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世纪英语专业语法教学改革探究

2010-03-22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英语专业语法

(通化师范学院外语系,吉林通化134002)

21世纪英语专业语法教学改革探究

王诗淇,马廷巍

(通化师范学院外语系,吉林通化134002)

回顾上世纪西方和我国语法教学的状况,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论证21世纪语法教学在我国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必要性,提出当前应考虑的问题不是要不要教语法,而是教什么和如何教。要提高英语专业语法课的教学成效,一方面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语法教学本身的研究。

英语专业;语法教学;改革

一、中西方语法教学的历史回顾

美国著名认知语言学家Fauconnier认为语法是神秘的幕后认知与人类思维表面行为之间的必然联系。(Faucconier,1994:40)语法教学在整个英语专业教学当中的地位一直以来都是大家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

1.西方的语法教学

语法翻译法是一种早期的外语教学法,它是外语教学历史当中使用最久和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语法翻译法几乎统治了欧洲外语教学长达数百年之久,在19世纪达到全盛时期,在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之间统治了整个欧洲。语法翻译法利用母语的正迁移来实行外语教学,成为外语教学史上最早的一个教学法体系,它的出现为建立外语教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体系奠定了基础。然而,语法翻译法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口语教学。20世纪,语言学在各个领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各种理论层出不穷。语言学的发展同时也引起了教学领域相关的热烈讨论。每当一种新的语言学理论出现以后,伴随着人们对理论理解的深入,它最终将被应用于语言教学的实践当中,对语言教学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20世纪20年代美国学者F.博厄斯和E.萨丕尔在调查美洲印第安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结构主义,以注重对语言结构形式的描写而著称。在结构主义的影响下产生了听说教学法。听说法是一种理论基础非常雄厚的教学法流派,它把结构主义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应用到外语教学中,使外语教学建立在当代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听说法的出现成为第二语言教学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促进了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发展。听说法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将刺激-反应模式应用于外语课堂,认为及时的视听输入以及语言输出会帮助学生形成语言习惯。根据这一教学法,在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不应该讲解语法,在中高级阶段也应该限制语法的讲解,语法的习得主要靠学生在语言习惯形成过程中的直觉和理解。

20世纪50年代,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将语言视为抽象的符号操作系统来进行描述,符号的意义以及所知无需考虑。生成语言学区分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将语言的研究对象锁定在语言能力之上。语言能力指的是人类特有的理解和构成从未听说过的、数量无限的句子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许多反传统的新的教学法开始出现,如功能教学法、理解法、沉默法等,这些教学法对学生的写作水平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曾为乔姆斯基追随者的Lakoff提出了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将语言视为一个非自主的系统。这一观点将语言置于人与环境、人与同类交往这一大背景下,认为语言同人类的普遍认知能力之间存在密切的、辩证的关系。根据这一观点,要想在语言能力和非语言能力、语言事实和非语言事实、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以及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之间划出清晰的界限可能将被证明是不现实的、且具有误导性的。认知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语言学理论也将对中国的语言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应该将学生语法的习得与认知能力的习得结合起来。这一过程应该在更为广阔的语境下进行,而不仅仅局限于语言本身。

2.中国的语法教学

回顾百年的中国外语教育,有六种教学法对我国的外语教学产生过深远影响。从产生的时间顺序来看,它们是产生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语法翻译法,19世纪末欧洲教学改革运动产生的直接教学法,20世纪40年代以美国结构主义为基础的听说法,以情景教学为基础发展而来的视听法,70年代以功能主义和交际理论为基础的交际法和80年代的任务型教学法。(张正东,2000)从对我国外语教学影响的程度上看,改革开放前,语法翻译法占主导地位,语法教学处于核心地位。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听说法占主导地位,语法教学的核心地位动摇,甚至被逐渐淡化。90年代后,任务型教学法对英语教学产生重要影响。进入新世纪,以交际为核心的外语教学理念和方法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在培养交际能力这一理念的影响下,近年来,我国外语教育中出现重听说、轻读写,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深层次阅读水平严重下降的局面,违背了外语教育的规律,究其原因就是语法教学逐渐被忽视甚至被交际能力的培养所取代。

