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卫药”不断创新的启示*

2010-03-21秦玉龙刘玉璇牛亚利田保跃

天津中医药 2010年1期
关键词:藿香剂型天津

秦玉龙 ,刘玉璇,周 波 ,张 莉 ,牛亚利 ,张 弘 ,王 欣 ,田保跃

(1.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3.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 300192;4.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 300072;

5.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天津 050091;6.天津中新药业隆顺榕制药厂,天津 300457)

“卫药”不断创新的启示*

秦玉龙1,刘玉璇2,周 波1,张 莉3,牛亚利4,张 弘5,王 欣6,田保跃6

(1.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3.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 300192;4.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 300072;

5.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天津 050091;6.天津中新药业隆顺榕制药厂,天津 300457)

在天津市近200年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卫药”,以其卓越的创新能力与打造精品的质量意识,在全国众多同质产品中脱颖而出,并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卫药”作为中药剂型改革的先驱创造了很多项全国第一,“卫药”精品的方源多来自历代名医所创效方,经剂型改革,不仅增强了疗效,而且便利了患者服药。“卫药”的创新更是急国家之所急,在某些方面填补了国家空白。“卫药”的不断发展壮大还源于“天津名老中医献方运动”,将一批疗效显著的名医验方创新开发成中成药,形成了天津现代中成药的骨干品牌。近10年来“卫药”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发新品的模式,给“卫药”发展增添了无穷动力。“卫药”新型企业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采用高新技术促进传统产业技术的进步、建立中药产业创新能力和解决制药技术瓶颈、形成合理的发展机制并建立现代中药标准体系。

卫药;卫药文化;隆顺榕;京万红;天士力;更年安;紫龙金;复方丹参滴丸

“卫药”系近200年来伴随着天津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隆顺榕、达仁堂、乐仁堂、宏仁堂、天士力、天津达仁堂等新老企业的卓越创新能力与打造精品的质量意识,使“卫药”在全国众多同质产品中脱颖而出,以其响当当的品牌形象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综观“卫药”创新的历史,将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1 突破传统剂型创卫药辉煌

“卫药”作为中药剂型改革的先驱创造了很多项全国第一。诸如:第一个中成药片剂——精制银翘解毒片,第一个中成药酊水剂——藿香正气水,第一个中成药滴丸剂——速效救心丸,第一个由卫生部批准上市的治疗Ⅱ型糖尿病的纯中药制剂——金芪降糖片,第一个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全国中医院急诊必备中成药——癃清片,凡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产品一问世即占领了国内市场,在计划经济年代曾无偿地向全国各地的“取经”者传经送宝,为新中国中药产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全国中医药行业探索中药剂型的改革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天津在国内起步最早,出成果最快,因此很多中药剂型改革的“第一”均在此诞生,例如:1953年隆顺榕国药提炼部研制成功第一个具有制造和检测标准的中成药片剂——银翘解毒片,拉开了全国中药剂型改革的序幕。1954年藿香正气水的问世更是中药在世界扬威的一个标志,其以携带方便、起效迅速、疗效突出的优势很快为民众所接受,未经几年彻底取代了在中国盛行多年的日本抗暑药“十滴水”,至20世纪60年代初该药被纳入国家防疫药品计划,由国家统一储备和调拨。

