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的演进及启示

2010-04-07孙岚肖映胜

关键词:实力战略特色

孙岚,肖映胜

(吉首大学,湖南吉首416000)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的演进及启示

孙岚,肖映胜

(吉首大学,湖南吉首416000)

文化发展战略是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文化建设总体目标的重要途径。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结合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需要,提出了不同的文化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经历了从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主导的发展战略到把文化纳入综合国力范畴的发展战略再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我国文化发展战略的演变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全球化浪潮的必然选择。探究我国文化发展战略的演变进程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建设有着重要启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演进

文化发展战略指一个国家根据对影响文化发展多种关键因素的分析和把握,从社会全局出发制定的,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文化建设要达到的总目标,以及为实现文化效益和功能最大化目的而配置和使用各种资源的基本思路与决策。文化发展战略是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结合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需要,提出了不同的文化发展战略。其既各具特点又相互联系、一脉传承。

一、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主导的文化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方面不断探索的重大成果。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要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这可以看作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认识的萌芽。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才不断深入并得以升华。

1980年,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1](P641)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概念及其内涵。1982年,党的“十二大”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认识,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之一。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全面深刻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根本任务。党的最高理想同广大人民群众现阶段的共同理想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基本要求的关系,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作用等。从而形成了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主导的发展战略。

在20世纪90年代,针对改革开放的实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们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战略。1996年10月,“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性质与方向,明确规定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和基本要求,强调要加强和改善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等,成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战略的纲领性文件。

这一阶段,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主导的文化发展战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实践特色。首先,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识形态属性及其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功能的发挥,以适应在思想政治领域反对西方“和平演变”及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需要。其次,精神文明建设突出强调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对全民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和集体主义原则,以培养“四有”新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第三,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一起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要协调发展,有机统一。

二、把文化纳入综合国力范畴的发展战略

从“十五大”开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我国文化发展战略也发生了重大转变。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2](P35)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把文化与综合国力相联系。2002年党的“十六大”再次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3](P37)这一阶段,我们党科学判断、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国际形势,从我们的基本国情出发,把文化纳入综合国力范畴,提出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等新命题,昭示着我国文化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

三、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战略

“软实力”是相对“硬实力”,即经济、科技、军事等有形力量而言。软实力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约瑟夫·奈在美国学术界围绕美国国力是否衰败及未来发展的讨论中提出来的,他指出国家软实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二是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吸引力;三是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吸引力。而文化软实力无疑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在全球化时代,文化借助其产业化发展模式已然成为各国增强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吸引力的重要载体。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创造力、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总和。

“十六大”以来,胡锦涛继承了邓小平、江泽民关于文化发展战略的思想,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统筹考虑文化建设中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不断加强文化发展战略研究。在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深刻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任务的基础上,提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战略。而且,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创新等方面就如何实施这一战略作了全面部署。

首先,从国际范围看,经济全球化对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经济文化趋于一体化,经济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经济较量中的文化因素日益突出;二是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作为独立的贸易形态,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方面;三是文化领域成为各国政治和意识形态较量的重要阵地。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更具有决定作用,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

其次,从我国文化建设自身来看,“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活力还不强,与全社会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与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与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新要求不相适应;与现代科学技术和传播手段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新形势不相适应”[4]。因此,这一现状要求我们要加快文化发展步伐,促进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提高文化创造力、吸引力和竞争力,使我国从文化资源大国转变为文化发展强国,全方位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再者,我们党从新的时代条件、国际竞争、政治力量对比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需要出发,确立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文化发展新战略。这是我们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过程中,面对西方文化软实力的巨大优势,对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的新认识、新论断。同时这也是我国文化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型,这一战略表明我们突破了以前把文化建设仅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统筹考虑的局限,把推动文化发展,全方位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到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和文化安全的高度认识。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演进的重要启示

第一,文化建设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必须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没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经济社会的发展也难以持续。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强大,绝不仅仅是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增长,也包括软实力的增长。中华民族的复兴,绝不仅仅是经济的复兴,文化复兴也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第二,文化建设对我们在全球化语境下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和文化安全具有决定作用和深远影响。全球化语境下,多元文化在相互依存和相互竞争中发展,这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我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西方进行文化渗透的主要目标。在这一背景下,社会主义文化在面对强势西方文化的挑战时,如何保持其独立自主的地位,保持其强大生命力和竞争力,不仅仅是一个文化发展问题,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胡锦涛强调指出:“要始终高举社会主义文化旗帜,……坚决防范和抵御各种腐朽落后的文化观念侵蚀干部群众的思想,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和社会稳定。”[5]因此,制定符合时代要求和本国国情的文化发展战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弘扬民族文化,推动文化创新,使社会主义文化在日益开放的环境中从容应对外来文化的挑战,保持其民族特色和独立地位,对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和文化安全具有决定作用和深远影响。

第三,党要牢牢掌握文化领导权,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的执政能力和文化自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我们党肩负着引领文化走向的历史使命。作为一个执政党,需要有强大的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影响力,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才能最广泛地凝聚党员,发动群众,才能站在时代前沿,预见和引领当代社会的文化潮流。我们党对文化的领导权不仅仅停留在行政权力层面,更重要体现在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深刻把握基础之上的、不断提高的文化建设执政能力和水平上。我国文化发展战略的演进表明,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实践也是我们党不断认识人类文化发展的趋势,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反思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主动辨识外来文化,坚决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主动追求先进文化的历程。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2]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李长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J].求是,2008,(22).

[5]胡锦涛.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N].人民日报,2003-08-13.

Abstract:The strategy of culture development is not only one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strategy,but also the main way to achieving the general goals of culture-building.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roposes different strategies of culture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ra and the needs of the Chinese-characterized socialism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the strategy of Chinese-characterized culture development has experienced significant transformation from enforcing cultural and ethical progress to enhancing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and to promoting national cultural soft power.The evolution of strategy of culture development is not only a need to develop the Chinese-characterized culture,but also an inevitable choice of facing the globalized tide.The study on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characterized culture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to the 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 as well as the harmonious cultural construction.

Key words:Chinese-characterized socialism;Strategy of culture development;Evolution

The Evolution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Strategy of Chinese-characterized Socialist Culture Development

SUN Lan,XIAO Ying-sheng

(Jishou University,Jishou 416000,China)

G120

A

1008—4444(2010)03—0007—03

2010-06-01

孙岚(1977—),女,陕西西安人,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肖映胜(1976—),男,湖南城步人,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

(责任编辑:董红克)

猜你喜欢

实力战略特色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特色种植促增收
软实力致胜
实力抢镜
中医的特色
战略
战略
完美的特色党建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