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配合刮痧治疗顽固性面瘫30例

2010-04-13马剑雪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0年3期
关键词:鼓腮鼻唇口角

马剑雪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3级七年制本硕连读生,四川成都 610075)

临床上将病程在 3个月以上的面瘫称为顽固性面瘫,笔者采用针刺配合刮痧的方法治疗顽固性面瘫 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0例均为针灸门诊患者。男 18例、女 12例,年龄 31~65岁,病程 3个月 ~2年。

参照孙传新 2002年主编的《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评定及疗效标准(草案)、王启才 2003年主编的《针灸治疗学》的诊断标准。经药物或单纯针灸治疗,病程超过3个月仍未痊愈。排除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脑肿瘤等中枢性面瘫。

临床症状为发病突然,多有面部受凉、吹风或外感史。或有耳后、耳内乳突区域或(和)面部神经疼痛或(和)麻木感及汗出减少。病侧眼睑闭合不全或(和)泪液分泌减少,皱额、蹙眉均不能或不全,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或张口时被牵向健侧,病侧角膜反射消失,示齿、鼓腮、噘嘴、吹哨任意一项不能或不全,可有舌前 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或听觉障碍。

2 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取患侧地仓、颊车、阳白、下关、四白 、迎香 、攒竹、太阳、合谷 (双侧)、太冲、足三里,常规消毒后,均选 1.5寸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快速刺入,得气后留针 30min。每日 1次,5次为一疗程,每个疗程休息 2天,共治疗 4个疗程。

刮痧治疗:以凡士林为介质,取患侧阳白至太阳、四白至太阳、地仓至颊车、承浆至地仓,各 30~50次,以局部潮红为度。每日 1次,5次为一疗程,每个疗程休息 2天,共治疗 4个疗程。

3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两侧面部对称,额纹对称,眼裂正常,眼睛闭合正常,口角无歪斜,鼻唇沟对称,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说话和笑时无口角歪斜,面部表情正常。好转:两侧面部基本对称或者略有差异,患侧眼睛闭合欠实,患侧鼻唇沟略浅,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滞留食物,笑时可见口角歪斜。无效:症状无改变。

4 治疗结果

痊愈 23例,占 76.7%;好转 6例,占 20.0%;无效 1例,占 3.3%;总有效率 96.7%。

5 体 会

周围性面瘫多由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头面脉络,使营卫不和、气血痹阻、经脉失于濡养而致。病程较长,病情较重,早期治疗方法和治疗时机的选择不当者,非常规疗法所能获愈。针灸可提高神经兴奋性,改善局部神经代谢,促进损伤神经再修复。刮痧可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扶正祛邪。针刺配合刮痧能增强治疗作用,使邪祛正复而病愈。

脂肪肝属中医“胁痛”范畴。病机为肝气郁结,瘀血停滞,肝胆湿热,肝阴不足。实证以气滞、血瘀、湿热为主。虚证以阴血不足、肝失所养为主。实证日久、化热伤阴、肝阴不足,也可虚实并见。实证多用理气化瘀,清热利湿等法;虚证以养阴柔肝为主,兼疏肝理气、清热解毒。龙胆泻肝软胶囊方中龙胆草泻肝胆湿热,栀子、黄芩清热泻火,木通、泽泻、车前子清利湿热,柴胡舒肝理气、和解表里,当归、地黄、炙甘草养血柔肝、清热解毒。具有降低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肪变性及肝脏炎性反应作用,配合其他降脂保肝药,可降低谷丙转氨酶、v-转肽酶及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并可降低降脂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龙胆泻肝软胶囊治疗脂肪肝疗效较好,且无明显不适反应。

猜你喜欢

鼓腮鼻唇口角
保留口角轴唇颊瓣修复下唇缺损
视角与口角
打败鼻唇沟 恢复年轻光彩
两代人的不同
老人常鼓腮有助消化
老人消化不好多鼓腮
闭唇鼓腮防脸塌陷
内河集散船舱口角隅甲板应力分析
鼻唇沟双叶皮瓣在鼻翼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容量提升理论指导下的鼻唇沟填充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