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10年总目录

2010-04-10

关键词:土家族民族文化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10年总目录

·土家族研究·

巴人占卜用域考…………………………………………………………………………………曾超(1,001)

土家族地区农村居民生育意愿研究——对恩施自治州376位农村居民的调查分析………………………………………刘伦文,彭红艳(1,009)

土家语俗语的特征及文化意蕴…………………………………………………………………谭志满(1,013)

关于恩施土家族传统节日“女儿会”品牌建设的思考…………………………………覃章梁,覃潇(1,018)

关于构建土家学的管见…………………………………………………………………………陈心林(2,001)

清初巴蜀土著孑遗数量补证——从四个县志的“族姓”资料所见……………………………………………………………龚义龙(2,007)

湖南嘉禾伴嫁歌与土家族陪十姊妹歌之比较…………………………………………李迪,陈超(2,011)

土家族地区来凤话两种特殊的数量表示法……………………………………………………朱艳华(2,015)

傩坛仪式与梯玛角色——湖南古丈县白溪村土家族“跳马”仪式的人类学考察…………………………………………熊晓辉(3,001)

土家族“覃”姓族源考——以松滋市卸甲坪土家族乡覃姓为例…………………………………………………………郭福亮(3,009)

全球化审视下土家族哲学研究的思考…………………………………………………………袁东升(3,013)

从《礼物的流动》看土家族诞生仪式中的礼物馈赠……………………………………………张远满(3,018)

民族学视野下土家族传统生态知识类型及其内涵……………………………………………梁正海(4,001)

土家族地区民间古籍的整理与保护研究——对鄂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田野调查………………………………………………………李诗选(4,010)

论土家族家族认同的基础及表现形式——以鹤峰县平山村为例………………………………………………………………………杨洪林(4,017)

鹤峰屏山土家族招赘婚姻的延续与变迁………………………………………………………姜爱(4,022)

基于数码技术的土家族刺绣工艺传承与保护研究……………………………………………向思全(4,027)

清代鄂西与川边改土归流之比较研究——以容美土司与德格土司为例………………………………………………………………岳小国(5,001)

土家语地名的特征——以湖南省龙山县土家语地名为例……………………………………………………………张伟权(5,006)

恩施土家族“女儿会”空间转换研究……………………………………………………………王燕妮(5,012)

《贵州“六山六水”民族调查资料选编·土家族卷》的史料价值………………………………吴正彪(5,016)

再谈“土家学”的学科构建问题——兼与陈心林博士商榷………………………………………………………………………周兴茂(6,001)

鄂西土家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探析——特色饮食文化……………………………………………………………………………韩敏(6,005)

社会工作视域下的土家族族内社会支持网络特征研究………………………………………黄利会(6,010)

土家族聚集地的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以恩施州为例……………………………………………………………………………周劲(6,014)

·民族社会研究·

民族自治村成立中的多方力量博弈——兼论民族认同意识衰落的历史根源………………………………………………唐胡浩,杨光宗(1,021)

武陵山区农村民族社区发展困境与典型社区构建……………………………………………宁华宗(1,028)

中华民族认同与国家建构——评《从多元走向一体:中华民族论》…………………………………………………………常安(1,032)

人类生存与公共卫生:以江南W县为例……………………………………徐杰舜,罗彩娟,吴桂清(2,049)

消费社会本真生存的失落与拯救——鲍德里亚消费文化理论研究之三……………………………………………………………张芳德(2,055)

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到“共生互补”……………………………………………………沈再新(3,041)

群体事件对族群意识、族群关系的影响——以W事件为个案…………………………………………………………………………祝方林(3,046)

关于“民族”与“族群”概念的反思………………………………………………………………何菊(3,050)

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对鄂西南一个移民村落的历史人类学考察…………………………………………李滨利,谭志满(3,055)

乡村旅游与社区参与的主体意识培养——以湘西德夯苗族村寨为例…………………………………………………………………明跃玲(4,030)

发达地区对口支援欠发达民族地区政策实施绩效及对策研究——以来凤县为例……………………………………………………………………莫代山,莫彦峰(4,035)

民族旅游发展中的展演机制研究——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例…………………………………………………………………杨柳(4,039)

族群认同的构建因素——基于对鹤峰县平山村的调查………………………………………………………………向晶(4,045)