藿香正气水的配方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藿香正气散,原方由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各30 g),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桔梗(各 60 g),藿香90 g,炙甘草75 g组成,上为细末,每服6 g,水1盏、生姜3片、大枣1枚,同煎至7分,热服。主治“伤寒头痛、憎寒壮热、上喘咳嗽、五劳七伤、八般风痰、五般膈气、心腹冷痛、反胃呕恶、气泻霍乱、脏腑虚鸣、山岚瘴疟、遍身虚肿、妇人产前产后血气刺痛、小儿疳伤”。此方配伍科学合理,对证使用疗效奇佳,药源丰富而易得,问世800年来为历代医家所习用。在剂型改革时隆顺榕国药提炼部选择藿香正气散进行了大胆而有益的改进,田绍麟先生(1934年毕业于法国里昂大学药化专业,是中国中药史上第一个留法博士,曾任中央药物研究所研究员,1949年后在云南昆明市明德化学制药厂任药师,1952年周恩来总理亲自选派田绍麟先生到隆顺榕工作)认为该方需热水冲服味道不好且见效也慢,并将其分离成脂溶性组分、水溶性组分及挥发性组分3部分,同时发现脂溶性组分中有药理作用的主要是藿香与紫苏,为保留有效组分,特别在工艺中设计将藿香和紫苏分别提取挥发油,其余药物分别用水或乙醇提取,经几十道工序才制作成正宗的藿香正气水。在剂型改革中他们还根据长期的医疗实践,用苍术替换了原方中的白术,用生半夏代替了原方中的半夏曲,从而大大加强了该方燥湿的效果。从藿香正气散到藿香正气水决非一个简单的剂型转变,它是一次中医药传统理论及制药方法与现代制药理论及手段的完美结合,通过提取挥发油的作用,使药物的有效成分直达胃肠系统,利于快速吸收,即时起效,从而显著提高治疗习称中暑(夏月感受寒湿)、急性胃肠炎、胃肠型感冒等疾病的效果,弥补了中成药起效慢的不足,确为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天津生产的藿香正气水疗效非常突出,多年来一直吸引了国内不少厂家前来取经,他们虽然也模仿天津的配本及工艺进行生产,但其疗效始终无法与“卫药”产品比肩而论。由于藿香正气水为含醇40%~50%的酊剂,具有很强的刺激性,一般难以口服,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且病情较为严重者、小儿、孕妇及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天津中药企业又不断研发并推出新的剂型,不含乙醇,基质为水溶性的藿香正气片剂、冲剂、颗粒剂相继问世,这些剂型克服了藿香正气水的上述缺点,尤其适合不会喝酒的妇女与儿童服用。藿香正气软胶囊更是兼擅其长,既不含乙醇,又很好地保存了挥发油,保证了疗效。藿香正气滴丸在生产流程中,提取了藿香正气散中的有效部位,形成固态分子分散体系,使药物分子插入载体骨架中,使药物呈分子状态分散,有效成分完全溶出,达到最快的溶出速率,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具有高效、速效和安全的特点。凡此等等,为藿香正气散增添了新的剂型,异彩纷呈的藿香正气剂型产品,各有各的特点,适应了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环境需求。天津中药企业研创的藿香正气散不同剂型,是不断彰显“卫药”辉煌的缩影。

综观“卫药”精品,其方源多来自历代名医所创效方,经剂型改革,一方面增强了疗效,一方面便利了患者服药,老树新花,中华祖辈们与疾病斗争的智慧结晶,在新时代焕发了勃勃生机。

2 填补国家空白显“卫药”神功

20世纪60年代,国内治疗烫伤的药物只能用于一般的浅度水泼、烫火伤,无法满足越战中大量出现的炮火烧伤患者之需,国家卫生部在全国制药企业中进行筛选,最终选择天津对烫伤药进行立项研发,天津中药研究所与天津达仁堂京万红药业有限公司(时称天津工农兵药厂)的科研人员首先分析研究中医学对于烧伤、疮疡、刀伤、外伤、创面溃疡等症的治疗方法,通过对民间验方的整理,在“黄连解毒膏”的基础上,精选各种名贵地道药材,研制、开发出了可以用于战争炮火的烧烫伤药,并分别命名为烫伤1号、2号、3号,1969年烫伤1号作为援越物资出口越南,为保护我军受伤官兵立下不朽功勋。20世纪70年代经过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临床数十例疗效观察,对其弱点加以改进,使该药组方更加完善,烫伤油膏作为最早的商品名于1970年6月3日正式投产,其后为便于产品出口则更名为京万红烫伤膏。目前,在万级净化符合现代药品生产与质量管理的基础原则(GMP)标准条件下,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提炼精制而成的外用的特效油膏制剂,对因蒸汽、沸水、烈火或化学物质作用于身体、放射线及电灼等所致深浅各型的烧伤、烫伤,敷用该药均有显著疗效,在治疗烧伤的中成药中居领先地位,问世40年来以其突出的疗效,深受国内外广大患者的喜爱,其远销香港、东南亚、澳大利亚和欧美等国家。

京万红烫伤膏为“卫药”的独家产品,既是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又是全国中为数不多的国家机密产品,也是全国急诊必备用药。2008年5月28日,汶川地震发生后的半个月,医生们发现很多伤员伤口感染、创面不愈合,只靠大量的抗生素治疗无法一一奏效,如果伤员得不到恰当的救治、不能使伤口尽快愈合,将面临不得不截肢的严峻局面,而中医去腐生肌法不仅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使伤口快速愈合,还可极大地减少伤员的痛苦。中国中西医结合疮疡专家年届84岁的老中医李竞教授致信温家宝总理,捐献出他在唐山大地震救治伤员实践中总结出的一套成熟的中医药治疗伤口不愈合、伤口感染的方法——祛腐生肌法,以“京万红祛腐、橡皮生肌膏生肌”的绝佳搭配治疗震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鉴于此法有唐山地震后的实际治疗经验和效果认证,认为有推广和治疗的迫切需要,采取了李竞教授的建议,以京万红祛腐治疗后期应用橡皮生肌膏生肌联合用药持续作用的治疗经验,突出了中医药在治疗创伤愈合的简、便、廉、验的优势,不受医疗条件的制约。京万红软膏以其治疗伤口感染、不愈合方面的突出疗效,在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又立新功。

