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分析与对策

2010-03-22张赟彬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应用型职业

张赟彬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图书馆,上海 200235)

一、应用型高校的特点

应用型高校是指介于研究型大学和技能型高职院校之间的专业性大学与学院,承担的是为国家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高校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任务主要就由应用型学校来承担,与传统大学不同,应用型高校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主要培养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1]。因此,应用型高校具有以下特点:

1. 应用型高校教学的实践性

应用型大学首先应能为地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大量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保障,这就决定了应用型高校的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与方法均必需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教学不仅有深度更要有广度,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2. 应用型高校科研的应用性

应用型高校的科研侧重于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解决难题,尤其是为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第一线推广高新实用技术,为提升地方企业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服务。应用型高校的教师应重视应用性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通过应用型科研来加深对应用型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以期解决当地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3. 应用型高校强调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多角度、全方位为地方经济服务

产学研结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也是国内外以应用型为主要定位的大学普遍采用的教育模式。从 1960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提出的“合作教育”算起,合作教育已有一百年的历史了。大量实践表明,高层次的产学研结合的内涵是:学校的学科、专业绝大部分进行了产学合作;合作在教学、科研、服务、就业等方面全面展开;以地方经济发展为主体,以行业、企业、职业需求为导向,专业为主体,学科为支撑,与行业、企业、职业建立起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努力实施合作办专业、合作建设实习基地、合作推进毕业生就业[1]。

4. 应用型高校发展迅速,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国内至今已经有200多所应用型高校,应用型高校与传统高校相比,往往办学历史更短,新引进人才高学历的年轻教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与传统高校相比,应用型高校中的青年教师比例更高,并已逐渐成为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因此,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问题,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和培养,是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高等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二、青年教师的特点

据统计,在全国高校教师队伍中,30岁及以下年龄段教师比重最大,占28.4%;40岁以下教师所占比重达68%,超过普通高校教师总数的2/3,这一比例在应用型高校中更高。而青年教师往往都普遍具有以下特点:

(1) 学历层次高,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专业知识结构体系完善并且更新快;在我国,尤其是在上海等大城市,高校往往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具有博士学位才有资格进入高校从事教学工作,由于长期受到良好的系统的教育和培养,青年教师的专业基础较为扎实,知识结构较新[2-3]。

(2) 精力充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一般都具有现代信息化技术条件下教学的能力和水平;青年教师由于年龄不大,反应快,容易接受新鲜事务,在日常教学中往往偏爱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3) 对专业课教学的理论多于实践,理论落后于实践。青年教师大多是“出一个校门进入另一个校门”,在学生时代也是主要从事理论研究,接触生产实际的机会少,因此,在教学中,由于对生产实践具体情况不了解,经常出现照本宣科的情况,影响教学质量[3]。

(4) 应用型高校的青年教师教学任务重,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按照教育规律,新教师应从助教开始,跟随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从备课、批改作业到跟班听课、撰写讲稿、教学试讲等,一点一点地积累经验,一步一步地成长,逐渐从讲部分章节过渡到主讲一门课程。而如今的青年教师只要一报到,马上就被安排主讲课程,有的甚至被安排一个学期主讲几门课程,而且少有老教师手把手地给予培训指导。造成青年教师教学工作量大,教学质量低的实际情况。

(5) 应用型高校的青年教师教学任务重,往往无法顾及科研,科研能力需要提高。

三、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1. 积极开展职业发展规划

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要获得职业发展规划的成功,就必须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通过有效的职业发展规划计划和管理,使自己的目标不断实现[1]。应用型高校中的青年教师由于教学工作量繁重、科研压力大,部分教师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身心耗竭状态,出现职业倦怠。因此,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很有必要树立职业发展规划的意识,真正把自己的职业发展置于理性的思考之上,克服职业倦怠。青年教师应该积极参加学校为青年教师搭建的各种平台,如“青年教师发展论坛”、“青年教师联谊会”、“青年教师与名师面对面”、“青年教师导师制度”等,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具体实施的举措,从而积极融入到学校的发展中,实现自己职业的成功。

2. 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一方面,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另一方面,根据应用型高校重点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特点,青年教师需要强化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尤其要重视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学校的定位和学生的具体素质。为此,青年教师一方面在日常教学中应该积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教学技巧,与同事开展教学内容与技艺讨论,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应该努力提高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双师型”教师。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科技项目为载体参加实践能力的锻炼;通过参加其他教师的科研项目或参加科研团队,增加与企业的接触,在服务企业中完成实践能力的培养。

(2)依托校企合作模式,参加学校为教师提供的实践活动平台。应用型高校往往都有校级或系部级的校企合作平台,部分高校还有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一定时间的要求,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3)结合“走出去,请进来”模式,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高校在教学和科研中强调与企业的结合,在各个环节与企业专家结合,如邀请企业专家为学生讲课、校企联合毕业论文等,通过与企业专家的接触,提高自身能力。

(4)加速提升科研能力。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教学如果不是产生于科研和学术成就中,很难有一流的水平;脱离科研的教学无法真正吸引学生,更难以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良好的形成,但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实力不强是个实际存在的事实,原因有多方面,一是目前应用型高校的多数教师仍以教学为主,教学工作量大,教师难以在科研上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客观上制约了科研活动,导致教师长期处于科研工作量压力之下,但科研却始终上不去。二是我国高校所获纵向科研项目资助大多集中于少数重点高校及各级居领导岗位的申报者手中,应用型高校普通教师难以得到支持。而横向课题虽然来源广泛,但一方面,由于应用型高校的品牌不如名牌高校、重点高校,企业往往有不信任感,青年教师拿横行课题难度很大;另一方面,横向课题往往时间紧、任务重、难度高,且常需在现场完成,要求项目执行者具有相当的综合能力和市场适应与协调能力,能在一定时期内保持时间与精力的高度投入,这对应用型高校的青年教师来说也是个很大挑战[1]。所以,青年教师获得横向课题在这类院校中也不是很多。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急需提升科研能力,但却也是个难点问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以提升自己的科研实力:

(1)积极争取学校类似青年教师启动基金一类的课题,努力在科研方面出成果。一般高校往往都设立青年教师启动基金,以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科学研究,这类课题相对来说竞争激烈程度不高,容易争取,但关键是要利用这笔经费做出些成绩,为今后科研打下基础,而不是全部用于购买电脑及办公用品[4]。

(2)转变观念,重视产学研合作,尤其要积极提高横行课题的承接能力。应用型高校的青年教师应该面对现实,改变以往博士或硕士期间理论研究的思维定式,努力培养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争取横行科研经费才是应用型高校的青年教师的科研出路。

(3)积极参与科研团队,放低身段,从基础做起。由于青年教师经历少,实践动手能力弱,往往在科研开始阶段,自己接项目的能力不够,应积极参加其他教师的科研团队,从小事做起,逐渐积累经验,才能真正将科研做大做强。

教师职业发展应该紧密结合学校的发展,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计划和安排。应用型高校中的青年教师在教学一线上担任重要任务,并将作为学校未来教师队伍和科学研究主力军。青年教师只有通过不断拓展自身知识面、提高自身能力,并结合相应的教学和科研过程,注意及时汲取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教学改革的最新经验以及学科建设的最新成就,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个人的发展目标,实现自身价值。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应用型职业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职业写作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我爱的职业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