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诊断布加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2010-05-25郭荣利赵广生黄崑赵一梁松年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心端下腔符合率

郭荣利,赵广生,黄崑,赵一,梁松年

(中国医科大学 附属第一医院 1.急诊科;2.放射科,沈阳 110001)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1]是一种以肝静脉流出道受阻为特征的少见疾病,随着检测水平的提高和对疾病认识的提高,其诊断率逐年上升。肝静脉回流受阻所产生的肝大、腹胀、门静脉高压和腹水等症状,以及下腔静脉回流受阻后产生的胸腹壁静脉曲张、下肢水肿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然而,随着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 的临床应用和普及[2],为诊断BCS提供了更加简单、快捷、准确的检查手段,为患者及时得到治疗提供了方便。因此,本文进一步探讨CDFI在诊断BC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 月至2009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造影证实BCS患者19例,其中男8例,女11例,年龄23~78岁,平均35.6岁。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腹胀、尿少、乏力、纳差、下肢水肿、腹水、门静脉高压、腹壁静脉曲张等。病程1.5个月~20年。19例患者均在行介入造影前1周内完成CDFI检查。

1.2 检查方法

1.2.1 超声检查:采用PhilipsiU22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 MHz。受检者空腹8~12 h,常规检查肝静脉、下腔静脉、肝门静脉系。二维超声观察肝胆脾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尾状叶大小;观察肝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是否通畅;观察管壁有无增厚,管腔有无狭窄、闭塞、扩张,有无腹水等,CDFI观察血管走行、血流方向,有无侧支循环形成及其形态,频谱多普勒测量静脉内血流速度与血流频谱形状。

1.2.2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所用设备为德国西门子公司AXIOMArtis型DSA机。先经颈静脉或股静脉穿刺,行下腔静脉造影,观察下腔静脉情况,再寻找肝静脉或副肝静脉,导管端置于其静脉开口造影,观察肝静脉情况。难以找到肝静脉或副肝静脉开口者,则采用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

1.3 BCS分型

按照徐克提出的BCS分型[3]:Ⅰ型,单纯肝静脉病变(肝静脉狭窄或闭塞,下腔静脉未累及),其中Ⅰa型为肝静脉局限性病变,Ⅰb型为肝静脉弥漫性病变;Ⅱ型,下腔静脉膜性病变(狭窄或闭塞,长度≤1 cm),其中Ⅱa型为伴有开放的肝静脉,Ⅱb型不伴有开放的肝静脉;Ⅲ型,下腔静脉膜性病变(伴病变远心端腔内血栓形成),其中Ⅲa型伴有开放的肝静脉,Ⅲb型不伴有开放的肝静脉;Ⅳ型,下腔静脉节段性病变(狭窄或闭塞,长度>1 cm),其中Ⅳa型伴有开放的肝静脉,Ⅳb型不伴有肝静脉开放。

1.4 BCS的CDFI诊断标准及评估标准

BCS的CDFI的诊断标准:(1)肝后段下腔静脉狭窄、闭塞、血栓形成;(2)肝静脉狭窄、闭塞、血栓形成;(3)肝实质片状不均匀强化、静脉侧支形成及走行异常、肝尾状叶增大、结节形成。由2名副高级以上医师分别独立完成诊断,达成共识后,将CDFI结果与DSA结果进行对照。诊断符合率:CDFI确诊的BCS患者总数与DSA确诊的BCS患者总数之比。实际符合率:确诊的BCS患者中,各个不同分型中CDFI和DSA两者均确诊数与DSA确诊患者总数之比定义为实际符合率。

2 结果

2.1 CDFI与DSA对照研究结果

经DSA证实BCS患者19例,CDFI均诊断为BCS,诊断符合率为100%。1例Ⅲb型BCS患者,CDFI显示为Ⅲa型,2例Ⅰb患者,CDFI显示为Ⅰa型,实际符合率为84%(16/19)。见表1。

