不足再到缺乏的病理生理过程。当FBG高于160 mg/dL时,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已经低于正常,此时应补充胰岛素治疗。

甘精胰岛素为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新型胰岛素类似物,系在人胰岛素A链第21位上用甘氨酸取代了天冬氨酸,B链末端增加了2个精氨酸,从而改变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它在pH为4的环境下为澄清溶液状态,皮下注射后(pH=7.4)形成细小的胰岛素微沉淀。这些微沉淀在较长的时间里持续稳定地释放胰岛素单体,故其作用时间长达24 h且无明显的峰值。Hamann等[7]的研究结果表明,1型糖尿病患者在早餐前、晚餐前或睡前1次/d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赖脯胰岛素治疗,安全性和疗效相同。本研究比较了早餐前和睡前两个不同时段注射甘精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治疗初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结果在空腹和餐后血糖控制、HbA1C、低血糖事件发生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表明口服药联合每日1次注射长效胰岛素的方案可使糖尿病患者更安全地达到HbA1C低于6.5%的目标。本研究还提供了理想控制血糖的范例,由于长效甘精胰岛素作用相对平稳,基本无峰值,可以固定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注射,患者使用更方便。这种方案不仅能使血糖达标,还大大减少了低血糖事件,简化了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提高了患者依从性,使患者能更理想、更安全、更方便地控制糖尿病。但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难于更细化分析该方案究竟适合何种人群及不同时段注射对血糖波动的影响,故需作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的高质量研究。

[1]Stratton IM,Adler AI,Neil HAW,et al.Association of glycaemia with macrovascularand microvascularcomplicationsofType2 diabetes: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UKPDS 35)[J].BMJ, 2000,321(12):405-412.

[2]Klein R,Klein BE,Moss SE.Relation of glycemic control to diabetic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diabetes mellitus[J].Ann Intern Med,1996,124(1 Pt 2):90-96.

[3]Wright A,Burden AC,Paisey RB,et al.Sulfonylurea Inadequacy:efficacy of addition of insulin over 6 year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theUK ProspectiveDiabetesStudy(UKPDS 57)[J].DiabetesCare,2002,25(2):330-336.

[4]卜 石,邢小燕,王 娜,等.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4,4(7):464-467.

[5]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Group.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16.Overview of 6 years'therapy of typeⅡdiabetes:a pregressive disease[J].Diabetes,1995,44(11):1 249-1 258.

[6]Turner RC,Cull CA,Frighi V,et al.Glycemic control with diet,sulfonylurea,metformin,or insuli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progressive requirement for multiple therapies(UKPDS 49)[J].JAMA,1999,281(21):2 005-2 012.

[7]Hamann A,Matthaei S,Rosak C,et al.A randomized,clinical trial comparing breakfast, dinner,or bedtime administration of insulin glargine in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3,26(6):1 738-1 744.

猜你喜欢

甘精平均年龄降糖药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关于口服二甲双胍类降糖药联合长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探究
健康用药:糖尿病患者应掌握好停药日
格列美脲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韩国人平均年龄41岁
网友真实状况鉴别手册
去年中国有438名公安民警牺牲 平均年龄46.3岁
甘精胰岛素联合赖脯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
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加用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疗效及对抑郁情绪的影响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