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纵隔畸胎瘤30例治疗分析

2010-04-03孙作永毛志福肖永光窦连峰

重庆医学 2010年9期
关键词:畸胎瘤心包肺叶

丁 凯,孙作永,毛志福,黄 杰,肖永光,窦连峰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胸心外科,湖北武汉 430060)

纵隔畸胎瘤30例治疗分析

丁 凯,孙作永,毛志福△,黄 杰,肖永光,窦连峰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胸心外科,湖北武汉 430060)

目的总结纵隔畸胎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本院1998年10月至2008年10月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纵隔畸胎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外科治疗方法。结果30例纵隔畸胎瘤中,畸胎瘤位于左前纵隔者13例,右前纵隔17例。畸胎瘤外穿10例,其中继发肺感染5例,胸腔感染3例,心包感染1例。病理证实囊性畸胎瘤21例,实性畸胎瘤9例,其中3例镜检为恶性细胞,诊断为恶性畸胎瘤。肿瘤完整切除28例,次全切除2例,其中合并心包部分切除3例,合并肺叶切除2例。术后随访25例,失访5例,随访时间2~8年,无肿瘤再发。结论纵隔畸胎瘤临床和X线及CT表现复杂,易被误诊,手术治疗时应注意手术切口和术式的选择,防止术中出血,注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纵隔畸胎瘤;临床特点;外科治疗

△通讯作者,E-mail:mzf126@yeah.net。

纵隔畸胎瘤是纵隔肿瘤中较常见的肿瘤之一,发生率约占原发性纵隔肿瘤的21.5%[1],其中良性占90%以上[2]。本院1998年10月至2008年10月收治了30例纵隔畸胎瘤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16~57岁,其中25~35岁患者 26例。畸胎瘤位于左前纵隔者13例,右前纵隔17例。畸胎瘤外穿10例,其中继发肺感染5例,胸腔感染3例,心包感染1例。

1.2 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 本组除5例无症状体检发现外,其余2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胸闷、胸痛、气急、咳嗽、咳痰、痰中带血等,其中伴发热10例,咳黄脓痰4例,咯血3例,咯出皮脂样物2例,咯出毛发1例,胸骨后刺痛伴心悸1例,合并上腔静脉压迫症状3例,胸腔积液3例,心包积液1例。本组术前X线、CT检查均发现前纵隔占位并且多突向一侧胸腔,其中位于左前纵隔者13例,右前纵隔者17例,其中肿块内有钙化灶者5例,肿块边缘完整并且与周围器官分界清楚15例,肿块侵及肺组织、大血管和心包各 5例。

1.3 手术方法 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切口选择前外侧切口径路手术17例(3例横断胸骨),后外侧切口径路手术8例,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3例,胸骨正中切口径路手术2例。

2 结 果

本组术前诊断为畸胎瘤16例(53.33%),误诊为胸腺瘤7例(23.33%)、胸骨后甲状腺肿3例(10.00%)、支气管肺囊肿2例(6.67%)、心包囊肿 2例(6.67%)。肿瘤完整切除28例,次全切除2例,其中合并前外侧心包部分切除3例,合并部分肺叶切除2例。术中损伤左无名静脉3例。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均为畸胎瘤,病理证实囊性畸胎瘤21例,实性畸胎瘤9例,其中3例镜检为恶性细胞,诊断为恶性畸胎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8例,肺水肿2例,肺不张1例。经术后常规ICU监护、常规护理、抗感染、止血等常规治疗后,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25例,5例失访,随访时间 2~8年,无畸胎瘤复发。

