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化审视下土家族哲学研究的思考

2010-04-10袁东升

关键词:土家族现代性全球化

袁东升

(1.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2.贵阳学院明学与地方文化研究中心,贵州贵阳 550005)

全球化审视下土家族哲学研究的思考

袁东升1,2

(1.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2.贵阳学院明学与地方文化研究中心,贵州贵阳 550005)

从现代性的角度理解全球化,全球化的过程也就是民族文化得到发展的过程。在全球化审视下的土家族哲学研究与发展要注意:一要有宏大的视野;二要对土家族哲学的作用做实事求是的估价;三要对土家族的传统文化有一种“文化自觉”的理念;四就是“塑造”与相对主义的问题。

全球化;土家族;哲学;研究

“全球化”到底何指,至今还是一个仁智互见的问题。大致而言,目前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可以划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将全球化等同于帝国主义化、西化,或者干脆说是美国化。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今日的全球化就是代表了反动的全球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胜利,其结果必然是不公正、不公平的进一步加剧,而国家和政府也已经沦为国际垄断资本的代理人。所以,经济全球化实质上就是西方帝国主义、西方的现代化模式的全球性扩张,也就是西化的全球化普及。这样一种观点虽然认为全球化不可避免,但却对全球化的未来深表忧虑和悲观。我们可以称之为“左派”的观点。

在第二种观点中,人们对全球化表示乐观,认为全球化是世界资源的优化组合,绝大多数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都将得到实惠。尤其是,这种观点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主导的全球化是人类走向进步、理性、科学的标志。持这种观点的人被称为“新自由主义派”。因此全球化有时也被指责为“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1]

第三种观点则超越乐观与悲观的两极,表示对全球化要趋利避害,实现“全赢”。这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的进程,可以有两种发展趋势。一种是,推动它们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促进有效而公正地配置世界资源,促进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和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从而造福各国人民。一种是,任凭它们按照不合理的规则运行,进一步加剧世界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继续扩大南北发展差距,加剧贫富分化和环境恶化。面对这两种趋势,人们可以选择并推进前一种趋势,警惕并控制后一种趋势,弘扬合作发展的精神,大力加强经济技术合作,赋予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以互利合作的内涵,促使其健康发展。这是一种理性的全球化观念。

不管对全球化持一种什么样的观点,人们都不能否认当今世界发展的这样一种事实,即全球化在逐步加强的事实。“随着东欧社会主义的失败和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的开放,除了几个微不足道的例外,今天的地球上似乎没有一个角落资本活动不曾渗透到。”[2]其实,全球化的事实在冷战时代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中国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被纳入到世界体系,参与到了全球化的进程当中,只不过现在全球化的程度更为深刻、中国参与全球化进程由被动变为主动罢了。近代中国的各种哲学思潮都是在思考并回答中国人如何适应这个世界,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们就是对全球化进程的回应。由此可见,全球化的分析构架是理解中国近代史和近代各种哲学思潮的一个很好的进路;在全球化的时代,研究和发展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也应有全球化的视域。而对全球化的真正理解,要求我们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历史事实上,而是从导致全球化的现代性来对全球化进行说明。实际上,现代性是理解全球化的关键。

一、现代性与全球化

虽然“全球化”概念的流行是晚近的事情,但作为一种进程的全球化却开始得很早。这样的进程大概开始于15、16世纪,对此,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论述到: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3]

到底是什么使得这种全球化成为可能?归根到底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进一步而言,这就是现代性文化、资本主义文化。全球化进程的开始与西方现代性文化的产生在时间上也是一致的。从某种角度来说,全球化就是现代性的全球扩张。

