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的皈依与灵魂的转向
—— 柏拉图教育思想述评

2010-03-22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辩证法柏拉图灵魂

滕 飞

(东南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系,江苏 南京 211189)

一、柏拉图:探索“权力与才智相结合”的一生

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古希腊伟大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出生于雅典一个名门望族家庭。20岁左右,柏拉图拜哲学家苏格拉底(Socrates)为师,深受其思想的影响。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统治雅典的民主派处死后,柏拉图被迫流亡国外。在广泛的游历和长期的思考中,柏拉图逐渐形成了一种重要的政治教育思想。他指出:“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任务,能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与才智合二为一,否则的话,对国家甚至对全人类都将祸害无穷,永无宁日”[1,p25]。为使自己的政治教育思想主张成为现实,柏拉图曾三赴西西里,力图把西西里的统治者“教育”成为贤明的君主,但均遭失败。此后,柏拉图回到雅典,并于公元前387年在雅典城外花园附近创立了学园(Academy)。学园以为了培养具有高深学问、德才兼备的未来政治家为目标而建立,因此柏拉图在学园普及治国之术、讲授数学、天文学和哲学等课程。学园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集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为一体的“学院”,直至公元529年才被迫关闭。自柏拉图始,西方各国的学术研究院(Academy)就以此命名,流传至今。

二、理想国家的铸造方法之一:柏拉图的教育理念

柏拉图把后半生的40年都献给了教育事业,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他同时还进行不懈的笔耕。在《理想国》中,柏拉图用大量篇幅谈论他的教育主张,以致于法国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把《理想国》看成是论教育的专著:“这本著作,并不像那些仅凭书名判断的人所想象的是一本讨论政治的书籍,它是一篇最好的教育论文,像这样的教育论文,还从来没有人写过”[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深刻隽永,许多教育观点被后世教育家们所采纳、继承、发展,有些教育观点至今仍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一)国家教育观

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一个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着眼于国家,立足于国家,始终把教育与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国家而培养人才。他认为一个国家要成为有序和谐、人民幸福的正义的国家,关键在于统治者必须是“真正关心国家利益”[1,p124],具有“护卫国家的智慧和能力”的哲学家。柏拉图不是一个“为学问而学问”的学问家,而是一代胸怀广阔、目光远大的学者和伟人。他十分关注国家的命运和人类的未来,始终把教育同国家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教育是国家的事业,应由国家举办,从而培养为国家服务、对国家负责的人才。柏拉图的国家教育观一直影响到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乃至近代和现代,为世界各国的统治者和教育家所奉行。柏拉图认为教育应当由政府统一来管理,这是“理念论”和政治主张在教育领导权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教育由政府统一管理,可以从根本上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不变性,从而真正成为维护永恒的政治制度的工具。

(二)和谐教育观

柏拉图认为完备的教育包含两个部分:一为修养心性,培养善德;二为操练身体,增进健康。在他看来,身体和精神是互相影响的,两者要相互协调,和谐发展。教育的问题就是在于调整人的身体和精神两者互相影响的种种因素,这通过音乐和体育可以达到。柏拉图说:“教育就是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1,p70]。他认为体育和音乐是两项基本教育。音乐教育和体育两者结合,塑造心灵、培养善德和锻炼身体、增进健康相互调和,最终达到“爱智和激情这两部分张弛得宜配合适当,达到和谐”[6],培养高尚完美的人。柏拉图的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对世界教育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一直被世界各国看作学校教育的基本教育目标,成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的基本理论原则。后来,斯宾塞进一步继承发展,提出了德育、智育、体育三方面的和谐发展教育目标。在此基础上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以德、智、体为主要内容的全面发展教育学说。

