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自中国的几种日本传统乐器特点分析

2010-03-22

关键词:尺八三弦流派

汪 岷

(太原师范学院 音乐系, 山西 太原 030012)

传自中国的几种日本传统乐器特点分析

汪 岷

(太原师范学院 音乐系, 山西 太原 030012)

尺八、琵琶、三味线、筝等日本乐器来源于中国,与中国的传统乐器箫、琵琶、三弦、古筝形制相似而又有所不同,到现在仍然较完整地保持着传入时期的形态。这与日本音乐界在教习方面履行着严格的传承制度密不可分,由此使得许多古老的乐种、曲目、流派和风格能够长久地保存下来,形成日本独特的音乐文化。

日本;传统乐器;尺八;琵琶;三味线;筝

见过日本传统乐器的人似乎都有一种感觉,许多乐器如尺八、琵琶、三味线、筝等都似曾相识,很像我们中国的传统乐器,如箫、琵琶、三弦、古筝等。这不由使人猜测,它们之间是否有着某种联系。

我国和日本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开始音乐文化的交流,而在我国的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日益频繁,日本曾先后派遣五批“遣隋使”和十九批“遣唐使”到我国来,其中每个使团都设有音乐长、音乐生,他们把在中国学习到的先进的文化和典章律令制度及我国的音乐艺术带回到日本,从而使我国音乐在日本国土上得以广泛地流传,并对日本的音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尺八

尺八是日本流行的乐器。尺八原为我国古老的吹奏乐器。早在东汉时期,尺八的前身羌笛就已流传于民间。到了隋代和唐代,尺八已成为宫廷中的主要乐器。由于管身长一尺八寸而得名。宋代以后,随着汉文化的断层,来自民间的箫、笛等乐器逐渐取代了用于宫廷雅乐的尺八的地位,以致现在我国已不见这种古代的乐器了。据记载,日本尺八是在奈良时代,也就是我国南北朝末年至唐初,作为演奏唐代的雅乐的乐器而由中国传去的。目前在日本流行的五孔“尺八”,则是宋末元初时期由日本普化宗的禅宗和尚觉心引入日本的。觉心和尚回国时带回尺八及《虚铃》和《虚空》等尺八曲。后来,心觉创立普化宗,传授尺八技艺,称为普化尺八。1871年以后,普化尺八传于民间。日本现代尺八就是从普化尺八演变而来的。

从外形上看,日本尺八的形状与我国现在常见的箫相似。他们在中国时属同宗同源,但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了较大的变化。尺八管身较箫短而粗,中通无底,歌口为外切U形,正面开四个按孔,背面开一个按孔。选用竹子近根部分制作。尺八的音色圆润、柔美,苍凉辽阔,深沉而含蓄,并略带凄凉之感,又能表现空灵、恬静的意境。箫由一根竹管做成,上端留有竹节,下端和管内去节中空,歌口为内切V形,正面开有五个音孔,背面开有一个音孔。箫的音色柔和、典雅,低音区发音深沉,弱奏时很有特色;中音区音色圆润、优美;高音区发音紧张。因此,尺八与箫虽形制相似,但在音色方面有显著的差别,而且歌口切法的不同也会造成吹奏技巧的天壤之别。

琵琶

琵琶在唐朝时期,作为雅乐器的一种从中国传到日本。从日本平安时代开始盛行,后发展成为了日本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乐器。由于最初习练并传播琵琶的多为僧侣,所以以演奏吟唱琵琶行乞的“琵琶法师”们始创的独特流派“盲僧琵琶”成了日本琵琶流派的先驱。

日本琵琶基本延续了中国唐朝时期的形制及演奏方式,发展到现在有很多的种类,如乐琵琶、盲僧琵琶、平家琵琶、萨摩琵琶、筑前琵琶、锦琵琶等。虽然各流派琵琶体积大小各有不同,但形制大致相同,都呈梨形。琴颈成九十度角向后弯曲。琴的表板上都有左右两个类似小提琴F字孔的半月形孔。

日本琵琶的弦码称为柱,只设置四到五根的柱,柱被做得很高。通过把柱与柱之间的弦纵向按入,有时候音会高纯四度。

日本琵琶大都为四弦。但就萨摩琵琶和筑前琵琶而言,现在音乐会的演奏上使用的大多为五弦。弦采用中国古法,均用捻在一起的丝弦,第一弦(筑前琵琶为第二弦)最粗,逐次变细至第四弦。第四、第五弦粗度相同,所以也被调成同音,像曼陀琳一样经常被同时弹奏。

中国唐代的琵琶用拨子弹奏,这个演奏方式至今被日本琵琶所保留。为了体现不同的风格变化,不同流派的拨子大小也会不同。如盲僧和平家琵琶的拨子较大,萨摩琵琶拨子顶端的扇形部分最大超过30厘米。

虽然日本琵琶与中国琵琶同源,但中国琵琶发展到现在已有了很大改观。中国现代琵琶的琴颈向后基本成45度角倾斜。面板上没有半月形开孔,只是在覆手内有一开音孔。琵琶的柱有20多个,按十二平均律排列,可进行多种转调。

除了形制上的不同之外,日本琵琶还有自己的一些特色。如日本琵琶几乎没有器乐曲,只有声乐曲。乐器一般只在前奏、过门中使用。声乐曲也是以说唱曲为主,几乎没有抒情性的歌曲,并以类型化旋律作曲。如有的流派所有的曲子都共同使用同一种前奏;有的流派使用固定歌唱旋律型,还在过门中使用鸟名、波浪名及树木名来称呼旋律型。