3 广集名医验方助卫药腾飞

“卫药”能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充分挖掘并利用了生活在这方土地上的名老中医丰富的临床经验。20世纪80年代天津市药材公司开展了“天津名老中医献方运动”,当时很多名老中医都将自己临床应用几十年的效验极佳的药方献了出来,经专家评审、药理实验、临床实验、工艺设计,然后生产出中药新品种,此次活动将名医与药厂联合,整合医药资源,充分发挥了天津名老中医人才优势,将一批疗效显著的名医验方创新开发成中成药,形成了天津现代中成药的骨干品牌。

更年安片的研制发明就很好地诠释了“卫药”植根于名医经验之上的真谛——“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更年期综合征是在30多年前才被世界医学界重视和认定的一种疾病,至今现代医学也没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创建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的张丽蓉主任自3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研究更年期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在总结了2 000多病例的基础上,根据患者潮热汗出、眩晕耳鸣、烦躁不安等临床表现,分析其病机为阴虚燥热、瘀血阻滞,于是确立了滋补肾阴、活血化瘀、养心安神的治疗法则,筛选出玄参、牡丹皮、钩藤、麦门冬、磁石、仙茅、熟地黄、何首乌、茯苓、泽泻、珍珠母等治疗药物,效果非常明显。经专家评审参与新药开发,经药理实验及临床试验观察,对每一味药的作用都进行了反复推敲及认定,其中玄参、牡丹皮、钩藤具有降血压的作用,能解除因收缩压升高而造成的潮热汗出、眩晕耳鸣等症状;何首乌、泽泻有降血脂的作用,能改善由脂肪增加或脂肪分布变化引发的肥胖;麦门冬、磁石、钩藤、仙茅有镇静作用,能解除烦躁不安等精神神经症状;熟地黄、何首乌、麦门冬、玄参、茯苓、牡丹皮等有改善心血管的作用,能解除心脏病的症状;何首乌、珍珠母有延缓衰老的作用,可在解除病痛的同时,延缓更年期女性迈向衰老的步伐。1982年更年安片问世,又经历了多年的临床实践,进一步证明该方不仅能有效地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对男性更年期综合征亦可获取同样效果。

20世纪80年代的“天津名老中医献方运动”硕果累累,“卫药”成功创新研发了23个新品种,诸如何士英的小儿清肺丸、赵恩俭的肾炎康复片、边天羽的养血生发胶囊、王士福的癃清片、宛相臣等的胃肠安丸、马连珍的参附强心丸、周约伯的牛黄降压丸、王兆铭的风湿寒痛片等等,上述当时的新药,如今都成了天津中成药的当家品种。这一名医群体构筑了“卫药”腾飞的基石。

4 科研成果转化促卫药发展

20世纪90年代“卫药”新品的开发抓住了难得的机遇,创出了企业与专业科研院所合作的新模式,由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科研院所进行新药研发,企业配合做临床试验等后期工作,一方面解决了科研院所经费不足的问题,避免了出现科研工作半途而废的情况;另一方面则解决了中药企业科研力量薄弱的问题,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抗癌中药紫龙金片及金芪降糖片即是这一模式催化的“卫药”新品。

紫龙金片为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细胞生物学专家王代树教授主持下26年研究成果,1975年为治疗周恩来总理癌症而立项,先后被列为国家“七五”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新技术重大项目、京津两市科委重大攻关项目,并予以扶持资助,但是为了挽救周恩来总理的生命,根据临床疗效显著的民间验方由王代树教授正式立项研究,至2001年他们始终以当代肿瘤发生发展的最新理论为依据,利用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调节机制理论,从细胞分子水平探讨了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阐明了中医药扶正祛邪的治疗作用,在对接受治疗的2万以上人次临床观察中,证明该药在治疗肝癌、肺癌、胃癌、肾癌、乳腺癌、直肠癌疗效突出,许多中晚期肿瘤患者经治疗控制和缩小了肿瘤病灶,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期,对手术患者可有效控制肿瘤复发和转移,可降低化疗的毒副作用,因此而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由天津隆顺榕制药厂独家生产。该药目前是国内外第一个系统地完成了基因、细胞周期蛋白和信号通路等细胞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的天然抗癌药物。2006—2007年被列为天津市现代中药大品种系统开发支持品种。