我们知道,作为一种观念和制度的现代性文化是在启蒙运动中逐步形成的。现代性文化一旦形成之后,由于它本身具有向全球扩张的性质,因而必然产生全球化运动。可以说,全球化运动乃是现代性的特性所规定了的。吉登斯认为,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脱域”(disembeding)。所谓脱域,“指的是社会关系从彼此互动的地域性关联中,从通过对不确定的时间的无限穿越而被重构的关联中‘脱离出来’”,“由脱域唤起的图像能够更好地抓住时间和空间的转换组合,这种组合一般而言对社会变迁,特殊地说对现代性的性质,都是特别重要的。”[4]18-19所谓的“时间与空间的转换组合”,也就是时间与空间的分离。“在现代性条件下,地点逐渐变得捉摸不定:即是说,场所完全被远离它们的社会影响所穿透并据其建构而成。建构场所的不单是在场发生的东西,场所的‘可见形式’掩藏着那些远距关系,而正是这些关系决定着场所的性质。”[4]16比如,货币、铁路、电信等都在不同的层面上改变着时间与空间。基于此,吉登斯把全球化定义为: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关系的强化,这种关系以这样一种方式将彼此相距遥远的地域连接起来,即此地所发生的事件可能是由许多英里以外的异地事件而引起,反之亦然[4]56-57。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脱域的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强,也就是现代性越普及,全球化的程度就越高。可见,现代性与全球化之间具有正比的关系。

正因为全球化与现代性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吉登斯才把现代性的四个基本制度特征(资本主义、工业主义、监督机器、对暴力工具的控制)扩大为全球化的四个维度(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国际劳动分工、现代民族国家体系与世界军事秩序)。可见,在吉登斯那里,全球化只不过是现代性从西方扩大到全世界。

如果按照吉登斯的观点来理解全球化,则显然地,全球化乃是指一种同质化过程,也就是指西方现代化模式在全球的普遍化。这里面,不仅包括经济的一体化(全球自由市场的形成),也包括政治的全球民主化(西方式的民主)、文化观念上的自由化。如果把现代性作为一种观念——现代性就是理性——来理解的话,那么,全球化可以说就是试图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种理性的秩序。由于现代性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全球化的进程也就会长期存在下去。在其发展过程中,全球化也会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完善。

如果我们承认全球化是现代性的结果的话,那么我们对全球化的信心就应当建立在我们对现代性的信心上。现代性虽然可能在某一个时期走入困境,但它本身所具有的反思性能够使它摆脱这种困境,也就是说现代性能够克服自身的缺陷。因此,全球化在某一个阶段可能也会对人类带来危害和弊端,从而会招致许多的批评,但是我们不能以此丧失对全球化的信心,因为现代性文化本身能够矫正全球化的这种危害和弊端。我们可以更进一步说,全球化本身也具有反思的特征和功能,逐步避免为人类带来负面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理应对全球化抱有信心。当然,我们要经常把全球化置于被反思的位置上,以便它发扬本身所具有的反思性特征,从而趋利避害。

正如现代性文化最初产生于西方,非西方国家的文化反思现代性的特征可以有助于理性现代性的建立。那么,全球化是不是仅仅是一种西方文化的专利呢?是不是仅仅是西方现代性文化的单向同质化呢?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到底起一种什么样的作用呢?这些是需要我们进一步考虑的问题。

二、全球化与民族文化

全球化导致全球的同质化,只是在一定的意义上才成立,即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套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在共同的游戏规则面前,是不能有特殊的。如果一个国家不接受这套游戏规则,则表明它还没有主动地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当中,还被排斥在“世界体系”之外。当然,接受这些规则,也意味着必然在价值观念方面的改变。然而这些都不能否认一个国家、民族和文化传统对特殊性(异质性)的诉求。在这方面,美国全球化理论家罗伯森的理论对我们或许有所帮助。

罗伯森同所有其他的社会学家一样试图建立适用于作为整体的世界的普遍性理论,但他同西方中心主义论者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就是他以文化多元主义来立论。他写到:

存在适用于作为整体的世界的普遍性理论,会自动地导致文明的(或者就此而言,导致社会的)独特性减少吗?我认为,对此问题作肯定回答的诱惑,是由于将理论的普遍性与经验的同质性等同起来而产生的。然而,在目前场合下更重要的是,我要论证全球化理论部分地建立在形成理论之前便存在的对全球异质性的信念之上,而且不管怎样,通过其所作的经验考察,这一理论本身便导致对文明多样性和社会多样性的重视。……一句话,全球化包含了特殊主义的普遍化,而不只是普遍主义的特殊

