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配合TDP治疗腹部术后胃瘫48例

2010-04-13宋福学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0年3期
关键词:胃瘫神阙穴胃液

宋福学

(西南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重庆 400037)

胃瘫是腹部手术后出现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特征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手术后10天仍需行胃肠减压或停止胃肠减压后进食流质饮食或由流质饮食改为半流质饮食后出现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呕吐,有时伴有顽固性呃逆等。近年来我们采用针灸配合 TDP治疗腹部外科术后胃瘫 48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48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男 33例,女 15例,年龄最小 40岁,最大 84岁,平均 56岁;胃瘫病程最短 10天,最长 1年,平均 0.5年。

符合国内手术后胃瘫诊断标准[1]。①胃管拔除后出现频繁的恶心、呕吐,经 1项或者多项检查提示无胃流出道机械性梗阻,但是有胃潴留,尤其是固体食物;②胃引流量大于 800mL/d,并且持续时间大于 10天;③无明显水电解质酸碱失衡;④无引起胃瘫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结缔组织疾病等。未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如吗啡等。泛影葡胺 X线造影动态观察(口服或者经胃管注入)可见胃蠕动减弱或消失。

2 治疗方法

取神阙,内关,足三里。神阙穴用灸盒,长宽高均为 10cm,内置两段 3cm长点燃的华佗牌药艾条;内关穴用直径为 0.3mm ×40mm毫针刺,平补平泻,然后加上电针;足三里穴用 0.3mm ×75mm毫针刺,施补法,得气后加上3cm长的点燃药艾条。时间 30min。每日 1次。另用 TDP照射腹部 30min。5次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结果。

3 治疗结果

痊愈(无胃液流出,拔出胃管,无恶心、呕吐,可进半流食)36例,占 75.00%。有效(胃液量明显减少,无呕吐,仍有恶心,胃管不能够拔出)9例,占 18.75%。无效(胃液量无减少,仍有恶心、呕吐,胃管不能够拔出)3例,占 6.25%。总有效率达 93.75%。

4 典型病例

患者,男,65岁,2009年 6月 1日诊。因“无痛性黄疸进行性加重 10余天”入肝胆科,CT示胆总管下段梗阻,并胆胰管扩张,考虑胰头 Ca。全麻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胀未排气排便 12天。插胃管行胃肠减压,有恶心、呕吐,频繁呃逆。泛影葡胺 X线造影显示胃蠕动差,造影剂能通过胃肠吻合口,但较慢。考虑胃潴留为胃瘫引起。查腹软、拒压,舌暗红苔黄腻,脉弦。采用针灸配合 TDP治疗。第 1次治疗结束后即感腹胀减轻,但未排气。第 2次后即排气,3次后排便。再巩固两次即愈。

5 体 会

腹部外科手术后胃瘫为手术损伤脉络,气滞血瘀,脾胃受损,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气机运行受阻所致。神阙穴属任脉经穴,且与冲、督、脾胃等经脉密切相关,有“脐通百脉”之说,故能激发各经之气,使气血流通而循行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温灸具有益气养血,活血化瘀之效。研究表明,刺激神阙穴可使脐部皮肤上的各种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从而提高免疫功能、改善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调整植物神经功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足三里属胃经腧穴,而且是胃经的下合穴,刺之可促进胃肠蠕动。研究表明,健康受试者在针刺足三里穴后,胃窦上下径、前后径都明显增大,胃蠕动波的频率和幅度均有增加[2],提示针刺足三里穴能够调节气机,增加胃张力,促进胃蠕动,从而使胃排空时间缩短,加强胃内滞留液的排空[3]。针刺八脉交会穴之一的内关穴,同样可以调整胃酸的分泌,对肠的蠕动也有双向调节作用。治疗同时加 TDP照射腹部,可温通经脉、理气和血、调畅气机,促进胃肠蠕动和胃肠功能恢复。

[1]张亘,赵海.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瘫 8例报告[J].中国医师杂志,2004,6(3):386.

[2]林亚平,钱力伟,等.针刺足阳明胃经腧穴对胃运动功能的影响[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7,17(1):57.

[3]罗永分.腧穴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胃瘫神阙穴胃液
水针结合腹针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验案
自拟骨痨汤联合神阙穴拔罐对老年脊柱结核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莱菔子热奄包外敷神阙穴联合按摩疗法治疗胃肠胀气的临床观察
藏药佐太在模拟胃液、肠液中的汞溶出差异
术后胃瘫怎么办?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症护理
早产儿胃液培养在早发性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瘤胃液在牛羊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三种检测方法在胃液隐血试验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神安镇静膏外敷神阙穴在36例儿童骨科术前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