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院校图书馆竞技体育信息立体化服务模式

2010-03-22孟文辉

图书馆学刊 2010年10期
关键词:立体化体育院校竞技

孟文辉

(沈阳体育学院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102)

体育院校图书馆不仅是学校自身教学、训练、科研和管理的信息发源地和窗口,还是国家体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和平台,对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体育院校图书馆未能及时拓展服务领域,充分发挥职能,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丧失了在体育信息化建设中应有的主体地位。全面应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各种体育信息资源,直接为竞技体育、全民健身等国家体育事业服务,是体育院校图书馆新形势下的重要任务,也是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因此,笔者在深入了解与掌握体育文献信息资源类型,深刻分析体育信息资源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建构了竞技体育信息立体化服务模式,试图为体育院校图书馆建设提供积极的借鉴,进而推动体育信息科学的发展和促进国家体育信息化建设。

1 体育院校图书馆的弊端

1.1“守株待兔”式的阵地式服务模式无法满足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

单一的阵地式服务模式,在空间上表现为以图书馆建筑物为唯一的服务平台,坐等读者上门。这样服务对象若有信息需要,就只能到图书馆来查询。对读者来说,一是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不能随时随地掌握有关信息;二是受馆藏资源的限制,往往需要的资料找不到;三是即使找到了自己所需的资料,也必须由自己来完成加工、存储等后续工作。对图书馆来说,一是按照行政机关的体制运行,以官本位来维持运作,客观上排斥了服务本位这个基本工作原则;二是与竞技体育组织,特别是急需科技知识支撑和扶持的第一线基层单位缺乏有效的沟通,服务缺乏针对性、准确性,也无法建立彼此之间正常的联系;三是不能建立行之有效的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制度,既造成信息资源的浪费和流失,又无法形成高素质的信息资源管理人才队伍,最终形成图书馆工作低水平徘徊的恶性循环。当今图书馆发展已进入网络化、数字化阶段,馆藏已由过去单一的实体馆藏变为“实体馆藏+虚拟馆藏”,实际上要求图书馆必须完成从封闭式的仓储平台到信息资源共享的过渡[1]。这样的背景下,继续坐等读者上门阅读,既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服务职能,也无法培养和强化“为读者服务”、“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显而易见,单一的阵地式服务模式已落后于体育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和目的,必须全面改革。

1.2 综合性的简单窗口服务模式无法与竞技体育高速发展的现实对接

体育院校图书馆窗口服务模式讲求综合性、全面性,但没有注重针对性和侧重性。具体表现之一就是与竞技体育前沿有一定的距离,甚至在许多方面根本无法适应奥运战略的切实需要,不能承担为竞技体育输送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撑的重任。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速度可谓一日千里,各国之间的竞争已趋于白热化。从体育发达国家信息情报机构的现实来看,他们对体育信息的搜集、整理、反馈,手段先进、速度惊人,可以说是无孔不入,对其国家体育实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体育发达国家均已构建了完整的体育信息共建共享系统,通常包括资源、服务、门户3个层次。其中的资源层,指的是文献信息平台,由书目、文摘、全文、数据库等组成;服务层指的是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与处理平台,包括整合各类体育信息资源、发布、检索和处理等服务工作;门户层指的是面向读者、用户的服务窗口;特别要指出的是,从实现资源共享的目标出发,强调信息服务机构资源的有效集成,通过对信息内容的聚合与统一,最大限度地为读者、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2]。由此可见,针对性、重点性的服务,是体育院校图书馆满足不同读者需要的根本途径。作为体育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院校图书馆不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和意识来处理竞技体育信息,必须以主动、主人、主导的意识和状态来运作,这样综合性的简单窗口服务模式就需要及时地修正和改造,从而真正进入竞技体育的战场。