化。[5]186-187

可见,全球化包含了特殊主义的普遍化和普遍主义的特殊化的双向进程。在罗伯森那里,普遍主义的特殊化指的是普遍性问题在全球的具体化,它使人们去寻找一种全球的基本原则,也就是上面所说的在全球适用的游戏规则。特殊主义的普遍化是指全球普遍性的寻找特殊,比如各种种族、族群、国家、社会、文化共同体、个人以及其它特殊团体和组织都在寻找和表达认同问题。可见,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文化的多元主义。罗伯森说:“全球化——作为当代世界‘压缩’的一种形式和世界历史的一种新诠释学的基础——正在使所有社会文化形态相对化,并使它们‘平等化’。”[5]187他还强调:“坚持在日趋全球化的世界的异质性和多样性是全球化理论不可缺少的部分。”[5]188因此,全球化并不是单一的同质化,强调异质性与独特性也是全球化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当然,我们要注意,同质化与异质化是在不同的层面上来说的,强调同质化并不影响和排斥异质化,反之亦然。我们不能以同质化取消异质化而陷入绝对主义的境地;也不能以异质化取消同质化而导致文化上相对主义的困境。

历史的现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同质化的程度越高,对异质性的要求也就越明显。这种对异质性的要求与其说是反对同质化,还不如说是同质化加强的表现。以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全球经济区域化之间的关系为例,我们不能以全球经济的区域化来否定全球化进程本身。区域化也不是逆全球化,相反,对区域化的强调是一体化加深的表现。那种以区域化的加强而否认全球化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在全球逐步同质化的过程中,各文化传统中的文化保守主义的兴起则是一个更为明显的例子。也只有在全球化的过程当中,“全球性的地方知识”才有形成的可能。文化保守主义的兴起乃是全球化本身的产物。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文化保守主义的势力将更为增强。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对非西方文化的霸权性格,现实的全球化是一个充满血与火的进程,是一个西方奴役非西方的进程,因此非西方的传统文化具有一种对西方现代性文化进行反思的能力,故而异质性文化对全球化本身也能起到很好的反思作用(注意不是反全球化)。以中国近代思想史为例,全球化对20世纪中国思想界重大影响之一,是激起了文化保守主义的崛起与发展。如果说全球化在本质上是以西方近现代文化占主导地位的现代化运动,把包括中国在内的非西方前现代民族国家吸纳到现代化进程中来,那么20世纪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则是对全球化的一种反省,反映了中国思想界对现代化进程的一种新的理解和选择。文化保守主义者所提出的问题,至今在全球化运动中都是值得注意和思考的,我们也可以说它们有助于理性全球化的开展。在此也应指出的是,反思全球化是文化保守主义的一个重要作用,但不是它惟一的作用。

三、全球化与土家族哲学的研究与发展

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呈现出这样的一种辩证关系表明: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土家族哲学不仅不会消亡,反而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时下土家族哲学研究与发展的繁荣就是证明。但是,在全球化的审视下,发展土家族哲学和研究土家族哲学的同时,以下一些问题也是应当注意的。

(一)发展和研究土家族哲学要有宏大的视野

土家族哲学的内容十分丰富而驳杂,在研究土家族哲学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进得去,也应当出得来。所谓进得去,就是要对土家族哲学的研究一定要做深入、扎实的工作。要搜集、整理、编辑、出版土家族哲学研究资料,要产生有份量的研究论著。只有这样,土家族哲学研究才不至于流于空谈,发展也才不是无本之木。所谓出得来,也就是不要做井底之蛙,而要有世界眼光。任何一个学者在研究具体学术问题的时候,都应当具有学科意识、学理意识、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强烈的时代感。要思考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土家族哲学的作用、局限与发展问题;要清楚地认识到世界文化和中国文化发展的主潮;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要不断吸收西方先进的文化理论和哲学观念。只有在与世界各民族哲学文化的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发展与研究土家族哲学才能有更多的创获。

(二)对土家族哲学的作用要做实事求是的评价

在学术研究中很容易发生移情。许多研究者喜欢将自己的研究对象的作用夸大。土家族哲学无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思想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我们在评价她的时候,不能做过分的拔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土家族哲学的作用呢?我觉得这一问题必须放在中国文化向何处去这一时代大问题之下寻求解答。自近代西方文化东渐、中国文化遭遇千古奇变之后,中国文化向何处去就成了中国人必须面对的时代问题。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一问题还没有得到解答。但是,中国文化要现代化,要在中国文化中确立现代性,虽不是一终极性的答案,但基本上是中国人的共识。另外,从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来讲,现代性是一个不会完结的过程,现代化本身也在不断地现代化。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对中国文化、世界文化到底起多大作用,应当放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中来衡量。首先,土家族哲学作为非西方文化,她对现代化(现代性)的作用将主要体现在对现代性的反思上。也就是说,她主要是从外部对现代性文化进行反思,为建立理性的现代性作出贡献。同时还必须承认,建立理性的现代性文化,最主要的思想资源还是那些主流的思想体系。其次,土家族哲学中存在一些非现代性和反现代性的内容,对于它们我们也应区别对待。对于那些反现代性的内容,我们一定要加以剔除;对于那些非现代性的内容,我们则应当允许其多元发展。

