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低碳时代的必选项

2010-05-26秦萍

中国船检 2010年6期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钢铁行业利用效率

本刊记者 秦萍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低碳时代的必选项

本刊记者 秦萍

今年5月,我国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正式启动,将在钢铁等十大重点行业开展为期两年的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作为国家认监委批准的首批试点认证机构之一,中国船级社认证公司(CCSC)承担了钢铁行业的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CCSC副总经理黄学良表示,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将推动和促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使企业增强节能意识,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实现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排的目的。

能源危机催生能源管理体系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的物质基础。随着对能源需求的与日俱增,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因此,通过改进和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实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能源管理体系也就应运而生。

能源管理体系是通过采用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来规范企业的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据悉,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3以上源于生产和使用能源方式的不当。而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将真正能通过节能达到减排的目的。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了各自的能源管理体系国家标准。

2001年,丹麦标准协会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能源管理体系国家标准《能源管理规范》。迄今为止,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瑞典、荷兰、爱尔兰、英国、韩国、美国、中国等国家相继制定发布了能源管理体系的国家标准,欧盟也于2009年发布了能源管理体系的欧洲标准。此外,巴西、泰国等国家的标准正在制定中,而能源管理体系的国际标准也还在制定中。

CCSC副总经理黄学良告诉记者,在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制定与实施方面,我国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我国不仅是为数不多的已经制定并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国家之一,而且也是能源管理体系的国际标准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和使用指南》的起草者之一。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在积极推进ISO50001的制定工作,该国际标准预计于2011年发布实施。

对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我国而言,节能减排的压力和难度不言而喻。据估计,我国的整体能源利用效率是 33%左右,比发达国家低十个百分点,节能空间很大。黄学良表示,节能可简单归纳为技术节能与管理节能两种主要途径。前者往往可能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而后者通过能源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员工节能减排意识的提高,尽量在不投入或者少投入的基础上,起到节能的效果,这正是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所能达到的效果,而两者的结合必将起到更好的节能效果。企业运用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建立、实施并保持能源管理体系,提高和完善企业的能源管理水平,实现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源管理体系实质上是一种管理上的创新和理念上的变革。

认证是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重要保证

我国的国家标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 23331-2009)是2009年4月颁布,同年11月1日正式实施的。而此前的10月,国家认监委出台了《关于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国家标准可用于第三方认证,同时要求在国家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正式实施后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为了规范认证试点工作,确保通过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实施,切实提高企业的能源管理水平,认监委还组织专家制定了《CNCA能源管理体系行业认证实施规则编制要求》,明确了“能源管理体系行业认证实施规则”的编制原则、框架和重点内容要求,为认证机构编制有针对性的行业认证实施规则提供技术指导。

今年5月,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认监委表示,试点工作以国家标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 23331-2009)为主要认证依据,以试点机构制定的相关行业认证实施规则(试行)为辅助认证依据。

为了确保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效果,认监委对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与以往管理体系认证相比,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突破了管理体系认证的传统模式,有很多不同之处。

一是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不仅先要试点两年,而且要编制各行业的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实施规则作为认证的辅助依据。认监委还对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的编制提出了具体要求;二是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必须在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并运行6个月后进行;三是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必须要进行两个阶段的现场审核;四是要对能源管理体系的绩效进行量化的评价或表述,量化的指标要在证书上反映出来,通过认证证书量化评价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后能效的改进情况。认证证书增加两个内容:即本年度单位产值或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和能耗的核算边际;五是在试点期间能源管理体系监督审核一年不少于4次,每次审核都要核算能源管理体系的绩效、能耗指标,每两次审核的结果要在证书上进行标示。

黄学良表示,通过具体的量化评价,将建立体系前单位产值的综合能耗和体系建立并通过6个月的运行后的综合能耗进行对比,就能很清楚地反映出企业的能耗是降低了还是提高了,有助于企业整改,提高能源管理水平。正是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认证机构在进行认证时,通过对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应用,真正实现了对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监督。对于企业而言,这种动态的的监督也能够真正促进企业能源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任重道远

钢铁行业是典型的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也是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作为我国经济的基础和支柱行业,“工业脊梁”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任重道远。

从全球统计数据来看,钢铁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占人类总排放的5%,而在中国要占到近12%。据悉,中国钢铁工业总能耗已占全国工业总能耗的15%左右,而能源有效率仅为30%左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近年来,中国钢铁企业节能减排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企业的吨钢能耗仍然是日本的1.3倍,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量是日本的4.8倍,也高于欧盟和美国。业界普遍认为,钢铁行业是节能减排潜力最大的行业。

“十一五”期间,我国政府要求万元GDP产值的能耗降低20%,到2020年,我国向世界承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节能减排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作为能耗大户,钢铁企业压力巨大。特别是重点耗能企业,面对国家严格的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对推行能源管理体系显得尤为迫切。而近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对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提出了更加严厉的政策调控。5月15日,众多知名钢铁企业汇聚“曹妃甸钢铁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发出了“低碳钢铁”宣言。对于钢铁行业而言,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是没有选择的必选项。

有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是企业还是认证机构,都是刚开始接触能源管理体系,对标准的理解、标准的应用都处于摸索、研究的阶段。如果认证机构能全过程参与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通过和企业合作,共同对标准的应用进行探讨、摸索,将会促进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进程,加快节能减排的步伐。

