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 文艺学、美学前沿问题研究

2010-03-20曾繁仁

关键词:文艺学学界家园

曾繁仁

(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
—— 文艺学、美学前沿问题研究

曾繁仁

(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思想解放和西学东渐,文艺学、美学热点问题层出不穷,诸如美学热、文学是人学、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文艺学方法论、审美意识形态、人文精神大讨论、日常生活审美化、实践美学的崛起、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的挑战、生态美学的提出、文学研究的文化转向等。热点问题虽然很多,但是能够在学理层面形成有效积累的并不多见。进入新世纪已经有 10年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文艺学和美学在经历了引进、消化和吸收之后不约而同地进入到了回顾、比较、反思和重建的历史进程中来。在新世纪,文艺学和美学研究受到了新的文化生态的影响。在迅速推进的消费社会转型、电子媒介扩展和生态文明重建的文化氛围中,文艺学和美学正在经历一种转变。基于此背景,《温州大学学报》从本期开始特设“文艺学、美学前沿问题研究”专栏,对文艺学、美学研究的转型问题发起讨论。所谓“前沿”,并不是一味地追踪热点,随意跟风,而是在尊重历史、总结成就的基础上,为新的研究开辟道路。因而,本栏目是一个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文艺学、美学界的学术交流平台。

本栏目的宗旨是:以“话题”的形式展开对文艺学、美学转型问题的讨论。或回顾历史、或探讨走向、或评价得失、或建构体系,只要能够对文艺学、美学诸问题加以深入研究,如勾勒一段历史、成就一家之言或建构一种理论,无论观点激进或保守,无论作者职称高低,只要能够体现对学术探索的真精神,都是我们期待的好文章。我们尤其期待学界同仁能够以“话题”的形式组稿,无论篇幅长短,只要能够对文艺学、美学研究有所推进,我们均优先安排发表。

本期的话题是“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从上个世纪 90年代至今,生态美学和生态批评成为我国文艺学、美学界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新的理论形态与新的学科生长点,愈来愈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和重视。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明确目标,结合我国的国情将生态与环保作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力争做到环保与发展的双赢,并将其纳入科学发展观以及“以人为本”的指导方针之内。这不仅使包括生态美学在内的生态理论研究具有了“合法性”,更为重要的是,它提出了一种既与国际生态理论接轨,同时又具有明显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理论,给生态美学和生态批评研究以非常重要的指导。这样,我们有可能使这种在西方生态文学批评与环境美学影响下产生的理论在新时期更加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这也是我们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的努力方向。

我的文章主要探讨当代生态美学的一个核心范畴“家园意识”。在当今社会,由于环境破坏以及人类精神焦虑的加剧,人们普遍产生了一种失去家园的感觉。当代生态审美观中作为生态美学重要内涵的“家园意识”,即是在这种危机下提出的。“家园意识”不仅包含着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而且涵蕴着更为深刻、本真的“人之诗意的栖居”之意。“家园意识”集中体现了当代生态美学作为生态存在论美学的理论特点,反映了生态美学不同于传统美学的根本之处,成为当代生态美学的核心范畴。它已经基本舍弃了传统美学中外在的形式之美的内涵,而将人的生存状况放到最重要的位置;它不同于传统美学立意于人与自然的对立的认识论关系,而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协调统一的生存论关系之上,人不是在自然之外,而是在自然之内,自然是人类之家,而人则是自然的一员。正是以“家园意识”为出发点才构建了生态美学的“失意的栖居”、“场所意识”、“四方游戏”、“参与美学”、“生态审美形态”和“生态美育”等相关范畴。海德格尔的美学和中国古典美学蕴藏着非常丰富的“家园意识”思想。

周膺、吴晶的文章探讨了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的关联。学界在研究生态理论时常常将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割裂开来,或者研究生态美学问题,或者研究生态批评问题,而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很少谈及。该文认为生态批评对生态美学的发生具有诱导作用,生态批评以切近生态自然的“新感性”方式改变了传统美学的感知方式,使自然美有了阐释和实现价值的可能,使美学成为“自然的返魅”的有效途径,从而在生态圈境域上构建了差异化生态美学语境。生态批评的历史线条勾勒明晰,生态批评对生态美学的建构性论述翔实,文章颇有新意。

雷切尔·卡森是生态文学的创始人,学界比较熟悉她的作品《寂静的春天》。王诺、封惠子的文章探究了卡森的创作历程,给我们的生态批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个案。卡森前期的作品,尤其是“海洋三部曲”,主要是表现自然的美和神奇,从而传达出她的生态思想;后期则主要通过《寂静的春天》这部作品来积极介入社会,抨击环境污染,呼吁生态保护,宣传生态理念。这种由“表现”自然到“介入”社会的转变,对未来生态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Ecological Aesthetics and Ecocriticism—— Frontier in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and Aesthetics

ZENG Fanren

(Vice President of Chinese Society for Aesthetics, Vice President of China Societ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Literary Theory, Director and Professor of Center for Literary Theory and Aesthetics with Shandong University)

10.3875/j.issn.1674-3555.2010.03.001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xuebao.wzu.edu.cn获得

(编辑:付昌玲)

猜你喜欢

文艺学学界家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寻找失落的家园
学界亮点
论文艺学批评的元理论思维
文艺学批评的寂寞践行者
——读郑惠生的《文艺学批评实践》
绿家园
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业界·学界“微天下”
业界·学界:“微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