二、英语语法教学的必要性

毫无疑问,英语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应具有扎实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这些能力不仅包括语言表达的流利性,更包括表达的准确性。语法的有效习得是准确性的保证。语法翻译法追求准确性,有利于学生写、译能力的培养,但它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语言流利程度。

Krashen不主张有意识地学习语法,他认为语法知识必须在与目标语的接触中潜意识地习得。基于此理论,教学实践出现了忽视语法教学而更加注重语言流利性的现象。事实证明,这种做法走了另一个极端。学习者开得了口了,但准确性无法保证,说话往往错误百出,同时学生的写作能力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很多人把学生准确性的下降归咎于交际法。然而,交际法的倡导者们却申辩交际法并不排斥语法。Swain早就提出交际能力应包括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策略能力和语法能力。Yalden也指出没有语言能力就不可能有交际。Geoff Thompson更是认为那种一提到交际法就觉得是不提倡讲语法的看法是对交际法的误解。H.G.Widdowson认为交际法是一种结合了语言技能训练和交际能力培养的整体性教学法。交际法不否认语法教学的必要性,但反对为语法规则的讲解而讲语法,强调语言技能的训练最终都是为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而服务的。Wilkins和Canale等学者都认为缺乏语法知识就会限制语言创造能力的发展,学习者只有掌握了语法知识才能保证语言创造能力的发展。

实践表明有些语言能力属于普遍语法范畴,应该通过交际而习得,但是很多语言能力是某一语言特有的,往往不能通过迁移(transfer)而习得。陈月红在《中国学生对英语关系从句的习得》一文中,通过比较中、法、英三国学习者对英语关系从句的习得,发现即使英语水平高的中国学生,对于某些英语结构也不能真正掌握,关系从句便是一个例子,因为中国学生未能设定英语迁移的参数。这个研究说明某一语言特有的现象必须通过语法教学,使学习者清楚了解如何运用及掌握该类结构。语法不是一个自足的形式体系,其在本质上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体系,句法分析离不开语义,语义是形成语法聚合关系的基础。语义、语法、语用是研究语言构成及其运用的三个基本层面。语义、语用是构成语法形式的内容,语法是兼顾语义、语用的形式手段。语法在英语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当然,语法教学并不意味着只是语法规则的灌输,而是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根据不同的对象,介绍适当的规则,然后把这些规则运用到实际的交际中,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与认知能力。正确的做法是在强调语法形式和发展交际能力之间要设法保持一种平衡。

三、语法教学的改革方向

大学英语专业语法教学要有系统性和针对性,必须抓住重点。要了解中学的语法体系以及学生对于语法体系的掌握,避免简单的重复中学的语法体系。目前英语专业语法教学重点内容应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学已经学过,但在整个语法体系当中占据非常重要位置的内容。对于这些内容,要在情景语境当中呈现,让学生通过情景语境了解这些内容,同时要结合适当的语境加以练习,让学生真正习得这些内容。另一类是中学没有学过或较深的语法内容,通过一定的讲解,让学生熟悉并掌握这些内容。在传统的语法课程当中,语法分析把句子(sentence)视为语言系统的抽象单位,故脱离语境来分析句子的意义,分析往往停留在句子层面,而且分析素材往往是由语言学家根据直觉和经验编造的静态素材,这样一来,学生所形成的仅是语法能力。对于语法化研究语义、语用因素如何被形式化、被固定为语法规则以及语法规则的使用要考虑到语义内容及语用环境的需要,(Brown,G1983:14)我们可以从语法化的角度反向来研究语法的现状。教材的内容能够为语法分析提供真实、具体、形象的语义、语用要素,所分析的对象也变成语句(utterance),同时分析的素材也处于动态当中。学习这样的教材,学生不仅能够形成语法能力,同时也能够以语法形式为媒介形成语用能力。