“卫药”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发新品的模式,给“卫药”发展增添了无穷动力,近10年的实践证明了这一选择的正确性,有利于“卫药”在今后的市场博弈中占据先机,成为世界天然药物市场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使中国医药学对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5 推行质量标准造卫药精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0个五年计划纲要”将现代中药列为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天津市制定的战略目标是到2010年将天津建成一个集现代中药商业物流、现代中药生产与技术交流、现代中药出口、中药信息交流、中药文化国际交流为一体的现代中药港,中药现代化工程成为天津市科技发展的四大工程之一。

天士力集团在实现现代中药产业化、开发新品、创新经营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给人深刻的启示。天士力集团采用高新技术促进传统产业技术的进步,建立中药产业创新能力和解决制药技术瓶颈,形成合理的发展机制,其中最根本的措施是建立现代中药标准体系。这一体系包括:1)中药种植的标准化(GAP),是对药材种植生产全过程的控制标准和程序规范,主要解决原料的集中、质量的均一和稳定性。2)涉及提取、浓缩、层析、萃取、结晶、过滤、干燥等单元操作的规范化(CGEP),制定严格的CGEP规范,对中药最终质量的影响以及稳定、提高中药的疗效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在具体实行中既要体现中药整体和平衡的特征,又要借鉴西药重视个体和在制造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单元操作都有明确的数字化的质量标准。3)GMP,系制药企业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基本条件。药品生产过程是一个复杂过程,从原料进厂到药品生产出来并经检验合格出厂,涉及到生产工艺及质量管理的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会导致药品质量不符合法定标准要求,因此必须在药品生产全过程中加强管理,以防止被混药,被污染,保证药品质量。4)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GCP),以保证临床试验过程的规范,结果科学可靠,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并保障其安全。5)药品非临床研究中实验设计、操作、记录、报告、监督等一系列行为和实验室条件的规范(GLP),通常包括对组织机构和工作人员、实验设施、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的规定,要求制定标准操作规程,对实验方案、实验动物、资料档案都有明确的规定。其目的在于通过对药品研究的设备设施、研究条件、人员资格与职责、操作过程等的严格要求,以保证药品安全性评价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6)国内外为保证药品质量制定管理程序(GSP),这是国内外为保证药品质量,确保用药安全有效而制定的一系列质量控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是控制药品流通环节所有可能发生质量事故的因素从而防止质量事故发生的一整套管理程序。正是这种全程化、全面化、系统化的标准体系,为天士力集团从一种中药(复方丹参滴丸)迈向产业规模经济,构筑起支撑现代中药产业的坚固平台。

天士力集团应用创新的工艺技术使其技术含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质量更加可控,其开发的复方丹参滴丸、柴胡滴丸、藿香正气滴丸,更符合患者对中药制剂3小(体积小、剂量小、毒副作用小)、3效(速效、高效、长效)和5方便(贮存、运输、携带、服用、制剂)的要求,避免了多数复方中药感冒药存在的处方量大、服用量大、技术含量低、质量可控性差等缺点,因而上市后倍受广大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综上所述,“卫药”的创新始终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围绕着高疗效奋进,以解国计民生之急为己任,依托着中医理论及历代名医的临床经验,借助科研院所的最新成果,按照现代中药产业的标准,不断推出新品,为实现中国政府“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庄严承诺作出了应有贡献。

Information from the advancement of Wei Yao

QIN Yu-long,LIU Yu-xuan,ZHOU Bo,et al
(Tianjin University of TCM,Tianjin 300193,China)

Wei Yao,developed 200 years ago,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rket.A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Chinese medicine,the essential of Wei Yao was from many great Chinese doctors of successive dynasties.The innovation of Wei Yao improved its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 and convenience for the patients.In the last decade,the enterprises of Wei Yao cooperated with research councils,which was helpfu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tself.The reason for its success was using high technology to form a standard system for contemporary Chinese medicine.

Wei Yao;culture of Wei yao;Long Shun Rong Company;Jing Wan Hong;Tian Shi Li Company;Gengnian'an;Zilongjin Pian;Fufang Danshen Diwan

R286

A

1672-1519(2010)01-0062-04

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07ZLZLZT03300)。

秦玉龙(1952-),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中医历代著名医家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研究、中医信息学研究,代表著作《中医各家学说》、《实用中医信息学》、《实用中医文献学》。

2009-08-20)

猜你喜欢

藿香剂型天津
中暑后别乱喝藿香正气水
如果天津有“画”说
藿香正气散——感伤岚瘴俱能除
天津卷
农药剂型选择及注意事项
《天津之眼》
HPLC法同时测定五味藿香片中6种成分
寒痹方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天津
简化测定藿香正气水中3种成分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