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常型脓疱疮120例临床分析

2010-04-08史龙泉

河北医药 2010年15期
关键词:夫西莫匹罗星痱子

史龙泉

脓疱疮俗称黄水疮,是一种细菌感染性疾病,好发于学龄及学龄前儿童。夏秋季常见,有传染性,可暴发流行,易发生于面部,四肢等暴露部位。在潮湿和高温季节患痱子、湿疹、急性单纯性痒疹时易发病,治疗相对简单。本文将我科2006年6月至2009年9月门诊治疗的120例寻常型脓疱疮的发病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中,男67例,女53例;年龄7个月~16岁,平均年龄为4.6岁;发病时间1~18 d,平均为3.1 d。临床表现:脓疱或者糜烂面,周围绕以明显的红晕。脓疱壁薄,易破裂,糜烂面微红,有大量黄色脓性分泌物,或有蜡黄或灰黄色厚积结痂。部分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或淋巴管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本组中94例为继发于急性单纯性痒疹、湿疹、痱子等瘙痒性皮肤病或轻微外伤所致,其中有78例继发于急性单纯性痒疹,8例继发于痱子,24例为原发性,明确于接触传染有关者19例;82例来我科治疗前有外用药物使用史,其中70例使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类软膏或含有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类成分的复方制剂,12例使用抗生素类软膏。

1.2 治疗方法 120例均采用抗生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用0.9%氯化钠溶液或1:10 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或湿敷糜烂面,彻底清理糜面上的痂皮或脓液,然后用无菌干棉签擦干糜烂面,外涂以适量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然后密切观察创口恢复情况,若皮损分泌的脓液冲刷掉药物后再次重复上述过程,一日多次外用治疗。前期用药次数多,病情控制后分泌物减少,用药次数随之减少。另有9例伴有发热、局部淋巴结、淋巴管肿痛患者和7例皮损范围较大、发痛急骤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大环内脂类抗生素静脉滴注或口服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卫生部药政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痊愈:痒感消失、皮损完全消退;有效:皮损有不同程度的消退,痒感有不同程度的消失;无效:皮损和痒感无变化轻或加重。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2 结果

120 例经过1周治疗后,痊愈97例,有效1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4.2%,23例患者再经过1周的治疗,均获得痊愈。部分患者痊愈后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斑,10 d~1个月后消退。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显示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3 讨论

脓疱疮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化脓性皮肤病,具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感染的特性,易在儿童中流行。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乙型溶血型链球菌感染引起。细菌通过黏附素、细胞壁丝状突起上的抗原不可逆地黏附于宿主细胞特异性受体而在皮肤上繁殖。夫西地酸对与皮肤感染有关的各种革兰氏阳性球菌尤其对葡萄球菌高度敏感,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某些革兰氏阴性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而且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莫匹罗星是氨酰-tRNA合成酶的抑制剂,可选择性地使细菌异亮氨酰-tRNA合成酶失活。这从而抑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菌生长变慢或失活。由于疗效显著,因此上述两种药物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本组120例中,有94例(78.33%)继发于瘙痒性皮肤病或轻微外伤,其中78例(65%)继发于急性单纯性痒疹,8例(6.67%)继发于痱子。19例(15.83%)具有明确接触传染病史。与既往资料报导的传染性强可暴发流行似有不同。西北天气相对干燥、凉爽,痱子发病率极低,可能是造成急性单纯性痒疹成为寻常型脓疱疮第一诱因的原因。本病病原体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由链球菌引起,亦可两种细菌混合感染,当机体衰弱或患瘙痒性皮肤病使皮肤抵抗力减低,给化脓球菌入侵以可乘之机[2]。接触传染病例减少,可能与公群医疗知识的普遍提高,能够及时治疗患者(本组病例发病时间平均仅3.1 d)。政府对传染病的重视(如在延安市区,许多幼儿园、小学发现疑为水疱,麻疹,脓痂疹等疑似传染病时,老师督促家长带领患儿就诊,有时须出具医院证明)有关,从而大大减少其传播。

在治疗中,仅16例(13.33%)给予系统的抗生素治疗,所有患者均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外用治疗,不伴有发热、淋巴管、淋巴结炎的患者可不系统使用抗生素,仅局部外用抗生素而治愈本病,符合目前中国医疗卫生界提倡的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另外,在选择外用药物时,未按传统理论选用具有杀菌、消炎、收敛、干燥作用,且最适宜吸收脓液的剂型泥膏,是由于基层多数并无泥膏类制剂。而我们采用洗、敷糜烂面后擦拭干,多次使用乳膏的方法同样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组病例中,有82例(68.33%)就诊前使用外用药物治疗,其中70例(58.33%)不必要的使用了含有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外用药,不利于病情的恢复。故皮肤科医生应更多地加强健康指导,避免患者错误用药。从临床效果来看,120例经过1~2周的治疗,均获得痊愈。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显示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因此我们认为,莫匹罗星软膏和夫西地酸乳膏外用治疗脓疱疮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基层医院应用和推广。

1 李占国,秦社灵,郭金梅.夫西地酸乳膏治疗脓疱疮临床疗效研究.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08,21:1099-1102.

2 张学军主编.皮肤性病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8.

猜你喜欢

夫西莫匹罗星痱子
长痱子了,怎么办
痱子的防治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不同软膏中的莫匹罗星
哺乳妈妈消炎可以使用夫西地酸钠
今夏,迎战痱子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莫匹罗星和氯己定的耐药研究进展
盐酸利多卡因溶液与莫匹罗星膏在甲床缺损修复术后的换药体会
HPLC法测定国产莫匹罗星软膏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注射夫西地酸钠致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夫西地酸乳膏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64例湿疹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