表1 19例BCS患者经DSA和CDFI诊断在每个分型中的例数Tab.1 Patient number in each type of BCS

2.2 BCS的CDFI表现

2.2.1 二维声像图表现:19例BCS患者中肝脏不同程度肿大者17例,肝硬化14例,脾脏肿大16例,肝尾状叶增大18例,腹水15例。

2.2.2 下腔静脉和肝静脉改变:Ⅰa型为受累肝静脉入口及以内1~2 cm狭窄或闭塞,部分闭塞肝静脉管壁增强增厚,管腔不能显示,CDFI示无血流充填;Ⅰb型表现肝静脉全程变细,其中3例同时伴肝后段下腔静脉长段狭窄,但血流通畅,频谱正常,考虑为受压表现,经造影证实为明显增大的肝尾状叶压迫下腔静脉所致。Ⅱa型表现为下腔静脉右房入口、跨膈肌处、肝后段管腔狭窄或见膜状强回声,其远心端管径明显增粗,其内可见点状回声流动(图1);Ⅱb型表现下腔静脉阻塞伴肝静脉闭塞。Ⅲa型在下腔静脉内见形态不定强回声,CDFI显示病变处血流充盈缺损,呈五彩血流,流速加快,最高达200 cm/s。其远心端管径扩张,最宽达3.7 cm,流速缓慢,甚至出现返流。闭塞时,CDFI则无法探及血流通过进入右心房,下腔静脉管壁增厚、僵硬、搏动消失,同时肝静脉双向三相波形消失,频谱呈平坦型,血流低速或反向,可见肝内外交通支形成,表现为受累静脉扩张、扭曲,常与其他正常或受累肝内静脉相交通,而呈“C”、“S”或者“U”形(图 2);Ⅲb 型仅见肝静脉闭塞或者远心端明显扩张,无明显肝内静脉侧支形成。Ⅳb表现为受累肝静脉近心端闭塞,其表现与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同时阻塞时肝静脉CDFI表现基本相似;无Ⅳa型。18例肝尾状叶增大的BCS患者中,均见肝尾状叶静脉明显迂曲扩张,内径4.5~11.9 mm;其中7例肝尾状叶静脉与阻塞的肝静脉相交通。19例BCS患者中,CDFI显示8例存在副肝静脉,与肝内静脉形成交通支,其中以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多见。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BCS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以及影像学检查手段的进步,BCS的发现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1]。同时,以经皮经腔血管球囊成形术及管腔内支架置入术为代表的BCS的介入治疗,已从单一下腔静脉治疗发展到同时合并肝静脉病变的治疗[2]。因此,术前明确阻塞的程度、范围及数目为介入治疗所必须。彩色多普勒诊断BCS的准确性日益提高,其对BCS的诊断作用越来越为大多数学者所重视,本研究结果显示CDFI诊断符合率为100%,略高于国内文献报道[4],而实际符合率为84%。

CDFI诊断BCS诊断符合率高主要由于CDFI自身特点决定的。CDFI不但能提供BCS的形态学异常表现,还提供其动力学异常表现。BCS时肝静脉的1~3支狭窄或闭塞,伴或不伴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CDFI不但显示受累静脉远段扩张、扭曲或血栓形成,还可观察静脉内少量血流显示或无血流,并可见肝内静脉间交通支形成,而呈“C”或“S”形,这是CDFI诊断BCS的特征性表现。此外,正常肝静脉波形消失,血流速度减低,肝尾状叶静脉扩张,部分BCS可见副肝静脉形成,肝内血流经副肝静脉进入下腔静脉,这些都有助于诊断BCS。

肝尾状叶静脉显示扩张具有诊断意义。文献报道[4~6]肝尾叶静脉内径≥3 mm时,结合临床即高度提示BCS,本研究显示18例有肝尾状叶增大,均显示肝尾状叶静脉,肝尾叶内静脉内径在4.5~11.9 mm之间,其中2例大于10 mm,由于本研究样本小,因此是否可以依靠肝尾状叶内径来诊断BCS仍需要进一步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

[1]Xu K,Ren K,Chen YS.Appl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non-invasive examination for BCS[J].Chin Med J,2007,120(2):91-94.

[2]Xu K,Feng B,Zhong HS,et al.Clinical application of interventional techniquesin thetreatment of Budd-Chiarisyndrome[J].Chin Med J,2003,116(4):609-615.

[3]徐克,有慧,苏洪英,等.Budd-Chiari综合征血管病变的分型与临床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10):896-900.

[4]廖锦堂,肖萤,黄铁汉,等.布-加氏综合征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2(1):170-173.

[5]Lee SS,Kim KW,Park SH,et al.Value of CT and Doppler sonography in the evaluation of hepatic vein stenosis after dual-graft living doner liver transplantation[J].AJR,2007,189(1):101-108.

[6]Brancatelli G,Vilgrain V,Federle MP,et a1.Budd-Chiari syndrome:spectrumof imagingfindings[J].AJR,2007,188(2):l68-176.

猜你喜欢

心端下腔符合率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升结肠脂肪瘤致肠套叠及远心端肠梗阻1例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血管壁剪应力预测颈动脉斑块破裂的价值
胡桃夹综合征患者左肾静脉超声影像特征和规律及其诊断意义探究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应变成像研究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