1.改进语法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对于语言结构的习得,而不仅仅是掌握。语法教学要结合阅读和写作的教学。阅读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语法教学素材,应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学习语法的习惯和能力。要结合难句、长句、段落、文章来巩固和加强语法学习。根据Brumit的理论,语法教学应该采用交际-呈现-练习的模式,而Harmer则采用介绍-限制性练习-运用性交际活动的模式,Byrne使用的模式却是运用-呈现-练习。前两种学习方法适合有一定水平的学习者,第三种方法适合初学者。因此,应当根据学习者的能力水平因材施教,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2.改进语法考试方法。既要考察学生的语句能力,又要考察学生的语篇能力。除了单句的填空题或多项选择题外,篇章水平上的语法结构词非选择性的填空可以考查学生语法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及思维逻辑能力。可应用语法手段改写句子或段落。阅读理解或翻译中都可以考查语法知识的运用。如果在中译英和作文评分标准中设定某些语法修辞手段应用的得分比例,则可以鼓励学生学好用好修辞手段,提高写作水平。

3.改进课程设置。设立两种类型的语法课,一是必修课,二是选修课。对于翻译方向的学生,语法课应开成必修课,必修课可按照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对于语言文化方向的学生,语法课可以开成选修课。选修课可以采取讲座的形式,开设两个层次的语法课,第一个层次是基础语法课;第二个层次是语用法。语法能力主要涉及语言结构方面的知识,语用能力主要研究非语言知识如背景知识以及个人信仰等在语言使用中所起到的作用。要想准确、流利的运用语言必须同时具备上述两种能力。二语习得者缺少学习语言的自然环境,因此对于他们来说,语用能力的习得尤为关键。

4.引进、编撰国外近年出版的语法与阅读结合、语法与写作结合的新教材。及时了解、认真研究国外语法教学动态。可组织教师根据教学实际编撰教师用书、学生用书以及习题库。利用语料库建立口语语法教材与写作语法教材,可以借鉴《英语交际语法》(1994)与《朗文英语口语和笔语语法》(1999)作为参考教材,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法能力和语用能力。

[1]Biber,D.,et.al.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M].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1999.

[2]Brown,G.Discourse Analysi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14.

[3]Ellis,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1993.

[4]E11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5]Fauconnier,G.Mental Spaces: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40.

[6]William Labov.Principles of Linguistic Change[M].Social Factors 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7.

[7]陈月红.中国学生对英语关系从句的习得[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4).

[8]戴炜栋,等.中国的二语习得研究:回顾、现状与前瞻[J].外国语,2005(6).

[9]郝兴跃.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语法教学的新趋势[J].外语界,2004(4).

[10]黄和斌.英语语法的宏观思考[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

[11]黄青.英语专业学生语法错误僵化的实证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12]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功能语法概论[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13]胡壮麟.系统功能语言学近况[J].外国语,1998:57-61.

[14]蒋祖康.语法习得次序与语法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02).

[15]李桔元.英语语法教学改革——认识、原则及方法[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4).

[16]陆锦林.探求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恰当位置[J].国外外语教学,1992(1).

[17]罗新红.对交际教学法的几点质疑[J].国外外语教学,1997(4).

[18]刘炜.本科层次英语专业语法课程设置的阶段性问题[J].现代教育科,2008(12).

[19]秦伟,杨春霞.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5).

[20]吴益民.语法在EFL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外语界,1997(4).

[21]章振邦.新编英语语语法教程:第二版[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22]章振邦.新编英语语语法教程———教师用书:第二版[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23]章振邦.关于《新编英语语法》系列的研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

H319.1

A

1008—7974(2010)11—0101—03

2010—05—26

王诗淇(1981-),女,吉林通化人,现为通化师范学院外语系教师,在读硕士。

林凡)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英语专业语法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跟踪导练(二)4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