1.3 一维的物理式服务模式无法从创新的角度为竞技体育提供有力的支持

所谓一维的物理式服务模式,指的是单向度的服务方法,就是仅仅充当竞技体育信息的“二传手”,把体育信息从来源地引进,再原封不动地传递出去。这样的服务模式,自然不能完成信息的增值,使体育信息的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现代图书馆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早已不是“二传手”的角色,而是能够完成咨询、加工等多方面工作的专才。早在1976年,信息构建(IA)的创始人沃尔曼就提出了“信息建筑师”的概念:“信息建筑师是一种把数据的内在模式加以组织、使复杂的事情变得清晰,构建信息结构或地图,让人们找到通往知识的途径的人们。信息建筑师是21世纪正在出现的职业,这个职业顺乎时代的需要而生,是关注内容的明晰化、人的理解和信息组织的科学。”[3]很明显,图书馆工作者只有成为“信息建筑师”一类的人才,才能真正承担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职能,才能将一维的物理式服务模式转化为多维的化学式服务模式。现代竞技体育对图书馆等信息机构的要求是必须提供高质量、高水平,尤其是具有预见性、创新性的信息。而要制造、传递具有创新意义和特点的体育信息,体育院校图书馆的一维物理式服务模式就必须转化为多维的化学式服务模式,从而真正完成体育信息创新的使命。

2 竞技体育信息立体化服务的模式

2.1 以竞技体育信息数据库为轴心,创建多维的信息服务模式

现在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以为信息服务就是互联网服务,具体说就是要建立数据库。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显然也有一定的偏颇。信息服务的对象不同、时间不同、需求不同,就相应要求服务的手段、方式不同。从竞技体育的现实来分析,既要有数据库,也要有馆藏纸质文献,还要有专题文本文献,不能九九归一。互联网数据库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比较快捷便利,但其依赖性也相对较强。比如在各种物质条件较为艰苦的偏僻地区训练的运动队,就不能随心所欲地从数据库中得到先进的信息。有些保密性较强的信息、情报也不可能在数据库中出现,所以不能唯数据库、互联网是瞻。根据体育科学研究的实际情况,多维信息服务方式以竞技体育信息数据库为轴心,以个性化、学科化、知识化服务为手段,以充分满足读者需要和培养读者的信息素养为目标,包括信息存储、处理、开发、利用等完整的服务链条[4]。从发展趋势来看,多维的信息服务方式才能真正适应竞技体育的需要,才能真正完成和落实体育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2.2 以体育信息的增值为取向,完成体育信息的“化学反应”

在收集体育信息的工作完成之后,对体育信息须要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从而使其成为真正有用的信息,在创新的意义上实现增值的目标,这是体育院校图书馆新的工作职能和任务。各级竞技体育组织,特别是对竞技体育信息有迫切需求的竞技体育科研人员,对竞技体育的信息具有较高的要求和标准。如果只是把竞技信息的“原材料”或“半成品”提供给他们,就会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一定的不便,浪费宝贵的时间。任何信息都应该是有用的信息,最好是能解决问题的,而经过加工整理的“成品”信息,才能完成竞技体育信息从“物理反应”到“化学反应”的过程。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体育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对馆藏资源,特别是对电子资源和网上资源的增值开发,已经成为必备的基本功。一个合格的图书馆工作者,要对体育信息资源进行客观的评价,通过搜集、选择、分类、组织和有序管理,建立分类目录式资源组织体系、动态链接、学科资源和检索平台,尤其要善于对信息进行二次或三次加工,才能真正提高服务效率[5]。保持和保证竞技体育信息的增值,应该是今后体育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重要的工作原则和理念。

2.3 以体育大赛为中心,营建竞技体育信息服务模式的新结构

奥运会和各种体育项目的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等体育大赛构成了竞技体育竞赛体系,也标明了竞技体育训练、科研、管理等工作的目的、指向。对于竞技体育信息机构和人员来说,也等于是提供了明确的工作目标。以奥运会为例,每4年举办一次,我国参加的项目是明确的,优势项目是明确的,那么就完全可以在奥运周期内进行体育信息专题、专项服务,为国家各级竞技体育组织提供有效的资料、情报,尤其是具有“预警”作用的信息,使各方面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以乒乓球为例,尽管我国的竞技水平最高,但时刻不能忽视其他国家的竞技准备工作。特别是“海外选手”的情况,更要认真对待。“海外选手”是中国乒乓球运动的特色,也是竞技体育信息服务机构必须引起重视的地方。按照体育大赛的特点,完全可以建立“我国优势竞技项目信息资源服务系统”,使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已经在国内外大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在未来国际重大比赛中具有有利条件的运动项目在信息上不落后、不闭塞[6]。需要强调的是,各体育院校为贯彻执行国家的奥运战略,都不同程度地承担着一定的训练、科研工作,体育院校图书馆应该以此为重点,来完善竞技体育信息服务模式,使其机构更有针对性、创新性、明确性。

