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兴趣简论

2010-03-22

图书馆学刊 2010年10期
关键词:活动

龚 莹

(中南财经大学图书馆,湖北 武汉 430060)

兴趣决定爱好取向,兴趣成就人生事业,这已为千千万万成功者的事例所证明。阅读兴趣是阅读过程得以产生、维持和完成的重要前提,是提高阅读效率、优化阅读效果的有力保障。兹据笔者长期在图书馆从事书刊流通工作的观察和体验,对读者阅读兴趣的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和简要论述。

1 阅读兴趣的内涵

1.1 兴趣是一种心理特征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们力求接触、认识、研究某事物的带有积极主动倾向的心理特征。《辞海》将其定义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并进而指出:这种倾向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起来的。人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可能形成各种兴趣:有由事物或行动本身引起的直接兴趣,也有由事物或行动的目的和任务引起的间接兴趣;有产生于活动过程中而在活动结束后即消失的短暂兴趣,也有成为个人心理特征的稳定兴趣。[1]

1.2 兴趣是一种行为倾向

行为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一切行为总是或显或晦、或强或弱地为动机所驱使,而且动机的大小、高下决定着行为持续时间的久暂及其效果的优劣。但是,人们在相同动机——比如学习求知、强身健体——的驱使下,所产生的同一种行为——比如阅读、长跑会有着并非一致甚至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的会乐此不疲、全神贯注,有的则浅尝辄止、心生厌烦。这便是兴趣使然,兴趣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倾向。

1.3 阅读兴趣的本质

弄清了兴趣的含义后,我们便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阅读兴趣是指读者对于文献信息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探究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具有稳定性和趋向性的心理表现。”[2]

原来,人们在投入阅读活动后,随着其阅读动机所获满足程度的加深,[3]便会逐步地、自然而然地对某些阅读方式方法,特别是对某种类型、某些领域的文献信息感到适合自己的口味;久而久之,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相对集中的取舍倾向和心理特征,亦即产生自己的阅读兴趣。许多读书人都曾经历这样的过程,都曾有过这样的体验。因此,讲通俗一点:所谓阅读兴趣,乃是作为阅读活动的主体(读者)对阅读对象(文献信息)在阅读活动中所形成的积极追求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倾向,它发源于阅读实践,肇始于阅读活动对阅读动机的满足程度。

2 阅读兴趣的特点

特点虽然是区分事物、反映事物本质的标志,但万事万物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我们在论述某一事物的特点时,离不开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不可绝对化。相对而言,一个人之阅读兴趣具有以下特点:

2.1 稳定性

在阅读活动中,个人的阅读兴趣一旦形成,那它便具有相对稳定性,即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会支配自己的阅读取向。笔者在工作中发现:有的读者对某一种或某一类刊物每期必读,从不缺漏,若新刊未能及时到馆则反复询问,必以先睹为快;有的读者则对架上的某类书籍逐一取阅,心系于斯,大有不读尽不甘心之势。这便是阅读兴趣的稳定性在起作用。

2.2 导向性

或曰趋向性,是指兴趣会诱使或引导读者一步一步地朝着求深、求全、求精、求新的方向前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要小觑阅读兴趣这一特性的作用。阳海清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引述过两位学者的话,一位说要“读尽人间未见书”,一位说要“读尽人间常见书”,两人共用的一个“尽”字,恰恰表现了兴趣导向性的威力。[4]正是这种导向性或趋向性成就了无数读书人的事业,促使其在人类发展史上有所作为、有所建树!

2.3 广泛性

人类社会生活原本绚丽多姿,决定着记录这种生活的文献信息必然丰富多采;时代的剧烈变革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又会引发人们的生存空间和审美情趣适时地产生变化。这种主观、客观情势的发展,为人们阅读兴趣的广泛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兴趣的广泛性,会促使人们去博览群书,成为广求知识、增强本领的无穷无尽的恒久动力。这里讲的“广泛”并非漫无边际,更非“兴之所至”、“稍纵即逝”,善读书者必定会把握住“博”与“约”的关系,并在阅读中妥善地完成“由约而博,由博返约”的相互转化。

3 阅读兴趣的作用

如前所述,阅读兴趣同其他各种兴趣一样,从其持续的时间而言,有短暂和稳定之分;从其产生的缘由而言,有直接和间接之别。但无论是哪一种,都会对阅读起到促发和推动作用,尤以稳定的兴趣所起的作用更为持久、更为显著。

3.1 阅读兴趣是阅读活动的催化剂

行为科学的研究表明:兴趣对于人的任何行为都有着极其巨大的推动力。如果一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有兴趣,其主观积极性就高,可以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反之,如果一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没有兴趣,其主观积极性就低,只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20%左右。对于作为学习的主要活动形式的阅读而言,亦复如此。阅读兴趣,说穿了,就是一种主动学习的欲望,是促发人们开启书卷、投入阅读的催化剂,是阅读过程得以产生、维持和完成的重要条件。在旅途中,我们常常会见到这种情景:有的人闭目养神,有的人打牌下棋,有的人促膝聊天,有的人手不释卷……后者就是阅读兴趣所致。