(三)对土家族的传统文化要有一种“文化自觉”的理念

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各国互相交往的程度越来越深,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碰撞、融合现象渐趋突出,土家族地区也不例外,在某些方面还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要更清楚地认识土家族的传统文化,并把握住土家族传统文化发展的大致脉络,要想恰当地理解所接触到的各种异文化并为我所用,并在这个已经形成中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我们土家族文化就应该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它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各种文化能和平共处、各展所长、联手发展的共处守则。唯有如此,我们的土家族哲学才能真正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当前各文化交融的时代,要体现“和而不同”,就应该真正地去倡导“文化自觉”,践行“文化自觉”。人类已经进入了21世纪,相应地人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人们也在逐渐地反思前工业社会的诸多文化事象。在文化差异继续导致紧张关系以至矛盾、冲突的同时,技术进步带来的革新,使人求同存异的古老追求重新焕发出它的光辉。各民族的民族意识有渐趋增强的迹象。作为土家学者,不仅不应局限于自己研究的小小地方,而且应该超脱自己的地理疆界,更多地看到文化之间“美美与共”的方面,在理解自己的文化对世界文明进程的潜在贡献的同时,展望世界,为创造“和而不同”的面貌作出应有的贡献,并为土家族哲学的繁荣昌盛创造必要而充分的条件。

(四)土家族哲学的“塑造”与相对主义的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加深,人们对异质性的诉求越来越强烈。这本来是一件好事,有利于文化多元化的形成。但是,有一种现象,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那就是,有些少数民族在对其文化的强调中“塑造”的成分相当多。有些民族出于政治、经济的考虑,大肆追求其文化的异与特,而在这种追求中,塑造的痕迹相当浓厚,把一些不属于本民族的说成是本民族的,把一些不太重要内容的作用放大,这就有使该民族文化失真的危险。无可否认,少数民族的哲学也处在一个创造的过程中,但这种创造必须是有根有据的。要求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前提下,通过不断地对话与解读,在一种解释学的循环中不断创造新的文化。如果对这些资料不详加占有,不理解这些民族哲学产生、发展的背景,任加诠释,则必然导致诠释过度和相对主义的后果。相对主义必然演变为虚无主义,这对任何民族的哲学与文化的发展都是有害的。客观地讲,这种现象在土家族哲学研究中也是存在的。因此,在研究和发展土家族哲学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要陷入相对主义的泥潭。因此,可以说,全球化既为土家族哲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1](法)皮埃尔·布尔迪厄.全球化神话与“国家的衰弱”\[J\].天涯,2002(1):168-169.

[2](美)阿里夫·德里克.世界体系分析和全球资本主义:对现代化理论的一种检讨\[J\].战略与管理,1993(1):54-5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3-276.

[4](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5](美)罗兰·罗伯森.全球化:社会理论和全球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胡 晓

On Researches into Tujia Philosophy from the Perspecive of Globalization

YUAN Dong-sheng1,2

(1.School of Ethnology and Sociology,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Wuhan 430074,China;2.Guiyang University,Guiyang 550005,China)

Understanding globalization in terms of modernity,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is nothing but a process of developing national culture.The following aspect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about the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es into Tujia philosophy from the perspecive of globalization:agrand view,a down-to-earth evaluation on the functions of Tujia philosophy,the concept of“cultural awareness”for traditional Tujia culture and the issue of“moulding”and relativism.

globalization;Tujia;philosophy;researches

C95

A

1004-941(2010)03-0013-05

2010-05-29

袁东升,男,土家族,湖北省来凤县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南方民族文化与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土家族现代性全球化
土家族情歌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浅空间的现代性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土家族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全球化陷阱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浅谈梦窗词之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