2.4 以主动出击为服务理念,保证竞技体育信息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从各个方面把图书馆的服务职能限制在有形的建筑物之中,实际上是被动、盲目、静态的服务模式。而竞技体育是鲜活的社会实践和过程,无论训练、科研、管理,还是与之相关的竞赛组织、产业发展、技术应用等,都对体育信息提出很高的要求。一线教练员、运动员、管理者和科研人员需要哪些信息、渴望怎样的知识、追寻什么智力,都需要竞技体育信息服务者主动出击,进行全方位的了解,才能使具体工作真正拥有明晰的目标,也才能实现体育信息反馈的功能,完成体育信息增值的目的。特别是竞技体育科研工作者,他们是对竞技体育信息需求最大的群体,也是体育信息服务的重中之重。根据具体实践,建立“信息共享区”就是一种为竞技体育科研工作者服务的方式。“信息共享区”是在现有的图书馆中开辟一个全新的场所,将参考咨询馆员、学科馆员、科研人员、研究生等汇聚一堂,把印刷版的馆藏、最新资料等传统文献,与因特网接入服务、学科馆员的现场咨询和服务、网络计算服务、各种专业软件、用户素质培养课程等局部集中;研究人员可以在此交流、讨论和交往,就某个问题进行小范围的研讨,无线上网,进行主题科学展览,创造科学文化氛围。图书馆相关的服务可以在此“一站式”获取(办证、还书、存包、休息、原文传递与下载等)[7]。只有把竞技体育一线的具体需求与体育院校图书馆的资源利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保证竞技体育信息的时效性和实效性,也才能实现体育信息服务的最终目的。

2.5 体育院校图书馆竞技体育信息立体化服务模式的具体结构

①文献形式:互联网(数据库、多媒体)——馆藏纸质文献(图书、期刊)——专题、专项文献(最新信息报道、文献简报、大赛数据等)。②增值路径:文献搜集(归纳、翻译、整理)——文献发布(专栏、简报、公共平台等)——文献跟踪(效果、需要、改进)。③大赛资料:往届情况——对手备战情况——规则变化——专项科研手段等。④文献系统:训练系统——科研系统——管理系统——其他系统。⑤发布层次:一般层次——一般保密层次——核心保密层次。⑥内部结构:搜集部门——加工部门——发布部门——反馈部门——协调部门。⑦监督体系:上级监督——专家监督——同行监督——用户监督——其他监督。⑧评价体系:绩效评价——成本评价——人才评价——馆外评价。

3 体育院校图书馆必须解决的问题

3.1 从国家竞技体育战略发展的高度和角度来考虑和处理相关问题

为竞技体育服务,尤其是为奥运战略服务,是每个体育信息建构和体育信息从业人员的职责。对于体育院校图书馆来说,首先要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对待体育信息立体化服务模式的建构,不能视为权益之计,或者“门面工程”、“政绩工程”,保证这项工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宽度和广度。其次,要从合理利用体育信息资源的实际情况来建构相关模式。储存信息资源和使用信息资源都是图书馆的天职,后者比前者更重要、更有价值、更为科学。只藏不用,图书馆事实上就成了博物馆;只用不藏,图书馆只是信息和知识的“批发零售商场”。又藏又用,体育院校图书馆竞技体育信息立体化服务模式才能真正完成历史使命。再次,作为国有体育信息机构,先天就具有为国家竞技体育服务的战略职能。因为这种职能的存在,体育院校图书馆就必须要把建构竞技体育信息立体化服务模式当作长期的任务来保质保量地完成,而不能讲价钱、打折扣。