新农村建设中少数民族的认同心理分析——以云南维西县塔城村为例…………………………………………………………………罗强强(4,049)

论三峡地区民间传统习俗的价值取向…………………………………………………………周永健(5,020)

亻革家人的社会记忆与族群认同…………………………………………………………………李技文(5,025)

文化变迁中的互动与认同——泰国阿育他耶水上居民宗教信仰分析………………………………………………………秦璞(5,031)

早期中国民族史研究与王桐龄的《中国民族史》………………………………………………魏威(5,036)

试析民间交往对构建中哈两国哈萨克族和平跨居的作用与意义……………………邓娟,安丰岷(6,018)

族际通婚:一个影响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桂林龙胜里排壮寨族际通婚的人类学考察…………………………………………宋兴烈,徐杰舜(6,023)

白族节日文化的人类学阐释——以大理周城白族为个案……………………………………………………………张曙晖,董红樱(6,027)

·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生态性原则:现代化语境中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基本原则……………………………………平锋(1,070)

澳门的历史名胜及文化景观探讨………………………………………………………………宋才发(2,020)

论西曲舞的衍变…………………………………………………………………………………陈永(2,026)

记录民族历史,彰显民族精神——萧国松和他的《老巴子》……………………………………………………………………林继富(2,029)

正史中的胡床及其变迁…………………………………………………………………………黄清敏(5,083)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综述……………………………………………………………钱永平(5,089)

利用影视手段保护和开发“非遗”的启示………………………………………………………巩盼盼(6,050)

·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欠发达民族地区生态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的构建——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王仕冰(1,040)

地域文化资源的利用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恩施州利川市为例……………………………………………………………周兴茂,汪玲丽(1,044)

民族文化进校园的调查与思考——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严奉江(1,050)

湖北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问题与建议……………………………………林莉红,汪燕(2,142)

生态旅游景区游客的游憩体验与环境态度研究——以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为例………………………………………………余勇,钟永德,许建(2,149)

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问题研究——以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为例……………葛少芸(2,154)

社会基础与路径选择:基于社会转型的政府职能变迁研究……………………………………谭贤楚(3,131)

我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困境及其纾解………………………………………………………汪志强(3,136)

湖北县域与城市银行融资市场比较研究………………………………………………彭芳春,陈李宏(3,141)

新巴塞尔协议下我国上市银行资本补充方式探析……………………………………………刘娜(3,146)

不对称信息引入财务理论研究现状述评………………………………………………………祝涛(3,149)

四川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路径研究——以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为例……………………………………………………杨风,李继红(5,153)

民族文化资本化过程中的制度分析……………………………………………………………潘宝(5,157)

偏远民族地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瓶颈与突破口——以云南开远市碑格乡为例…………………………………………………………胡玉荣,陆海发(6,088)

开发武陵民族贫困山寨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机制和对策……………………………杨雅玲,刘精锐(6,092)

知识产权角度审视下的我国外资控制研究……………………………………………………毛克盾(6,097)

·民间文学研究·

“吾侪肩负千秋业,不愧先人庇后人”——民间文艺事业60年回顾……………………………………………………………………刘守华(1,057)

不倦探索者的足迹——刘守华著《民间故事的艺术世界·序》………………………………………………………刘锡诚(1,062)

佛经故事与历代笑话……………………………………………………………………………夏广兴(2,060)

人生与文学的二重奏——叶梅、叶广芩创作观念与文学风格比较……………………………………………………朱华(2,068)

“民间文学”文本意义的多维建构………………………………………………………………吴晓(3,074)

谫论土家诗人田九龄诗歌的道风禅韵…………………………………………………杨宗红,李莉(3,078)

从竹枝词看清代贵州民族家庭中的女性角色…………………………………………………严奇岩(3,082)

云南阿怒人建房“可汝调”研究…………………………………………………………袁娥,丁爱华(5,062)

彝族“老虎抱蛋”民间游戏的结构人类学解读…………………………………………………胡玉婷(5,067)

汉族女娲神话与南方少数民族女始祖神话比较浅析…………………………………………卢静(6,055)

·民族文化研究·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胡守勇(1,065)

民间知识分子与民间社会文化——民间知识分子形象系列研究之三……………………………………………………………黄宏姣(2,065)

漫谈武陵文化历史发展轨迹……………………………………………………………………戴楚洲(3,060)