3.2 阅读兴趣是提升阅读效率、优化阅读效果的重要保障

读书要讲效率、讲效果,这是一切读书人的共同希冀,也是一切读书人的共同感受。效率的提升和效果的优化,或许需要多方面的因素共同起作用,但笔者认为激发和培养阅读兴趣是不可忽视、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第一,兴趣可以释放出一定的、有时甚至是巨大的驱动力,让人们勤于开卷,乐此不疲。第二,兴趣可以保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心情舒畅,成为快乐的读书人。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在心情愉悦与心情压抑时做事,其效率和效果截然不同。第三,兴趣可以更好地调动人的各种器官,特别是进行思维的器官的积极性,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勤于思考,又乐于思考,更善于思考。

4 阅读兴趣的培养

阅读虽然是人类社会的一项基本活动,但它主要是通过其主体——读者的个人行为来完成的。而读者的学识基础、社会阅历和人品个性是各不相同的,起点不一,目标亦异,故其培养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也会不尽相同,难能“一言以蔽”。这里,我们只能从必须经由的、带有普遍性的角度略陈其大端,以供有志投入阅读活动者参酌。

4.1 增强培养阅读兴趣的自觉性

兴趣并非天赋,要靠后天培养。阅读既属个人行为,对其兴趣的培养自然全靠自觉。外力之帮助固可起到启迪和推动作用,但最终还得通过自己去领悟、呵护和坚持。无数事例证明:这种自觉性来自对阅历兴趣之重要性的较为深刻的感受和认识。阅读兴趣既是人们投入阅读的引路者,也是人们坚持阅读的推动者,更是人们获取良好阅读效果的保障者。因此,我们要注意在学习、科研、工作乃至日常生活中去发现自己的兴趣,并在阅读活动中去进一步感受、领悟和发展它。

4.2 树立正确的理想和切实的目标

正确的理想和切实的目标,是孕育正当兴趣的温床。一个人要想活得有价值、有尊严,必当志存高远。只要我们将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富强、民族的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不管从事何种职业,不管处于什么地位,就都会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就都会随时注意激发自己求知的愿望,乐于学习,勇于创新,在书写人生壮丽篇章的过程中去发现和培育包括阅读兴趣在内的一切正当兴趣。此其一。第二,还要在正确理想的指引下,订出切实的努力目标,好好规划人生。兴趣会激励我们去学习,但惟有所定目标切合个人实际,才会经常享受到收益或成功的喜悦,促使其兴趣日趋浓厚。

4.3 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阅读有益于修身养性、愉悦身心,而心理的平衡和情绪的稳定,又有利于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活动的持续,二者互为因果,相得益彰。阅读需要保持平静的心态,这大约是许多善于读书者的共同体验。我们曾在《论阅读情绪的产生和调控》一文中,就“喜爱与厌烦”、“快乐与忧愁”、“浮躁与执着”、“满足和遗憾”等作过类析,并指出“阅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绪,会直接影响到阅读活动持续的久暂和阅读效果的优劣。”最后提出了调控阅读情绪的5项措施。[5]为了培养阅读兴趣,不仅要调适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绪,而且要在更宽、更深的层面上来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4.4 激发强烈的学习欲望

欲望和兴趣有着紧密的联系,总是互相促发、共同消长。某些厌恶学习者,往往疏于开卷;某些“浅尝辄止”者,往往懒于思索。强化学习欲望,除了前边提及的要“志存高远”外,还要自找压力,并妥善地将压力变为动力。人总是有惰性的,而这惰性永远都是上进的敌人,所以需要以坚强的毅力来克服它。强化学习欲望的另一条途径是要掌握学习方法,良好的方法、适合自己的方法,会给我们提供通向胜利彼岸的捷径,否则便会事倍功半。学习欲望增强了,阅读兴趣便会适时而生,并且愈来愈浓。

社会上阅读人数连年递减的情势,与国家倡导建立学习型、创新型社会的要求极不相适应。各级各类“图书馆要深入了解读者阅读兴趣的种种心理过程,帮助他们认识阅读兴趣对阅读行为产生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理想和目标,培养读者自觉阅读、主动学习的能力,并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有效的阅读,进而扩展广泛、稳定的阅读兴趣,促进人们的思维活动,提高其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水平。”[2]这应该是摆在图书馆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严竣任务。

[1] 辞海编辑委员.辞海1979年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6).

[2] 姚新茹,刘迅芳.现代图书馆读者服务1979(6).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9).

[3] 阳海清,龚莹.阅读动机浅析.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7).

[4] 阳海清.读书是快乐的也是艰苦的.图书情报论坛,2006(2).

[5] 阳海清,龚莹.论阅读情绪的产生和调控.图书情报论坛,2009(3).

猜你喜欢

活动
大型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演出活动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牛年到,节日活动可以这么“牛”
“拍手歌”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活动掠影
活动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