日本筝也是隋唐时期从中国传入的,至今日本筝仍保持中国唐朝13弦筝的形制。每根弦用1柱支撑。琴身为笔直的长方形音箱,长度约180cm,宽度约30cm。最初它只用于雅乐的管弦乐队中,到16世纪时九州僧人贤顺创立了筑紫筝流派,其曲调多来自雅乐,主要在僧侣、武士阶层中流行,学习筑紫筝并非为娱乐消遣,而是作为修养身心的手段。而当今依然流行的、带有较强艺术性的俗筝音乐是由盲人音乐家八桥检校开创的。他顺应当时市民音乐欣赏趣味的变化,将筝原来没有半音的定弦改为包含两个半音的都节音阶定弦,从而为近代俗筝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日本筝弹奏时右手的大拇指、食指、中指需套上指甲套,左手按弦。不同流派指甲套的形状有所不同,有铲型、椭圆形等。

中国现代古筝的形制与日本筝基本相同。唐以后为13弦,20世纪60年代逐渐增至18弦、21弦、25弦,并改传统丝弦为钢丝弦或尼龙缠弦。现在又试制出有变音装置的快速转调筝和以十二平均律定弦的蝶式筝。

筝曲在日本是雅乐之外器乐曲最发达的音乐种类。但多数是以两面或多面筝等合奏形式演奏,或者是由筝与其他乐器共同进行的,这是日本筝曲区别于中国的一个显著特点。在日本音乐中,筝曲具有内在、沉静的风格特点,被认为是上流阶层的音乐,它继承了雅乐具有高雅品位的传统。

三味线

一听到“三味线”这个名称可能有些陌生,但如果看到这个乐器,就会发现“三味线”和中国的“三弦”形制几乎相同。其实“三味线”正是中国的传统乐器三弦经过琉球王国(现在的冲绳)传入日本,产生了早期的冲绳“三线”,之后传到日本本土,逐渐成形。在日本传统音乐界中,也直接称“三味线”为“三弦”。为了不与日本的三弦混淆,因此在中国一般只称日本的这种民族乐器为“三味线”。

日本的三味线基本分为“琴杆”、“天神”(缠弦的部分)和“琴身”三部分。为了便于携带,琴杆一般都是由三截拼接而成的,分别称为“上杆”、“中杆”、“下杆”。与此相对,不能分成三截的琴杆称“长杆”。根据形状大小,三味线可以分为“细杆”、“中杆”和“粗杆”三类。顾名思义,粗杆最大,细杆最小。根据流派,三味线又可以分为长歌三味线、义太夫三味线、常盘津三味线等。不同流派使用的杆粗细有所区别。琴身呈四方形,正反面蒙上猫皮或狗皮。

三味线演奏时与日本琵琶相同,也使用拨子。拨子成银杏叶形,具体的大小形状根据流派、音乐和演奏者的习惯不尽相同。演奏时将琴身靠在右大腿上,左手按弦,右手用拨子拨击发声。传统上,演奏者一般以臀部坐在后脚跟上的跪坐姿势演奏,称为“正座”,现在也经常直接坐在普通椅子上。

日本三味线的演奏中,右手拨弦的力度很大,节奏感很强,甚至有人戏称其不是弦乐器,而是打击乐了。

中国现代三弦的构造较简单,可分为琴头、琴杆和琴身三部分,琴身两面蒙以蟒皮而成。演奏三弦,左手按弦,右手指弹弦或用拨子拨弦。由于三弦琴杆无品,弹奏旋律时音域间高低变化自由,可奏出各种滑音,在所有说唱、戏曲和歌唱伴奏中,都能很好地起到衬托作用,在转调和演奏有半音的乐曲时尤为灵活,最宜于演奏抒情的旋律和激昂的曲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这样看来,日本乐器之所以与中国乐器相像,是因为其多是由中国传入的。但到现在这些乐器仍然能较完整地保持着传入时期的形态,这与日本音乐界在教习方面履行着严格的传承制度密不可分。

在日本,当一个人一旦学习音乐后,他就必须拜某一位师傅为师,把他视同自己的父亲一般。初学者首先必须要掌握某一流派所必须的礼仪和行为方式,例如对乐器的崇拜仪式,侍奉师傅的各种礼节等。从此以后,他不仅在学习音乐时,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一举手一投足都必须严格遵循这一套繁文缛节。不仅如此,日本音乐界还有一套严格的家元等级制度,家元制要求学生对师傅、晚辈对长辈的绝对服从,对师傅传下来的曲目、演奏技术和风格不能有任何改动。这种严格的封建家元制造成的积极后果是使得许多古老的乐种、曲目、流派和风格能够长久地保存下来。[1]另外从地理上看,日本被亚洲大陆东部的海域所包围,日本本土的众多岛屿与亚洲大陆及东南亚岛群隔离开。这种地理环境使日本有可能接触并吸收大陆文化,而又不被大陆文化所支配和征服。因此,日本文化在进化中一直有牢固的连续性,继续保持日本民族精神,使其对世界的精神与物质文明能不遗余力地吸收、借鉴和仿效,并巧妙地加以融化之后,重新打上日本式的烙印,从而形成日本民族特有的文化融合。

[1] 俞人豪,陈自明.东方音乐文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8.

【责任编辑 张 琴】

2010-03-30

[个人简历]汪 岷(1974-),女,北京人,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副教授。

1672-2035(2010)04-0105-02

J633

B

猜你喜欢

尺八三弦流派
爷爷的三弦
云南少数民族三弦分类研究
——基于黄金分割比例
赵建忠《红学流派批评史论》序
奏华夏之独韵
——不该被国人遗忘的乐器之尺八
内蒙古蒙古族三弦大师培训班在呼举办
人文纪录电影《尺八·一声一世))将映
尺八的禅意
容轩读印——明代流派印(下)
关于戏曲流派概念及推出新流派的思考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论京剧表演新流派的创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