20世纪80年代以来湘西苗族文化研究概况及存在的问题……………………………………崔榕(3,065)

原生态艺术进校园与“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同构——以鄂西南民族地区为例……………………………………………………………谢亚平,廖勇红(3,069)

“辟兵”心理之民俗形态研究……………………………………………………………………王会莹(4,053)

日常生活、传承客体和消费文本——对重庆石柱土家民歌“啰儿调”的文化人类学观照…………………………………………向轼(4,058)

文化哲学视域下的土家旷世奇歌——《梯玛神歌》……………………………………………刘支皇(4,063)

高职院校“实习场”学习环境的文化分析……………………………………刘利,陈清华,余芳(4,068)

巴楚古建筑碑刻的文化信息传播探究——以土家族村落鱼木寨为个案考察…………………………………………………姚爱华,戴宇立(6,046)

·屈原文化专题研究·

从娱乐狂欢到节日经济:明清端午之消费问题初探……………………………………………张志云(4,072)

从屈原到老舍——也谈端午节与人文精神……………………………………………………………………蒋芝芸(4,077)

屈原的和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梅良勇,闫培龙(4,081)

大端午节与逐疫…………………………………………………………………………………夏日新(5,070)

音乐家屈原考辨…………………………………………………………………………………杜汉华(5,073)

明清时期荆楚和北方地区端午节俗异同考……………………………………………王玉德,赵小彬(5,078)

端午与屈原及屈原精神…………………………………………………………………………罗运环(6,059)

端午节观略………………………………………………………………………………………刘克勤(6,062)

唐代诗人笔下的端午节俗………………………………………………………………………刘晓慧(6,065)

浅谈“两湖三地”共同打造屈原文化的设想……………………………………………潘高珍,禹经安(6,069)

·文艺学研究·

论西方当代艺术的生成与视觉文化悖论——以“英国青年艺术家”运动为例……………………………………………………………张贤根(1,074)

春秋笔法与“史蕴诗心”——以刘知几、章学诚为例……………………………………………………………………张金梅(1,081)

家国旧情迷纸上,兴亡遗恨照灯前——陈三立“肙庐诗”主题思想研究……………………………………………………………孙虎(1,087)

毛泽东诗词歌曲艺术特色探析…………………………………………………………………王菊(1,094)

先秦道家元典中的人文精神初探(二)…………………………………………………………谢建罗(2,085)

“他者”的缺席与在场——简论《礼记》的诗性伦理逻辑………………………………………………………………徐宝锋(2,089)

埃格敦荒原上的人与自然………………………………………………………………………张一鸣(2,094)

礼乐与缪斯——孔子文艺思想浅论…………………………………………………………………………陈祥波(2,097)

“经典”、“文学经典”及“文学经典意识”三概念之考论………………………………………闫霞(3,086)

王祥夫小说的底层经验和话语伦理——以小说《寻死无门》为例……………………………………………………………………滕斌(3,091)

从“文以载道”到“文道合一”——试论两宋理学中的文道之辩………………………………………………………………张鹏飞(3,097)

“片言可以折狱”源于孔子对子路的绝对信任…………………………………………………邱先梅(3,100)

袁枚对乾嘉诗坛学问化风气批评的矛盾性和妥协性…………………………………宁夏江,魏中林(4,085)

生态批评的理论特性……………………………………………………………………………张治国(4,090)

接受美学视域下元代蒙古族的审美期待与元曲的发展………………………………………尹晓琳(4,094)

新世纪乡村叙事的底层观照……………………………………………………………………刘海军(4,098)

苦难的美学意蕴——魏晋风度的中国式美学反思……………………………………王成,姚爱华(5,095)

明代诗文的功利化趋势——嘉靖、隆庆文人何良俊诗文解读……………………………………………………………翟勇(5,100)

中国古代白话文论在文学理论教学实践中的价值……………………………………………曾小月(5,105)

《乐记》平和审美价值取向的礼的意义…………………………………………………………杨玉春(5,109)

宋荦与康熙文学交往考论………………………………………………………………………黄建军(6,072)

梁启超、梁漱溟文化民族主义比较研究…………………………………………………………周良发(6,078)

艺术意象及其生命感……………………………………………………………………………王飞霞(6,083)

·昭君文化专题研究·

民间歌谣与昭君传说的交融与整合……………………………………………………………曹毅(2,033)

