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文化价值观念影响服装设计探析

2010-03-22周裕兰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大众文化服装设计大众

周裕兰

(四川民族学院 美术系,四川 康定 626001)

服装设计作为一种综合的文化现象,从人类的文明进程之初就有着自身的社会维度。自古以来,服装艺术在体现着人力自然观念的同时,也体现着不同的社会文化与社会现实。

一、大众文化与大众文化价值观念

“大众文化”(the popular culture)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形态,最早产生于西方社会,兴盛于20世纪30年代后的欧美发达国家。改革开放后,尤其是9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成为当代中国的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

大众文化的定义很多。英国当代大众文化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威廉姆斯认为:“大众文化就是众人喜好的文化。”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认为:“大众通过一定程度的辅导就能够接受的文化,就是大众文化。”本文所指的大众文化,可以理解为:“一定地区或国家中被一般人所信奉,所接受的文化。一般来说,大众文化更多地与物质生活相联系,它要求通俗易懂、便于操作、易于传播,并‘为公众喜闻乐见’。”[1]

大众文化价值观念是公众关于好坏、得失、善恶、美丑等具体价值立场、看法、态度和选择。在公众的价值活动中,发挥着行为导向、情感激发和评价标准的作用。它包含大众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评价标准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内容。

二、大众文化价值观念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一)大众文化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服装设计就是用艺术的手段来优化、完善人们的穿着打扮,是对未来服装发展的设想与安排,是用于作图制型与服装款式的有效工具。具体地说,服装设计即根据设计对象的要求进行构思,并绘制出效果图、平面图,再根据图纸进行制作,达到完成设计的全过程。服装设计作为一种为大众服务的艺术,是反映所在时代文化价值观念的。大众文化产生以前,艺术的创造是少数人的事,艺术的欣赏也是少数人的事。技术革命的浪潮、经济的发展、交通的便捷、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文化艺术的民主化,才使之成为历史。

人类在生存环境变化的时候,能够通过改变个体或群体的生活方式或行为方式,来适应变化的生存环境,一个重要方式就是进行自觉地、创造性地设计实践活动,而任何实际行为所依据的思想都来源于人类的需要。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消费社会的文化形态,它是以传媒为载体,并且以大众为对象的复制化、模式化、批量化、类像化、平面化、普及化的流行文化。它的价值观念就是追求时尚、娱乐和消费。反映在服装设计当中就是,它赋予了服装设计在意识形态上的主体意识,使服装设计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服装设计的功利性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

大众的生存状态、追求与信仰影响着服装设计的风格。要设计某种对象的服装,就需要了解该服装所针对的人群的精神状态和现实生活状态。服装要完成为大众服务这一目的,就要建立在大众对其的认同感之上。例如,中国古代服装设计是以文人士大夫的价值取向为支撑的,因而,服装所追求的诗情画意是这一特定群体的理性诉求在艺术中的具体表达。而大众文化的娱乐性现实取向,要求服装设计更能给人们带来方便、舒适,更能满足个人的物质和情感需要。大众的价值取向也表达了自身对穿着打扮的期望。在具体实践中,设计师需要对大众的价值需求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才能从中获取更多理性的信息和设计灵感的“刺激元”,也唯有这样,设计出的作品才能获得更大成功的机会。也就是说,设计不是跟在市场后面亦步亦趋,而是要为满足人的潜在需要提供具体对象,从而开拓和创造市场。

“需要是人对世界作用的动因,也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表现。它一方面反映出人的内在的质的规定性,另一方面又通过人的活动作用于外部世界。为了满足人的需要,人们设计和生产出形形色色的产品。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也是外界对象走向主体化的过程。”[2]满足人的需求是服装设计的一个重要理念。现代服装设计越来越受到大众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的影响。如何在公众需求与设计的艺术性中寻求平衡点,便成了设计师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德国文艺批评家霍尔斯特·吕特尔斯认为,“大众文化在价值取向上是一种视觉和听觉文化、一种反审美或后审美文化。这种价值取向使文化从一种教化工具和审美形式逐渐过渡为一种大众娱乐和消遣方式,使文化产品日益蜕变成消费品。”正是这种蜕变,成就了大众文化的多样性,也促进了服装设计的多样性。由于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人的需要更加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今天的服装设计作品比以往更加丰富,更倾向于向文化性状态转变。

(二)大众评价标准和审美情趣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服装设计是面向大众的,所以服装美学的衡量标准是符合大众的审美趣味,服装的美学质量可以从审美者的主观态度中反映出来,服装设计者的着眼点就需要立足大众,服务大众,使其在多样性与变化性中达到大众普遍的精神需要。大众审美方式的变革、审美需要的丰富化、审美趣味的变迁、审美追求的多元化趋向等现象的出现,使服装艺术设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在设计中,设计师更注重艺术形式上的追求,更注重感性化的情感表达,在遵循一般人的普遍审美习惯和追求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去追求个性化。大众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也会赋予服装一种设计艺术特色和个性,这种特色和个性就是大众审美心理和审美风尚的一种表达,从而影响着设计的风格。

尊重公众意识原则是服装设计的一项重要原则。受大众文化的影响,审美经验也从设计师的自我意识转向社会公众的群众意识。公众的积极参与,使当代的设计文化走向了符合大众性的道路。“‘公众参与’已不只是漂亮的口号,它已渗入到我们的设计中,在不知不觉中,大众的文化品位已在引导着我们的设计方向,有时甚至起到了支配的作用。”[3]大众的评价标准和审美情趣会成为设计中的一种“专业障碍”,影响设计师创造思维的自由发挥。大众作为一种消费主力群体,必定会对设计作品产生重要影响。设计师对大众的评价标准和审美情趣的关注能避免设计师陷入形式上的自我陶醉之中,从而减少令人不满意的设计。因此,设计师就需要最大程度地去关注大众,获取大众的认可。无视公众的做法,只会迎来公众对设计作品的“报复”,即不被大众所接受。大众文化尽管是一种消费文化,但同样生发出相应的审美需求,只是在物质消费中的审美要求具有一定的从属性。但是,这种审美要求也具有伴生性,使人的任何物质活动本身也充入精神生活的内容。于是,整个生活环境就成为人的价值和意义的表征。所以,更注重雅俗共赏、喜闻乐见,以基本群众的欣赏水平为基调,再向纵深方向提升与升华的服装设计,就是服装设计师所努力的方向。对于今天受传统教育较少和文化程度较低的社会公众,其评价标准是基于日常生活体验,首先是与生活真实相对照,用像什么、不像什么来评价。现代服装设计是否满足大众的日常审美需要,是否“好看”,很自然地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大众文化的价值观念对服装设计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和负面的影响。首先是坚持走大众趣味、时尚趣味的彻底庸俗化道路就难免使设计艺术偏向媚俗。其次是为了体现作品的艺术性,一些设计师会陷入孤芳自赏,使设计一味走抽象化之路,使艺术成为一个个很小的圈子内的人才能理解的东西。再次是大众的价值趋向会制约服装设计中超越人的自然存在直接需求的各种发展这一追求。

猜你喜欢

大众文化服装设计大众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洋场·小报·《红楼梦》——媒介建构下的大众文化(1912—1949)
大众ID.4
上汽大众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