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鲧禹研究现状分析

2010-04-07雷伟平

关键词:历史系期刊网中文系

雷伟平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241)

鲧禹研究现状分析

雷伟平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241)

鲧禹研究已有80多年的历史。文章主要关注论文的数量和作者的情况,目的在于探讨哪些学者在研究鲧禹,研究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鲧禹研究;现状;神话

从20世纪20年代至今,鲧禹研究已有80多年的历史,有必要对其状况进行总结和整理。根据相关著作以及中国期刊网提供的资料,共有50多篇论文。笔者主要关注论文的数量和作者的情况,目的在于探讨哪些学者在研究鲧禹,研究中存在哪些问题及其原因分析。以下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分析。

一、1923年—1949年的鲧禹研究

从1923年到1949年,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西方神话学理论为中国学者所吸收,成为学者们分析传统话题的理论方法。著名的学者有顾颉刚、童书业、张荫麟、玄珠、卫聚贤、杨宽、吕思勉、徐旭生等。

顾颉刚(1893—1980),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在《古史辨》中有四篇文章探讨鲧禹问题。张荫麟(1905—1942),历史学家,在1925年撰写《评近人对于中国古史之讨论》。该文系其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之作。玄珠,即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中国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于1929年撰写《中国神话ABC》,在第七章中对鲧禹进行论述。卫聚贤(1899—1989),历任暨南大学、中国公学、持志大学教授。1936年上海成立中国古泉学会,担任评议。在1936年的《古史研究·虞夏》篇中有“尧舜禅让与禹治洪水的探讨”。杨宽(1914—2005),1936年参与上海博物馆筹建工作。在1938年的《中国上古史导论》中论述鲧禹。吕思勉(1884—1957),中国历史学家。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主任。1939年在《唐虞夏史考》中列专题讲“共工禹治水”。徐旭生(1888—1976),解放前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1941年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对鲧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七位学者是鲧禹研究的中坚力量,尤其是以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辨派在鲧禹研究中留下了后人难以超越的成就,至今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环。

上述10篇文章7位作者,历史学出身的学者有顾颉刚、张荫麟、茅盾、杨宽、吕思勉、徐旭生,占总数的85.7%,以国学出身的是卫聚贤,占总数的14.3%。有留学经历的是张荫麟、徐旭生。其中只有张荫麟研究鲧禹问题时是学生,其他学者身份已是教授。作为学生来研究鲧禹问题的仅占总数的14.3%,其中85.7%的研究成果均来自于大学教授。

二、1950—1979年的鲧禹研究

这一时期,仅见一篇论文,即1979年龚维英的《鲧为女性说》,未见原文。从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到基本完成,再到文化大革命,人们无暇顾及除了政治以外的问题。这一现象是由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的。龚维英的《鲧为女性说》使得当时晦暗的学术界有了些许亮光。

三、1980年-1989年的鲧禹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术界发生很大变化,学者对鲧禹的研究成果增多,共诞生16篇论文。在这16篇论文中1982年就有6篇。自文革结束后,学界展开关于真理问题的大讨论,是1982年鲧禹研究成果增多的社会政治背景,是特殊的历史时期之后,学者们能量的一次释放。这些论文的作者可分类如下。

高校研究人员:牛庸懋,河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孙重恩,河南大学历史系教授;程德祺,苏州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谢德铣,绍兴文理学院文学院副教授;周秦,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姚益心,曾任华东师大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副教授、大学语文教研室主任。程蔷,研究员,主要学术专长是民间文学、民俗学,现从事民间文学研究。其中历史系教授或副教授共有3位,中文系教授、副教授共3位,而研究方向为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的教授仅有1人。

非高校研究人员:包括地方志研究人员、高中初中小学的教育人员、除教育人员之外的研究者。

首先,地方志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孙寒青,北川县志办公室工作人员。据中国期刊网,1983—1988年,发表论文3篇,之后再未见有论文问世。金经天,绍兴市地方志办公室,据中国期刊网,1984年到1991年发表7篇文章。

其次,除高校教师外的教育人员:马少侨,历任宝郡联中、武冈师范、邵阳市二中等校历史、语文教师。晚年进行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楚辞》研究。覃雨甘,贵阳三中的老师,据中国期刊网,1986—1999年发表文章13篇。

最后,其他人员:孙致中,自1981年—1989年在中国期刊网上有文章10篇,根据文章,主要研究神话,尤以《山海经》为主。1981年和1982年主要发表的文章都和鲧禹有关。祝恩发,据中国期刊网共有3篇文章(1981年—1989年)。陈维谨,据中国期刊网共有2篇文章(1986年—1992年)。邵伯人在1987年曾与白化文(1930年生)合作出版《佛陀菩萨罗汉天王》,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白化文系北京大学图书馆情报学系副教授,邵伯人可能为他的学生或同事。在中国期刊网上未见其文章。

在上述16篇文章15位作者中,来自高校的教授有7位,占总数的46.7%;非高校的研究者占53.3%,其中有25%来自地方志办公室,25%来自中学老师,50%的作者无法确定其状况。这些数据说明在这一时期,鲧禹的研究是由高校、地方志办公室、中学教师以及其他人员共同承担的。

四、1990—1999年的鲧禹研究

1990—1999年共计有19篇文章。在这些论文的作者中,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者有15人,非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研究者2人,无法确定身份的2人。具体情况如下。

各高校中文系的研究者:刘毓庆,山西大学中文系文学副教授。吕洪年,杭州大学中文系民俗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仲红卫,1995年获得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学位,在广东韶关中文系任教。曹德和,南京市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写作时的职称不详,2001年为该校副教授)。周延良,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李祥林,四川大学文学院教授。