弘扬昭君文化与深化两岸和谐关系研究………………………………………………………刘焕云(2,038)

昭君“家家”(外婆)家在巫山考——兼论巫山昭君村地名及传说………………………………………………………黄权生,向承勇(2,043)

·新闻传播与编辑出版学研究·

郑振铎的编辑出版观……………………………………………………………………………胡晓(2,100)

我国高校学报与国外科技期刊特点分析及发展路径选择……………………………马建平,李伏秀(2,106)

民族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发展问题的思考——以湖北民族学院编辑出版学专业为例………………………………………………………宋艳丽(3,105)

民族院校新闻传播实践教学模式探索…………………………………………………………罗翔宇(3,109)

论短信文学的传播伦理与审美新质……………………………………………………………谢中元(3,112)

2009年公共广播电视研究综述…………………………………………………………………李华(3,115)

试述大众传媒与公平正义之关系……………………………………………杜建华,王新兰,郑小强(5,113)

影像叙事:民族传统文化的生态记忆……………………………………………………………张普安(5,118)

·法学研究·

论我国行政组织结构的优化……………………………………………………………石佑启,杨治坤(1,099)

论刑事和解与民族地区传统法律文化的契合——对鹤峰县人民检察院“关注民生的公诉模式”的法理分析………………………司马俊莲,谭明(1,107)

论刑事和解的价值及其限制……………………………………………………………………黄继坤(1,113)

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反思………………………………………………………………杨桦,王成明(1,119)

对民间文学艺术《著作权法》保护的反思……………………………………………杨信,司马俊莲(2,124)

试对计算机量刑进行科学定位…………………………………………………………………杨靖森(2,128)

论生命权的价值整合和规范建构………………………………………………………………许娟(2,133)

论法学本科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刘慧频(2,138)

论我国环境行政执法与法治政府建设…………………………………………………黄德林,王国飞(4,103)

在应然与实然之间——评两个相互牵连的民事赡养案与行政诉讼案………………………………………………黄本莲(4,108)论行政文明建设的法治化…………………………………………………………………高轩(4,113)

构建国家法与侗族婚姻习惯法适用良好互动的思考——来自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乡和林溪乡的调查报告…………………………………杨和能,杨高策(4,120)

论上级国家机关的民族法责任…………………………………………………………戴小明,黄元姗(5,127)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依法行政研究——以传统政治文化转型为视角………………………………………………………康耀坤,马洪雨(5,135)

村民自治:制度困境与路径选择——村委会选举中选民资格纠纷解决机制探索…………………………………………石佑启,张显伟(5,140)

三十年来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究综述……………………………………………………潘红祥(5,146)

构建协作型检警关系——基于强化检察机关侦查监督的现实思考………黄继坤,肖南锋,喻建平(6,134)

论社区矫正的检察监督………………………………………………………冉传慧,谭明,向晓东(6,139)

制约检察权机制探究……………………………………………………………………………卢宗慈(6,143)

·民族教育学研究·

树立直观教学的科学理念突破语文常态性分析机制………………………………王新勇,王飞霞(1,125)

发展教育服务贸易的策略分析——以北京市为例……………………………………………………………………吴祖义,戴琪(1,133)

对儿童科学教育的反思…………………………………………………………………………李小燕(1,137)

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湖北民族学院为例………………………………………………………………………谢梦(2,074)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模式的应用——以竹马教学为例……………………………………………………………………………向政(2,079)

普通高校开展摆手舞教学分析与对策…………………………………………………袁华亭,李率文(2,082)

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跨文化交际意识与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李智远(3,027)

日常生活经验的语言态度与民族教育——一个农区蒙古族聚居村落中蒙古族语言态度的调查…………………………………………王志清(3,032)

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的自觉……………………………………………………………王世枚(3,037)

民族中小学生学习现状与对策研究——以云南省潞西市为个案的量化分析………………………………………………陶格斯,王平(5,042)

侗族新创文字应用研究评述——以相关文献研究为线索……………………………………………………………海路,李芳兰(6,031)

边远农村教育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基于海南省五指山市王村民族教育的田野调查……………………………………………范才成(6,037)

湖北民族学院美术专业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邓丽(6,04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性的哲学阐释………………………………………………刘小燕(1,141)

以人为本的社会属性与实现途径………………………………………………………………黄元山(1,145)