(三)理性教育观

柏拉图认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和造就以理性驾驭情感,控制欲望的人,使全国公民以“理性”处世,以“公道”行事,从而各安其位,各司其职,相互协调,为国尽忠。理性教育是掌握理性知识和发展心灵能力相结合的过程。柏拉图认为掌握理性知识是启发智慧、培养理性的基础,所以他非常重视算术、几何、天文等学科教学对培养人的理性的重要作用,他特别强调辩证法的学习,认为“辩证法像墙头石一样,被放在我们的教育体制的最上头,再不能有任何别的科目放在它的上面”[1,p302]。“辩证法是唯一的这种方法,能够不用假设而一直上升到第一原理本身,以便在那里找到可靠的根据。当灵魂的眼睛真的陷入了无知的泥沼时,辩证法能轻轻地把它拉出来,引导它向上,同时用我们所列举的那些学习科目帮助完成这个转变过程”[1,p300]。

学习辩证法是柏拉图理性教育过程的顶峰,可以使人洞察理念,把握真理,达到至善至美。尽管柏拉图所主张的理性教育与其理念论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带有荒谬的成分,但主要观点是正确的。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的近现代教育家们都把理性教育看作普通学校教育的核心。

(四)平等教育观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中不仅非常重视对男子的教育,而且提倡给女子以同样的教育,更难能可贵的是柏拉图是西方教育史上最先提出男女的平等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柏拉图相信男孩和女孩的天赋能力并无本质上的差别,不论男女都应当受到同样的教育,而且妇女也应当和男人一样适合于担任公职。他提出应该同样用音乐和体操来教育女子,并且还要给他们军事教育。在一些方面他认为两性之间唯一的区别不过是生理上的区别,因此,没有任何一项管理国家的工作因为男人在干而专属于男性,女人在干而专属于女性。“那么,如果我们不分彼此地使用女子,照使用男子那样,我们一定先要给女子以同样的教育”[1,p451]。

柏拉图的主张旨在使全部公民的天赋能力都能够为国家所用。同时柏拉图也认为教育是义务的、终身的,这种教育理念已成为各国普遍遵守的教育原则。

(五)全面教育观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还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在教育的内容上,柏拉图提出要学习七种科目,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在他的教育思想中有明显的体现。在课程设置上,体育和音乐是两项基本教育,音乐还包括诗歌和文艺,体育不仅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锻炼人的品格和意志。此外,柏拉图还充分认识到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提出算术、几何、天文这些学科不仅是统治者在军事等方面必须的知识,而且这些知识是能将人们的思想引向真理的知识。体育和音乐和自然科学知识相结合,从而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的完美的公民。

(六)启发教育观

从教育方式看,柏拉图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倡启发式的教学。这是建立在他的认识论上的,他认为“学习即回忆”,人在出生前已经获得了一切的知识,只是在灵魂依附于肉身时这些知识被遗忘了,而学习正是要让受教育者回忆起那些已经被遗忘的知识,身体的优点是可以经过锻炼得到,而心灵的优点却是与生俱来的,是一种不会丧失的能力,只是由于所取的方向不同,才能有的变得有益有的变得有害。而教育者就起一种引导的作用,引导他们转向真理。

三、灵魂的转向:理想国家中的“终身教育”过程

(一)教育的皈依: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灵魂的转向

柏拉图认为,一切个别的、具体的事物,都是瞬息万变的,因而是不完善的、相对的、乃至虚幻的。但世界上还存在某种一成不变永恒存在的东西,那就是“理念”。理念是作为具体事物的本质而存在的,它是永恒的、真实的、完美的。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中最高的形式是“善”。他用太阳来比喻“善”理念在整个理念世界中的最高地位。太阳提供了光,使我们得以看清物质对象,善也提供了“光”,使灵魂得以悟解理智的形式。在柏拉图看来,人的灵魂要从可见世界转入可知世界,要想获得真正的“知识”,就必须学习和掌握“善”理念。同样,执政者学习的最高目标也是认识这个最高的“善”理念。所以,教育只是把这种能力引导到正当的方向,教育就是促使灵魂的转向。