各高校历史系的研究者:杨钊,北师大历史系教授;沈长云,1944年生于四川重庆,任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授;田兆元,时为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常金仓,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社会科学院的研究者:赵国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研究员。王宇信,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龚维英,民间文艺学家;现为安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陈瑞苗,1995年时为绍兴社会科学院院长。

其他研究人员:贾征,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政法系教授。

非高校及研究机构的研究者2人:柳莉,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研966班研究生,在中国期刊网仅见1篇文章。周述椿,长期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作,高级工程师,现退休。

身份难以确定者:赵逢乱,王向阳,邢台师专,两位作者的具体身份不明。顾自力,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是教授还是学生,不详。根据中国期刊网,顾自力在1990—1993年共发表4篇文章,之后,未见有论文发表。

在这19位作者中,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者15人,占78.9%。其中中文系教授占40%,历史系教授占 26.7%,社科院占26.7%,其他院系占6.6%。非学院的研究者2人,占总数的10.5%,其中一位是研究生,在中国期刊网上仅见一篇文章,可能为完成当时的学习任务才发表的鲧禹研究论文;而另一位确是坚定的古代治水研究者,有多篇跟治水有关的论文问世,其中包括鲧禹治水研究。其他无法确定身份的研究者占总数的10.6%。这一时期鲜见地方志办公室以及中学教师的研究文章。为什么鲜见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研究文章,经过与地方志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沟通发现,原来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地方志办公室属于研究机构,每位工作人员都要评职称,研究员、副研究员等,需要学术成果作为评判的标准。上世纪90年代之后,地方志办公室改制成为行政部门,其工作人员也成为国家公务员,不需要以文章的发表作为评判的标准,此其一;其二即是1985年之前修的是通史,从古修至今,使得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能够了解历史,能够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因此,过了上世纪90年代之后,鲜见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人员的鲧禹研究文章。另外国家对于中学教师并没有学术成果的要求,教师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其他事务。

五、2000—2008年的鲧禹研究

2000—2008年论文共10篇。这一时期这些论文的作者中,有高校及科研单位的研究者5人,非高校与科研单位的研究者5人,其他研究者1人。

高校及科研单位的研究者5人:李修松,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王青,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得祖,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开焱,湖北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叶舒宪,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教授。

非高校及科研单位的研究者5人:肖先进,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馆长、副研究员;邱登成,广汉市三星堆遗址管理委员会馆员;摩罗,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定璋,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编审;程起骏,青海省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

其他研究者:马小龙,兰州大学中文系硕士生。

上述10篇论文11位作者中,高校及科研单位的研究者5人,占总数的45.5%。其中历史系教授占20%,中文系教授占60%;社科院仅有1人,占学院研究者总数的20%。非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研究者5人,占总数的45.5%,作者均为除高校之外的文化机构。其他研究者1人,占总数的9%,这篇研究生的文章很有可能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之作,因为在此之后,未见其他研究成果。如果去掉这位研究生的论文,则高校及科研单位的研究者和非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研究者平分鲧禹研究的天下。而非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研究者仅限于文化机构,而文化机构中已经未见中学教师的研究成果。在其他研究者中也未见神话研究爱好者的研究成果。

根据以上的资料和相应的数据分析,可知:

第一,从20世纪至今,共有53篇论文。在研究队伍中,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研究者的比例呈波浪状分布:85.7%-46.7%-78.9%-50%,如果这一波浪是延续的,那么是否可以预测在下个十年,承担鲧禹研究重任的将是高校及科研机构。非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研究者的比例:14.3%-53.3%-10.5%-40%,也呈波浪型分布。高校及科研机构是鲧禹研究的中坚力量。

第二,高校本科生、研究生对鲧禹问题表现冷淡。在20世纪上半叶,仅有1位高校学生即张荫麟撰文。从1950年到2008年止,也只有3位研究生探讨鲧禹,其中2位可能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1位本身就是高校教师在读。为什么在研究生培养制度中规定要发表两篇论文的21世纪,鲧禹问题仍然没有成为研究生们的研究热点呢?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每个读过古史辨的学子都知道,目前来看顾颉刚们已经将鲧禹问题研究的很透彻了,很难超越;二是鲧禹问题非常复杂,没有深厚的文史功底难以下笔。这样也就只有那些学有所成的教授级人物或者积淀深厚的在野者来延续鲧禹研究。

第三,鲧禹研究持续了80多年,没有专书研究这一问题,是学术界的一大憾事。

目前清楚鲧禹的研究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至关重要,本文的数据对于了解研究现状有着基础性意义。

Abstract:Research of Gunyu has deen done for 80 years.This paper mainly pays attention to the thesis nember as well as the writers.The aim is to discuss who are studying Guoyu and what problems are in the study and the reasons.

Key words:Research of Gunyu;Current state;Myth

(责任编辑:刘 明)

An Analysis on Gunyu Study

LEI Wei-ping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China)

I207.7

A

1008—4444(2010)03—0082—03

2010-04-21

雷伟平(1975—),女,陕西高陵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2008级文艺学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历史系期刊网中文系
声明
中文系何为?
读中文系的人
关于康再荣在吐蕃时期任职的若干问题
——敦煌文书《大蕃纥骨萨部落使康再荣建宅文》浅识
长治学院中文系简介
美国迪尤肯大学历史系课程设置特征初探
黄振东作品
本刊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的声明
本刊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的声明
时尚的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