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卧铺大巴批量转运地震伤员20例护理体会

2010-04-03

重庆医学 2010年9期
关键词:卧铺伤情伤员

张 敏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全军野战外科研究所战创伤中心,重庆 400042)

卧铺大巴批量转运地震伤员20例护理体会

张 敏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全军野战外科研究所战创伤中心,重庆 400042)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地震造成震区大量人员伤亡和基础设施破坏。大量伤员给当地医疗机构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快速高效安全地将伤员批量转运至离震区较近的医疗机构进一步治疗是灾后面临的重要问题。限于地震灾害条件及当地铁路、机场等设施破坏,本院在当地政府帮助下调集了多辆卧铺大巴车担任转运工作。鉴于卧铺大巴车条件有限及跨省转运过程困难,特制定了一系列运送伤员的接收方案和作业流程,使得接收转运伤员工作顺利完成,现将转运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次共转运伤员20例,其中多发伤13例(65%),单纯下肢骨折7例(35%),脊柱骨折1例(5%)。年龄11~82岁。途中输液9例,口服去痛片 8例,导尿2例,测生命体征20例。

1.2 护理方法

1.2.1 前期准备工作 (1)由本院医疗专家赶赴当地进行就地处理伤情,协助安置伤员,及时将伤员的信息,包括病情、性别、年龄、创伤评分等资料反馈回指挥中心,使接收伤员的准备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更有利于周密地部署接收转运和救治工作[1];(2)预先在伤员身上佩带特制伤情卡片,病历摘要由伤员随身携带,方便随车医生、护士及时了解伤情及处置,未发生身份识别错误及诊断治疗错误,保证了转运伤员的安全[2];(3)对车辆进行简易改装,去除不必要的装置,设置两层床位,下铺安置重伤员,必要时上铺安置伤情平稳的伤员,清理过道以利于途中开展医护工作。另外特殊伤员选用特殊的转运器材和车辆,配备随车医护人员、急救器材和必需药品。

1.2.2 转运途中体位 患者应顺车体而卧,以减少汽车运行时对患者脑部血流的影响[3],将患者身体用安全带固定于卧铺上,防止转运中碰撞及颠簸。对不同病情采取不同体位,如胸部损伤者应取半卧位以利于呼吸;脊柱伤搬动时禁用软物吊抬或一人托抱,应多人双手平行用力托住躯干,使脊柱保持在同一水平线置于硬板上,避免脊柱弯曲加重脊髓损伤;下肢骨折患者应抬高患肢等;根据病情调整适当体位以防患者体位不适。

1.2.3 转运途中病情观察与护理 本组转运20名患者,配备主任医师、医师、护士长各1名及护士3名、自愿者1名。医护人员必须密切掌握患者病情,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出入量。建立静脉通道者,根据病情选择药物,调整输液的速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准确地做好医疗记录,发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措施,给予有效处理。每车按标准配制急救药箱、器械及输液箱,车队指挥车携带其他备用药物及其他器械。

1.2.4 留置管道的观察与护理 转运途中患者管道应妥善固定,安全放置,管道长短应适宜,过长易引起扭曲,过短在变换体位及患者躁动时易脱落。严密观察,防止管道扭曲、受压、堵塞、脱落,确保通畅,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气味、量;观察静脉输液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等,并及时处理,保证转运途中液体通畅;观察滴速变化,根据病情、年龄合理调节,防止输液速度过快,导致循环负荷过重。

1.2.5 做好基础护理和防止感染 患者大多系开放伤且时间已较长,加之天气炎热,极易发生感染,因此卧铺车内应保持室温在26℃左右,运行过程中定时开窗通风,保持车内空气新鲜。做好基础护理,在进行各种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防止交叉感染。

1.2.6 心理护理 突遇意外灾害,患者及家属往往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加之病情在基层医院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普遍存在恐惧感和强烈的求生欲望,迫切要求得到最佳治疗和护理,对医护人员寄予很大的希望,因此关心患者,及时准确地采取各种救治措施,减轻其痛苦,稳定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情绪,消除恐惧感是非常重要的。强调医护人员在面对各种各样伤情的情况下不能在伤员面前表现出惊讶或惊慌失措,以免给伤员带来恶性刺激。

2 结 果

转运范围500 km以上,历时11 h,安全顺利地转运了20例伤员,无1例伤亡及病情明显加重。本组20例转运患者均无撞伤、跌伤、坠床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3 护理体会

3.1 转运前的认真检查和评估是安全进行远程医疗转运的重要条件。伤员的性别、年龄、伤情、创伤评分等资料必须及时反馈给指挥中心,使接收伤员的准备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更有利于周密地部署接收转运和救治工作。为伤员特别设置的伤情卡片(伤票),将伤员分为红(严重损伤,需紧急外科处理和专科治疗)、黄(较轻的损伤,仍然需要外科治疗)、绿(无生命和肢体威胁的损伤)、黑(死亡或明显的致命损伤)等,起到直观、简便、易用的作用。

3.2 详尽的计划、周密的安排、强有力的医疗保障是远程运送成功的保证。各级部门的重视及强有力的指挥系统是顺利完成跨省转运批量灾区伤员的重要保障。由于伤员人数多,伤情各异,搬运时间紧,需要协同作业的部门及工作人员很多,各部门紧密配合、协同作战是任务完成的关键。人员配置、抢救装备、急救药品、车辆问题等方面都应做充分考虑和准备。尽量把困难问题想得多些、物资准备得充分些。如本院在一次接收伤员时恰逢雷阵雨,由于事先备足了雨具,在小雨时仍能继续搬运且不影响进度,伤员、担架员也都没有被雨淋湿。

3.3 运输过程中要设立临时救护站,尤其是专车转运伤员路途时间长,一旦伤员有病情变化能及时得到救治。需紧急运送到医院救治时可由警力协助开道,使伤员在最短的时间到达救治医院,同时通知接收医院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如本组转运过程中,预先从随车医师处得知有名伤员病情危重,便及时将伤员调整到就近的指定医院,路上警车开道,保证了沿途畅通无阻。

3.4 对地震灾害后的伤员及早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及早进行心理干预,可以舒缓伤员的恐惧、悲痛[4]、焦虑等不良情绪,减轻应激损害,减少转运途中并发症的发生。伤员及家属分别来自灾区的不同县(市),人地生疏,甚至还有语言沟通障碍问题,为此本院采取一个担架员负责一个家属的“一对一”的方法,未发生一起家属走散事件。

[1] 梁欣.灾害医学救援中伤病员分类工作研究[J].灾害学,1998,13(4):88.

[2] 杨晓蓉.汶川地震大批量伤员在后方医院的救护程序探讨[J].创伤外科杂志,2008,10(6):22.

[3] 张秀果,张淑环,李秀婷.长途转运地震伤员的救治管理[J].中国临床护理,2009,1(1):14.

[4] 周宏珍,周春兰,钟晓红,等.地震后住院伤员的心理援助[J].广东医学,2009,30(4):659.

R473.6

B

1671-8348(2010)09-1091-02

2009-11-25)

◦短篇及病例报道◦

猜你喜欢

卧铺伤情伤员
武警新兵在训练的过程中训练伤急救到院内急救的救治过程
伤情驱动在卫生分队演训中的初步探索
李克强 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和救治伤员
列车卧铺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第一次坐卧铺
豪华卧铺
384例急诊军事训练伤伤情及心理应激分析
眼外伤围手术期护理50例效果分析
眼外伤围手术期护理50例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