3.2 充分发挥体育院校自身的优势,调动学校各种积极因素来建构服务模式

体育院校不仅是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的重要基地,也是竞技体育的增长平台;不仅是理论研究的重镇,也是实践研究的舞台。得天独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使体育院校具有其他单位无法具备的种种信息整合优势。体育院校图书馆应该因势利导,积极运作,使竞技体育信息立体化服务模式的建构工作成为学校行为,让学校各方面的力量都来参与、参谋、参考,以开放、开发的视角来创建、拓展、调整和改进服务模式。同时,还要注意借鉴其他体育院校和体育院校图书馆的经验,互通有无,加强校际、馆际业务交往。封闭式的管理不可能实现为国家竞技体育战略服务的目的,这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

3.3 把竞技体育信息立体化服务模式纳入国家信息化建设的轨道中,创新体育信息管理机制,完善国家信息体制

无论是互联网文献服务模式,还是馆藏文献服务模式,以及其他各种服务模式,对立体化格局中的每个子系统和分支来说,都要与国家信息制度、规则、规范等相吻合,同时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创新、完善管理体制。竞技体育信息立体化服务模式就是从竞技体育和体育院校的实际出发建构的全新服务模式和管理机制。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创新、完善是不断的、动态的、开放的。在国家信息服务体制中,体育信息服务模式和制度应该有自己的位置,否则就会落后于其他行业,也落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更落后于国际信息化大潮。对于体育院校来说,不论哪个方面的落后都意味着在体育发展格局中的滞后,都不符合为文化、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持和智力支撑的目的。

3.4 贯彻以人为本的先进管理理念,通过竞技体育信息立体化服务模式的建构培养人才

这里所指的人才,一是指图书馆自己的人才,包括信息搜集、情报加工、文献检索和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二是指能够熟练掌握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更快更准确地利用竞技体育信息的人才,主要包括体育院校培养的各种学制的学生。第一方面的人才非常急需,但在实际工作中始终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培养途径,也没有建立与之相符的培养制度。竞技体育信息立体化服务模式的建构就是一个培养应用人才的良好途径。另外,第二种人才粗看上去与体育院校图书馆似乎关系不大,但实际上却是包括图书馆在内的信息机构的重要职责。不能仅仅通过文献检索课来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只有通过竞技体育信息立体化服务模式潜移默化地反复实践,才能实现这个目标。拥有了高素质、高水平的信息人才,等于抓住了事物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那么其他问题也就有可能顺利解决了。

3.5 不断加强情报、信息先行的意识,使体育院校图书馆真正成为体育信息与情报的权威和基地

我国已参加了6届奥运会,其他世界大赛也经常可以看到中国运动健儿的英姿,可以说我国已是世界体育大国,但还不是世界体育强国。要实现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历史性飞跃,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体育信息建设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信息和情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预见性和预警性。如果都是“事后诸葛亮”型的信息和情报,那就没有多少现实意义。因此,体育院校图书馆任何时候都要不断加强情报、信息先行的意识,通过竞技体育信息立体化服务模式体育信息及时、快捷、准确地传递体育科技的发展、进步状况,使先进的科技手段、方法、仪器等信息得以在最短时间内被认识、破译乃至掌握,从而真正为竞技体育实践服务。

[1] 吴慰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十个热点问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3):5-10.

[2] 袁曦临.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及其理论基础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8(9):102-105.

[3] 董永飞,燕金武.基于引文分析的我国信息构建(IA)现状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2):36-39.

[4] 钟永恒,刘志刚,江洪.基于学科的所级文献信息服务模式构建[J].图书情报工作,2010(5):15-18.

[5] 何莉芳.论高校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2):33-37.

[6] 王芳,孙成江.我国体育院校图书馆优势竞技体育信息资源建设探析[J].图书馆建设,2009(12):24-28.

[7] 杨思洛,罗卫.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新论[J].情报资料工作,2006(4):16-19.

猜你喜欢

立体化体育院校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建构班级立体化阅读体系的实践研究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一把“条举”的“立体化治理”突围
竞技精神
立体化监控在广东省路网监控中的应用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花与竞技少女
体育院校(系)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第六师高效立体化栽培技术研究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