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明市2005年~2009年乙肝疫情分析

2010-03-09毛志鹏

卫生软科学 2010年6期
关键词:官渡区昆明市总数

罗 楠,毛志鹏

(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昆明 650228)

昆明市2005年~2009年乙肝疫情分析

罗 楠,毛志鹏

(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昆明 650228)

[目的]了解昆明市乙肝的流行特征,为乙肝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2005年~2009年昆明市乙肝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昆明市2005年~2009年共报告乙肝病例19642例,发病率由2005年的 44.79/10万上升至2009年的81.58/10万;发病时间以7月最高,2月最低;发病地区主要集中在四个主城区;发病年龄以青年组(21~30岁)最多,每年发病人数男性均多于女性。[结论]昆明市2005年~2009年乙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应继续加强乙肝疫苗计划免疫,以流动人口为重点,加强疫情及抗体监测,建立有效的人群免疫屏障。

乙肝;流行病学特征;疾病控制

据国家卫生部2009最新调查公布,在中国,乙肝病毒携带者已高达1.9亿,其中乙肝患者已达到2200万,每年发生癌变的患者超过300万,而死于肝癌患者更超过 160万。近年来,云南省乙肝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6.10/10万,昆明市乙肝发病率一直居法定传染病第一位,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危害全市人民健康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为及时掌握昆明市乙肝发病情况,提供防制对策,对昆明市 2005年~2009年乙肝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5年~2009年的资料均来自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1.2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2005年~2009年昆明市乙肝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乙肝疫情概况

昆明市 2005年报告乙肝 2726例,报告发病率为44.79/10万(2726/6085700),占甲乙类传染病总数的18.46%;2006年报告乙肝 3525例,报告发病率为57.30/10万(3525/6152000),占甲乙类传染病总数的20.90%;2007年报告乙肝 3583例,报告发病率为57.85/10万(3583/6193300),占甲乙类传染病总数的26.03%;2008年报告乙肝 4685例,报告发病率为75.09/10万(4685/6239000),占甲乙类传染病总数的30.58%;2009年报告乙肝 5123例,报告发病率为81.58/10万(5123/6280000),占甲乙类传染病总数的32.82%,年报告发病率逐年增加。

2.2 时间分布

2005年~2009年每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7月报告病例数为最高,2月报告病例数为最低,结果见图1。

2.3 地区分布

昆明市辖5区8县1市,其中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为主城区。2005年~2009年乙肝疫情各县市区分布不均,2005年发病数居前五位的是官渡区、盘龙区、西山区、五华区、寻甸县;2006年发病数居前五位的是官渡区,西山区、五华区、盘龙区、寻甸县;2007年发病数居前五位的是官渡区,西山区、五华区、寻甸县、宜良县;2008年发病数居前五位的是西山区,官渡区、五华区、盘龙区、宜良县;2009年发病数居前五位的是西山区,五华区、官渡区、盘龙区、宜良县。从报告数看发病数主要集中在四个主城区,其次是寻甸县和宜良县。结果见表1。

图1 昆明市2005年~2009年乙肝发病数按月分布

表1 昆明市2005年~2009年乙肝地区分布

2.4 年龄及性别分布

昆明市2005年~2009年乙肝各年龄组发病数以青年组(21~30岁)最多,共计4647例,占发病总数的23.66%;其次是壮年组(31~40岁)和青少年组(11~20岁),分别为 3817例和 3332例,各占发病总数的19.43%和16.96%;发病人数最少的为儿童组(0~10岁),共计901例,占发病总数的4.59%。

不同性别发病数相比,每年男性均多于女性,200年男女发病人数比为1:0.59(1718/1008);2006年男女发病人数比为1:0.71(2056/1469);2007年男女发病人数比为1:0.70(2112/1471);2008年男女发病人数比为1:0.77(2643/2042);2009年男女发病人数比为1:0.7(2966/2157)。结果见表2~表3。

表2 昆明市2005年~2009年乙肝年龄分布

表3 昆明市2005年~2009年乙肝性别分布

2.5 职业分布

昆明市2005年~2009年乙肝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以农民(6462例)、离退人员(1959例)和工人(1898例)发病数最多,分别占发病总数的33%,9.97%和9.66%。结果见表4。

表4 昆明市2005年~2009年乙肝职业分布

3 讨论

昆明市2005年~2009年法定报告传染病中,乙肝报告发病率一直高居第一位,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昆明市于200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到2009年接种率已达到95%以上。但乙肝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分析可能原因如下:一、近年来昆明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不断提高,疫情网络直报系统不断完善,错报漏报率不断下降,使得乙肝的检出率和报告数都相应增加。二、截至2009年昆明市常住人口达628万,流动人口约94万,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和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增加了传染者的病例数与外来传染源。发病人数最多的是青年组(21岁~30岁),其次是壮年组(31岁~40岁),该年龄段人群外出务工人员较多,预防保健意识淡薄,接触并感染乙肝的概率较大。发病人数最少的是儿童组(0岁~10岁),由于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普及接种保护,该年龄段人群处于乙肝疫苗正常应答者保护期限内(目前一般认为可达5年~15年)[1],因此儿童组乙肝发病人数从2007年开始出现下降趋势。虽然乙肝疫苗的保护率为90%~95%,对少数人可能无效[2],但资料显示疫苗接种的效果已初步显现。从性别上看,每年发病人数男性均高于女性,这跟男性在社会工作中接触机会大,社交频率高,吸烟喝酒的机会较多,因此对肝脏的保护较差。农民、离退人员及工人发病人数较高,这与个人卫生习惯差、医疗条件差、自我保护意识不够有关。从地区分布来看四个主城区报告率最高,与人口基数大,流动性强有关。

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传播的重要途径,有乙肝家族史的人群发生乙肝的风险是无乙肝家族史的6.94倍,家族性乙肝家庭中父母双方都可以将HBV传播给子女,尤其是母亲具有更大的传播概率,母亲可通过孕期、围产期及生后密切接触等途径感染子代[3]。昆明市乙肝高发年龄组为21岁~30岁,大部分育龄女青年均分布在该年龄组,应切实做好孕产妇保健工作,对阻断母婴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今后应继续加强乙肝疫苗计划免疫,特别以流动人口为重点,加强疫情及抗体监测,建立有效的人群免疫屏障。

[1] 李立明.流行病学(第6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 季声沪.为什么打了疫苗还会得乙肝[J].肝博士,2010,(2):32.

[3] 王 华,江 伟.中国人群乙型肝炎主要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0,21(3):15-16.

R512.6+3

B

1003-2800(2010)06-0530-03

2010-09-19

罗 楠(1981-),女,云南昆明人,本科,学士,主要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杨 霞)

猜你喜欢

官渡区昆明市总数
昆明市明良汇江水泥制造有限公司
昆明市明良汇江水泥制造有限公司
昆明市延安医院
官渡区档案馆、区文化馆举行特色档案交接仪式
◆我国“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超12万个
官渡区首批“机关数字档案室”通过验收
哈哈王国来了个小怪物
“一半”与“总数”
官渡区国家综合档案馆项目举行开工仪式
云南省中行与官渡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