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郭沫若《天狗》主观偏向的一个认定

2010-03-22

关键词:天狗才情郭沫若

冉 华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2)

关于郭沫若《天狗》主观偏向的一个认定

冉 华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2)

从作者创作心理的角度揣测《天狗》一诗中体现出来的言语细节来观照诗人在诗歌细节处理时的着力和处理,发现诗人在诗歌中体现出来的更多是对天才的赞誉而非学界以前所说的人性解放和生命新时代生成,尽管我们必须承认诗人品格中对人自身的赞美和称誉,但我们必须发现诗人的占有偏向的真实内心,即对天才的本能宠爱。

郭沫若;天狗;天才;人性

我们可以直觉地推掉以前大多关于郭沫若《女神》集中单篇诗《天狗》中自我主体性和人性解放的过多的注脚说明,因为天才创作感和天中之狗的天性意识在其中十分明显。我们不可否认,该诗作在创作过程中明显地体现出张扬天性的意识;而笔者认为这种张扬天性的意识多于强于张扬人性与个性解放的成分。当然天体意识在郭沫若诗歌研究中,学界对此已经多有见解,可以算解释郭老诗歌的重要切入和肯定。“泛神论”方面的延伸是郭沫若诗歌研究强调更多的一方面,也已经取得颇多的成果。朱自清先生对郭老诗歌泛神论精神在20世纪20年代就早有论定:“他的诗有两样新东西,都是我们传统里没有的:——不但诗里没有——泛神论,与二十世纪的动的和反抗的精神。”[1]5也有对动词认定和强调得出诗人对自我体验动态的突出。“这种运用首先是量上的,全诗二十九句,二十二句以动词为其句子的主干。”[2]146但是我们换一种角度来看天狗的另一个层面,从天才创作主体来关注《天狗》或许能在新纪元得到新的看法。

一、创作心理揣测:天才自卑所导引的一系列问题

(一)为什么是天狗,而非凡间狗,天才的自我意识

明显可见郭老在选择神性本体定位的时候直觉地选择了天狗。揣测起来,天狗有两层含义:一是天狗本身携带的传说色彩,二是天中之狗。撇开第一层的借用不说,在第二个层面上可以有更多的言说机会。首先,“天”与人间的不同,体现出一种超然的本体意识,即一种超越人本的天空意识。但我们必须看清,诗人非但不从本体肉身来看问题,进而直接描摹到天体的置入感受,超越了动物性向天的飞升,而超越了人本的思考方式,变成了一种天性使然。其次,想借一双天中慧眼,洞悉天下物件和事例,以囊括视野和寻求跨越性的见解。再次,在创作的同时保持着自我和本我之间的明显分裂。借机用一双天中狗眼来行使观照,看待诗歌体验中的非凡享受。来自于本身,对世俗“狗眼看人低”和对自命不凡的天穹意识的双重反抗,体现出来的是自我肯定和自我拔高。对自己的想法高入云霄,这无不来自于自己强大的天赋和才情,天才本然的价值味道。

站立在天才意识的揣想基础上去琢磨,也就是说诗人更加在意自身的天赋才情,而非自己在别人眼中的看法和见识。直观上说,诗人内心在在意人道主义的“我”同时,更加标彰自己的天分和才情。

(二)为甚要先吞完才吐或者再吐:能量和才情不足

天才也会遭遇到能量和才情不足的时候?那是肯定的,因为当天赋的才情遭遇更伟大的创作之时,难免会出现才情和能量的不足,造成创作心理的波动和转向。而从《天狗》这篇作品的成色来看其的确是伟大的创造,足以给任何天才的才力胆识提出一些要求和责难。

在前面的基础上说明自己是天狗之时,再看接下来这几行诗句,许多鲜明的东西就可以看得清楚了。“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我便是我了!”诗文中的“我”呈现出来的状态正是一个暴徒的情状,并吞日月,包举宇内,吞完之后还无不有直接私欲性质的表露:“我便是我了!”在这里进行揣测的时候,必须尊重郭老人本精神和人性的自我解放的层面的各项因素。因为在我的建构完成之后,我开始释放自己的能量。“我是月底光,我是日底光,我是一切星球底光,我是X光线底光,我是全世界ENERGE底总量!”虽然诗人在获得一切之后迅疾完成了能量的转换和释放,但是难以掩盖的是才情和底气的不足,因而引起的自卑和感叹。但存在的可能是,也许正缘于这样的先吞才让后面的天才之吐更加强健和顺畅。