3 讨 论

3.1 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 纵隔畸胎瘤发病年龄为1个月至73岁,中位年龄28岁,男女发病率基本一致[3]。因早期瘤体较小,对气管、支气管、食管和大血管无明显的压迫,常无自觉症状或症状不多,而在体检时偶被发现。由于良性畸胎瘤患者常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因此,临床上常有病程长、肿瘤巨大、邻近器官受压、功能受损的情况。胸片和CT对诊断纵隔畸胎瘤很有价值,但单凭胸片一般不易将其与胸腺瘤或其他肿物区分,胸部CT影像表现为前上纵隔的厚壁肿块影,其内密度混杂、结构不均,对诊断畸胎瘤很有帮助,特别是厚壁囊肿内伴有脂肪或钙化者,可作为畸胎瘤的诊断依据。纵隔畸胎瘤易被误诊[4],本组术前误诊14例,误诊率为46.7%,高于一般文献中纵隔畸胎瘤误诊率。其中误诊为胸腺瘤者7例,误诊主要原因为纵隔畸胎瘤与胸腺瘤的好发部位相同,病程中患者未出现咯出毛发、皮脂等临床表现。要提高纵隔畸胎瘤诊断的准确性,必须结合年龄(中年为主)、发病部位(多位于前上纵隔)及发病率等,综合考虑可明显提高术前确诊率。出现在前纵隔的良性肿瘤还有胸腺瘤、甲状腺瘤、支气管囊肿、心包囊肿、淋巴管瘤等,在临床上易与畸胎瘤相混淆,但这些病变的CT像往往其壁较薄,其内部结构较均匀呈实性,与畸胎瘤明显不同[5]。对疑诊为纵隔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瘤者可行β-促绒毛膜性腺激素和甲胎蛋白等生化检查给予鉴别[3]。

3.2 治疗 手术切除是治疗畸胎瘤惟一有效的治疗手段。畸胎瘤可侵犯邻近器官,部分还可发生恶变,因此,一经诊断应尽快手术切除[6]。手术方式包括单纯肿瘤摘除术、肿瘤摘除及受累邻近肺楔形切除术、肿瘤摘除及同侧肺叶切除术和经心包肿瘤切除术等[7]。

3.2.1 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切口和术式 (1)单侧较小的肿瘤:CT提示肿瘤包膜完整,对术野暴露要求不高,可选择单侧前外侧切口。胸壁肌肉离断少,术后运动功能障碍少[8]。(2)肿瘤较大与心包、肺、纵隔胸膜粘连严重,与腔静脉、主动脉关系密切甚至侵犯该器官,伴有胸水等,需做肺切除;或肿瘤位于后纵隔者宜选后外侧切口[2],该切口手术野显露满意,有利于肿瘤的完整切除和受累脏器的切除,减少了误伤重要器官的危险性,并可根据需要延长切口。(3)恶性畸胎瘤外侵气管及食管时可取胸前正中切口探查[9]。(4)累及心脏大血管等越过中线的或突向双侧的肿瘤:常选择正中胸骨切口加胸骨角单向或双向横断切口(胸骨正中T形切口),便于切口延长及处理心包。(5)对于肿瘤向颈部穿出者:可采用颈、胸部两个切口,即颈部领式切口加胸部前外侧切口。肿瘤位置较高,易侵犯左头臂静脉或上腔静脉,单纯采用胸部或颈部切口均无法满意地显露肿瘤。而该切口在中间汇合后,可使肿瘤较好地显露,进而完整地切除肿瘤[8]。(6)胸腔镜手术(VATS)手术治疗纵隔畸胎瘤:一般认为纵隔良性畸胎瘤且直径小于或等于6 cm,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粘连不严重,无感染及外穿入其他组织器官时,可行VATS手术。恶性纵隔畸胎瘤不宜行此手术,因为畸胎瘤外膜厚薄不均,常与周围组织粘连。VATS手术最大优点是避免了传统开胸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神经肌肉损伤,减轻了术后切口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

3.2.2 手术治疗的注意事项 (1)对于肿瘤较大,包膜不完整的采取清醒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气管内插双腔管,既可以很好地显露手术视野,使手术操作易于进行,又可防止术中肿瘤破溃、肿瘤组织进入支气管,造成意外窒息。应用肌松剂时要特别注意,避免诱发急性通气与循环功能障碍,危及患者生命[10]。(2)巨大纵隔畸胎瘤多数位于前纵隔心底部,常与大血管粘连,造成解剖关系紊乱,位居其后的大血管,尤其是左右无名静脉和上腔静脉无法直接观察到,损伤的机会比较多,本组病例术中损伤左无名静脉3例,为术中粘连严重钝性分离时所致,应用血管长轴钳夹上腔静脉壁三分之一,以4-0无创缝线予以修补。肿瘤较大且粘连严重时,可切开囊壁,吸净囊液或清除部分囊内容物,待肿瘤体积缩小后,再分离切除肿瘤较为安全。较大的实体瘤,瘤体中央又无液化坏死,可逐步游离,分块切割,一般出血不多。若残余瘤壁与大血管浸润性粘连,难以分离,也可在刮除瘤壁内皮后,涂以碘酒或石炭酸,一般不影响预后[11]。(3)分离粘连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大血管,对大血管受损伤、周围组织与大血管粘连紧密或浸润严重者,可考虑行人工血管置换术。(4)注意不要损伤纵隔内组织,如臂丛神经、膈神经和喉返神经,以免引起术后严重的并发症。(5)患者是否同期行肺叶切除,应视肿瘤侵犯肺的具体情况而定。若肺叶被累及的范围较大,该肺叶功能已丧失,则宜行肺叶切除;若累及较小,则可行局部肺叶切除。本组中合并肺叶切除2例。(6)肿瘤侵及心包者,连同心包一并切除[12],本组肿瘤摘除合并心包部分切除3例,应用人工材料修补心包避免术后出现心包嵌顿取得了良好效果,术后未出现该并发症。