(二)从“灵魂回忆”到“灵魂转向”:“哲学王”的教育过程

柏拉图认为教育从早期教育的“灵魂回忆说”最终应上升到高等教育的“灵魂转向说”,希望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哲学王”,通过教育培养完善的灵魂,通过教育最终实现他理想中的正义和美好的国家。他完整地论述了这种教育的过程。这种教育分为几个阶段:

1. 儿童教育:理念的启蒙(3-6岁)

优秀护卫者生下来的孩子将交给保姆抚养。对身强力壮的孩子,护卫者“让他们见识一下将来长大要做的事情,像别的行业中带着孩子看看一样。除了看看而外,这些孩子还要帮助他们的父母从事各种军中勤务,并侍候他们的父母。你有没有看到过技工比如陶工的孩子在自己正式动手做之前有过长期的观察和帮做的过程?”“要注意去教育他们的孩子,让孩子们跟他们见识和实习,以便将来做好自己的工作”[1,p204],“我们一定要让孩子们从小实地见习战争”,“我们一定要让孩子们从小学会骑马”[1,p205],“我们必须让我们的孩子骑着马到战场上去看看打仗,在安全的地方则让他们靠近前沿,像小野兽尝尝血腥味”[1,p305]。通过这样的早教方式使得儿童形成固定的行为习惯,为社会秩序的稳定打下基础。

2. 初等教育:音乐和体育(6-17岁)

男女儿童分别进入国立的初等学校,接受正规教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音乐和体育。在教体育之前,先用故事教育孩子们,对他们进行文学和音乐训练,然后再进行两年的身体和军事训练。柏拉图非常重视故事教育,认为文艺教育最重要,“先入为主,早年接受的见解总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更改的。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为了培养美德,儿童们最初听到的应该是最优美高尚的故事”[1,p73],其目的是形成和谐的心灵,是达到对美的热爱。音乐教育之后,年轻人应该接受体育锻练,要为战备而进行“简单而灵活的体育”。体操影响的是身体的增强与衰弱,音乐也无力使灵魂从生灭世界转向永恒的实在世界。为此,柏拉图依据学科能否迫使灵魂看实在的标准,设想了一套理想的教育课程,这就是中等教育的预备性课程和高等教育的哲学课程。

3. 中等教育:数学和天文(17-20岁)

在这一阶段主要是进行军事训练和体育锻炼,还要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尤其是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四门课程(即四艺),并要求将这些知识尽可能运用于军事的实践训练。这些是我们灵魂转向必不可少的课程,“要用它来教育我们的那些天赋最高的公民。”[1,p290]柏拉图在相继分析几门课程后,进而提出要对各课程进行整体性综合性的研究,弄清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亲缘关系,得出总的认识。此阶段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勇敢的美德,使之成为坚定的卫国者——军人。这一阶段结束后进行再次筛选,绝大多数人将成为英勇善战的部队军人并以此为终生职业,而其中少数才智优异适合于理智活动的青年继续学习。

4. 高等教育:哲学辩证法(20-35岁)

经过10年的学习后,大多数人被分配到政府任职,其中极少数出类拔萃者再继续学习5年,学习最后一门课程,也是最重要的学科:辩证法。柏拉图认为辩证法是最高深的学问,是指导人类认识永恒不变的真理:“善”的科学。辩证法的教育是最高统治者的必修课,而且只有极少数、善于抽象思维的人才适合研究辩证法,才能掌握辩证法。如果一个人能正确论证每一事物的真实存在,就可称他为辩证法家,柏拉图认为如果他能论证善本身以及把善与善者区别开来,他的辩证能力就达到了顶点。辩证法是灵魂转向的完成,是所有预备性课程的顶石,是获得永久知识的惟一途径。

5. 实践教育:经验的积累(35-50岁)

课程学完之后,还需要在实践中接受锻炼和考察,一方面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则是经受各种考验,然后再从那些接受过高深辩证法教育且在实践中通过最后考验的人中挑选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在35岁后要下到囚徒中去,负责指挥战争或其他适合青年人干的公务,让他们在公务中接受考验,为走上统治者积累治国和管理社会的经验。这一阶段大约要15年。到50岁时,经过这一系列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的锻炼,受教育者终于离开了洞穴,看到了太阳,看到了真实的存在和最大的“善”。

