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治疗食管黏膜隆起性病变376例临床分析

2010-05-25张其刚李文雅杜亚明刘宏旭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胸段性病变平滑肌

张其刚,李文雅,杜亚明,刘宏旭

(1.中国医科大学 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沈阳 110001;2.辽宁医学院 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辽宁 锦州 121001)

食管黏膜隆起性病变泛指内镜检查时,发现食管黏膜外病灶向腔内突起,表面黏膜正常或接近正常[1],是食管黏膜下组织病变或外源性压迫所致的隆起性病变。绝大多数病例依靠内镜和影像学检查术前无法明确组织来源和病理诊断。本文总结了376例手术治疗的食管黏膜隆起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体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986年9 月至2008年12月间共有376例食管黏膜隆起性病变患者在我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其中男性204例,女性172例,平均年龄47.2岁;病变位于食管颈段7例,位于上胸段60例,位于中胸段134例,位于下胸段175例。

全部病例均先行食管低张力气钡对比照影、胸部CT检查,发现食管有外压性狭窄,再行内镜检查,明确有食管黏膜隆起性病变。随着超声内镜的引进,151例患者又行超声内镜检查。依病变部位分别行经颈部、左胸或右胸手术治疗,行病灶完整切除362例,其中病灶核出术341例,食管部分切除食管—胃吻合术21例,病灶无法完整切除单纯取病理术8例,无病灶切除6例。

2 结果

根据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将引起食管黏膜隆起的病变分为3类:食管本身组织病变、纵隔组织病变和生理畸型(表1)。食管平滑肌瘤是引起食管黏膜隆起性病变的主要疾病,约占78.7%(296/376);引起食管不同分段黏膜隆起的纵隔病变中,各种类型发生率差别不大,均不足2%;生理畸型引起食管黏膜隆起病变均发生在食管颈段和上胸段,发生率约占1.6%。

3 讨论

食管黏膜隆起性病变多是由食管本身组织或纵隔组织疾病向食管腔内膨胀性或浸润性生长的病变。食管X线检查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黏膜完整边缘锐利的造影剂充盈缺损。普通内镜下表现为病灶向食管腔内突起,表面覆盖有正常的食管黏膜。绝大多数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或胸部不适等症状,需手术治疗。由于病灶和食管腔之间有食管黏膜相隔,术前难以得到明确的病理诊断。因此,深入分析与探讨食管黏膜隆起性病变的性质和特点,对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总结与分析我院胸外科20年间手术治疗的376例食管黏膜隆起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根据术后病理诊断,共发现有18种不同性质的病变,几乎包括了大部分文献报道的病例[2]。我们把病变的性质归纳为食管本身组织病变、纵隔组织病变和生理畸形3类。按解剖学概念,把病变部位分为颈段、上胸段、中胸段和下胸段,对临床特点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发现,按病变性质分析食管黏膜隆起性病变大部分由食管本身组织病变引起,占88.03%(331/376),其中绝大多数为食管平滑肌瘤(296/331),其次分别为平滑肌肉瘤、食管囊肿及罕见的食管肿瘤。在纵隔组织病变中,本研究共发现9种类型病变,各种类型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生理畸形压迫食管共6例,分别为3例椎体骨质增生和3例主动脉弓及分支畸形压迫所致,发病率仅占1.60%。因此,在食管黏膜隆起性病变诊断中,应首先考虑平滑肌瘤,其次是纵隔疾患,另外不能忽视生理畸形的存在。

表1 食管黏膜隆起性病变分类

按食管解剖分段分析,175例下胸段食管病变中,绝大多数为食管本身组织的病变引起(172/175),且绝大数为平滑肌瘤,3例为纵隔疾患,无生理畸形发生。中胸段和上胸段食管病变共计194例,154例(79.38%)由食管本身病变引起,36例(18.56%)为纵隔病变引起,纵隔病变的发生率比下胸段升高,4例(2.06%)由生理畸形引起。7例颈段食管病变中,5例为平滑肌瘤引起,2例为生理畸形引起。因此,对中胸段和上胸段食管黏膜隆起性病变,在考虑平滑肌瘤的同时应注意纵隔疾患的存在而增加相应的检查,如增强CT、MRI和血管造影等。对于上胸段和颈段的食管病变应注意检查有无主动脉等大血管畸形存在及相应椎体检查,以除外生理畸形压迫所致。

内镜超声检查是上世纪末开始得到广泛应用的超声诊断技术,将超声探头置于隆起的食管黏膜表面,可清楚显示食管壁5层结构[3],可明确区分食管组织本身病变和外压性隆起,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内镜检查和食管X线钡餐检查的局限性,对食管黏膜隆起性病变的定位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4,5]。本研究中6例经手术证实为椎体和大血管畸形病例,均发生在尚未引进和应用内镜超声时期,手术具有一定的盲

目性,且不能完全解除对食管的压迫,并带来一定的手术创伤。而应用了超声内镜检查的后期151例,没有出现类似情况,术中明确发现了相应区域的病灶,得到了相应的手术处理。术前诊断和术后病理符合率也明显上升,因此,我们建议对食管黏膜隆起性病变,食管内镜超声应作为常规检查,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和术后病理的符合率。

[1]陈贻胜,林海,潘秀珍.食管、胃隆起性病变的超声内镜诊断[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8,15(4):230-231.

[2]邵令方,王其彰.新编食管外科学[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97-499.

[3]邓明明,杨秀疆,王煊,等.内镜超声检查对食管黏膜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内镜杂志,2006,12(7):722-724.

[4]Rosch T,Kapfer B,Will V,et al.Accuracy of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in upper gastrointestinal submucosal lesions: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J].Scand JGastroenterol,2002,37(7):856-862.

[5]钟慧闽,杨杰,姚萍,等.284例内镜超声检查与治疗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08,14(5):511-513.

猜你喜欢

胸段性病变平滑肌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在胃肠道肿瘤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基于Bosniak分级系统的复杂性肾脏囊性病变的诊疗进展
喉血管平滑肌瘤一例
胸段食管异物临床治疗
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CT和MRI诊断
开窗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囊肿及囊性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咽旁巨大平滑肌肉瘤一例MRI表现
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囊性病变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