3.2.3 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1)肺部感染与肺不张,主要为患者惧怕疼痛,术后咳嗽、咳痰力度不够,痰液积聚于肺组织内引发感染。本组术后肺部感染8例,肺不张1例,多为老年患者,鼓励并协助患者咳嗽、咳痰,应用祛痰药等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2)肺水肿,主要原因为肿瘤巨大,术前患者肺组织压缩较大,术后解除压迫后引起复张性肺水肿。本组术后肺水肿2例,主要为复张性肺水肿,经过应用糖皮质激素、利尿、提高胶体渗透压及吸氧等治疗后全部痊愈。(3)心包嵌顿,纵隔畸胎瘤侵犯心包而行心包部分切除时易出现此并发症,因此切除肿瘤后应用人工材料进行适当修补。如修补困难,应完全打开心包,可避免发生心包嵌顿。术后一旦确诊有心包嵌顿,则应立即手术治疗[13]。(4)脓胸及支气管胸膜瘘,一般发生在畸胎瘤侵及肺脏并发支气管扩张,手术中又未处理病肺时。术前全面检查,以确定肺受压及受侵情况,是否并发支气管扩张、肺部感染等,以便及时处理。术后出现应立即手术治疗。本组患者未发生脓胸及支气管胸膜瘘,预后良好。

[1] 黄家驷.黄家驷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489.

[2] 陈健,岳峰涛,梁景仁,等.纵隔巨大良性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J].现代肿瘤医学,2003,11(3):190.

[3] 董志伟,谷铣之.临床肿瘤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27.

[4] 王永岗,战祥辉,张德超,等.纵隔良性畸胎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特点[J].实用癌症杂志,2005,20(3):298.

[5] 仇五七,李俊成,王颖,等.CT对纵隔肿瘤的诊断[J].现代医学影像学,2005,14(1):10.

[6] 郑家豪,曹子昂,梁而慷,等.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6,13(1):49.

[7] 陈昶,丁嘉安,姜格宁,等.纵隔畸胎类肿瘤临床表现和外科治疗[J].肿瘤,2000,4(20):64.

[8] 杨文锋,杨国涛,王善政,等.纵隔畸胎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J].山东医药,2002,42(2):62.

[9] 张文林,杨晋平,朴庆云.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16例诊治体会[J].重庆医学,2000,29(1):49.

[10]朱佰锁,孙玉鹗,黄孝迈.纵隔畸胎类肿瘤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3,9(4):325.

[12]Allen MS,Trastek VF,Pairolero PC.Benign germ cell tumors of the mediastinum.In:Shields TW,LogigeroⅢJ,Ponn RB,et al.General Thoracic Surgery[M].5th ed.Philadelphia:Lippincott Williams&Wilkis,2000:2275.

[12]昌盛,毛志福,程邦昌,等.侵及胸廓上口大血管的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J].临床外科杂志,2005,13(2):103.

[13]马炎炎,廉建红,张敏,等.141例纵隔畸胎类肿瘤的外科治疗[J].肿瘤研究与临床,1996,8(1):28.

R730.269;R730.56

B

1671-8348(2010)09-1137-02

2009-05-21

2009-10-19)

◦综 述◦

猜你喜欢

畸胎瘤心包肺叶
左下肢黏液型脂肪肉瘤术后复发并心包转移1例
儿童巨大胸腺增生误诊畸胎瘤1例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备孕查出畸胎瘤,是怀了“怪胎”吗
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对比
MRI在卵巢成熟性畸胎瘤中的诊断价值
成人成熟型睾丸畸胎瘤1例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结核性心包炎心包穿刺患者的护理
三焦和心包相互关系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