在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中,中国船级社认证公司(CCSC)获得了钢铁行业的认证资格。

作为全国最早成立的认证机构,CCSC从成立到现在,始终把认证的有效性、管理体系应用产生的实际绩效作为认证的主要目标。为了做好钢铁行业的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工作,CCSC编制了钢铁行业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规则、相关体系文件和现场审核的指导文件;由CCSC编制的能源管理体系培训教材今年5月已经通过内部评审,并将正式出版对外发布;为了尽快熟悉和掌握能源管理体系相关内容,CCSC在去年8月举办能源管理体系培训,今年3月又选派10人参加了中国认证认可协会组织的能源管理体系审核员培训班,并全部通过培训考试;CCSC还积极与客户进行沟通洽谈,已经与几家钢铁企业达成了初步意向。此外,CCSC还未雨绸缪,编制了电力、机械制造以及交通运输领域的水路运输、公路运输、船舶建造等5个能源管理体系的认证规则,为未来开展相关认证工作奠定了基础。

黄学良表示, CCSC将始终坚持“独立、公正、诚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质量方针,从国家和行业发展大局出发,为我国节能减排大政方针的落实、为促进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优势高效的服务。

交通运输业应尽早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认证

交通运输是石油消费的重点行业,是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据估算,2004年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2.9亿吨,预计到2015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5.22亿吨和11.08亿吨。当前我国交通行业能源利用效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明显偏低,其中载货汽车百吨公里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30%左右,内河运输船舶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20%以上,迫切需要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强调要以工业、交通、建筑为重点,大力推进节能,提高能源效率。交通运输业成为节能减排的三大重点行业之一。

实际上,早在2008年9月,交通运输部就发布了《公路水路交通节能中长期规划纲要》,确定了交通节能总体目标。与2005年相比,到2015年营运货车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12%左右,营运客车下降3%左右;营运船舶下降15%左右,其中海运船舶和内河船舶分别下降16%和14%左右;到2020年,营运货车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16%左右,营运客车下降5%左右;海运和内河营运船舶均下降20%左右。未来十年,将是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的关键时期。而如何对节能减排的成效进行评价至关重要。节能减排的效果怎么样,在执行过程中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方面,这些都需要第三方机构来评价和证实。

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为交通运输企业提供了比较科学、系统的能源管理的方法和途径。作为交通运输企业,有效地导入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能够通过体系的建立,完善内部的能源管理制度、提高能源管理水平,真正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虽然此次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没有将交通运输业纳入其中,但在交通运输领域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认证,通过认证确保能源管理体系在交通运输业的有效实施,实现节能减排的终极目标,是低碳时代的必然选择。应尽快在交通运输业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相关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出台一些政策性措施,将第三方评价机制导入交通运输业,由有资格、有能力的的第三方机构对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进行认证。

从哥本哈根会议中国向世界做出减排承诺的那一刻起,中国就进入了低碳时代。在低碳时代,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In May this year, China initiated off i cially th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certification. Th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certification trial work will be carried out during the next two years in the iron and steel and nonferrous metal and other ten important industries.As one of the first 31 certification pilot institutions elected by CNCA, CCSC takes the pilot work of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certification in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Energy consumption companies with visions has applied energy saving measures and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to production practice by establishing energy management teams, and has realized the goal of 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consistently and improving energy utilization efficiency. It is the energy crisis that has led to the birth of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The Deputy General Manager of CCSC, Mr.Huang Xueliang told the reporter that China has edged into the front of the world in the formulation and enforcement of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standard. China is not only one of a few countries that already formulated and implemented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standard, but also shares the responsibility with Brazil, England and US to draft ISO50001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Requirements and Application Guidelines”. China has a say in the formulation of standards.

CCSC obtained certification qualification of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n the pilot work of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certification. In order to do this work well, CCSC has made an all round preparation. CCSC not only drew up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certification rules for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but also developed related system documents and guidance for site audit. After obtaining certification qualif i cation, certification rules were further revised.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training materials compiled by CCSC have got through internal review in May and will be published off i cially. In order to be familiar with and grasp relevant contents of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as soon as possible, CCSC organized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training program in August of last year and invited National Energy Foundation and Management Standardization Technical Commission to provide training on standard and energy auditing and on energy statistics, in particular on energy auditing,energy statistics and energy management. CCSC sent 10 people to attend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auditor training course organized by China Association for certification and Accreditation in March of this year, and all of them passed the training test. Except for technical reservation, CCSC actively communicates and discusses with customers, and reached agreement of intent with several customers in th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Besides,by taking precautions, CCSC also compiled certification rules for fi v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s covering the industry of water transport, road transport, shipbuilding,electrical power and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and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developing relevant certification works in the futur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certification:A Must for Low Carbon Time

Reporter Qin Ping

猜你喜欢

交通运输业钢铁行业利用效率
中国耕地低碳利用效率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
浅埋滴灌下不同滴灌量对玉米花后碳代谢和光合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钢铁行业有机固废危废采用热裂解工艺处理可行性分析
基于交通运输业的股票因果网络分析
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分析与节水改造研究
《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解读
关于印发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
避免肥料流失 提高利用效率
“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研究
钢铁行业PM2.5控制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