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瞬目反射、面神经电图、肌电图在Bell′s麻痹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10-04-12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年11期
关键词:肌电图三叉神经波幅

(甘肃省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电生理科,甘肃宁夏,750004)

Bell′s麻痹是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引起的周围性面肌瘫痪。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体征,缺乏客观的量化指标。瞬目反射(BR)是众多脑干反射的一种,临床上用于检测三叉神经、面神经等周围神经的功能状态,结合面神经肌电图检测可以反映Bell′s麻痹患者病变程度,是一种较为客观的神经电生理指标。本文对35例Bell麻痹患者发病后2~6月进行了肌电图(EMG)、面神经电图(MCV)和BR检查,以探讨Bell′s麻痹患者神经电生理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5例中,男 20例,女15例,年龄8岁~58岁。均为单侧发病,查体表现为周围性面瘫,无其他神经系统体征。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除外颅内如脑干病变。选择发病2~3月患者进行BR和MCV、EMG的检查,1~3月后进行随访并复查BR和MCV、EMG。

1.2 检测方法

1.2.1 BR检测:患者坐位或平卧位,轻闭双目,用两个导联同时记录。记录电极和参考电极均用表面电极,记录电极分别置于两侧眼轮匝肌下缘,参考电极放在眼角外,地线放在前额中央,刺激电极置于一侧眶上切迹(眶上孔)处,一侧刺激,双侧同时记录,刺激电流强度15~30 mA,引出同侧R1、R2波和对侧的 R2′波。分别刺激双侧眶上神经,选择波形稳定,重复性好的波形测量。仪器使用参数:扫描速度35 mm/s,分析时间20 ms,灵敏度2.0 mV/Div。

1.2.2 肌电图测定:同心圆针电极额肌及上唇方肌记录静息、轻收缩及大力收缩时状态。神经传导记录电极分别置于患侧眼轮匝肌、口轮匝肌,参考电极置于鼻根部,刺激电极置于耳后茎乳突孔处阴性向上,刺激强度以口角轻度抽动,且引出最大和较稳定的负相向上的正弦波为准。刺激频率1Hz,刺激波宽0.1 ms,带通2~10 kHz,灵敏度500μV,分析时间20 ms。

1.3 评定标准

参照汤晓芙《临床肌电图学》(2002年)国人瞬目反射正常值标准[1]及结合本实验室测定的正常值范围。

1.3.1 BR异常判断标准:①患侧R1、R2及对侧R2′波幅明显下降或波形缺如者;②R1波潜伏期≥12ms;③双侧R1潜伏期之差≥2.0m s;④R2、R2′潜伏期≥34ms;⑤双侧R2潜伏期之差≥4ms。

1.3.2 MCV检测的异常标准:①患侧未引出明确波形;②双侧潜伏期之差≥0.5 ms;③患侧波幅较健侧波幅降低>50%,存在其中1项异常即为异常。

1.3.3 EMG检测的异常标准:静息时可见正锐波、纤颤电位、束颤电位,运动单位动作电位平均时限延长(超过本实验室同龄组正常值20%以上),同时伴电压增高、大力收缩时呈单纯相或无力收缩。

2 结 果

BR:35例患者患侧R1、R2及 R2′缺如者15例,其余13例患侧较健侧R1、R2及R2′波潜伏期延长,7例患侧较健侧 R1、R2及 R2′波幅降低>50%,异常率100%。

MCV:患侧面神经运动神经传导潜伏期延长7例,波幅降低>50%的20例,异常率77%。

EMG:患侧额肌、上唇方肌可见自发电位,平均时限增宽19例,异常率54%。

结果可见BR异常率显著高于MCV、EMG。1~3个月后进行随访,对BR缺如15例患者复查,其中有8例可检出波形,潜伏期延长,7例患者BR仍未引出。15例患者MCV患侧潜伏期延长5例,波幅降低>50%的10例。