6. 走上岗位:“善”的实现(50岁后)

50岁接受最后的考验后走上治国的岗位。在这个阶段,柏拉图对理论学习与实践培训都优秀的极少数人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完成灵魂的转向,把灵魂的目光转向最高的真实存在,为了城邦走上统治者的岗位,不辞辛苦管理繁冗的政治事务。在管理中,要求他们以“善”为原型,管理好国家、公民和他们自己。同时他们还应用大部分时间进行哲学研究,选拔具有哲学家天性的人进行教育。这时,柏拉图的最高教育目标——“哲学王”的培养终于完成,即拥有善理念的哲学家成了城邦的统治者,成为了“哲学王”。这使教育和政治达到了完美的结合,真理与权力实现了高度的统一,在理想的城邦中,正义终于得以实现。

四、雄伟的大厦和坚实的基础:柏拉图教育思想简评

(一)柏拉图:西方系统教育的奠基人

评价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是被培养者的品格是否逐渐成熟,是否逐渐让理性控制欲望,让情感反应与理性和谐。教育的最终产品是一个新产生的人。从自由主义的角度来看,柏拉图的教育谈不上是洗脑或灌输,但他的教育制度是为了建立起一套固定的价值系统,他认为教育是道德教育,先让受教育者服从一套预先设定的价值,待长大了再知道原因。这种教育旨在使人的灵魂更加完善、使城邦更加美好。更准确地说,他的教育是一种“家长式”的教育,其实很合乎我们中国的政治教育,“教育”既是“教”又是“育”[4]。

柏拉图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提出系统教育理论的人,其教育思想涵盖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所有阶段和各个方面。他的理想国家是一个教育的理想国家,而教育就是使灵魂转向以达到至高理念的唯一方式。他不仅为理想国家设计了完整的教育制度,而且也依据灵魂提升的阶段性,设计了理想的教育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阶段性学习和训练就可以促使灵魂逐级上升,并最终获得真、善、美的知识。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对现今的教育制度、教育体制改革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生活在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无法预见当今的教育现状,但是柏拉图基本的教育理念仍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社会的教育,不愧是雄伟的教育大厦和坚实的教育基础。

(二)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局限性

尽管如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在现在看来仍有一些局限性:柏拉图把人分为金银铜铁三种,不同的人接受的教育应该有所区别,金种人应该多接受治国方面的教育,研究宏观深奥的问题,银种人应该接受具体治国方法的教育,而铜铁种人应该接受技术性的教育[3]。他的教育不包括非自由人在内的奴隶,极度鄙视体力劳动,认为劳动只能发展丑恶性格,阻碍人们洞察理念世界。从这个角度来讲,他的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通过教育培养适合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和接班人。这种教育不是全民教育,而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的阶级教育制度,具有明显的社会功利性。纵观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其主要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哲学王。教育是为政治服务的,不论早期教育还是初等教育乃至高等教育都由国家包办,从教师的严格选择到教育内容的审查,教育更像一个工具,完成这一系列筛选过程本身不是为了教育,而是为了塑造能够实现柏拉图政治理想的那个人。所以柏拉图过分注重教育的政治功能,其教育的目的比较狭隘。当然,由于柏拉图看到过国家混乱的局面,希望国家有贤人管理,这种历史局限性也是可以理解的。尽管如此,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对整个西方教育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很多教育观点至今也是很有价值的,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猜你喜欢

辩证法柏拉图灵魂
论辩证法的总规律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他有睿智的灵魂 却孤苦修行一生
柏拉图之灵魂观
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发刊词)
为什么柏拉图强调“几何”
灵魂树 等
关于质量的辩证法
转诊率下降背后的“辩证法”
人闲一闲,等一下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