(三)吞的顺序和内心秩序:焦虑与恐慌

当我们再看首刊1920年2月7日《时事新报·学灯》的《天狗》之时不难看出,诗人最先的吞的顺序是先日后月,而后面的刊印本则更换成先月后日,这儿细微的改变都体现出在诗歌创作之初或者说思维之先都是很习惯的思路“日月星辰”,而在后面的改变中则体现出从小到大的秩序性吞食,说明了诗人在思维秩序上的转变的更换。不去面对世俗的日月星说法,而在才情自我感觉不足的基础上去述说由小到大的吞灭,这是一种妥协,也是一种认真的落魄。从其本身来说,在创作过程混沌的心理状态,可以说明那种天才创作没有停顿中的焦虑和恐慌。这反倒是说明,《天狗》创作心理动向中包含着无尽的创作心理期许。

也许本来是一种挑战,对世俗能力的强力出击,对人无尽的尊重,但是由于自身的焦虑与恐慌,让诗人不得不有所收敛,变更自己的吞的顺序。在其先的是自己内心秩序的些许转变。诗人由于精神层面的强大负载,自己已经有些许心虚了,一个自我失去安全感的人不可能太多地照顾四围的感受,因为此时的诗人是惊慌不安的,他必须自我保护和自身完满。

(四)吞到吐的瞬间转化

在吞完一切之后瞬间就完成了从能量到光线的转化,这体现了诗人强大的才力和气魄。这一方面是才情强大的体现,可是隐约地也夹杂着天才的自卑心理,具体的表现就是迅速逃离现场的逃遁意识。“我飞奔…我在我脑筋上飞跑”这后面一段无非地体现出了天才在吞灭之后的狂乱和自我释放的一种解脱,惊慌无措,行动完毕之后的无所适从。在强大的情感力量面前,作者自己也感觉到情感能力的混沌,无法控制。他自己也觉察到生命意识和生命力的恐慌,在诗歌话语推进之中,他自己也无法控制,或许是浪漫主义的日神的梦和酒神的醉,他无法阻挡和延迟任何的情感力量。想来,这样才是诗歌情感和艺术着力瞬间转化的一个原因。但这迅疾和快速很明显体现出即时思维能力的强大和重要。

(五)要爆却未爆

“我的我要爆了!”在自我呈现的状态之中,我行将自我毁灭,行将自我消解,然后通过牺牲的最崇高境界来完善自身和本我的解放,自我主体性的解放和个性的消逝持续地体现出来的能力。总而言之,在人近乎绝望的时间里用尽全身心最后的能量和力气来完成最后的冲刺,可是在以前的能力释放过程后,诗人感觉到才情和能量的不足,只能最后毁灭性地爆破。在诗人的内心世界里,用尽全身力气的毁灭性爆破似乎是最好的能力的解放,看似是诗歌最高的境界,其实质却没有达到诗歌的最高境界,可能诗人并不这样想,却身不由己。其全力写作和整个身心的投入令人敬佩和尊重。

(六)创作过程中的真诚投入度

那我们能就此怀疑诗人在创作中的投入程度吗?决然是不可能。我们不能随意怀疑任何一种艺术的崇高境界,和一门人类精神艺术创造的纯粹性和纯正性,因为诗人群体中的一个高度思考耗费的能量和精力也不可小视,所以在强大的耗费面前一个个体,属于诗人的一个子民可以体现他的随意性和个体区别不一,所以诗人因为真诚才耗费了他的能耐,真诚地体现出他的自卑和本然的无奈!值得尊敬的诗人!

诗歌当然有人为的部分,但我们必须以对作者创作心态和创作自然率为前提。也即是说,在真正的创作中,也会有偶然的心理出发和感受,接受外界的触发和一些外部细微的感动,会导致言语方面的细微转变和偶然变动。

(七)天与人的距离,还是天人合一

这样揣测一来,我们或许就有些距离感和疏离的知觉。创作心态极其复杂,创作者很可能在创作进行中受到偶然外因的影响,从而在创作中出现细微的心理变化。不可否认,郭老在诗歌语境进行之中必然是有一定的天才自豪感包含其中,但是人性解放、生命意识也是他创作的主要动因和真实动力元,只有这样强大的情感才推进了天狗的生命自我。

我们推理得出,炫耀式自豪感与生命本体意识是并存于郭老诗歌境界中的。也许正是这种自负方式的爆破让诗歌充满了内在的生命,在天狗的隐喻形成中充溢着强力碰撞。天人合一的天体意识,天与人之间的空间,二者之间包含了所有生命和力量,伟大的艺术就自然而然地生成了。

二、《天狗》的21世纪意义:状态是不是最好的期待

我们在《天狗》之中,始终看到诗人处在一种状态之中,或者说始终处在一种将要的状态,并没有决绝地去执行。此时此地,我们无不感到诗人天才般的期许,并不去破灭,反复地吟唱内心的一份真情,充满回环反复的情态之中。那么在进入21世纪汉语诗衢之上,人性观念解放诗学观念和多元视野中人本观念的进步,和负载在诗歌自身的内在率的基础上,我们不禁要问:状态是不是最好的期待呢?