论现代化视角下的社会主义发展………………………………………………………………邓磊(3,120)

简论“两课”教学中人格教育的问题与对策……………………………………………赵泽林,曾斌荣(3,124)

湘鄂西民族地区红色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思考…………………………………………洪雁(3,128)

论社会和谐视阈下的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周耀宏(4,146)

心理学视角下的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探究……………………………………………彭东琳(4,151)

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思考…………………………………………………袁琳(4,155)

试论毛泽东民族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族际政治整合模式………………………………寇鸿顺(6,120)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视野下的青年政治思想引领机制研究……………………………………唐建兵(6,125)

任弼时与湘鄂川黔根据地党的组织建设………………………………………………………廖建(6,130)

·语言学研究·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启示……………………………………………………陈斌(1,150)

狄奥尼索斯的化身——对《在路上》主要人物迪恩的解读…………………………………………………………陈杰(1,153)

《罗克珊娜》:英国18世纪的网络文章…………………………………………………………陈西军(1,157)

语言传播的冲突与协调——中德两国语言传播政策观照………………………………………………………陈卫强,方孝坤(2,111)

视角与范式:翻译研究的学科融合………………………………………………………………朱灵慧(2,115)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兼谈鲁迅文学翻译思想的演变……………………………………………………………甘露(2,120)

文本旅行与文化语境——华兹生英译《史记》与倪豪士英译《史记》的比较研究………………………………………黄朝阳(3,152)

多元模式下的认知转喻研究……………………………………………………………………樊朝辉(3,156)

古诗词曲英译中的文化——燕子意象的翻译…………………………………………………………………顾正阳,余双玲(4,124)

论刘半农早期译诗误读…………………………………………………………………………刘曼(4,128)

外宣公示语汉英翻译调查与研究——以恩施州为例……………………………………………………………………………陈斌(4,133)

《九歌》、《九章》校证(二十八则)………………………………………………………………王伟(4,138)

诺曼征服对中古英语词汇的影响………………………………………………………………王艺芳(4,142)

言外之力:论《红楼梦》中社交称谓的翻译………………………………………………………汪小祥(5,122)

黄冈民歌的衬词特色……………………………………………………………………………周玉娟(6,147)

二语习得中交际策略运用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南京农业大学学生为例…………………………………………………………马秀鹏,程倩(6,153)

矛盾中的统一——鲁迅的文学翻译风格之转变………………………………………………杨晓琼(6,157)

·公共行政研究·

和谐社会视角下公平政府建设路径探析………………………………………………………邓磊(5,047)

和谐社会视角下法治政府建设路径探析………………………………………………………王冕(5,052)

和谐视角下建设民族地区透明政府的路径选择………………………………………………马晓红(5,057)

和谐社会视角下服务型政府建设路径探析……………………………………………………徐铜柱(6,101)

和谐社会视角下亲民政府建设路径探析………………………………………………………周万里(6,106)

和谐社会视角下廉政政府建设路径探析………………………………………………………黄朝东(6,111)

试论政策工具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实践中的作用及其选择……………………………陈勇(6,116)

·学术争鸣·

武落钟离山在水布垭大坝一带——从一幅古地图分析巴人发祥地……………………………………………………宫哲兵,何智斌(3,022)

·书评·

劳动力转移的新论点新视野新途径——评谭志松教授《湖北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邓身先(2,158)

土家人溪峒文化背景中的科学技术——读影视人类学作品《药匠》…………………………………………………………………雷翔(4,159)

生存之道的求索——评谭大友著《生存智慧的当代阐释》………………………………………………………汪志强(1,封3)

从党团关系的视角深化对英国工党的认识——《英国工党与工会关系研究》评介…………………………………………………………邓磊(2,封3)

民族法学理论的创新之作——评《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研究》评介…………………………………………………………李龙(3,封3)

闳意妙指吟侠情——评毛正天《金庸的小说艺术世界》…………………………………………………覃玉兰,毕曼(4,封3)

土家族文化研究的新气象——评谢娅萍,戴宇立《土家族村落文化的审美流变》……………………………………………李莉(5,封3)

遵循教育规律探索教学艺术——《大学教学艺术》序………………………………………………………………………戴小明(6,封3)

猜你喜欢

土家族民族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们的民族
年味里的“虎文化”
土家族情歌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土家族
谁远谁近?
多元民族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