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三县(区)成人超重与肥胖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0-03-09石青萍

卫生软科学 2010年6期
关键词:祥云县勐腊县三县

彭 霞,石青萍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昆明 650022)

云南省三县(区)成人超重与肥胖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彭 霞,石青萍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昆明 650022)

[目的]了解三县(区)超重和肥胖在人群中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防治对策和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云南省勐腊县、祥云县及红塔区三县(区),以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两种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三县(区)居民超重率为13.9%,肥胖率为4.0% ,二者之和为17.9%。经济相对较发达的红塔区的成人超重率、肥胖率高于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勐腊县和祥云县;超重、肥胖与劳动强度降低和教育程度增加密切相关。[结论]体力活动、教育程度是超重与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体力活动能力是预防控制超重与肥胖的重要措施。

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影响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WHO) 有关资料表明[1],肥胖不仅是一种危害健康的慢性病,而且是Ⅱ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和社会心理障碍重要的危险因素,是导致早死、致残、影响生命质量和增加各国财政负担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近20多年来,发达国家肥胖发病率明显上升[2]。而在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超重和肥胖也呈上升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影响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一大公害[3]。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云南省三县(区)居民超重及肥胖的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为开展肥胖和其他慢性病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监测点祥云县、勐腊县和红塔区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随机抽取4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随机抽取3个行政村(居委会),每个行政村?(居委会)随机抽取35户居民,三县(区)各420户,每户抽取1名出生日期与21日最接近的18-69岁的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

1.2 样本量估计

设计总体率用 0.5估计,总体率相对误差控制在0.025,设计效率为1.5,置信水平取0.05,依据最小样本量计算公式每县区监测样本量为420人。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研究对象确定后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两种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将收集的资料核准后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等分析。

1.3.1 问卷调查

(1)社会人口学特征,如年龄、性别、教育、婚姻、职业等。

(2)健康状况,如当年自报患病情况,因病伤活动受限情况,不良精神状况等。

(3)慢病主要危险因素,如吸烟、饮酒、饮食习惯、体力活动等。

1.3.2 体格测量

体格测量采用统一、校准的测量工具和方法(皮尺、三角尺、便携式体重称等),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测量。

1.4 超重、肥胖诊断标准

卫生部《中国成人超重与肥胖预防控制指南》。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共调查18岁及以上成年人1260人,其中,测量身高和体重者共有1216人;体检率为96.5%;其中,男性571人,占47%,女性645人,占53%,祥云县417人,勐腊县414人,红塔区385人。不同社会状况调查部分,除“家庭经济收入”应答人数为1105人,其余问题的应答人数均为1216人。

2.2 不同地区、性别、年龄人群超重率

三县(区)成人粗超重率为13.9%(169/1216),标化率为10.6%。女性超重率为14.3%,高于男性的13.5%。祥云县、勐腊县、红塔区粗超重率依次为 10.8%(45/417),13.5%(56/414),17.7%(68/385);标化超重率依次为7.7%、10.4%、13.4%(见表 1)。

表1 云南省三县(区)成人不同年龄、性别超重率

2.3 不同性别、年龄人群肥胖率

三县(区)成人粗肥胖率为4.0%(49/1216),标化率为 3.0%,肥胖粗率男性 2.8%(16/571),女性5.1%(33/645),女性肥胖率高于男性,尤其是65岁以上的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肥胖率以65岁以上的人群为最高(6.5%)(见表2)。

表2 云南省三县(区)成人不同年龄、性别肥胖率

2.4 不同社会状况人群与超重、肥胖率

散居在汉族人群的少数民族超重率(11.9%)低于汉族(15.0%),但没有统计学意义;肥胖率(3.7%)与汉族(4.2%)无差异。超重、肥胖率均是以未婚人群为最低(分别为 5.7%,1.9%),而肥胖率以离婚或分居人群为最高(7.7%)。此外,职业性体力活动与超重、肥胖的关系密切,劳动强度轻的人群,其超重率(28.1%)和肥胖率(9.2%)均高于劳动强度重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重率以初中水平的人群最高(19.3%),以小学水平的人群最低(10.6%);肥胖的患病率以大专及大专以上水平的人群最高(25.0%),以文盲或半文盲人群最低(2.8%)(见表 3)。

3 讨论

肥胖本身是一种慢性病,同时又是许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由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变化以及体力活动减少,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超重、肥胖的患病率很高。如美国有一半的人口超重、肥胖,每年因肥胖死亡的人数达30万,造成大量的经济负担。因此,美国声称肥胖仅次于吸烟成为人群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我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和转型时期,超重、肥胖发展也非常迅速。1997年我国超重、肥胖的标化率分别为 18.28%和2.48%,而《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人群超重率为17.60%,肥胖率为5.60%[4],肥胖率与1997年相比有明显的增长。

表3 云南省三县(区)不同社会状况人群与超重、肥胖率(%)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三县(区)成人超重、肥胖标化率分别为 10.6%、3.0%。超重、肥胖率均以红塔区最高,分别为13.4%、4.0%,而祥云县最低,分别为7.7%、2.2%,女性高于男性,但差异均没有显著性。无论是超重率还是肥胖率,均以≥65岁组的最高,女性在各个年龄组的患病率均高于男性。

除了年龄、性别等生理因素外,劳动强度是影响超重、肥胖的重要因素,这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一致[5]。近几十年由于交通的发达和电视的普及,人们活动量明显减少,对肥胖的预防控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其次,教育程度对超重和肥胖均有影响。另外,婚姻状况也是影响超重的一个因素。

综上所述,超重和肥胖在三县(区)不同年龄段人群中广泛存在,并在各文化程度和各职业的人群中都已表现出来。超重、肥胖不仅严重影响居民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还导致社会资源的大量消耗。据估计,1995年美国归因于肥胖的总成本为992亿美元,其中516亿为治疗肥胖相关疾病的直接成本,476亿元是由于肥胖有关的疾病致使不能工作以及残疾所致间接成本[3]。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肥胖对健康危害和疾病负担的巨大影响,努力倡导自我保健的氛围,遏止超重与肥胖不断上升和进展的态势。超重和肥胖的防治应采取全人群与高危人群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增加体力活动是预防控制肥胖的重要内容。

[1] International Obesity Taskforce.The Asia- Pacific perspective:redefining obesity and its treatment[M].Milan:Health Communications Australia Pty Limited,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Obesity,2000:8-141.

[2] WHO.Obesity preventing and managing the global epidemic-re2 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 on obesity[C].Geneva:WHO,1997:9-43.

[3] 于红霞,赵仲堂.济南市社区居民膳食营养状况研究[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2000,38(3):250-252.

[4] 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等.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478-484.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R151.1

B

1003-2800(2010)06-0544-03

2010-10-19

彭 霞(1971-),女,云南临沧人,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公共卫生管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疾病监测工作。

谢碧钰)

猜你喜欢

祥云县勐腊县三县
云南省祥云县恙虫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及血清型和基因型分析
西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协作问题研究——以S省三县“童伴计划”为切人点
祥云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丰碑与牌坊祥云县王家庄
贫困村变身“客栈村”——勐腊县勐伴镇河边村的脱贫印记
云南祥云县实施沼气建设项目优化能源结构
云南边境地区交通路网格局变化下的旅游空间效应
望天树空中走廊的建设及其在科研和生态旅游中的应用初探
遵义:四大区域发展呈现新亮点
回响在乌蒙大地的深情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为昭通市“三县”地震灾区军民巡诊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