3 讨 论

Bell′s麻痹是神经科常见症,是临床上不能肯定病因的、不伴有其他症状或体征的单纯性面神经麻痹。由此引起的面神经病变直接导致患侧面瘫。除了引起面瘫的主要症状(如失去眼闭合功能以外),还可引起面部表情障碍和心理障碍,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病理变化主要为面神经水肿,髓鞘或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以在颈乳孔和面神经管内的部分尤为显著。部分患者乳突和面神经管的骨细胞也有变性。病理变化主要是神经水肿,有不同程度的脱髓鞘。如果面神经水肿严重,使面神经受压,可致不同程度的轴突变性,这可能是恢复缓慢而且不能完全恢复的重要原因[2-3]。

BR是由于面部叩打,光、音、角膜以及电刺激所诱发的防御反射。作为一种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是唯一能在面神经病变近端了解面神经情况的方法,这是其他检查所不及的。BR是通过电刺激一侧三叉神经眶上支,同侧出现短潜伏期的R1波,以及双侧的长潜伏期R2波。R1波是一种少突触、桥脑内的反射活动,路径为三叉神经※三叉神经感觉主核※面神经核※面神经※形成R1波,R1反应恒定,重复性好,能很好地反映反射弧通路的传导。R2波为一多突触反射活动[1]。路径为三叉神经眶上分支※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和脊束核※延髓(同侧多突触联系)※同侧面神经核※面神经※形成R2,三叉神经眶上分支※三叉神经核※延髓(对侧多突触联系)※对侧面神经核※对侧面神经※形成R2;因此,任何影响其传导通路的病变,都可能导致BR的异常。

本组35例患者BR阳性率达100%,其中15例缺如者,13例表现为病侧R1、R2波潜伏期延长,R2'潜伏期正常,而刺激健侧时,所得R1、R2潜伏期正常,R2′潜伏期延长,符合传出型障碍,诊断面神经损害,由此可见BR诊断Bell′s麻痹敏感性极高,并能做定位诊断,指导医师寻找病因采取进一步治疗。

而面神经MCV仅反映面神经远端传导速度,阳性率77%,且以MCV波幅降低为主;常提示面神经脱髓鞘改变。Bell′s麻痹是由于风寒、病毒感染引起面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导致面神经缺血水肿,病理改变为脱髓鞘,故Bell′s麻痹MCV异常表现为波幅降低。

EMG阳性率54%。主要表现为额肌、上唇方肌可见自发电位,平均时限增宽,常提示面神经支配肌呈慢性失神经改变,临床恢复缓慢。

1~3个月后进行随访,对其中BR缺如15例患者复查,15例患者有8例可检出波形,潜伏期延长,7例患者BR仍未引出。15例患者MCV患侧潜伏期延长5例,波幅降低>50%的10例。BR可以反映面神经全长的传导功能,跨越了面神经损害部位,包括骨性面神经管内段,而面神经肌电图是测定面神经出颅后远端的传导情况,它不能反映面神经近端的功能状态,在面神经损害尚未累及远端时,可以无异常表现。而Bell′s麻痹多为近端损害。面神经肌电图检测有一定局限性,对面神经损害程度无法客观估计,临床意义不大。比较面神经肌电图和BR,在本组病例中可以得出Bell′s麻痹BR检查敏感,优于面神经肌电图。弥补了面神经肌电图的不足。可客观地评价Bell′s麻痹的病变程度及其预后。而在恢复期面神经肌电图波幅降低超过50%则提示病损严重,预后差,有轴索损害的可能。

结合EMG可提示疾病转归并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建议对Bell′s麻痹患者了解面神经功能以BR、MCV检测为主,若伴有面肌萎缩,加做面肌EMG,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并为监测面神经远端功能、判断病情转归提供有力依据。联合BR、MCV 、EMG 检测能更全面地评价 Bell′s麻痹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

[1] 汤晓芙.临床肌电图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110.

[2] 张淑琴.神经病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3.

[3] 华启海,闫兴洲,江勇,等.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中的辩证论治[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4(7):617.

猜你喜欢

肌电图三叉神经波幅
基于MRI探究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形态学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开封市健康人群面神经分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分布范围研究
特殊类型血管神经压迫致三叉神经痛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开不同位置方形洞口波纹钢板剪力墙抗侧性能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考虑传输函数特性的行波幅值比较式纵联保护原理
频率偏移时基波幅值计算误差对保护的影响及其改进算法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