当诗人和诗情才力均不足以完成或者刚刚只够完成一次诗歌创作之时,诗人是不是理该进行自我保护,进而进行一种弥足珍贵的自卫呢?对于一个诗人来说,倾尽一切才力和意识来进行和完善一次创作,这是一个创作者理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道德素养。但是我们难免遇到才情干涸和短路之时,作为创作者来说,或许只有保持期待的份了。这与我们正常的日常生活的意识并归一路,我们的生活遭遇挫折和狼狈之时,我们能够想到的不过是将生活寄希望于未至的将来。

我们在《天狗》一诗中看出了诗人在豪情万丈和气力并举之后情感冷静下来的落差与难受,在诗人原初的想象之中,他可以一次性完成内力的实施和完结。但是谁料想,在情感进阶到吞灭和释放了之后,诗人不知所处不能完成自我掌控。其实质的过程是这样的:诗人清洁灵魂,并归一处,心力统一,为了纯净的诗歌创作,腾空了一切负累和心理负荷,到了最清最静的地步;然后诗人运用自己天赋的才能和力气吞月日天地;再后者把所得转换成为光、亮、能;促使了自己从心灵深处的转换和内化。但是谁知在这一过程的进行中,诗人因为某种感受和体验难以忍受,不得不放弃自己最后的坚持,无力地感受到空虚。才力的耗费让自己难于应付日常的生活所处“我的我要爆了”,诗歌到这儿戛然而止,我猜想诗人在心中最理想的结果应该不是这样。在其中也有天体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有天人合一的期许和对人性的自我肯定,但诗歌结束在一种弥留的状态之中。正是这样多元反复地出现在诗文的同一种形态之中,才让《天狗》一个单片诗得到如此的肯定和赞颂,有赞誉称其为“独步诗坛的千古绝唱”。[3]56博大的胸襟与强大的力量促成了《天狗》的诗学内蕴,这是诗人的期许,也是诗歌艺术的真正希望。

不过在这次偶然的失措之后,却偶然地完成了一次经典的促成。因为并不是充足饱满的才情完成的一次创作就能是绝对的经典制造,因为有时候困厄的情感反倒弥足珍贵。那么我们探讨说,状态是不是最好的期待呢?

不一定。“一旦我们的作家自以为在精神的领域里掌控了时间,掌控了自我生命的流程,这也意味着他将真正确信自己掌握了世界与宇宙。”[4]135因为我们坚定不移地相信,动人心目者皆为好诗。但是状态成为最好期待的前提是天才在创作,需要匹配强大的才力和丰沛的才情。而偶然的因素往往让天赋在惊天创作之时收到奇效。

正如诗人的感悟所说:“在大众未得发展个性,未得享受自由之时,少数先觉者应该牺牲自己的个性、牺牲自己的自由,以为大众人请命,以争回大众人的个性和自由。”[5]7我们可以明确地认为只有天才才能做出真正奇美的期待,因为用尽全身力气,却有真正的美丽!而在平实的才情中,这种期待却不一定,可能会有,却不是一定的!

[1] 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诗集导言[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2] 王元中.天狗动词我[J].郭沫若学刊,2002,(4).

[3] 税海模.独步诗坛的千古绝唱[J].郭沫若学刊,2000,(1).

[4] 李怡.时空的自由与郭沫若的感受方式[J].社会科学研究, 2002,(2).

[5] 郭沫若.《文艺论集》序[G]//文艺论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责任编辑 冯自变】

2010-05-20

[个人简历]冉 华(1986-),男,土家族,重庆酉阳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

1672-2035(2010)04-0088-03

I207.25

B

猜你喜欢

天狗才情郭沫若
郭沫若书法作品分享(二)
郭沫若书法作品分享(一)
天狗送的纸牌
班婕妤,世间最具才情却孤独的女子
天狗吃月亮
天狗吃地球
林徽因与梁思成:感情与才情相得益彰
天狗望月
郭沫若佚诗一首
才情不让须眉——尤春梅山水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